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4/2022, 3:35:58 AM
以前讀三國,最喜歡的人是劉備,最欣賞的國傢也是蜀漢。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似乎蜀漢的人纔是最多的,也是最純粹的。
諸葛丞相鞠躬盡瘁,照耀韆古。關二爺忠義無雙,號稱天下無敵。張三爺丈八蛇矛威懾三軍,天下無雙。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齣,被譽為常勝將軍。此外還有馬超,黃忠和魏延。這些人與劉備組閤起來,簡直就是一個超人團體,他們的力量太強大瞭。
那麼問題來瞭,劉備能夠擁有如此豪華的陣容,為什麼始終沒有統一三國呢?
對於這個問題,不僅僅學者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就連主席都有過較深的研究,並且給齣瞭結論。那麼答案是什麼呢?
一、劉備的優秀
在1957年,主席在飛往上海的途中,曾經手書瞭辛棄疾的一首詩,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就是: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很明顯主席在品評三國人物時,十分有心得。當時工作人員就特意詢問瞭主席,到底是為何意?
主席就重點提到瞭曹劉二人,說起瞭遙遠的青梅煮酒論英雄,並且點評:劉備此人和曹操絕對有得一拼,雖然胸中謀略稍差一點,但此人會團結人,終成大事。
這句話說的很貼切,現代學者也基本認為,劉備此人最大的能力就擅長搞人力資源。無數優秀的人纔都被他給撬瞭過來,並且願意跟隨他捨生忘死。這之中就包括瞭韆古第1丞相的孔明先生。
後來,在1957年7月,主席再一次提到瞭此事:劉備和諸葛孔明如魚得水,曆史上也確有其事。
不僅如此,主席還和薄一波聊天,又一次提到瞭三國演義,並且聊到瞭劉備的班子。主席認為:讀三國演義不僅要學習戰爭,而且還要學習組織能力。你們北方人的劉關張等人組織瞭一個班子南下,到瞭四川地區,乾部們一起建立瞭一個很好的根據地。
在主席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看齣,
主席高度認可劉備的團結能力,認為劉備組織瞭一個好班子。
而且,主席還強調:劉備這個人特彆會用人,也能團結人,他把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等人全部都抓在手裏,讓這些人死心塌地的工作。
所以,劉備此人之特長在於團結人心,在於發現人纔,因此三國演義中他手中的人纔最為齣彩,大傢願意跟著他乾到底,無論興盛與否。
二、劉備的弱點
但是雖然主席高度稱贊瞭劉備的能力,同時也說到瞭劉備的弱點,主席解釋瞭為什麼劉備擁有這麼好的團隊卻輸瞭的原因。
那麼劉備的弱點在哪裏呢?主席給齣瞭迴答,
劉備的緻命弱點就在於感情用事。
在1949年3月24日,當時解放軍即將要完成解放,主席在前往北平的途中,就曾經對警衛員們聊到瞭這個話題。
主席認為:
劉備野心很大,但他還是有很大的問題,比較喜歡感情用事,因此他在決策過程中容易用感情代替政策。當年關羽齣的事,結果劉備隻想為關羽報仇,居然置江山社稷不顧,不聽諸葛等人的勸阻,執意要齣兵,最終打得大敗虧輸死於白帝城。
其實劉備根本不需要為關羽一人,而葬送自己的一切。君子報仇10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時機不對的時候,不要熱血上頭。
很明顯,主席認為劉備將感情替代瞭政策,結果導緻瞭他擁有那麼好的團夥卻最終失敗。
迴首三國演義和史書,劉備也的確如主席所說的那樣。當年孫劉聯盟依舊還在繼續,雖然關羽被偷襲,但北方的曹操依舊很強大,劉備已經失去瞭荊州實力,已經不如對方,但他還想著以老二的位置來乾掉老三,其實最後隻會便宜瞭老大。
因此,劉備的戰鬥最終失敗瞭,而且輸的一無所有。蜀漢政權所有的精銳盡數被燒,曹氏政權最終成為瞭贏傢,這可真是親者痛仇者快。
不僅如此,主席還將劉備的故事引用到瞭現實。在國共閤作期間,當年曾爆發瞭可怕的皖南事變,我軍遭到國民黨偷襲,損失慘重。
當時我軍戰士決心要對國民黨反擊,為死去的戰士報仇,但主席就引用瞭劉備的故事,並且勸服瞭大傢。
主席認為:
當年劉備執意要討伐東吳,結果最終導緻大敗虧輸,這是沒有處理好主次矛盾的結果所導緻的。當時孫劉應該聯盟,主要矛盾,應該是曹操,本末導緻必敗無疑。
因此,在大是大非麵前,一定要穩住陣腳,不要被情感所誤導。大傢麵對皖南事變也需要冷靜,要找到主要矛盾,不要亂瞭陣腳。
所以,最終,在主席的安撫下,大傢沒有因此和國民黨決裂,還是團結一緻的對抗日軍,這纔有瞭後來安穩的抗日民族統一陣綫,這纔避免瞭劉備的悲劇。
三、曆史的教訓
通過主席的觀點,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劉備之敗敗在瞭情感,敗在瞭主次矛盾不分。正因如此,即使劉備有著豪華的團體,但依舊無法打敗北方強大的曹操,無法打敗看似懦弱的孫權,緻使蜀漢政權留下韆古遺憾,就連諸葛丞相也無可奈何。
所以劉備事件不僅是個悲劇,更是一個巨大的曆史教訓,後人應該好好吸取。主席能夠通過劉備的悲劇從中得齣經驗教訓,而且還能夠指引中國的未來,這是讓所有人敬佩的大智慧。
雖然我們這些人沒有主席那樣的智慧,但依舊可以利用劉備的經驗來指導我們。從曆史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真正的統治者,就必須要做到一個界限,並且要在這個界限之中隨意的調整自己。
在發傢之前,統治者必須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真誠通過魅力拉起自己的隊伍,像劉備一樣組織一個豪華的團隊。這時候劉備的感情必須真誠,三顧茅廬必須要做到位。
但是當統治者真正站在高位的時候,那麼在決策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情感進行適度的調整。處理大臣關係的時候可以提齣如魚得水,可以做到劉關張三人結義,但作齣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暫時將情感隔離,以絕對的理性去思考。
劉備就是因為做不到這一點,滿腦子都是想著曾經的感情,所以他無法理智的思考問題,最終導緻瞭大敗。
這一點可能劉備應該學習老祖宗劉邦,
劉邦在做兄弟的時候,他能夠真情實感,讓大傢甘願為他去死。但當瞭皇帝以後,他能夠冷酷無情,可以去除兄弟情義,為天下而考慮。正是多瞭這一點,所以劉邦並沒有成為劉備,而且還勝利瞭。
所以這些都是曆史的教訓,真的應該好好藉鑒。
結語
所以我們在讀劉備這個人物的時候,可就不要再陷入到以前的誤區中。過去我們認為劉備的失敗是天不幫忙,認為蜀漢政權的滅亡是一種天譴的結果。但事實上,看完主席的點評,再結閤曆史的細節,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看法。
任何一個政權想要長久,就必須要讓統治者保持政策的彈性,既要懂得拉攏人心,又要能夠去除情感,冷靜思考,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就隻能成為下一個劉備。
劉備從來都沒有所謂的天譴,更沒有所謂的天命不幫忙,隻是他自己不懂得閤理利用資源,最終可惜瞭這個豪華團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後人應當謹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