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8:48:28 PM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中國軍號
“梅華明同誌是退役軍人的優秀代錶,是基層檢察乾警的優秀代錶,是新時代共産黨員的優秀代錶。”1月25日,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守安赴襄陽看望慰問梅華明傢屬時如是評價。
今年2月14日,襄陽市襄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復核認為梅華明符閤因公犧牲情形。從檢20年如一日,不計名利、甘於奉獻的梅華明,成瞭襄陽檢察乾警心中的“一盞燈”。
退役軍人的擔當:“彆人有需要他竭盡所能”
梅華明是棗陽人,1985年參軍,在部隊服役16年,2001年轉業至襄州區檢察院。
妻子王保華翻開傢中的抽屜,梅華明的一摞榮譽證書映入眼簾。服役期間,他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多次獲評優秀基層乾部。16年的軍旅生涯,塑造瞭梅華明能吃苦、敢擔當、講奉獻的品質。雖然脫下瞭軍裝,但部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梅華明的骨子裏烙下深深的印記。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梅華明挺身而齣,入戶測溫、宣傳執勤、物資配送……忙碌的身影成瞭一道“戰疫”風景。他是勸返的“宣傳員”,駕駛警車行駛路上,遇到行人立即勸返;他是執勤的“哨兵”,一件紅馬甲一個小闆凳,冒著嚴寒堅守到淩晨。在最睏難的一個半月裏,梅華明值守20餘次,被社區評為第一批“最美逆行者”。疫情期間,襄州區檢察院的辦案工作始終未停,梅華明堅守崗位,對公安機關移送的刑事案件,在初審後“應收盡收”,並在第一時間分送到各位主辦檢察官手中。
妻子王保華迴憶,自己擔心他有風險,勸他“彆總是衝在前麵”。梅華明卻坦然地說:“我是退役軍人,上戰場都不怕,還怕病毒。再說,案件不等人,要在法定期限內辦結。”
關鍵時刻,頂得上去,從不缺位。對待戰友,梅華明更是“有求必應”,傾盡所能。
戰友陳光仁開瞭傢室內垂釣店。因為疫情,效益不佳,一時資金周轉不過來,找梅華明求助。不到半個小時,梅華明就轉瞭1萬元過去。
“看我生意不好,他還專門到店裏買魚竿。我知道,他哪裏會釣魚啊,隻是想幫我一把。最後,他留下1000元,魚竿仍然放在店裏。他說等他退休瞭,再讓我教他釣魚。沒想到,再也沒有機會瞭。”陳光仁邊說邊抹淚。
戰友兼同事孟誌成介紹,梅華明去世後,大傢纔知道,很多人手上周轉不開時,都嚮他求援,“他雖然也不寬裕,但隻要彆人有需要,一定會竭盡所能。”
檢察乾警的付齣:“他在平凡崗位追求極緻”
進入襄州區檢察院後,梅華明的第一站是在紀檢部門工作。
“他脾氣好,從來不和人紅臉爭嘴,但原則性強,作風紮實。”襄州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工會主席硃文波迴憶,早些年,上級要求對領導乾部住房情況進行摸排,需要提供房産證等資料。少數乾部認為涉及個人隱私,存在抵觸情緒。梅華明一個個地與他們溝通,一次說不通說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最終,摸排登記工作順利完成。
從檢20年,梅華明先後在四個部門工作,從不計個人名利與得失。從控告申訴部門到案件管理中心,麵對的是新領域、新挑戰,他毫無怨言。
案管工作瑣碎而且復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700多項驗證規則、430多種案件流程、1700多項報錶項目必須爛熟於心。年復一年,案管大廳裏,梅華明問得最多的話是:“是不是我院管轄?有沒有超期?嫌疑人在不在案?法律文書全不全?”日復一日,辦公大樓裏,梅華明“碎碎念”地提醒著辦案檢察官:“案子審結瞭彆忘填報數據,改變移訴情形韆萬不能漏,涉案金額單位是萬元。”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平淡如水,盡職盡責。曾經有人問梅華明,“你都50多歲瞭,乾嗎還在盯數字、收案子?”梅華明昂起有些花白的頭,隻是淺笑。
襄州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程文與梅華明相識多年。“他人好話不多,乾事非常嚴謹。”程文迴憶,有一次,他拿著20本案捲過去移交案子,梅華明從第一本審查到最後一本,用鉛筆小心地在案捲上做著記錄,提醒存在哪些問題,如果當天能將問題全部糾正完,他會在辦公室等著接收。“周末的時候移動案子,我們打電話,他總是隨叫隨到。有時候我說私人請他吃個飯,他從來都是拒絕。”
“梅華明的工作內容繁雜,工作量大,但他有耐心,坐得住,在案件管理平凡崗位上追求極緻,恪盡職守、默默奉獻。作為窗口部門,他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心係群眾、為民解難,非常難能可貴。”襄陽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梁莉說。
優秀黨員的奉獻:“他用生命詮釋使命和擔當”
連日來,迴憶起梅華明,同事和戰友們泣不成聲。
同事田旭乾迴憶:2020年的一天,一起刑事案件的雙方當事人推門進來說,“我們達成瞭和解,想寫個諒解書,想麻煩你教我們咋寫。”
梅華明爽快地答應瞭。當時正值夏日,梅華明給雙方當事人每人倒瞭一杯水。“你們把情況說一下,我幫你們寫。”他掏齣紙筆,邊聽邊寫,還不時跟雙方溝通,確認基本信息。很快,梅華明將內容寫好,因為一方有人不識字,梅華明還逐字逐句地念瞭起來。雙方當事人對諒解書非常認可,連連道謝。梅華明卻擺擺手說:“沒事,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們趕緊辦事去吧。”
時隔多年,在襄州區衛健局工作的戰友張誌海,還清楚地記得梅華明婉拒村民送土雞的事。
前幾年,當地黃集鎮彭王村一村民,在外地打工不慎將腿摔斷。包工頭不願賠錢,村民便打電話求助張誌海。“不太懂法律”的張誌海想到瞭在檢察院工作的梅華明。說明情況後,梅華明找村民詳細瞭解情況,撥通瞭包工頭的電話,釋法說理,幫助村民依法維權。
經過多次電話溝通後,包工頭一次性賠償瞭1萬元。村民為瞭感謝梅華明,拎著幾隻土雞送到檢察院門口,結果被梅華明“轟”瞭迴去。
“他對群眾的事兒很上心,總是力所能及地辦好。”襄州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羅蕙迴憶,2015年,梅華明還在控申部門。有一次接訪期間,一件輕傷刑事案件正常退迴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案件受害人不理解,情緒激動拿齣一個瓶子,擰開蓋子就準備往嘴裏倒。梅華明機敏地打掉瓶子,瓶子落地後,一股農藥味彌漫開來。得知受害人傢庭睏難纔上訪,梅華明又陪著她,找到屬地政府,協調給予救助。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他用生命詮釋瞭檢察乾警的使命和擔當,用行動譜寫瞭奉獻不止的為民之歌。”襄州區檢察院檢察長鬍芝春介紹,梅華明先後獲評襄陽市模範軍隊轉業乾部、襄陽市爭當“六型”檢察官(檢察人員)優秀個人、襄州區政法係統先進個人,四次獲評優秀公務員,連年被該院授予優秀共産黨員或先進工作者。
梅華明的努力,很多人可能不曾看見。留在同事們記憶裏的,隻有案管大廳亮到深夜的燈光。
襄陽市檢察院案管辦副主任王穎說:“我願做梅華明一樣的人,如一盞常亮的燈,在平凡的崗位上發齣光和熱。
(中國軍網微信・中國軍號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