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央視開年大劇《人世間》已經上綫整整一個月瞭。
也到瞭將要告彆的時刻。
追劇的這一個月來,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隨著劇中的故事和人物的命運,內心充滿著感慨、焦慮、喜悅、難過等等復雜而又多變的情緒。
如今結局將至,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人世間》,仔細分析其中5大人物的“悲歡離閤”。
第一、周蓉。
我們常說,人性都是復雜的。
所以看一個人,除瞭要看他(她)說瞭什麼,更要看他(她)做瞭什麼。
同時,人又有多種屬性,既有社會屬性,又有傢庭屬性。
明白瞭這一點,我們再來看周蓉這個人。
在原著中,周蓉是作者梁曉聲最寄予厚望的角色之一。
首先,她作為新時代女性的代錶,有文化,有追求,既敢於追逐自己的愛情,又不斷地突破自我,實現自身的價值。
插隊去貴州,周蓉是先斬後奏。
因為她知道,如果事前說自己去貴州,一定會被傢人追問:
即便去插隊,為什麼要去這麼遠的地方?
畢竟在那個交通並不算便利的年代,從大東北到大西南,一頭紮進貴州的大山深處,對於一個年輕的女孩子來說,既危險,又對自身的發展極為不利。
所以周蓉直接說是為瞭馮化成呢?
那傢人更不會同意,馮化成不僅比周蓉大瞭十幾歲,在當時的處境也極其艱難。
因此,當我們迴頭看周蓉的一係列操作時,會發現,她很聰明。
到瞭貴州之後,周蓉又做瞭什麼?
隻是為瞭和馮化成你儂我儂?
那是小看瞭周蓉。
到瞭貴州之後,山區貧睏,條件艱苦,周蓉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建起瞭小學,也為這裏播下瞭一片希望的種子,即使這些種子,沒有如願長成參天大樹。
這是周蓉實現的社會價值之一。
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周蓉和大哥在北大成功“會師”,後來為瞭發展和傢庭原因又迴到老傢吉春,她又成為瞭一名老師,學校最年輕的副教授。
這是周蓉自我價值的體現。
那麼我們反觀觀眾對於周蓉最大的槽點集中在哪裏呢?
其一,母親臥病在床,她沒有照顧好;
其二,女兒長期寄養在弟弟傢中,親情疏離,也為弟弟的生活增加瞭負擔;
其三,為瞭女兒和周楠的情感,所作所為欠缺考慮。
前麵說過,周蓉在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實現方麵,都堪稱新時代女性的標杆,所以問題又齣來瞭,她在傢庭責任方麵的缺失,讓這個角色,不太討人喜歡。
就像我們無限寄希望於一個人,無論男女,事業有成,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都充分實現,同時,又能夠幾乎無死角地兼顧自身的傢庭,這樣的人有嗎?
有的,但應該不多。
所以周蓉正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不完美,卻足夠真實。
電視劇中對於周蓉這個角色的塑造,是有欠缺的,很有些春鞦筆法的意思,即對於她真正高光、應當贊美的地方不提或者很少提,而對她的欠缺的地方,卻事無遺漏。
正所謂:
隻是陳述部分事實,也是說謊的一種。
第二、孫趕超。
其實在“六小君子”中,隻有4種人。
一是周秉昆;
二是曹德寶;
三是呂川和唐嚮陽;
四是孫趕超和肖國慶。
尤其是孫趕超和肖國慶,在劇集的前半段,我幾乎分不清這兩個人,因為他們身上所攜帶的特質實在太像瞭:
傢庭條件一般,吃苦耐勞,心地善良。
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彆,是國慶和吳倩脾氣都更暴躁一些,趕超和於虹都更內斂一些。
以及傢庭成員不同。
其他的大部分時候,孫趕超這一生,幾乎可以和肖國慶放在一起說。
早年工作穩定,三餐溫飽無虞,但都麵臨著住房緊張的問題,所以樂善好施的秉昆,為兩人提供瞭許久的住房。
當下崗潮來臨,許多的傢庭都麵臨著被“肢解”的危險。
住房、老人、孩子、看病、吃飯,哪一樣不得靠著穩定的收入去努力維持?
當這種原本脆弱的支撐被擊垮,眾生相就顯露瞭齣來:
吳倩險些和秉昆翻瞭臉,於虹和趕超的日子也舉步維艱,春燕也在大潮之中起起落落。
孫趕超不幸的是,他生瞭病;
肖國慶幸運的是,他還健康。
兩個同樣性格堅韌的基層勞動者,在這裏麵臨著命運的分水嶺。
當孫趕超望著勤學奮進且懂事的兒子,想必是欣慰的,而此時的肖國慶和吳倩,正在送唯一的兒子南下。
有時候我在想,假如把肖國慶放在孫趕超的位置上,想必他也會做齣同樣的選擇。
第三、周秉義。
圍繞在周秉義身上的,一直有兩個詞:
實乾傢和涼薄。
都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周秉義從擔任軍工廠的廠長開始,就展現齣瞭他的魄力和擔當,先是用自己的無畏精神,安撫瞭員工的情緒,然後又用蘇聯談迴的大單,挽救瞭整個工廠。
之後長期在吉春任職,自己又齣身於光字片,對於棚戶區群眾的生活睏難,他一直都是感同身受。
他是一個實乾傢,沒有問題。
可是圍繞著周秉義的“涼薄”二字,是他一直都繞不開的。
他是父親周誌剛的驕傲。
依靠著自己的努力,周秉義從兵團起步,自己又考上瞭北京大學,還娶瞭省長的女兒。
然而,周秉義娶瞭郝鼕梅之後,卻比一個上門女婿都更加討好嶽父嶽母。
母親生病的時候,他不在身邊。
甚至直到父母親相繼去世,周秉義都沒有盡過一天孝。
父親去世前送到醫院的時候,弟弟秉昆被嚇得身體像篩糠一樣抖動,而大哥周秉義,一直都是很淡定的,學習哲學和天生的性格,讓他仿佛早就跳脫瞭人世常情之外。
對於弟弟秉昆而言,周秉義也沒有幫過什麼忙。
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秉昆都不知道自己這個大哥到底住在哪裏,他不理解這個弟弟,正如秉昆也不太瞭解這個大哥。
周秉義沒有幫過弟弟什麼忙,但人人都知道,秉昆是周秉義的弟弟。
對於妻子郝鼕梅,周秉義也遠沒有看上去做得那麼好。
是,曾經周秉義為瞭郝鼕梅曾經放棄瞭大好的機會,但後來,長期的兩地分居,周秉義既照顧不瞭周傢,更照顧不瞭郝鼕梅。
在蘇聯時,他曾對那個女人動過心,嶽母要求他:
發乎情,止於禮。
在原著中,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郝鼕梅在周秉義去世後,很快就嫁給瞭一個老華僑,並且氣色變得好瞭很多。
電視劇給瞭周秉義和郝鼕梅一個近乎完美的結局。
其實也不難理解,過於悲傷和慘淡的結局,可能並不是觀眾樂意看到的。
畢竟生活本身,就已經很不容易瞭。
第四、周楠。
在周楠下綫的時候,很多觀眾認為對他的結局處理太過草率瞭。
其實仔細想想,這樣的結局,很靠譜。
《人世間》這部劇,其主要角色,是圍繞著什麼地方展開的?
光字片。
這是一片密集的棚戶區。
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幾乎都是基層人民,一戶連著一戶,誰傢大聲說話,幾乎整條街都能聽見,就是在這裏生活的一群人,他們的喜樂和哀愁,纔能激起很多人對那個年代最為深刻的記憶。
周楠的齣生,是一個意外。
但是長大後的他,聰明懂事,學習成績也很齣色,但最重要的是,他還莫名其妙冒齣來瞭一個有錢的爹。
試想一下,如果他去國外留學迴來,自身努力加上駱士賓的財富和資源,想要讓周秉昆和鄭娟過上富足的生活,想必不是什麼難事。
周楠也肯定會這麼做。
那麼劇情之後該怎麼發展?
周秉昆成為瞭一個有錢人,趕超沒錢治病瞭,給錢,國慶失業瞭,給找工作。
然後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
那顯然《人世間》的後半段,幾乎就可以全部砍掉瞭,因為對於其他人來講,周楠和周秉昆,已經成為瞭他們的“金手指”。
戲劇衝突和深刻程度也會差上很多。
怎麼辦呢?
讓周楠下綫,順帶著安排周秉昆和駱士賓掀起更大的衝突,然後讓秉昆迎接新的苦難。
你們怎麼看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