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2:24:06 AM
周星馳經典喜劇《武狀元蘇乞兒》裏,有處乍一看忍俊不禁,卻更值得細細迴品的搞笑情節:搞科舉舞弊的蘇燦父子,在皇帝麵前被掀瞭蓋子,然後被吏部尚書依法判處抄傢。但奇特的是,在得知瞭“抄傢”判決後,已經任人宰割的蘇燦父子,竟突然齊齊鬆瞭一口氣。
周星馳和吳孟達兩位老戲骨飾演的爺倆,還瞬間互相對視偷笑,連皇帝都氣衝衝追罵瞭一句:“這麼輕,你有沒有記錯?”
在各類古裝劇特彆是清代曆史劇裏,“抄傢”這個判決,是個常引發各種慘絕人寰場麵的凶殘事,放在《武狀元蘇乞兒》裏,竟成瞭個讓“苦主”偷樂的便宜事。這抄傢,真有這麼便宜?
放在清代的曆史上,“抄傢”這個判決,稱呼也常不同,比如“籍沒”“籍産”“抄産”等詞,但每次都是往狠瞭辦。特彆是雍正帝登基後,更是十分“愛好”這事。當時民間就有“雍正好抄人傢産”的俗話,甚至老百姓打牌都打“抄傢糊”。而對這“愛好”,雍正也很高調。有時抄傢時,還專門給官員們“定任務”。比如抄知府李元龍時,雍正就給山東巡撫下達瞭硬指標:
“追齣數十萬金以後養爾山東百姓”。
而如果完不成“指標”呢?雍正帝給抄傢官員的另一句話,更是意味深長:“爾等細想,若可日後必不敗露,則任為之。若少不放心,還是絲毫不隱,盡情據實吐露好”。也就是說,你要不認真抄他?那你可以試試,彆怪朕後腳來抄你。
話都說到這地步,
“抄傢”在大清朝,自然成瞭當時一樁要百分之二百認真執行的大事。
雍正八年的大清戶部存銀,就成功突破瞭六韆萬兩大關。是康熙六十年戶部存銀數量的二十倍。“抄傢”在其中的貢獻值極大。而在雍正帝看來,賬麵上的“抄傢指標”,那也隻是個小指標。以他的話說,對待這些獲罪抄傢的官員,“畢竟叫他子孫做個窮人,方符朕意”。
而這“叫貪官做窮人”的風格,為的也當然不止是那幾個錢。以雍正的另一句話說:“一任貪官悠遊自得,國法安在耶”。最好叫這幫人都抄到生不如死,纔能震懾大多數。
以這個意義說,
雍正時代那“大法小廉”“莫不望風革麵”的吏治好風氣,也是抄傢抄齣來的。
而且韆萬彆以為,這“叫他子孫做個窮人”的抄傢目標,下瞭死命令就能辦到。
放在清朝年間,“抄傢”也同樣是個智鬥的過程。
比如雍正年間,查抄直隸總督李維均時,彆看雍正帝一開始就下瞭硬指標,可由於經辦官員昏聵無能,一開始竟隻在李傢抄齣瞭三韆八百兩白銀的“巨款”,直到雍正帝瞪紅瞭眼鏡,嚴令一查到底,這纔陸陸續續,把李總督傢三十四萬兩白銀都抄瞭齣來,外加兩韆畝土地和二百六十間房産。
這樣的“鬥智鬥狠”,在清代多次的“抄傢”行動裏,都是常見劇情。
但雖說如此,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間,抄傢的“戰果”還是十分強大。比如號稱對官員“寬仁”的乾隆皇帝,抄傢卻毫不含糊。
乾隆在位六十年,外加當瞭三年太上皇,前後共抄瞭769次傢,涉及官員514人。
單是1781年的“甘肅冒賑案”,就一口氣抄瞭一百四十多個官員。
而除瞭抄傢産外,清代抄傢時,被抄傢庭的傢屬遭遇,也常見十分悲慘。當然這事也是靈活掌握,有的獲罪者“妻子具充發寜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或“沒入辛者庫”。那基本就毫無翻身希望,隻能當個做牛做馬的奴纔。而如果有人能被格外開恩,“免入辛者庫”,那顯然是會好一些,至少能當個普通百姓。
以這個意義說,倘若攤上十八世紀,清王朝抄傢“往狠瞭辦”的年月,麵對“抄傢”判決,蘇燦父子那可真就笑不齣來,渾身篩糠還差不多。
那為啥這爺倆還能笑?
因為到瞭清末時,“抄傢”這個狠事,也變得越發不靠譜。
官員們倘若被判“抄傢”,那真不是雍正乾隆年間的“末日”模樣。就以晚清光緒年間來說,以《清實錄》記載,光緒年間被判“抄傢”的官員,也有四百多人,但三品以上官員隻有一位,其他多是七品小官。
就連光緒皇帝本人,對“抄傢”這事,也是十分無奈。光緒年間的內務府郎中慶寬,貪汙腐敗被光緒帝抓瞭個正著,可雖說光緒帝恨不得要殺瞭這蛀蟲,慶寬卻照樣一番活動,硬是給自己搏來個“抄傢革職”的從輕處理。而且雖說被象徵性的抄瞭一頓傢,卻也沒被抄走多少錢。“抄”完後又當上瞭江西鹽法道,樂顛顛就去江西上任瞭。
看過這場景,再對比《武狀元蘇乞兒》,倘若攤上這事的是蘇燦父子,那可不就得樂。
問題是,連抄傢,這樁當年雍正帝反貪的大招,到瞭清末都變得這麼不靠譜,落後挨打的晚清,那真不知道有多少貪官在偷著樂,唯有這大清的國運,快到哭的時候瞭。
參考資料:韋慶遠《清代的抄傢檔案和抄傢案件》、雲妍《從數據統計再論清代的抄傢》、馮爾康《雍正帝》、馬平安《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