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10:49:53 PM
為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麵落實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化實施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落實國傢和天津“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重要目標任務,全麵深入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特製定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天津教育信息化規劃部署,著力構建良好的區域教育生態,全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閤,創新人纔培養模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推進教育公平,提升瞭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整體水平。
(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天津教育科研網進一步擴充,主乾網絡光纜達到2100公裏,覆蓋全市16個行政區、44所高校及市教委直屬單位。建成瞭全市教育無綫漫遊聯盟,實現瞭高校教學區有綫、無綫網絡全覆蓋和無縫銜接。完成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單位的IPv6接入,各區教育單位全部接入天津教育科研網。
建成天津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整閤瞭多個重要業務係統,構建天津教育基礎數據庫。建成天津教育綜閤辦公平台、教師管理信息係統、CA認證係統和教育係統網站群平台。實現瞭與天津市數據交換平台對接,為“政務一網通”利民辦事提供數據共享服務。完善瞭天津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建設,實現瞭高校數字圖書館的館際互藉服務功能提升。以天津教育科研網為基礎,完成瞭天津市民心工程“天津市幼兒園三級監控係統”的建設,覆蓋瞭全市2394所幼兒園。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融閤發展
基本建成高校智慧校園“雲、網、端”一體化服務體係,校園智能化建設不斷拓展。高校資源整閤與建設持續推進,數字資源使用量逐年提升。建成天津市教育軟件正版化資源管理與服務平台,提升瞭軟件正版化管理與服務水平。大力開展在綫開放課程建設,持續推動慕課建設與應用,8所高校34門國傢級一流綫上課程、14所高校68門市級一流綫上課程上綫。29所高校成立瞭“津課聯盟”,促進瞭教育創新和教學改革,助推高校內涵式發展。
(三)職業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
完成瞭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達標提升建設工程,提升瞭職業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應用服務水平。在融閤職業技能大賽優質資源成果轉化平台、國傢示範區優質資源核心專業群、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平台、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係診斷與改進管理平台的基礎上,整閤職業教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服務平台、職業教育專業知識平台庫等教學資源平台和各種優質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資源,構建瞭服務國傢示範區的數字化資源平台體係,為國傢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的技術技能人纔培養和社會培訓提供瞭服務支撐,為20個“魯班工坊”的49個專業提供信息化遠程教學和培訓服務。
(四)基礎教育信息化均衡發展
全市中小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多媒體教室建設比例達到97.5%。建成瞭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係統、義務教育入學管理平台、中學生綜閤素質評價係統等主要業務支撐信息係統。構建瞭天津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係,初步形成“市―區―校”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製,建立並完善瞭數字教育資源質量標準和監管製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成果入選市級優課資源7559堂、部級優課資源2919堂。積極組織開展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實現瞭一人一空間、人人用空間。以服務個性化學習為重點,開展混閤式、探究式教學,推動瞭優質數字資源在教學中的深入應用。
(五)終身教育信息化穩步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完善終身教育服務體係,不斷滿足市民多樣化學習需求。建成瞭天津終身學習網,突齣全高清視頻、在綫直播和互動學習品牌特色。天津終身學習網纍計注冊用戶10.8萬人,發放終身學習卡10餘萬張,組織社會培訓15.4萬人。建成瞭養老護理、中藥調劑、習字與書法、食品營養與健康等16大類自主版權視頻課程資源4000餘堂。建成瞭書法篆刻、旅遊英語、緊急救助、休閑體育、科技生活等係列社區教育全媒體教材。建立瞭“京津冀川浙魯”社區教育聯盟,實現瞭社區教育視頻資源共享交流。
(六)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係持續加強
建立並完善瞭網絡安全領導責任製和教育行業網絡安全責任機製。修訂瞭《天津教育係統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完善瞭教育係統網絡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機製,規範瞭網絡安全事件工作流程,提高瞭教育係統網絡安全應急處置能力。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製度,完成瞭517個二級信息係統和37個三級信息係統定級備案。建設瞭“天津教育係統網絡安全工作管理平台”,建立瞭網絡安全威脅信息共享機製,實現瞭教育係統重要信息係統實時監控和風險預警,提升瞭教育係統網絡安全保障水平。
“十三五”期間,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瞭一定的成績,但與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目標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水平有待提高,各類應用數據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區域間經費投入不均産生瞭新的“數字鴻溝”,信息化體製機製亟需完善,網絡學習空間的深度和廣度需要加強,智能化數字校園建設仍需持續推進。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基本遵循,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麵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總體部署,緊密結閤天津教育發展需求,支撐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和現代化發展,支撐職業教育特色化融閤發展,支撐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和個性化發展,支撐終身教育體係完善和全麵發展。實施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戰略,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與人纔成長規律,基於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深入探索教與學新模式和教育治理新模式,為我市構建智能化、普及化、個性化、國際化和終身化的現代化教育體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引領。
三、發展原則
──麵嚮發展,育人為本。 構建與天津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係,以教育信息化帶動天津教育現代化發展,麵嚮新時代社會人纔培養需要,構建全麵融閤的育人新場景。
──應用驅動,共建共享。 以教育需求為導嚮、以教育應用為驅動,發揮市場作用,建立軟硬兼顧、共建共享、共生共榮的優質教育資源眾籌供需平衡新機製。建立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統籌規劃,特色推進。 統籌規劃和整體設計教育信息化發展,堅持“全市一盤棋、教育整體性、區域一體化”發展,形成發展閤力,凝煉教育信息化管理特色,推進區域、城鄉、學校、傢庭、社會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
──深度融閤,引領創新。 以教育信息化關鍵領域為切入點,以教育教學瓶頸點為突破口,轉變傳統思維,變革傳統模式,發揮技術優勢,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閤,堅持創新理念引領、務實應用發展,發揮教育信息化新效能。
四、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在全麵完成天津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基本建成基於“一網五平台”的教育信息化新體係。優化完善天津教育科研網,提升天津教育管理服務平台、天津教育資源服務平台、天津終身教育平台,建設天津教育安全平台,整閤天津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新技術創新教育信息化服務業態和教育信息化治理生態,有效支撐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支撐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和現代化發展。 推進高校智慧校園環境升級,加強“雙萬計劃”一流課程資源建設,推進校際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整閤並提升資源與管理平台的服務效能,全麵提升高校信息化治理水平。
──支撐職業教育特色化融閤發展。 打造統一融閤的天津特色職業教育區塊網絡體係,建成天津職教學習服務資源中心,完成職業院校管理與服務流程再造,進一步增強校園內部治理能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纔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
──支撐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和個性化發展。 完善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係,持續深化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覆蓋行動。加強中小學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實現綫上綫下相融閤的教學模式創新。
──支撐終身教育體係完善和全麵發展。 推進天津終身教育平台建設,實現全市終身教育服務體係資源分布及整體運行情況數據化管理。整閤終身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全麵提升各領域終身學習課程資源建設質量。
五、重點任務
(一)統籌推進教育係統“一網五平台”建設
持續完善天津教育科研網建設。 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天津教育科研網對天津教育資源的承載能力,完善天津教育科研網運維和服務能力。
完善天津教育管理服務平台。 推進各級各類教育應用係統整閤,實現教育應用集中式管理、一站式服務。
完善天津教育資源服務平台。 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優質資源建設,加強教育資源應用成效分析,推進個性化教育資源建設,推進資源考核評價製度建設。
建設天津教育安全平台。 完善教育係統各級網絡防護安全體係,提升市級教育安全平台功能,完善校園安全綜閤管理平台建設,推進校園安全監控指揮中心建設,優化輿情監測平台建設,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完善天津終身教育平台。 通過“終身教育服務一張圖”全麵展示天津市終身教育各類信息數據,為教育資源的閤理配置、統籌調度提供精準的決策依據和大數據管理。
建設天津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 製定《天津市高等院校智慧校園建設標準》,推進教育數據資源整閤,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管理數據與信息,實現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信息紅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和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
(二)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智慧教育新場景應用
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5G等教育信息化應用關鍵技術研究,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建設智慧教育新場景。推動基於5G的數字化校園網絡提升建設,依托5G網絡實現遠程協同教學、虛擬操作培訓與在綫資源共享,開啓5G體驗式教學。推動教育平台智能化轉型升級,依托人工智能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利用天津教育科研網和5G移動網絡,實現資源供給均衡、公平、充分,推進教育資源傢傢通。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教學全過程,構建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習交流情境和信息感知環境。
(三)創新教育資源供給機製和信息化服務業態
實現優質教育資源與網絡教育服務新模式的應用融閤。探索基於數據的個性化資源服務模式,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製,完善數字教育資源質量標準、資源三級建設機製和監管製度。加強服務優化,持續推進各級各類服務平台嚮智能化轉型升級,促進管理平台與資源平台在服務方麵的應用融閤,實現綫上與綫下的個性化應用場景無縫對接。進一步優化一站式的管理服務、個性化的教學服務、精準化的科研服務、智慧化的生活服務,全麵支持創新教育服務業態。
(四)創新教育信息化治理生態體係
推進信息化校園建設與教育治理新模式的發展融閤,加強信息化校園標準體係建設,創設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需求的校園環境。創新和完善網絡安全責任製度,實現網絡和信息安全運維的精準化服務和管理。進一步加強技術防護和網絡安全隊伍建設,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製,提升輿情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
健全教育係統網信工作體係,構建頂層規劃、建設和管理一盤棋格局,提升決策支持、監測評價和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監管機製,塑造教育信息化治理新生態。
(五)支撐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和現代化發展
麵嚮人纔培養和高校學科發展,實現高校數字化校園智能化升級,完善智慧校園建設,推動校園互聯網齣口機製改革和帶寬擴容提速。加快推進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場所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基於移動終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學習空間建設,推進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
加強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建設一批代錶中國質量、具有世界水準的國際課程和在綫教學優質示範課資源。建立天津市高校數字化思政課程資源研發基地,以“金課”建設為引領,建設100門思政教育示範課程資源。完善京津冀高等教育數字化資源共享體係,促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
加強集教務、學工、人事、財務、科研、實驗室等於一體的智慧管理平台的數據治理,提升學校信息化治理水平。推進教師評職評優、學生綜閤素質評價、教育資助、畢業就業等業務流程的優化,努力為師生提供精準、便捷的服務。
(六)支撐職業教育特色化融閤發展
利用天津國傢示範區地域布局優勢,打造統一融閤的天津特色職業教育區塊網絡體係,創新管理運營方法,實現職業院校之間網絡資源的共享,為職業院校教學、科研、管理和交流閤作提供高性能的基礎網絡支撐。提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信息化管理平台服務能力。
推進特色化高水平職業教育課程資源建設,加強虛擬仿真AR和VR教學資源建設,建設天津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打造職業教育學習服務資源中心,滿足高素質技術技能人纔培養需求,同時為“魯班工坊”輸送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教育市級“金課”提供支撐服務,支持中國特色國傢級高水平專業群教學資源建設和職業教育“雙高計劃”建設。
(七)支撐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和個性化發展
推進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學校多媒體教室覆蓋率為100%,多媒體教室中配備交互性設備比例為100%,實名製管理的無綫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健全數字化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機製,完善網絡教育教學保障體係和運行機製。完善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服務體係,加強特色地方課程資源和專題教育資源建設,深化中小學個性化學習服務支撐。優化網絡學習空間功能和實名製管理。推進“三個課堂”的應用,創新數字化資源應用模式,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與教學融閤水平。深化基於“互聯網+”的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改革,推進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教學分析與評價,探索滿足差異化教學與個性化學習的新路徑。
推動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組織網絡學習空間融閤創新應用典型案例遴選和示範交流活動。開展基於教學改革的智慧課堂、人工智能教育、編程教育、數字閱讀等項目,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
(八)支撐終身教育體係完善和全麵發展
推進新技術環境下的終身學習新模式,助推我市創建學習型示範城區、示範社區和示範傢庭。健全學分銀行管理服務體係。在天津開放大學建立學分銀行管理服務中心,在各區設立學分銀行分行,不斷拓展學分銀行服務網點。
分層次打造優質課程資源。分層次建設繼續教育和老年教育優質課程資源集群,通過社區教育網絡推送優質課程資源覆蓋街鎮社區教育中心。到2025年,集聚社區教育學習資源5萬學時、老年教育網上課程資源2萬學時,形成紙質、電子音像、網絡、移動媒體等多種傳播媒介的優質學習資源。
六、重點工程
(一)天津教育科研網優化提升工程
加強“教育專網”基礎設施綜閤支撐能力建設,提高天津教育科研網主乾設備傳輸能力。到2025年,網絡骨乾光纜達到2300公裏,進一步擴充全市各區教育科研網覆蓋區域及冗餘接入能力。推動5G應用場景建設,促進校園網、教育科研網與公共互聯網融閤應用。提升教育科研網主乾網和各級接入單位的安全防護能力。根據市委黨校培訓需要,完成天津市部分委辦局黨校的接入。
(二)天津教育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工程
升級天津市教育公共服務雲平台,推動在綫教學與管理應用係統建設。整閤行政管理與服務業務事項。以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為重點,完善教育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優化政務服務信息化流程,建設標準統一、數據融閤互通、三級聯動的一站式綜閤信息服務平台和網上服務大廳,實現不同層級間的數據聯動。提升權責清單覆蓋率,提高政務數據質量。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在綫網絡學習係統建設,滿足常態化疫情防控機製下全麵在綫教學與科研的需求,為200萬學生在綫學習提供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推動數字簽章、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係統建設,加強在綫協同辦公、非接觸式辦事、綫上綫下融閤服務。推動區屬學校建設資産管理、教務管理、規劃決策、安全監控等管理信息係統。
(三)天津教育資源服務平台建設工程
1.統籌天津市教育資源建設與整閤。 建立綫上課程資源儲備和維護機製,提升數字教育資源標準化程度。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審核機製,持續完善資源評價體係。推進數字化資源研發基地建設,實現資源庫的本地建設和統一部署。推動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網絡平台建設。
2.加強高等教育資源建設。 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新型課程結構和教學組織管理體係。建設人工智能、中醫藥、美術等特色學科數字資源。完善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慕課和虛擬仿真實驗室資源,建立慕課學分認定製度。
3.推進職教學習服務資源中心建設。 整閤“雙高計劃”課程建設資源、職業技能大賽優秀成果資源、“魯班工坊”優質課程資源,建設擁有高水平虛擬仿真AR和VR教學資源,實現標準統一、應用導嚮、共建共享、資源豐富的天津特色職教學習服務資源中心。滿足國傢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中職、高職、應用本科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習需要以及“魯班工坊”遠程教學培訓需要。
4.加強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平台建設。 優化“天津中小學雲課堂”的教學設計、教學交互、教學管理和教學服務功能。持續推進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資源體係化,保障常態化的綫上教學支撐。統籌構建資源服務多元支撐架構,促進資源共享、渠道互補,覆蓋全體師生。
5.加強天津終身學習網教育資源建設。 引進國傢開放大學資源和其他優質資源,建設一批以學習者“學”為主導的“立體化”優質課程資源,注重課程資源學習的用戶體驗,加強老年教育優質課程資源建設。
(四)天津市終身教育平台提升工程
1.全麵提升終身教育平台基礎環境。 提升天津市終身教育平台,完善基礎運行環境保障體係,全力打造安全穩定的市民終身學習環境,為學曆教育、職業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黨員乾部培訓提供綫上支撐服務,滿足不同學曆層次、不同年齡結構市民的學習需求。
2.加強天津市終身教育數據管理與應用。 基於可視化數據挖掘技術對天津市終身教育信息數據進行全場景綜閤展示,實現全市終身教育服務體係資源分布及整體運行情況的數據化管理。建立學習型城市建設過程和建設水平的動態信息數據庫,逐步形成學習型城市建設監測工作常態化運行模式,實現終身教育體係各類數據精細化統計分析。
(五)天津教育智慧安全平台建設工程
1.完 善網絡防護安全體係。 加強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完善天津教育科研網核心設備安全建設,提升核心設備安全性能。全麵推行網內實名認證,加強各級信息中心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提升密碼管理與應用的規範化和科學化水平。開展網絡安全管理培訓和宣傳教育。優化“天津市教育係統網絡安全管理指揮操作平台”功能應用。
2.優化輿情監測平台建設。 利用網上信息發布三級審核係統,強化網上陣地內容管理,築牢教育係統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防綫。不斷提升輿情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實現輿情管控的統籌協調、統一指揮、聯防聯控。利用新技術對師生安全行為進行畫像分析,充分發揮網絡輿情監測係統作用,確保教育係統網絡輿情監測全麵、預警及時、數據準確。
(六)天津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設工程
1.推進智能化數字校園建設。 構建教育係統智能化監控雲平台,提升天津市幼兒園三級監控係統功能,擴大係統覆蓋範圍,實現中小學視頻監控全覆蓋。以校園安全、實驗設備、能源運行、管網管理、輿情監測等方麵應用為重點,建設覆蓋全市的虛擬校園三維地圖,實現全市校園的全方位監控。
2.推進教育治理信息化平台數據整閤。 建立“覆蓋全市、統一標準、上下聯動、數據共享”的教育大數據資源庫,整閤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終身教育治理數據,推進教育管理與教學資源數據集中,實現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信息紅利分級分層的有效共享,加強資源調配、教學研究、行政決策的科學性與時效性,助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和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完善教育督導信息化平台,逐步形成由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支撐的智能化督導體係。
(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融閤創新工程
1.推進5G智慧教育。 在遠程教育、智慧課堂/教室、校園安全等領域,推動高清直播課堂、AR/VR遠程課堂、高清視頻安防監控等5G智慧教育典型示範應用建設,重點開展高清遠程互動教學、沉浸式教學、虛擬實驗、全息課堂、遠程督導等智慧場景建設。
2.推進人工智能應用發展。 推進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教育評價中的應用,推動教師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手段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能。加強人工智能教學實驗室和人工智能教育實驗資源平台建設,助推我市人工智能教育高水平發展。
(八)人纔培養和信息素養提升工程
1.加大網絡安全人纔培養。 落實天津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纔發展規劃(2020-2025年),支持高校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和網絡安全特色學科群建設,實施高校網絡安全教師培育計劃。
2.健全教育信息化培訓體係。 組織實施“天津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整校推進的方式開展全員綫上綫下混閤式培訓,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校本研修示範校、達標校創建”工作,圍繞信息化教學創新整校推動教師研訓。
3.加強師生信息素養培養。 將學生信息素養納入學生綜閤素質評價,通過教師培訓、教研能力提升、實驗室建設、資源建設、人工智能大賽、科普講座、示範觀摩等活動提升師生信息素養。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堅持黨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全麵領導,壓實領導工作責任製,完善教育信息化領導管理體係。完善各級各類教育部門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領導機構,優化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門的職能,理順教育係統信息化工作部門與信息化管理機構業務關係。
(二)加大經費投入
在市、區、校三級分彆建立經費投入機製,增加對信息化建設資金投入的保障力度。加強信息化經費統籌歸口管理,優化經費結構。積極鼓勵企業投入資金,提供優質的信息化産品和服務,鼓勵各教育單位使用市、區二級公共服務及購買社會服務,避免重復建設。
(三)完善政策製度
加強信息化建設項目各環節的管理,完善教育信息化標準規範製定和應用推廣,建立教育信息化創新支撐體係。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運行維護與技術支持服務體係。建立教育信息化技術創新和戰略研究機製,推動教育信息化國際交流與閤作,建立教育信息化産業發展機製。
(四)完善質量評價
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情況調查,製定《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評估指標體係》,開展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評估,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質量評價。
(五)加強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建設專業化技術支撐隊伍,建立健全信息化專業技術人纔的引進、激勵保障機製,探索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的人事、薪酬、職稱評審製度。加強教育信息化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培訓,打造一支符閤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建設需求的專業化隊伍。
來源:天津市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