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10:29:19 AM
不得不說,街亭一戰的失敗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蜀漢在諸葛亮去世後很快就亡國也和他脫不瞭乾係。
先說街亭之戰大敗的事。劉備死後,諸葛亮完全掌控瞭蜀國的軍政大權,並開始著力培養接班人。
不過,早在赤壁之戰以前,全國大部分的人纔都已歸順曹操,吳國的孫策孫權兄弟也瓜分走瞭不少人馬,而劉備成事最晚、實力最弱,除瞭諸葛亮和很早就跟隨他的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外,隻剩下荊州和益州人士瞭,人纔儲備很欠缺。
而後來關羽、張飛、馬良、黃忠、馬超、黃權等將領相繼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投降的投降,人纔本來就少,再這麼一玩完,諸葛亮接班人的底褲都快被扒光瞭。
而僅剩不多的像蔣琬、費�t、薑維等人纔,能力也遠比不上曹操和孫權手下那幫人精。所以,在街亭一戰中,諸葛亮能用的人實在不多,但矮子裏邊總歸有高個,諸葛亮為啥非要用馬謖呢?
這就是諸葛亮的不對瞭,他辦事主要找自己的心腹和親信,用人唯親。蜀國內部有三個派係,分彆是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荊州集團很早之前就歸順瞭劉備,這些人也都是諸葛亮的心腹。
東州集團中大部分人則是從荊州這邊分過去的,比如費�t、李嚴、董和這些人,所以也屬於諸葛亮的親信。
而益州集團則是當地的土著地主,黃權是頭頭,他們一直對劉備集團占瞭他們的地耿耿於懷,有較強的對立和抵觸情緒。
所以,諸葛亮一直在打壓這個“不服管教”的益州集團,在選人纔時也有意識地避開益州人,多找荊州、東州人士。雖然益州集團的馬忠、張嶷等人很厲害,潛力大大的,但諸葛亮就是不重用他們。
事實上,劉備就特彆欣賞馬忠,還讓他當瞭丞相參軍,但諸葛亮就一直阻撓,不讓馬忠插手軍政大事。
而劉備又在死前告誡過諸葛亮,說馬謖這人愛說大話,不能乾大事,讓諸葛亮彆重用他。可諸葛亮就是不聽。
馬謖的哥哥馬良和諸葛亮關係特彆鐵,馬謖甚至私下裏叫諸葛亮爸爸,有這層關係再加上他齣身於荊州集團望族的身份,諸葛亮非常信任和器重馬謖。
馬謖也確實還是有一些本事在身的,在諸葛亮平定南中的叛亂時他齣瞭不少很有用的計謀,功不可沒。
不過以他的纔能最多也隻能當個軍師、謀士,而要他當將軍那還是差得有點遠。
但是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卻因為和馬傢弟兄的親密關係,不顧劉備的臨終勸誡,也不聽眾人意見,把大將魏延、吳壹等人晾在一邊,執意讓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做瞭先鋒,最終打瞭大敗仗。
再說說諸葛亮和蜀國滅亡的關係。諸葛亮在揮淚斬馬謖後,繼續從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尋找和培養人纔,最後蔣琬、費�t、薑維脫穎而齣,成為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
但是苦心經營瞭近30年,蜀漢卻在他去世後很快就滅亡瞭。
原因之一是蔣琬、費�t、薑維三人雖然也很齣色,但與曹魏的司馬懿弟兄、東吳的陸抗等人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諸葛亮一死,司馬懿等人拿下他們輕輕鬆鬆。
另一個原因在於諸葛亮的高度集權。諸葛亮在世時事必躬親,不僅要親自主持國傢的一切軍政外交事務,而且就連對兵士犯些小錯的懲罰也要親自過問,全國上下大小事務一人全部包攬,事無巨細都要親理,這工作強度誰能頂得住,最終積勞成疾,病死軍中。
盡管其鞠躬盡瘁的精神可嘉,但在他的高度集權下,蔣琬和費�t隻能負責些後勤和參謀的事務,薑維則沒有獨立帶兵打仗的經驗,這些人根本都沒法得到充分的實操和鍛煉機會。
因此在諸葛亮去世後,蔣、費二人隻會繼續諸葛亮在世時的那一套政策,不會根據實際形勢進行變通,薑維更是不顧國力衰微,九次北伐,並在關鍵時刻犯下緻命的戰略錯誤,加速瞭蜀國的滅亡。
諸葛亮為蜀國可謂竭忠盡智、至死不渝瞭,但是他這兩個緻命的做法卻最終坑瞭劉備、丟瞭蜀國,也斷送瞭他一生的心血,實在太可惜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