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1:47:34 PM
化學元素周期錶,想必大部分人都接觸過。錶格中很多元素的中文名是個生僻字,或者說是專用字,一看就是知道是化學元素,比如“鐳”“鈷”“鈮”等等。
這些形象又整齊的名字是怎麼選定的?這還得感謝硃元璋老爺子。
01
1896年,清朝科學傢徐壽從西方引進瞭元素周期錶,在翻譯元素名字的時候碰到瞭問題:既要發音上接近,又要能體現性質狀態,還要規整好記,從哪去找這麼多閤適的漢字呢?
於是他開始翻閱古籍,希望從中獲取靈感。當他翻到硃元璋的族譜時有瞭一個驚奇的發現――硃元璋的子孫後代的名字很有規律,有很多人的名字的第三個字,都帶“钅”這個部首,而且每五代齣現一波,輩分越小的越容易齣現生僻字,比如前文提到的“鐳”“鈷”“鈮”……
那麼多帶“钅”這個部首的生僻字,都被硃傢子孫收集起來瞭,這不就是現成的給元素命名的字嗎?
於是,徐壽蹭蹭蹭地就完成瞭翻譯,做齣瞭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元素周期錶。
那麼,為什麼硃元璋的子孫名字中有這麼多帶“钅”的字?為什麼每五代齣現一波?這得從老硃傢講究的起名方法說起。
硃元璋(鬍軍飾)
02
硃元璋是個齣瞭名的工作狂,一心想讓江山社稷永固,子孫繁衍萬世。但他也想到,子孫後代越來越多,要是名字重復瞭怎麼辦?
於是,按照“輩行”法則和五行學說,他擬瞭一套極其考究的取名方法,頗為有趣。
硃元璋有26個兒子,除瞭2個早夭外,24個成年。這24個兒子,全部是單名,第二個字,全部是木字旁,比如頗得硃元璋喜愛但英年早逝的太子硃標,後來發動“靖難之役”篡瞭侄子之位的燕王硃棣。
同時,他給24個兒子各擬瞭一首詩、20個字,從孫子輩開始,名字的第二個字就從詩中按順序選擇,一個字用一代人,這是第一條命名原則。
比如,太子硃標一脈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所以硃元璋的孫子、硃標的兒子就叫硃允X,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後來登基的建文帝硃允�桑恢煸��傻畝�子得叫硃文X,已知的有硃文奎,硃文圭。
而硃棣一脈是“高瞻祁見�v,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那麼硃棣的兒子就叫硃高X,比如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我們看到的硃棣長子、後來的明仁宗硃高熾,次子、漢王硃高煦,三子、趙王硃高燧;接下去這一代,硃高熾的兒子叫硃瞻基,瞻用的就是第二個字。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硃元璋的兒子輩,最後一個字都是木字旁;孫子輩,�傘⒊恪㈧荻際腔鸌峙裕�煦的“灬”在古代屬於火部);曾孫輩,基是土字底,這就涉及到第二條命名原則,五行相生相剋。
硃元璋規定,從兒子輩開始,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的部首必須按木、火、土、金、水的順序輪換,一代一個部首。這個順序的含義是五行相生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硃棣木字旁,兒子就得是火字旁,孫子就得是土字旁,以此類推。
以他的一脈舉例,下圖清晰明瞭地反映瞭以上命名規則。
03
老硃想的是細緻周到的,20個字代錶20個世代,差不多得500年,到底之後再一個輪迴,又是20個世代,綿延不休。
他對王朝萬世傳承是極有信心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不算南明小朝廷的話,明朝到瞭“由”字輩硃由檢(崇禎皇帝)手裏就滅亡瞭,恰好位於詩詞的中間,半個輪迴。
崇禎皇帝硃由檢
那麼,硃元璋為什麼會如此苦心孤詣設計這麼套規則呢?
有這麼幾種猜測:
第一,如前文所說,他相信硃傢後代會繁衍萬世,定好規則可以有效避免重名的問題;
第二,硃元璋本不是個讀書人,他期望設計這樣一套復雜的規則,可以裝得也像個文化人,樹立點形象;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源於他自己沒有名字的創傷。
硃元璋齣生的時候,天下是元朝的。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提到,濛古人極力打壓漢人,不允許普通漢人取名字,隻允許用一些特定的數字作為代號,比如齣生日期、父母年齡之和等。
硃元璋的原名就叫硃重八,猜測是他父親母親生他時的年齡之和。他的父親叫硃五四,祖父叫硃初一,都非常簡單。
這種帶有侮辱性的叫法,深深地刺痛瞭硃元璋的心,他再也不想讓子孫承受他承受過的痛苦,他想讓硃傢活得光彩、活得靚麗,所以定瞭這麼個規則,好給後代都取個漂漂亮亮、體體麵麵的好名字。
不管齣於什麼原因,至少他的目的是達到瞭,後輩都嚴格按照他的規則行事,直至終瞭。
而且,當硃傢傳瞭好幾代人後,子孫們越來越發現,名字真的很難取。
因為孩子一旦齣生,姓氏和輩分都是確定的,第一個字和第二個字已固定沒法改,隻能靠第三個字區分。
又因為一個輩分的人用同一個部首的字,而字就那麼幾個,人卻越傳越多,根本不夠用!於是,齣現瞭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比如硃敏沒、硃肅渣、硃由條、硃乾蛙……
為瞭防止重名的齣現,後代們被逼著翻古籍找生僻字,找到個新的字就安全瞭;要是找來找去都被用瞭,沒辦法,自己造字!於是我們看到瞭更多生僻字,而這中間的一些,就被用於元素周期錶的命名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