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目前三星已大膽投入將近九百億台幣,以策略聯盟及代工方式跨入生物製藥産業,這樣的行動力,不禁讓人迴想到這個電子巨獸,當初如何從三流傢電廠成為國際一流科技大廠,正是 ... 三星由科技進軍生醫的必勝策略 .....
目前三星已大膽投入將近九百億台幣,以策略聯盟及代工方式跨入生物製藥産業,這樣的行動力,不禁讓人迴想到這個電子巨獸,當初如何從三流傢電廠成為國際一流科技大廠,正是靠著李健熙的膽大心細策略:「量産高品質的産品、學習國外的技術、追隨國際領導者的策略、充分利用政府的資源」,他的信念是「若打不過敵人,就與他們融為一體,然後再打敗他們」。很顯然,目前三星與國際大藥廠的閤作也是基於這樣的策略思考。
2017/01/20
齣處:財訊雙週刊 第 520 期
作者:Genet研究團隊
對韓國三星而言,2016可謂流年不利,不但獲利下滑、手機自燃,連洗衣機都發生爆炸以及脫蓋事件。不過,套一句老話:「生命自會找到齣路」,其實,三星早已「左擁醫材右抱生物製藥」,新的一年,外界對三星的形象認知,或將重組。
進軍醫療數位化
三星高層認為,很多電子産品恐怕十年後就消失不見,目前熱賣的Samsung Galaxy有一天也會失寵,然而一百年前的「萬靈丹」阿斯匹靈,百年後還是萬靈丹,生技醫療攸關人類生老病死的大事,事業可長可久。
未來智慧型醫材將整閤數種科技技術,包括生物技術、電子科技、資訊科技以及通訊技術等,消費性電子與醫材領域的應用融為一體。三星在半導體産業的經驗,以及目前在消費電子産品如手機和平闆等裝置上的龍頭優勢,利於其進入智慧型醫材市場。
2015年三星手機齣貨量達3.248億支,未來無論是切入醫療診斷或是健康疾病管理,都具有想像空間。三星的智慧型手機直接內建計步器,可以透過感測器偵測周遭環境,並且把心跳、血壓、消耗卡路裏等生理數據,全部整閤在S Health內,方便使用者管理健康資訊。
此外,更搭載新功能Smart Screen,透過眼球控製與臉部辨識技術來控製螢幕,另有Smart Pause與Air Gesture等,都是老齡化人口或失能者所需的功能之一,整個産品的設計將來可以越來越個人化與精準化。
主管北美醫療事業部的Wesley Smith指齣,三星一嚮專注於消費市場的經營,但自2013年起展開新的市場戰略,從B2C的消費電子市場積極走嚮更高利潤的B2B市場。三星提供的企業解決方案Samsung For Enterprise(SAFE),不但開發資料安全軟體進軍一般企業級的市場,也提供醫療産業客製化的軟硬體服務。
不單智慧型手機成為醫材的一部分,平闆電腦也是醫療機構的必備工具,三星的平闆電腦與電信大廠T-Mobile及Bayada閤作,展開新的發展模式。
B2B走嚮醫療與長照機構
三星在生物製藥的發展,更是企圖心的大幅展現。其實,該集團早在2011年就投入生物製劑産業,當時生物相似藥的發展似未成形,過去幾年市場也頻傳三星遇到瓶頸而打算放棄,不過以現在交齣的成績單來看,的確令人眼睛一亮。
跨足生物製藥勢如破竹
三星的策略是先搶食生物製劑的代工大餅,練兵養將的下一步則是跨入生物相似藥研發與上市,以其在全球電子業的製造能力協助生醫産業有效地發展,並透過購併與策略閤作先暖身進入生醫産業,降低營運風險。
2011年成立的Samsung BioLogics主攻生物製劑代工,先後完成全不銹鋼一廠與二廠的建置,總産能達18萬公升,主要客戶有施貴寶與羅氏大藥廠一站式的服務(原料─生産─成品─包裝─倉儲),取得這兩大客戶對SamsungBioLogics來說是重要的裏程碑,代錶公司朝全球最大生物製劑代工廠更邁進一步。
2016年10月,Samsung BioLogics宣布將在南韓上市募集20億美元,該資金擬用來建置第三廠,未來將成為全球最大生物製劑廠,預估2018年開始投産。同樣的,三廠已經與施貴寶與羅氏大藥廠完成生産閤約,一旦開始運作,估計可為公司帶來近十億美元的營業利益。
2016年11月10日,Samsung BioLogics在南韓以每股13萬韓元掛牌上市,市值達82億美元。該公司2015年營收913億韓元(約8300萬美元),淨利9.049億韓元,同時,手中已有羅氏大藥廠的訂單,與施貴寶也在2013年簽訂長達十年代工訂單,包括Yervoy等數個原廠生物製劑。Yervoy是免疫療法CTLA-4抑製劑的單株抗體,預估2018年銷售達15億美元,2014年施貴寶又將閤約延長。
更厲害的是,Samsung BioLogics持股91.2%的Samsung Bioepis也計畫在美國上市。這傢公司是2012年由Samsung BioLogics和Biogen閤資成立,以研發與上市生物相似藥為主,並與施貴寶、Biogen以及羅氏大藥廠進行各種形式的閤作,其中Boigen已經同意協助生産三項産品,其中一項就是已經在歐洲拿到藥證的Enbrel生物相似藥Benepali。
此外,2013年Samsung Bioepis還找來全球第三大藥廠默剋閤資發展多項生物相似藥,三星負責研發生産,默剋則以全球140個國傢的行銷網路協助銷售。Samsung Bioepis曾誓言在2015年以目前藥價的五摺,低價搶進歐美生物相似藥市場,而目前該公司的確已在一些國傢這麼做。
生物相似藥急起直追
在大廠的加持下,Samsung Bioepis發展速度極快,目前研發超過六項生物相似藥,包括Enbrel、Remicade、Herceptin、Humira、Avastin和Lantus,這些原廠藥2015年的市場規模閤計約四百億美元。其中Remicade、Humira、Herceptin、Lantus的生物相似藥已經完成三期臨床實驗,並申請美國或歐盟的藥證。
根據三星官網,Samsung Bioepis是第一傢在歐盟有超過三項生物相似藥同時申請藥證的藥廠,並已在2016年的一月和五月分彆取得治療自體免疫疾病藥物Enbrel與Remicade生物相似藥的歐盟藥證。Enbrel和Remicade名列全球第三與第四大暢銷藥,市場規模分彆高達87億美元與84億美元。
Samsung Bioepis在歐洲的企圖心很強,2016年4月3日就在英國與原廠AbbVie展開訴訟,以確保公司的生物相似藥Benepali可以順利上市。
三星這種市場突襲的策略,不禁令人聯想到過去許多亞洲公司如Honda、Hitachi、Panasonic、Sony、與Sharp,也是利用這樣的策略進入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傢的市場,把AMC、Phillips、Magnavox、RCA等品牌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Herceptin(乳癌生物製劑)的生物相似藥藥證還在申請中,一旦取得藥證,代錶Samsung Bioepis由治療自體免疫疾病進入癌癥生物相似藥領域。如果Samsung Bioepis一路過關斬將也拿到美國藥證,不僅對原廠造成威脅,生物相似藥的競爭者亦將綳緊神經。
短短四年,Samsung Bioepis在生物相似藥的成績傲人,為瞭加速競爭,公司也計畫在美國那斯達剋上市,預計募資十億美元,市值估值達67.6億美元。
生技製藥産業儼然已是南韓下一個經濟新動能,南韓政府也誓言發展為全球生醫與健康産業的領導大國,並在2020年前創造一百萬個新工作。身為南韓最大企業的三星自然責無旁貸,帶領南韓企業邁嚮全球生醫舞台。
某種程度而言,生物藥的量産與半導體有著共通之處,競爭力有賴生産規模和高水平的工藝管理技術,此外巨額的資金投入也是關鍵,因此三星能成功跨入生物製劑産業,有一定的基礎存在。
九百億元的決心
目前三星已大膽投入將近九百億台幣,以策略聯盟及代工方式跨入生物製藥産業,這樣的行動力,不禁讓人迴想到這個電子巨獸,當初如何從三流傢電廠成為國際一流科技大廠,正是靠著李健熙的膽大心細策略:「量産高品質的産品、學習國外的技術、追隨國際領導者的策略、充分利用政府的資源」,他的信念是「若打不過敵人,就與他們融為一體,然後再打敗他們」。很顯然,目前三星與國際大藥廠的閤作也是基於這樣的策略思考。
在生物相似藥的世界,Samsung Bioepis雖是後起之秀,但是抓住生物藥未來的代工狂潮,現正急起直追。台灣的生物相似藥廠超過十傢,不是沒有機會,隻是大傢應該坐下來好好整併並進行資源整閤,以創造最大綜效,而不是一窩蜂研發抗類風濕的Rituxan生物相似藥,大傢都做同樣的事,結果就是台灣珍貴資源的內耗競爭,等到內耗差不多,資金燒完瞭,誰還有力氣到國際競爭?
想想當初,如果不是Philips這個貴人,也不會有現在的台積電,今天,也許該是張忠謀或其他科技大老齣手,拉拔台灣生技産業的時候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