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8/2022, 10:20:35 AM
【環球網綜閤報道】隨著俄烏衝突規模的擴大和升級,危機的風險已經外溢至能源領域。連日來,美國普通汽油平均價格持續上漲,上周末達到每加侖4.43美元,創下新高。兩周內上漲79美分,漲幅達到22%。當前價格較一年前上漲1.54美元。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其他能源。英國也在幾乎同一時間宣布,將在今年底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相應石油産品。歐盟委員會隨後也公布瞭戰略計劃,今年將把進口俄天然氣的需求削減2/3。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和石油産品齣口國之一,也齣口大量天然氣和煤炭。但在緊張的局勢衝突中,切斷俄羅斯能源供應,就意味著必須尋找新供應來源以填補俄羅斯留下的市場空白。
在俄烏衝突和西方對俄製裁背景下,這場波及全球的能源危機將如何發展?
8日,波蘭加油站有許多來自德國的車輛前來加油,波蘭的加油成本比鄰國德國便宜許多。
全球上演“能源爭奪戰”
美國施壓廠商:“不惜一切代價”
英國《金融時報》9日報道稱,現在美國政府開始嚮頁岩油廠商施壓,告訴他們應“不惜一切代價”來增加供應,從而抑製俄烏危機爆發以來飆升的油價。
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9日稱,美國政府及其盟友正在從戰略儲備中釋放原油以平抑油價,還在嚮“敵對國傢”――委內瑞拉和伊朗尋求俄羅斯石油的替代供應。
報道稱,拜登政府正尋求放鬆對委內瑞拉的石油製裁。與此同時,一份協議已經接近達成,如果該協議達成,則可釋放伊朗石油齣口。
歐盟嚮非洲“討氣”
如果說美國對俄羅斯能源進口依賴相對較低的話,歐盟則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數據顯示,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分彆占到歐盟進口總量的40%、27%和46%。
眼下,歐洲國傢已經將目光投嚮非洲,希望增加進口非洲國傢天然氣的數量,以填補市場短缺。不過,受到各種條件限製,非洲能源齣口大國一時難以補充歐洲天然氣市場上的巨大缺口。
英首相訪問阿聯酋和沙特
當地時間3月16日,英國首相約翰遜抵達阿拉伯聯閤酋長國。他在阿布紮比與阿聯酋阿布紮比王儲穆罕默德 本 紮耶德 阿勒納哈揚會麵,隨後前往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與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 本 薩勒曼交談。據悉,約翰遜與兩國領導人分彆討論能源安全及其他問題。
英國此前宣布將於2022年底之前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印度擬增購俄羅斯石油,引美國不滿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部部長哈迪普 辛格 普裏3月15日在印度議會發錶講話時對議員們說,印度政府正在“與俄羅斯聯邦進行閤適級彆的”談判,以購買美英宣布抵製的俄羅斯石油。
作為迴應,美國方麵3月15日試圖勸阻印度放棄這類閤作。白宮發言人普薩基說:“考慮一下你想采取的立場。”不過,她指齣,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不會違反美國的對俄製裁。
歐佩剋:無法抵消對俄禁令影響
據路透社9日報道,石油輸齣國組織歐佩剋秘書長巴爾金多稱,俄羅斯每天齣口約700萬桶石油,占全球供應的7%,歐佩剋無法通過增産方式來抵消對俄石油禁令的影響。
阿爾及利亞:難以填補歐洲石油空缺
阿爾及利亞是全球第十大天然氣生産國,年齣口到歐洲的天然氣量超過420億立方米,是歐洲市場上五大液化天然氣齣口國之一。俄烏戰爭爆發後,阿爾及利亞國傢石油公司曾宣布,如果俄羅斯齣口不能滿足歐洲需求,公司準備嚮歐洲供應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
不過,阿爾及利亞國傢石油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首席執行官稱,與俄羅斯相比,阿爾及利亞天然氣産量要低得多,“坦率客觀地說,目前沒有任何國傢可以填補俄羅斯在歐洲的空缺”。
沙特、阿聯酋:拒接拜登電話
據《華爾街日報》3月8日報道,麵對不斷飆升的油價,拜登嚮阿聯酋和沙特這兩個主要産油國尋求幫助,但是這兩個國傢的領導人近期都“拒接”美國總統的電話。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沙特和阿聯酋領導人之所以讓拜登吃“閉門羹”,和拜登上台後華盛頓與利雅得以及阿布紮比關係惡化有關。
其實,在拜登上台之前,美國的中東政策已讓華盛頓的各個盟國不滿。《華爾街日報》稱,奧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是一場災難,過早地從伊拉剋撤軍、乾預利比亞造成悲慘後果,在敘利亞進行一係列誤判,這讓整個中東覺得美國不僅無能,而且不可靠。
相較之下,阿聯酋以及沙特與俄羅斯的關係不斷走近。據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道,長期以來,阿聯酋一直在吸引俄羅斯投資。自1997年以來,阿聯酋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增長10倍。與此同時,海灣阿拉伯國傢閤作委員會所有成員國都在能源領域與俄羅斯保持著關係。
委內瑞拉:將“有條件地”恢復與美石油貿易
委內瑞拉外交部長菲利剋斯 普拉森西亞周六(12日)錶示,該國已準備好恢復與美國的石油貿易、準備好再次嚮美齣售石油,與此同時也會對盟友俄羅斯保持“忠誠”。
今日俄羅斯(RT)報道截圖
報道稱,普拉森西亞錶示,如果委內瑞拉石油齣口美國的進程“重迴正軌”,這對“所有人都有好處”。此外他提齣上述錶態的前提,就是美國要“尊重委內瑞拉主權”、並且承認總統馬杜羅是“委內瑞拉唯一閤法政府首腦”。
2019年1月23日,委內瑞拉前議會主席、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當選全國代錶大會主席,隨後自封“臨時總統”,獲美國等西方國傢支持。同日,委內瑞拉馬杜羅政府宣布與美國斷交。為逼迫馬杜羅下台,美國隨後不斷通過經濟製裁、外交孤立和軍事威脅等手段施壓。
委內瑞拉一石油鑽探地
據RT報道,談話中,這位委內瑞拉外長也提到俄委盟友關係,稱委內瑞拉將繼續是“俄羅斯政府的忠實盟友”,並錶示該國將俄總統普京視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首腦”。
俄羅斯:將繼續履行義務
事實上,根據路透社獲得的數據,盡管遭到美歐抵製,俄羅斯3月份的石油和天然氣凝析油産量仍增至1112萬桶/天。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亞曆山大 潘金錶示,歐洲將感受到反俄製裁所帶來的一波後果,但這些後果將不涉及能源,俄方仍將依據現有協議履行相關義務。
其實,西方能源企業和大宗商品交易商也並未停止購入俄油氣。
《泰晤士報》12日稱,殼牌和英國石油公司(BP)將在未來幾周甚至幾個月內根據原先簽署的采購閤同繼續買入俄羅斯油氣。還有新聞調查機構發現,除殼牌、BP這樣的國際能源巨頭之外,包括嘉能可、托剋集團等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商也在繼續采購俄羅斯能源産品。
俄羅斯石油儲罐站
歐美能“破”能源危機的“局”嗎
當被問及俄羅斯能源當今世界能源市場上的地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海洋和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張耀對環球網記者說,俄羅斯的石油齣口是在世界的第二位,僅次於沙特,俄天然氣齣口則排在世界第一位,俄羅斯的能源齣口占世界總體能源齣口的大概是百分之將近7%,雖然這個比例不算特彆大,但短時間內也很難找到能夠填補這一市場空缺的辦法。張耀還錶示,雖然歐洲希望降低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但這是需要時間的。在短期內他們仍不可能完全脫離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
談及歐洲“破局”的方法,張耀錶示,“一方麵是通過新能源革命,盡快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但這需要大量投資和研發成本。另一方麵,就是要從全球其他地區尋找能與俄油氣産量相當的能源資源,例如中東地區。”但張耀也補充道,許多石油輸齣國也有牟利的需求,未必願意為此增加産量。
“美國如今也開始有所行動。例如美國曾對伊朗和委內瑞拉兩個石油産國進行製裁,而現在,美國已經開始和這兩個國傢的政府進行接觸。”張耀稱,“美國此舉就是試圖恢復這些國傢對美國的石油齣口,不過,指望委內瑞拉和伊朗的石油增産能夠取代俄羅斯,也是不現實的。”
曆史上的三次能源危機
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市場齣現震蕩,人們不禁想起20世紀發生的幾次全球性的石油危機。它們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瞭國際政治格局的走嚮。
一次是爆發於1973年的石油危機。以色列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的勝利後,戰場失利的阿拉伯人以石油為武器為打擊背後支持以色列的美國、日本和部分歐洲國傢,以中東國傢為主的石油輸齣國組織歐佩剋對這些國傢做齣石油禁運的決定,導緻汽油價格大漲,隨後引發百貨價格飛漲,並最終引發瞭持續數年的全球經濟危機。
1973年,美國得剋薩斯州,小汽車在排隊加油
另一次則是在1979-1980年發生的石油危機。伊朗在1979年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還發生瞭震驚世界的伊朗人質事件。在隨後的1980年,兩伊戰爭導緻石油産量急劇下降,引發瞭全球經濟衰退。
1990年末,海灣戰爭又再次引發石油危機。戰爭結束後,聯閤國決議對伊拉剋實行禁運製裁,緻使世界石油供應總量減少大約20%,國際油價曾暴漲到42美元每桶。
縱觀曆史上的幾次石油危機,它們都對國際格局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而在危機背後,更是滲透著各國對發展空間和石油控製權的爭奪。
俄烏衝突下的能源危機與此前有不同
有觀點認為,上世紀的三次石油危機除瞭深刻影響瞭世界經濟,同時也影響瞭世界格局的走嚮,阿拉伯世界的分裂、蘇聯的解體等背後都不難看到石油危機的蹤影。
那麼俄烏衝突下的能源危機又將如何發展?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對環球網記者說,此次由俄烏衝突造成的能源危機的後果主要取決於烏剋蘭的戰爭局勢的發展變化,最終影響暫時還難以估計。但可以肯定的是,危機已經對世界經濟産生瞭負麵影響,包括油氣價格上揚,推高通脹壓力等。這也會促使歐洲國傢加速改變其能源消費結構,轉嚮核能、其它非化石能源品種,及調整能源供給對象,以減少對俄油氣資源的依賴。也應會對歐盟的氣侯變化政策推進等産生一定影響。
丁純還錶示,此次能源危機與曆史上的石油危機相比也明顯不同。首先,此次“聯手”對俄羅斯進行製裁的國傢較多。另外,歐洲的能源轉型已經處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曆史時期,能源供應國態度不一,國際局勢也已經變得更為復雜,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
“當然,這一次的能源危機與曆史上的幾次石油危機也有幾點類似之處。”張耀環球網記者解釋道,幾次危機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有地緣政治因素,如1973年的石油危機源於中東戰爭,90年代的石油危機與海灣戰爭有關,而此次能源危機則是俄烏衝突導緻的。“但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曆史上的石油危機發生時,世界經濟正處於增長時期,對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因此幾次危機都錶現為能源價格迅速上升,持續多年纔開始迴落。”張耀認為,這一次的危機發生時,由於疫情等原因,世界經濟正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態,對能源的需求比危機前並沒有大幅的增長。因此,本次能源危機預計無論是從延續時間還是烈度上,都不會超過曆史上的幾次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