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2:10:42 PM
也許有的人會說,中考,考就完瞭,想那麼多,有用?
有的時候還真有點兒用處。
但是提到"指標到校"就得先提一下"小升初",這兩者之間是有關聯的。
先說下成都市"小升初"的升學途徑,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搖號。
但確實有的初中學校比較拉垮,考慮到中考這個問題,有些傢長就會放棄公立初中,而選擇私立學校進行擇校。
但擇校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可能到瞭好學校孩子成績也未必能有多厲害,中考對於他(她)而言依然是一道難跨的門檻,同時還喪失瞭"指標到校"的資格。
因為指標到校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學生就讀的初中學校應該為其戶籍所在局域,換句話說就是小升初"不能擇校"。
也就是如果學生小升初沒有擇校,是通過搖號進入瞭搖中瞭的初中就讀的話,先不看成績如何,他們就有瞭爭取"指標到校"指標的資格。
那麼"區指標到校"真的有這麼"香"嗎?是不是哪怕搖到拉垮的初中,也要因為"指標到校"名額而去就讀呢?
“區指標到校"的資格"真香"在哪裏?
我們知道成都市的"指標到校"分為"市級"和"區級"。
"市級"下發指標到校名額的高中學校是四七九中的"三校七區";而"區級"下發指標到校名額的高中學校是各個區內的重點高中。
這裏就齣現瞭區指標到校第一個"真香"的地方:指標到校的高中都是重點高中。
因為以成都市中考來看,每年重點高中的上綫人數也僅在9000人左右。
取得市級指標到校的學生,必須參加中考,且分數要達到重點綫,纔能被錄取。
而不同於市級指標到校,獲得區級指標到校的學生是不用參加中考的。
所以,區級指標到校第二個"真香"的地方則是:不用參加中考。
有人可能會問,那區級的指標到校名額有多少?如果名額不多,隻是鳳毛麟角的話,又有什麼用呢?
雖然不知道具體每所初中學校的指標到校名額到底有幾個,但是這個名額一定會比市指標到校的名額多。
我們以七高的初中部為例,來看一看。
據熱心傢長分享,在2020年,七高的指標到校名額一共有70個。
其中,有10個名額是市級四七九"三校七區"的名額,60個是區內重點高中的指標到校名額,包括石室天府中學、成都教科院附中、中和中學、電子科大實驗中學、玉林中學(芳草)這5所重點高中的名額。
是不是真的"太香"瞭?
區級指標到校也有門檻
既然指標到校這麼香,那麼這個"香餑餑"想必大傢都想要,所以總得排個隊依次認領吧,否則不得亂套?那麼這個標準又是什麼呢?
大體上基本每所初中學校都會以"學生成績"作為依據,進行排名。
比如還是七高的初中部,會以學生初中三年,每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乘以所占百分比,再相加後得到的總分數進行排名。
而七高規定的占比為:初一年級占20%,初二年級占30%,而初三則占50%。
也就是說每一學年的成績組成是(上學期期末成績+下半學期期末成績)×占比。
初三因為涉及到中考,沒有下半學期的期末考試,所以就用第一次模擬考試的成績來代替。
但是大傢要注意,這個排名的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之前成都市教委也說過要與素質評價掛鈎,與德育美育掛鈎。
所以想走指標到校的話,學生的各方麵的錶現都不能忽略,同時,也要留意相關的政策。
另外,高中學校還會設有自己附加的門檻,還是以七高為例,石室天府中學的指標到校需要學生排名在60名以內纔有資格;科教院附屬中學排名需在80名以內;電子科大實驗中學需排名100名以內可選。
但也並不是每所重高都會有這樣的限製,有的學校是沒有的。
所以這些大大小小的門檻也都是需要各位傢長斟酌的地方。
關於指標到校的幾點小建議
對於優生而言,"指標到校"當然比較雞肋,因為自己能夠憑藉成績考到心儀的重點高中,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這樣的機會。
而對於中等程度的學生而言,指標到校名額就顯得重要得多。
因此,對於優生而言,如果成績一直很穩定,就沒有必要去要"區指標",因為畢竟區指標的高中學校沒有四七九好;
而對於中等程度的學生而言,為瞭求穩,在充分估計瞭自己的能力後,可以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去讀瞭也不算吃虧"的高中學校,這也避免瞭萬一自己中考失利而陷入選無可選的境地中;
而對於本身所處的初中學校就不太好的學生而言,指標到校名額更是要抓緊,不能輕言放棄。
而做齣各種選擇的前提一定是要對自己的成績有個正確的判斷,不要做井底之蛙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同時,選擇瞭就不要後悔,因為高中又將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