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明太祖硃元璋,在位31年實行的是鐵腕政策,數次興起大獄。這其中,要以影響力來分,以鬍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和藍玉案為典型,史稱《洪武四大案》。而在這四大案件當中呢,無論是鬍威庸案,還是郭桓案,還是空印案,那都是為瞭加強中央集權。但這裏麵的藍玉案,卻顯得很是不同。
藍玉,一個被冤死的大將軍
藍玉是硃元璋手下的著名將領,他為硃元璋平定叛亂,擴張領土。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啊,立下瞭赫赫戰功。可以說,從華北到大漠,從大漠到西南,從西南到西北,大明朝的疆土上,處處都留下瞭大將軍藍玉的徵戰足跡。他所率領的明軍在當時是所嚮披靡,戰無不勝,可以說風頭一時無兩。
可就這麼一個常勝將軍,卻在洪武26年的一天,突然因為謀反罪被抓起來瞭。詭異的地方準備來瞭,這件事情不僅發生的倉促,而且定案還快的讓人覺得迅雷不及掩耳。從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案發,到五月初一結案。這短短80多天裏,硃元璋以快刀斬亂麻的姿態,火速審理判案,並將藍玉滿門抄斬。同時被誅殺的,還有藍玉所謂的黨羽1萬多人。
這還不算完,在定案之後,硃元璋還把這個審訊記錄齣版發行,取名為《逆臣錄》。按說,藍玉要是真的謀反,硃元璋的這種做法倒也正常。可問題就在於,通過對《逆臣錄》研究發現,藍玉謀反案根本就是疑點重重。
史學傢經過分析後認為,齣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這個謀反案就是人為製造的冤案。那麼問題來瞭,誰製造的呢?硃元璋。
藍玉案真正的策劃者是硃元璋
那麼,問題來瞭,硃元璋為什麼要對一個,為自己打天下的,有能力的大將軍下手呢?就要從藍玉這個人的性格說起瞭。藍玉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打仗很厲害,南東北戰,屢建奇功。比如說,明洪武二十一年三月,硃元璋任命他為大將軍,率領15萬人馬去徵討北元的殘餘勢力。
當時藍玉帶著人馬齣瞭大寜,到瞭慶州,也就是咱們現在的內濛古巴林左旗。一舉抓獲北元皇帝的二兒子,公主、妃子,100多個隨從,還俘虜瞭9萬多士兵,其他什麼牲畜,軍事裝備多到數都數不清。
這仗打得漂亮,當時捷報傳到南京,硃元璋樂的立即下令嘉奬藍玉手下所有將士,要封藍玉為梁國公。後來,藍玉又平定瞭雲南的叛亂。接著北上到甘肅的蘭州莊浪,整頓明軍,然後是討伐祁者孫,也就是元朝舊臣的叛亂,一度把大明王朝的江土擴張到瞭河西走廊。
總之,那個時候的大明王朝哪裏有叛亂,哪裏就藍玉。而且是戰無不勝,功無不剋,一仗比一仗打得漂亮。當然,那個時候的硃元璋對他也是禮遇有加,封賞也是步步高升,那麼後來的慘案又是為什麼呀?
前麵說的這些,都是藍玉的優點。接下來咱們再來說說這位大將軍的缺點。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叫“恃寵而驕”,給您說幾件他乾過的事,你就知道瞭。首先是驅趕禦史,藍玉這個人呢?對自己和手下的人都很放縱,手下隨便怎麼鬧,他不管。
藍玉戰功赫赫,軍功卓著
有一迴,他的手下占瞭老百姓的民田,被朝廷的禦史知道瞭。這禦史當然要來調查呀,結果就被藍玉給趕走瞭。這禦史可是皇上專門派來監督百官的,某種程度上,他代錶的就是皇上,你把他趕走瞭,皇上怎麼想?你眼裏還有我嗎?還有一件事情更過分,什麼呀,毀長城的關卡。
前頭咱們提到捕魚兒海大戰,就是那次勝利之後迴師,到瞭喜風口已經是後半夜瞭。就因為這個守關的將士開門開晚啦,這個藍玉不高興。下令讓手下的士兵把整個關卡都給毀瞭,然後就大搖大擺的進瞭城,硃元璋聽說這件事情之後生氣瞭。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藍玉這個人人品很差勁,前頭不是說,他趕走元帝之後,俘虜瞭元帝的妃子嗎?他把人傢給強暴瞭,北元皇帝的妃子性情還剛烈,不堪淩辱上吊自殺。硃元璋知道之後,這這火蹭蹭的往上冒啊。這是個外交事件啊,很嚴重的,我們可以打仗,但是不能這麼惡心。
可是,礙於藍玉功勛卓著,並沒有懲處他,而是把他的封號給改瞭。之前不是梁國公嗎?國傢棟梁的“梁”,改成天氣轉涼的“涼”,你涼瞭,涼國公。意思也很明顯,這對你的心已經開始變涼瞭,你自己悠著點。
可藍玉這邊呢,絲毫不知收斂,依然是我行我素。您看他說話的口氣就知道瞭,在平定瞭西南地區的叛亂之後,藍玉自己就感到,我功勞已經大到必須再次升官瞭。可是硃元璋顯然暫時沒有這個意思。於是,藍玉就不高興啦,罵罵咧咧的說,“難道以我的功勞還不夠格嗎?”
藍玉性格暴戾,人品不端
語氣那叫一個驕橫啊。您說硃元璋的脾氣,聽到這個什麼感受?說到這裏,有觀眾要問瞭,難道硃元璋就是因為藍玉身上的這些個缺點,把他抓起來殺掉嗎?甚至還滿門抄斬啊,還牽扯瞭1萬多人,似乎不至於吧?
確實啊,作為明朝的開國君主,硃元璋是不可能因為藍玉身上的一些性格缺點,就對他下狠手。那麼,硃元璋要這麼做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首先,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戰爭結束瞭,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嘛。藍玉是在明洪武26年被捕的,但其實,早在洪湖25年,硃元璋就已經對他起瞭殺心瞭。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那一年,藍玉剛剛平定瞭川西建昌地區的叛亂。而這場叛亂平息之後,大明帝國的軍事活動基本上就結束瞭。外頭的敵人該打的也打得差不多瞭,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硃元璋不需要再忍藍玉瞭。
過去打仗,或許需要忍耐藍玉這個人的缺點,而如今隨著戰爭的結束,藍玉的地位將急轉直下,價值也失去瞭,所以纔會爆發所謂的謀反。藍玉謀反還有個巨大的好處,什麼呢?硃元璋可以利用這次機會,把大明王朝所有的軍事將領一網打盡。什麼意思呢?
還不明白嗎?用著你朝前,不用你朝後唄,過河拆橋嘛。其實,他不單是針對藍玉,而是針對在朝的每一位他看不順眼的軍事將領。當然,還有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太子硃標過早的去世。
硃元璋並不是因為藍玉的人品纔動手的
太子硃標的去世,讓硃元璋心裏非常難過,那您要問瞭,這個跟藍玉有什麼關係?跟那些武將有什麼關係呢?難道是藍玉和武將把太子給逼死瞭嗎?當然不是。可是事實上,太子硃標的去世,幾乎成為瞭藍玉案爆發的直接原因。
這麼說吧,太子硃標一去世,硃元璋立刻就立瞭硃允炆為皇太子,當時的硃允炆是16歲。16歲,還未成年,那硃允炆既沒有父親硃標那些治理國傢的經驗,也還沒有能力能夠處理和文臣大臣的關係。所以,硃元璋就擔心,這個年紀輕輕的孫兒,駕馭不瞭滿朝文武,尤其是駕馭不瞭這幫子驕兵悍將。
於是,他就下定決心,把這些武將給鏟除瞭。說白瞭,就是給他的孫子鋪平道路,這是個好爺爺。還有一個,太子硃標在的時候,還能夠製衡一下藍玉,而如今恐怕就難瞭。為什麼說硃標可以製衡藍玉呢?是這樣的,藍玉盡管非常驕橫,可是他卻很聽硃標的話。因為這兩個人關係不一般,藍玉是皇太子妃的舅舅。如果將來太子,也就是硃標即位成功,當瞭皇帝,這個藍玉就是皇後的舅舅,所以藍玉對於硃標是盡心盡力的輔佐。
可是誰知道,硃標過早的去世瞭。硃元璋自然會擔心,沒有人能夠製衡藍玉。於是,就起瞭殺心瞭。而最終讓硃元璋下定決心要動手的還有一個人,當時的燕王硃棣。這麼說吧,其實最早看齣燕王硃棣有篡位野心的人,不是彆人,就是藍玉。
而藍玉呢,是心心念念希望硃標即位當皇帝的,他怎麼能夠允許篡位這種事情發生呢?所以早早的就跟硃標說瞭,說這個燕王硃棣呀,你這個四弟呀,越來越像皇帝瞭,看起來也有篡位的野心。懂麵相的人也說,燕王有天子之像,您可一定要小心提防啊。
硃標的死,導緻藍玉案的爆發
剛開始,硃標沒有當迴事兒,“不會的,四弟對我很是恭敬,怎麼會有這個篡權的陰謀呢?”這個時候藍玉就急瞭,說“殿下,你對我信任,對我優待,我纔敢說這番話的,我也希望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您最好還是長個心眼吧”。
聽瞭這個話,太子硃標沉默瞭,無言以對。顯然這話還是引起瞭硃標的疑慮的,可是誰知道硃標還沒想明白呢,這個事就傳到瞭燕王硃棣那裏。原來太子身邊有燕王的耳目,把藍玉的這番話一五一十的跟硃棣說瞭。
你想想看,這燕王硃棣聽瞭,是個什麼樣的情緒啊。我要是真想篡位的話,你這是暴露我的野心啊;我要是不想篡位的話,你這是陷我於不義啊。好你個藍玉,你給我等著,仇恨的種子就這麼埋下瞭。問題是,當時硃標在世,再加上藍玉戰功卓著,燕王拿藍玉沒辦法。可是後來就不一樣瞭,太子去世瞭,藍玉失去保護傘。
燕王硃棣就利用到南京來上朝奏事的機會,當著硃元璋和滿朝文武的麵說瞭。說現在有些個大臣,根本就不把法律放在眼裏邊,這些人要是不及時處理的話,恐怕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會有大麻煩的。硃棣倒也沒說是誰,可明眼人都知道,這就說的是藍玉嘛。
當然,硃棣這麼做,也不光是為瞭打擊報復藍玉在太子麵前打的小報告。更重要的是,硃棣是真的要起兵造反的話,也必須得先除掉藍玉啊。因為真有那天的話,藍玉將是他最大最強勁的對手。總而言之,藍玉的性格缺陷,再加上太子硃標的去世,以及硃棣的構陷挑撥,讓硃元璋下定決心要動手瞭。
硃元璋終於下定決心要對藍玉動手瞭
當然瞭,如果說照這麼看的話,這似乎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俗套故事。但其實不然,這事要我說,硃元璋做事的標準從來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是否有利於我本人的事業,或者我們傢的事業。
具體來說,前期的標準,就是是否有利於他爭霸天下;後期的標準,就是是否有利於他穩固統治。隻有這樣的標準,我們纔能夠把前期那個虛懷弱骨,宏偉大度的硃元璋,和後期那個狠毒無情,誅殺舊部的洪武皇帝結閤在一起,統一在一起。您琢磨琢磨,是不是這麼一迴事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