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3:11:29 PM
信息傳播在古代其實是相當睏難的,並不像現代一樣,由於發達的網絡,先進的通訊技術,可以使得信息的傳播不受任何阻礙。
其實古代想要要進行一定的信息傳播,就必須老老實實地靠著交通去進行信息傳播,所以這是相當不方便的。在這樣不方便的情況下,當時在古代謠言是怎麼樣進行傳播的呢?當時的統治者又對於謠言是怎樣的一個態度呢?
一、在信息環境不發達的古代,人就成瞭最重要傳播信息的工具
1、一般來說流傳的謠言都是與政治有關,或者說與當時的社會熱點相關的大事
信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工具,在古代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如果誰先把握瞭更多的信息,誰就獲得瞭政治上或者戰略上的主動權, 所以在古代雖然並沒有像現在一樣有如此先進的通訊工具,但是每一個有勢力的傢裏麵都培養瞭很多 間諜。
最明顯的就是李斯曾經在秦始皇的身邊安插瞭自己的心腹。有一天始皇帝在外齣巡打獵之時,皇帝曾經嚮身邊的人抱怨過李斯為什麼齣來打獵,車馬如此之多,是不是有一點不尊重皇帝的意思?
這件事情被始皇帝身邊的人泄密瞭,李斯第二天打獵的時候, 李斯果然減少瞭車馬。這個時候始皇帝十分生氣,認為是身邊的人泄密,李斯纔會減少車的數量,所以把周圍的人全部給殺瞭。
李斯為什麼可以知曉皇帝的情緒變化,以及皇帝對自身的看法?主要是因為他在皇帝的身邊,安插瞭自己的心腹來作為運輸信息的工具。所以不得不說在古代信息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資源,並且人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傳輸信息的工具。這就是探討信息的重要性。
什麼樣的事情或者說怎樣的言論纔能夠引起廣泛的傳播呢?一定是與當時政治緊密相關,或者說與當時社會上的熱點緊密相關的事情可以 ,引起激烈的討論。主要的通過傳播這些事情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讖緯,另外一個是謠言。
這兩個方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和當時的政治是密切相關的,不管是讖緯還是謠言,都是如此。因為當時主要的統治者是皇帝,皇帝又把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上。 不僅皇帝在管理過程中會齣現很多的事情,就連下麵的很多人也會對皇帝的權力蠢蠢欲動。
所以皇帝對於自己擁有的權力,難免會感到一定的恐懼。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一旦政治的局麵齣現一些風吹草動的話,皇帝是比較敏感地會察覺到。所以謠言大概都是這樣的模式, 並且謠言為什麼能夠成為謠言,並且廣泛傳播,肯定是有心的人利用瞭這件事情。
那麼有心的人,主要是指後來的一係列統治者,其實當時最典型的一個謠言是在元朝末年。“一陣黃風一陣沙,韆裏萬裏無人傢,迴頭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馬。”。很明顯這個謠言裏麵主要的對象是有兩個,一個是當時元朝的統治者,另外一個就是硃元璋。
因為三眼和尚的提示是十分明顯的,而當時的元朝統治者自稱自己是馬上民族。那麼弄瞎馬,這件事情其實就在暗指濛古人快完瞭。
其實很明顯,這個謠言的齣現,主要是想動搖元朝內部的一些嚮心力和凝聚力。至於最後發布這部謠言的得利者是誰,很明顯就是硃元璋。 那麼怎麼樣纔能夠推動謠言能夠快速傳播呢?主要是藉助瞭兩個力量,一個是民間百姓,另外一個就是皇帝。
兩者都是比較重要的,缺一不可。 因為民間百姓重視的話,那麼最多就是社會下層熱鬧一番,但是皇帝重視,那就不一樣瞭呀。
皇帝肯定要派很多人徹查這件事情,這些人執行到每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的人都會知道他們想要查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事兒。所以最後這個事兒鬧得人盡皆知,也就不奇怪瞭。
2、皇帝也會受到天人感應學說的影響進而對於一些謠言比較重視
那麼除瞭民間百姓在探討一些政治性的討論會傳到皇帝的耳朵裏麵,讓皇帝産生一種敏感心理以外,其實還有一層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天人感應學說 。這一層學說其實並不是下層百姓所渲染的,而是由當時主要官僚集團所渲染的。
很明顯這樣的天人感應的學說,是當時董仲書提齣來的。董仲舒是漢朝時期的大儒,也是因為他,漢武帝采取瞭他的措施,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使得儒傢思想在後來兩韆多年的封建王朝當中成為正統思想。
那麼在正統思想的影響之下,其權利以及其威信力肯定是要比皇帝要大的。因為正統思想往往從中國古代的一些邏輯上而言,代錶的是上天的思想。 作為人間的天子,皇帝是必須遵守上天的旨意的,所以一般齣現瞭一些類似於天人感應的現象,皇帝都是極為重視的。 所以在曆代曆朝的史書上麵,都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百姓們因為受到一些天災的影響,比如洪水,乾旱,地震等一係列的因素,可能在其中會形成一係列的歌謠。
所以等這樣的歌謠發生,一定是伴隨著天災發生的。那麼這個時候皇帝會往往因為天災以及天人感應的學說會格外地重視這樣的歌謠, 並且當時很多官僚分子大多都是儒生背景,所以在此等背景之下,也會明裏暗裏的提示皇帝需要注意一些行為。
比如說要重視天災,比如說要重視謠言,比如說要重視當時百姓的實際生活等等。
二、讖緯的模式是比較普遍的,因為主要是皇帝自發的
1、皇帝是如何治理謠言的?
除瞭其他人談論一些政治上或者是其他重要領域的事情,會被當時的統治者知道。並且信息進一步擴大的同時,當時也有一個重要的信息源, 就是讖緯也可以造成同樣的效果。因為讖緯的作用和其他謠言的作用並不一樣,讖緯主要是皇帝自發的, 而並不是讓皇帝處於一個信息被動的狀況。所以這是皇帝治理謠言的一種手段,自己也發布一則謠言說明自己的統治是如何的閤法,如何地閤理。民間的謠言信服力肯定是沒有皇帝發布齣來的讖緯強,所以皇帝的讖緯傳播力一般是占據上風的。加上皇帝的社會信息傳播能力強,可以叫好多個人一起來發布讖緯,所以漸漸地,讖緯會取代謠言的。
在此之前也有過類似的一些讖緯信息傳播,隻不過當時並沒有對於這些信息進行係統化的完善和修改加上不是官方的,所以會受到一定的壓製。用強權去占據社會信息資源,的確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後來想一想,為什麼在東漢以後讖緯,可以造成社會民間以及當時統治階級如此強大的轟動力度,可能就是因為皇帝想要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在暗中推波助瀾的結果。另外,皇帝除瞭有發布消息的權力,也有封鎖消息的權力,這在曆史上很常見。一般民間興起一些對於統治者不利的謠言,一般都會給予壓製或者進行消息封鎖。手段一般都是極為殘忍的,如果謠言範圍小,有可能全部殺掉,或者全部被割掉舌頭。當然,範圍大,一般都是另外發布一則讖緯來間接告訴百姓謠言的虛假。
所以總的來說,隻要對於統治者有利,或者是可以幫助到統治者的一些謠言信息,都可以被廣為利用,並且這樣的利用程度是比較大的。
2、這樣的一種信息源的分布,其實當時的民間老百姓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
信息想要在古代進行廣泛的傳播,一個是靠著社會領域的一些重大事件,另外一個就是統治階級憑藉著自己所占有的社會資源來擴大這些信息的影響力 。
所以在這兩個因素當中其實老百姓並不占具備的優勢,因為老百姓並沒有統治者那樣具備優厚的社會資源,也並不具備去洞察社會領域的一些重大事情的條件。
所以在以往的中國古代之中,光信息戰這一策略之上,其實當時中國的中下層百姓就比較吃虧。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對於社會下層的一些剝削是比較嚴重的,也有這一方麵的原因。因為當時的老百姓是沒有辦法憑藉自己的手段獲取足夠的信息源的。
所以在社會上層,尤其是在一些官僚製度當中,很容易齣現一些作弊,一些錯誤的行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掌握瞭足夠的信息源,瞭解那些事件的答案,以及總的一些秩序分布。
三、總結
信息是一個重要的資源,在現代是如此,那麼在中國的古代也是如此,隻不過由於古代並沒有如此先進的生産力。
所以這樣的信息資源沒有辦法形成每個人都具備的可能,所以在當時僅僅是社會上層階級占有信息地域的最高級。但是這樣的情況會隨著科舉製度的完善,也是通過教育的模式會逐步改善的。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史》
《漢書》
《隋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