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4:15:55 PM
從榖愛淩到陳巍,揚長式教育體質下的內驅力和他律培養齣一批學霸運動員
選對教育體質,找到內驅力、你的孩子就是下一個榖愛淩或陳巍
眾所周知成為頂級運動員很難,成為學霸也很難,是什麼成就瞭一批學霸運動員?
本次鼕奧會,這批美國長大的學霸運動員:榖愛淩,陳巍,周知方,陳楷雯,劉美賢等俘獲瞭無數人的關注。大傢除瞭贊嘆這些運動員精彩的技能外,對於他們的學霸身份也是感嘆萬分!什麼樣的教育纔能培養齣來這麼雙棲的精英來?作為傢長和老師的我很是關注。
經過多方瞭解,綜閤分析,得齣的結論是:歐美教育體係下的揚長式教育理念。也正是在這個教育體係下,培養齣瞭一個個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雞娃們。
說到這裏大傢一定會好奇,課業這麼重,要想成績拔尖,時間精力基本全部投放在文化課上瞭,哪來的時間和精力去搞藝術或體育?同樣的,如果時間和精力投放在藝術課或體育課上,那麼必將壓縮學習文化課的時間,無法保障文化課成績。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美國加拿大這些雞娃是怎麼成為“全能型”人纔的呢?下麵我們將來剖析一下,順便說說如何把自己傢的娃也塑造成優秀的孩子。
一、歐美國傢揚長式教育理念
歐美的教育主旨是揚長式教育,也就是發現孩子的興趣後放大處理,老師和傢長共同去發掘孩子的興趣並鼓勵孩子參加相關社團活動,讓孩子找尋自己的內驅力。
同樣的,在文化課學習方麵,大傢不難發現歐美體係內初高中以內的理綜科目比國內的同學科要簡單的多,數學科目在高一纔開始講一次函數;但是,歐美文化課的廣度和實用性卻遠超國內。這些科目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為的是讓學生瞭解自己到底喜歡哪些科目,如何結閤自己傾心的科目去選擇大學專業以及畢業後所學科目與哪些工作掛鈎。從中學開始就引導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真實目標,而不是一句考齣好成績,上個好大學這樣寬泛的“目標”來。
舉個例子:近兩年因疫情原因,學生隻能通過網課來學習。加拿大安省教育部今年推齣新政:從2024年開始,高中畢業生必須要滿足至少修2門綫上課程的要求,並且算在學分內(加拿大高中是學分製,修夠學分即可畢業)目的就是為瞭讓學生適應以後的綫上學習、工作等新模式!所以說,歐美體製內的教育是以就業或升讀大學做雙手準備的。
歐美中學的課程有70多門,如何從這麼多科目中選擇齣來適閤自己的課程?從中學開始,老師便幫孩子進行科目選擇(國外文化課、藝術體育課均作為大學升讀考量分數)。以加拿大安省教育體係來說,中學科目分為六大類,每個類型裏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老師溝通課程選擇並學習所選課程,修得學分,修夠學分即可畢業。而且加拿大的大學不是考齣來的,而是憑藉中學三年成績及課堂錶現評估齣來的。這樣大大降低瞭一考定終身的不利因素。
分析完教育體質後
我們來說一下孩子如何找到內區力和藉助他律來找到學習方法和狀態。
二、內驅力和他律是找到學習狀態的方法
在歐美,放眼周邊那些去瞭頂級名校的娃娃們,哪個不是6點前起床開始一整天的拼搏: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學習競賽課程、答辯、課業、論文裏拼搏,每天最多睡6個小時;娃們得多疲憊呀,這不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和生活嗎?而常態是:娃娃們激情洋溢,精神飽滿,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和自豪,極少會漏齣倦容。每當問起他們纍不纍時,孩子們都會說,“很纍,但也很充實。”這也許就是我們說的,痛並快樂著的感覺吧!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目標明確 ),同時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規劃明確 ),並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律和他律 )。
快樂的學習其實是個僞命題,快樂入門是能實現的,興趣激發也是有的;但是一旦進入一個學科的本質和內裏後,真正開始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時,那是需要十分的努力和百分的堅持纔能獲得反饋。同樣是孩子,同樣是中學生,為何他們可以幸福的學習著,而國內的孩子則更像是 “被迫上崗”,為傢長而學呢? 難道我們沒就說過,學習是為瞭你自己,你不吃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明白嗎!明白呀,可惜就是做不到呀。
為啥人傢的孩子能做到,咱傢的就做不到?
其實就是內驅力不夠,自律性差!追本溯源是【習得性無助】和缺乏適當的【他律】方式。 習得性無助就是孩子剛邁入中學時,在學習上,社交上遇到問題時,得不到專業的解答(老師關注度不夠,傢長不知道怎麼幫);隨著問題積纍的越來越多,孩子內心壓力越來越大,開始質疑自己,逃避學習,覺得自己就是笨,學不會,開始厭棄這門課程或者厭學。學生內心的自我否定,覺得根本不可能提分,即便傢長能及時發現或給予鼓勵,思想上說通瞭;但是如果不能給齣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孩子的“良好狀態”也就能持續幾天。然後又恢復到之前惡性循環的思維中,既消耗學習時間也消耗情緒。這時就會齣現拖遝,懶散,成績下滑等問題。
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和傢長共同努力打開孩子心結,不過可惜的是,體製內的老師因班級人數眾多,無法做到麵麵俱到,緻使孩子遇到問題時,無法迅速得到解決,進而産生一些列的問題。
而歐美教育體係中的老師,在心理溝通和課程選擇上都有嚴格的職業要求,且每年都要進行審核;同時小班製授課也允許老師可以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當孩子得到幫助,找到自信並有明確目標時,孩子會産生一定的內驅力。有瞭內驅力,在加上適當的他律,就可以及時幫孩子攻剋懶散的學習狀態。
我們需要理解的是,自律性差的孩子,單純靠內驅力去改變行為習慣是很難的,需要的是他律,也就是外界環境産生的約束力和助力,進而形成習慣。下一期我們將重點分析如何幫孩子找到他律,攻剋惰性。
學生教育,規劃,心理問題,隨時歡迎和漢楓僑老師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