2021年10月4日,是中國電影《長津湖》正式上映的日子。這部電影講述瞭抗美援朝時期的一些曆史橋梁,憑藉齣色的製作水平吸引瞭大批觀眾。
然而,對於今天在山東,電影院的一位老人來說,這並不普通。他在傢人的陪同下前來觀看電影,並專注於整個過程, 尤其對故事的主角,也就是那個名為伍韆裏的連長格外關注。
這位老人這次來電影院沒花一分錢。票是當地政府送上門的。當電影結束時,他默默地擦去眼角的淚水。在傢人驚訝的目光中,他淡淡地指著巨大的屏幕說:
“這部電影是關於我們的過去。那個吳其實就是我。”
在場的人頓時驚呆瞭。他們哪裏能想到,他們在電影中看到的誌願者老前輩竟然齣現在他們麵前?他們更加不敢相信。經曆瞭這麼多激烈和驚人的戰鬥後,老人仍然活著, 這一年,他甚至已經93歲的高齡瞭。
大傢興奮地圍瞭過來,七嘴八舌地問,你幾歲參軍的?電影裏的片段都是真實的嗎?當時你們是怎麼打敗美國人的?
老人,也就是李昌言,望著自己乾癟瘦削的手背,思緒慢慢飄到瞭70多年前遙遠的朝鮮半島上那場殘酷的戰爭。
畢竟電影是電影。為瞭保護當事人隱私,自然對真實故事做瞭一些改動。但為瞭尊重革命先烈,這種改變的幅度其實很小。
李昌言齣生於1928年。他的傢鄉是榮成, 山東,他是一個地道的齊魯人。那個年代齣生的孩子,無疑是在流亡和動蕩的戰爭中度過童年的。當各方軍閥忙於爭奪地盤的時候,很多普通百姓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自然,李傢也不例外。李昌言的父母是底層不識字的農民。除瞭他,傢裏還有幾個兄弟姐妹。為地主打拼掙來的微薄收入,還不夠養活一大傢子。幾個孩子早已習慣瞭飢寒交迫的日子。
在這種情況下,李昌言是不可能去上學的, 年紀小點的時候就幫著父母做農活,稍微長大一點便也跟著到地主那裏做短工。
頻繁的戰爭深深地影響瞭當時中國的每個人,沒有機會。對於像李昌言,這樣的普通人來說,最好的吃法就是去當兵。畢竟徵兵無處不在,一個都不能缺。
在長期遭受國民黨政府和地主階級的壓迫和欺淩之後, 就這樣,在1944年時,年僅十六歲的他便毅然投身軍旅, 選擇加入,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從最普通的士兵做起。
也許他骨子裏是勇敢的。初齣茅廬的李昌言在戰鬥中錶現非常齣色。在激烈的前綫戰鬥中,他似乎從未感到膽怯。當部隊發起衝鋒時,他總是第一個衝過去。由於他的優異成績,他很快就被提升為班長, 也在1946年加入瞭。 ,
不久之後,解放戰爭獲得瞭全麵勝利,新中國,冉冉崛起。以為戰爭就這樣結束的李昌言,已經有瞭換工作迴傢的打算, 但到瞭1950年,他所在的部隊又忽然接到瞭一紙緊急調令。
士兵們不知道具體情況,但服從命令是士兵的天職。不久,李昌言和他的部下一路嚮北來到上海的軍營,在這裏休息瞭三個月後,大傢一起登上瞭密封嚴密的鐵皮火車。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車廂的門終於被打開,下到地麵的李昌言,也收到瞭上峰的通知: 你現在被正式任命為誌願軍第27軍80師239團2營4連連長,這裏是朝鮮鹹興,各部摘掉所有肩章、徽記,抗美援朝開始瞭!
雖然士兵們接到命令後非常興奮,但李昌言部隊是第一批被緊急調入朝作戰的部隊,現在許多急需的物資根本無法得到滿足,典型的就是棉襖。
yin.kaidisoft.cn/ttandbaijia_02bd5dfb6f3ead6ffb08b78c738e4574.jpg-qsy.jpg">當時朝鮮境內的溫度已經降到零下,四周全部是茫茫一片白色,而許多誌願軍士兵身上還穿著單薄的鞦裝,但李昌言作為連長帶頭嚮上級保證,無論環境怎樣艱難,都必然完成任務。
而任務很快就來瞭,不久後,中國誌願軍計劃在東綫集結三個軍團,在長津湖地區誘敵深入然後一舉殲滅“聯閤國軍”的有生力量, 而李昌言所在部隊則奉命參與瞭進攻新興裏的戰鬥。
由於所屬部隊是偵察連的性質,所以進攻開始前,李昌言仍舊率戰士們先行嚮前摸排,這是4連的首次齣戰,團長交代的任務是讓李昌言帶人摸清前方部隊的底細,同時掩護其他正在渡過豐流裏江的友軍。
李昌言二話不說帶著連隊中的戰士們在當天夜裏翻過山坡,在黑暗的掩映下咬著牙從坡下封凍的河麵上悄無聲息摸到瞭對麵,很快,他便發現瞭前方有隱隱可見的火光——那是一頂帳篷,他迅速繞到側麵稍微再看瞭一眼後,大緻估計裏麵有十個左右的敵軍。
首長事先就說過,如果遇到敵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解決對方,於是李昌言馬上下令讓戰士們無聲地把帳篷團團圍住。
但就在所有人屏住呼吸蹲伏著嚮前時,黑暗中卻忽然傳來瞭一聲脆響,這是因為一名年輕戰士過於專注,沒有發現腳下漆黑的地麵上被人隨意拋瞭一個鐵罐頭殼。
李昌言反應極快,他當即一聲令下後,眾人全部衝入帳篷中,在經過瞭一陣碾壓式的戰鬥後, 將毫無防備的8個美軍士兵全殲,俘虜兩人、擊傷兩人、其他四人全部被擊殺。
而隨後,聞訊的美軍方麵十幾枚照明彈頓時劃破天際,將地麵照得如同白天一般明亮,4連在繼續前進的道路上和敵軍發生瞭激烈的衝突。
這部分和《長津湖》的片段基本完全一緻:雙方為瞭爭奪幾棟普通民宅而大打齣手,李昌言讓隊友們以三人為一個小隊嚮前突進,在幾次你來我往輪番的拉鋸戰過後,4連成功把民宅全部占領。
而實際上,民宅內部儼然是一個軍事據點的模樣,到處都掛著作戰地圖和照片,四周滿是發報機、彈藥箱以及各種物資和文件。
勝利也伴隨著戰友的傷亡,讓李昌言等人熱血衝上大腦,他們一刻沒有停留,往前不遠處又發現瞭一座美軍的重炮營地,便再次窮追上前直接將該部指揮所攻占,殲敵俘敵幾十人,繳獲十幾門先進的榴彈炮。
戰鬥完全結束以後,李昌言他們纔知道,之前占領的民宅,其實是美軍第7機械化步兵師加強團的指揮部, 也就是美軍方麵以戰鬥力極高著稱的精銳部隊“北極熊團”。
李昌言入朝後的第一次參與作戰,就立下瞭赫赫功勛, 他的4連被授予“新興裏戰鬥模範連”光榮稱號,他自己也獲二等功勛章。
在此後,4連更加英勇無畏,李昌言也在和美帝國主義鬥爭的戰場上浴血殺敵無數,他的腰部、胯部等多處都留下瞭無法磨滅的傷痕,雖然我軍在朝鮮半島上的優勢越來越大,但基於美國武器技術、資源等全方位壓製的前提下,這種勝利都是戰士們用血的代價換來的。
1952年,李昌言已經成為瞭一名身經百戰的戰鬥英雄,榮譽也為他留下瞭一幅渾身是傷病的身體,就在此時,國傢已經在將部分軍隊撤迴國內,李昌言所部本來沒有這個機會,但他的團長實在不忍心讓他繼續這樣不顧一切地作齣犧牲,於是強行勒令他加入迴國的行列中。
就這樣,李昌言迴到瞭自己的故鄉,他迴來瞭,但那些曾在身邊的戰友們卻深埋在瞭異國的土地裏,懷著愧疚的情感,他一刻也不敢忘記自己的職責, 所以依然選擇留在部隊裏作為教官,後來又積極前往東北遼寜鞍山的基建企業任職。
從此以後,李昌言深深紮根於此地,以另一種方式為國傢和人民默默奉獻,沒有人知道他曾在戰場上一馬當先的樣子,他著一做就是二十二年之久,直到1966年纔退休迴到瞭山東老傢。
在日常生活中,在李昌言退伍、從業、成傢、生子、到退休的滿滿幾十年當中,他的同事、朋友、親人都知道他以前是當過兵的,傢人們曉得他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但也同樣對具體的細節一無所知。
因為李昌言經常對他們說起從前在部隊,在朝鮮的故事,可對於他自己的功績和經曆卻根本沒有任何描述,在他的心裏,犧牲的無數戰友纔是英雄,而活下來的他隻是僥幸,沒有任何值得吹噓的。
在2021年,以李昌言老人當年真實經曆改編的電影《長津湖》於全國上映前,當地政府部門尊敬地上門邀請老人前去觀影,他默默看完瞭熒幕上那一段段熟悉的片段,眼前老淚縱橫。
而曾經他和老部下們親手打齣英名的那支連隊,經過多次整編後,如今依然在解放軍的編製體係當中,那麵飄揚的鮮紅旗幟上所書的“ 抗美援朝 新興裏戰鬥模範連 ”幾個大字,在激勵著無數踏入連隊的新兵們,也是李昌言一生勇氣和奉獻精神的完美篇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