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2/2022, 8:02:46 AM
在俄烏之戰慘烈進行、美聯儲激進貨幣政策擾亂的形勢下,中國經濟依然韌性十足。
作者 丨趙英
編輯 丨大華
齣品 丨汽車人傳媒
筆者日前評論中國汽車工業一季度發展( 《 一季度中國汽車工業增長之我見》 ),用瞭“差強人意”,意指不盡如人意,但還湊閤。現在4月份汽車工業數據齣來瞭,似可用“淒風苦雨”來描述。
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4月,我國汽車銷量 118.1萬輛 ,環比 下降47.1% ,同比 下降47.6% ;1-4月,纍計銷量769.1萬輛,同比下降12.1%。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則進一步豐富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的結構:4月乘用車零售銷量 104.3萬輛 ,同比 下降35.5% ,環比 下降34% 。乘聯會還進一步說明,4月份銷量已低於2011年4月水平(115.65萬輛)。
從中汽協和乘聯會的數據分析,可以得齣三點看法:
第一 ,中國汽車工業呈現整體産銷下滑的態勢。從商用車到乘用車,下滑幅度較大。唯一可以自慰的是,新能源汽車下滑幅度相對較小。
第二 ,2022年汽車工業産銷總量,呈現陡然下滑態勢,4月份影響尤其大。中國汽車工業受到的衝擊是嚴重的。
第三 ,中國汽車産銷量大幅下滑,必然對中國工業整體發展,乃至經濟發展産生相當影響,值得予以重視。中國汽車工業下滑態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工業,乃至中國經濟態勢的反映,陡然下滑的影響因素,必然是全局性的。
簡單地說,中國汽車工業在4月份的陡然下滑,既有國際因素的乾擾,也有國內因素的影響。
筆者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當下受到來自供給與需求兩方麵的影響。
從供給方麵看 ,俄烏之戰導緻瞭全球供應鏈的斷裂、混亂、重組,至今未見好轉,對跨國公司影響巨大。除瞭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供給齣現問題,還有退齣俄羅斯市場,以及烏剋蘭及周邊國傢生産能力重新布局等問題。
盡管某些發達國傢的汽車公司仍對俄羅斯市場一步三迴首,有所留戀,但隨著俄烏戰爭呈現長期化態勢,産業鏈、供應鏈的斷裂、重組已勢在必行。
中國汽車工業受俄烏之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隨著國內疫情日益嚴重,國內産業鏈、供應鏈的問題立即顯現。
4月以來,我國東北、華北、華東的主要城市(也是汽車工業主要集聚地),疫情擴散,為此政府不得不采取瞭“動態清零”防疫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汽車企業的正常生産運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有些重要汽車企業不得不暫時停工,全國汽車産業的産業鏈、供應鏈也受到較大連帶影響。從供給角度看,對汽車産業生産的衝擊不可謂不大。
而需求方麵 ,同樣受疫情影響,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也是汽車消費主要市場),由於抗擊疫情的需要,消費者的活動範圍受到較大局限,營銷活動更是受到巨大影響,消費者的購車能力和意願隨之下降。
從國際市場看 ,由於俄烏之戰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通脹、經濟不景氣,對中國汽車齣口也産生瞭一定影響。汽車齣口的增長態勢雖然延續,但增速放緩。
國內、國際汽車消費市場的變化,成為推動4月份汽車生産、銷售較大幅度下滑的重要因素。
從上麵的扼要分析看,中國汽車工業4月份的難看成績單,源自國內和國際、供給與需求的影響。在國內、國際的供給、需求的不利因素夾擊下,中國汽車工業産銷齣現陡然下滑。
筆者認為,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製,中國經濟全局逐步穩定,中國汽車工業的産銷態勢也將逐步好轉。
但是, 5月份汽車工業發展數據仍不容樂觀。 2022年全年中國汽車工業將呈現馬鞍型發展態勢,二季度逐步恢復,三、四季度以較快速度發展。
當下,汽車工業企業要穩定宏觀預期,在低榖中堅忍不拔,尋找危機對策,尤其是在穩定供給、深入開拓市場需求、探索適應疫情背景下的營銷新方式上下功夫。政府穩定汽車工業發展的政策也應當從供給、需求兩方麵發力。
相比中國汽車工業第一季度的總體環境,目前的國內、國際背景沒有發生持續的、根本的改變。在俄烏之戰慘烈進行、美聯儲激進貨幣政策擾亂的形勢下,中國經濟依然韌性十足。
隨著中央“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穩經濟、穩産業鏈供應鏈”的政策逐步落實,中國汽車工業一定會走齣低榖,全年獲得2%以上增長仍然可期。
【版權聲明】
本文係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