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自己當迴事,是一個人成功的最好資本
近日,劉德華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作為一名演員,連準時、記台詞都變成優點瞭,這不是應該的嗎?”在他看來一個好演員的標準就是:不能把自己當迴事。
想當初,劉德華初齣茅廬,有彆於當時已經成名的周潤發等一哥,沒有資源,白紙一張的他,隻能從跑龍套開始,工作非常辛苦。
他什麼角色都演,甚至連彆人不願意演的小土匪或者死屍,他都演得興緻勃勃。甚至可以說,隻要哪裏有龍套,哪裏就有劉德華。
他說自己很笨,也不知道哪部好,哪部不好,哪部會火,哪部不會,所以就隻好多接一點。
然而,這些爛片,並沒有對他的演技有任何幫助,意識到這點之後,劉德華開始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演技。
在拍攝之前,他都會要求自己去切身體驗真實的生活,這樣拍齣來的角色纔有血有肉。
比如,拍攝《盲探》時,他就和盲人一同吃一同睡,一連生活瞭近一個月。在拍《失孤》時,一連7天都在海灘上曬,甚至連和探班的吳君如去吃飯時,都是穿著電影裏那雙破鞋,生怕自己脫離瞭角色的感覺。
也就是這份敬業,劉德華身上的標簽也漸漸的多起來瞭,歌壇的四大天王之一,無綫的五虎將之一,影壇的五金影帝,沒有哪一個不是他努力奮鬥掙來的。
然而,即使頭上星光熠熠,圈內圈外受人尊敬,劉德華還是保持一貫的“勞模”作風,甚至有一次墮馬導緻盆骨骨摺,他也沒有好好靜養,居然為瞭盡快復工,馬不停蹄地做物理治療。接著,為瞭不辜負粉絲的希望,還沒康復就開演唱會,而且一開就是20場,中間僅僅休息瞭4天。
很多網友實在看不下去瞭,隔空喊話:劉德華,你這也太不把自己當迴事瞭!
然而,在劉德華眼裏,演員就是一份職業而已,並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資本。
準點到達,有踏實的台詞功底,他做的這些,隻是作為演員的必備要素,就和所有職場人的工作基本能力一樣,而不是被升高成需要誇贊的程度,名聲和榮耀隻是他嚴守演員的準則帶來的附屬品而已。
當一個人,不太把自己當迴事時,無論做什麼都會是低姿態。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誰離瞭誰就活不瞭的,太陽依然會在第二天早上升起。
不炫耀,是一個人最好的社交名片
前段時間,高考剛剛結束,一位媽媽卻因為曬女兒的清華錄取書被踢齣群,而上瞭各大媒體的熱搜榜。
原來,這個女兒的學習成績拔尖,在媽媽的社交圈裏是齣瞭名的。
媽媽之前剛剛參加瞭一場同學會,為瞭增加聯係,班長就組建瞭一個班級群,作為大傢平時溝通用。
大傢平時工作很忙,很少聯係,除非重要事情,都很少在群裏說話。然而,這個媽媽卻不走尋常路,每天在群裏各種“曬”,尤其喜歡曬自己的女兒,如何刻苦學習,甚至連女兒的筆記都會發到群裏炫耀一番。
作為同學,大傢自然也非常給麵子,每每都會恭維她,羨慕她有一個“學霸”女兒。
就在女兒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媽媽照例第一時間把錄取通知書曬到瞭自己的班級群,並且還非常驕傲地發瞭一段話:“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
本來就對此炫耀一忍再忍的同學們,此時沒有人說一句恭維的話,因為班長的兒子今年也參加高考,但是卻沒有考好。本來情緒就不好的班長,再一次看到這位媽媽的炫耀,實在是忍無可忍瞭,直接就把她踢齣瞭班級群。
而這個媽媽正美滋滋地等著,同學會像往日那樣誇贊女兒時,卻發現自己竟然被班長踢齣瞭班級群!當她準備私下找班長評理時,卻發現班長已經把她刪除好友瞭。
於是,她越想越覺得委屈,覺得自己沒做錯什麼,怎麼就落到這樣的下場呢?
其實,所謂的成就,隻是你自己的,彆人沒義務和責任給你喝彩,與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如學會暗爽,把空間留給其他人。
就如亞當·斯密曾經說:
“閤理的社交方式,是跟人分享發生在自己身上大的壞事和小的好事。”
炫耀,其實就是一種最令人厭惡的社交方式,人要學會彆太拿自己當迴事兒。
放過彆人也放過自己,這是每個人最舒服的狀態
心理學傢托馬斯基洛維奇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要求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們穿上印有一個碩大藝人頭像的T恤,在學術嚴謹的環境裏,穿上這麼一件格格不入的衣服,實在令這些學生感到渾身不舒服。
這些大學生們被要求穿著這件T恤,穿梭於校園內,和平常一樣和其他同學一起上課,一起玩樂。
然而,當心理學傢讓他們脫下這件令他們尷尬的衣服,然後讓他們猜猜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們穿瞭什麼時,這些學生們的數據大大高估實際的數值。
同樣地,當把頭像換成印有積極形象或者標語的T恤時,這些大學生做齣的數據評估依舊遠遠高於實際數據。
也就是說,實驗對象覺得,自己應該比實際情況中更受彆人的關注,然而,現實卻恰恰相反:你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重要。
就如,亞布拉罕林肯在著名演講中的話:
“人們不會注意,也不會銘記我們的所說所為”。
任正非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說到過,華為有一名新員工,剛工作沒幾個月,就寫瞭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嚮大老闆提齣建議,如何為華為製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和未來的發展方嚮。
這名新員工自以為來頭不小,是北大的高纔生,想著自己的這封萬言書絕對能夠得到任正非的肯定和贊揚,甚至能夠被“慧眼識英雄”,得到提拔,走上人生的巔峰,可是萬萬沒想到,結果卻大大齣乎他的意料之外。
任正非非但沒有把他視為“傑齣青年”,反而大筆一揮,直接批復道:“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可以想象,當這位新員工看到這個批示,肯定會覺得五雷轟頂,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遭到任正非的如此排斥。
每個人都有自己值得滿意和驕傲的地方。比如,今天我達成瞭之前自己從來沒有做到過的目標,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次齣國進修的機會,這些事情,對於我們自己來講,來之不易,值得傲嬌一把,然而,在彆人眼裏,未必能夠感同生受,甚至不值一提。
做人,最怕的就是,把彆人的客套當成對自己的贊美,用放大鏡把自己放成瞭瞭不得的大人物。
做人,最怕的就是,把自己太當迴事,自信過瞭頭,往往就會高估自己,更會低估彆人。
放過自己,用平常心對待自己,不把自己的標準強加給彆人,也不把自己的豐收果實當做所有人的收獲果實。
隻有,不把自己當迴事,纔是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距離,也是留給自己最大的成長空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