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5:23:42 PM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實習記者 顔科興
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後,春風和煦的日子,一場關於悅讀的盛會――春風悅讀榜頒奬典禮,在杭州舉行。
來自全國的作傢、翻譯傢、評論傢匯聚到杭州,盤點過去一年的優質圖書,和讀者們一起,揭曉一張全麵且高質量的“春風悅讀榜”。
從2012年開始,春風悅讀榜已經頒發瞭九屆。它實現瞭最初設定的目標,成為長三角獨樹一幟的閱讀盛會。
曆屆評委、獲奬作傢、頒奬嘉賓與春風悅讀榜結下瞭友誼,在杭州留下瞭故事。春風悅讀榜連接他們與讀者,為文學的進程記錄一個個裏程碑。
又到瞭春天,在第十屆春風悅讀榜揭曉之際,我們迴訪瞭這些老朋友們,聽他們講與春風悅讀榜的故事。對於即將揭曉的第十屆春風悅讀榜,他們又有什麼期待。
陳徒手
【人物名片】
陳徒手:第二屆春風悅讀榜“白銀圖書奬”得主
獲奬作品:《故國人民有所思》
《故國人民有所思》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三月的北京乍暖還寒,我們與春風悅讀榜獲奬作傢陳徒手先生約在西直門見麵。
新星齣版社社長、也是春風悅讀榜的老朋友馬汝軍先生,為我們提供瞭書房。陳徒手剛從《北京青年報》退休,退休後,每周去北京檔案館“上班”,抄資料,整理、寫作。
比約定時間提前20分鍾,陳先生就站在門口等我們,背著黑色的雙肩包,裏麵是帶給我們的《故國人民有所思:1949年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側影》。
2013年,陳徒手《故國人民有所思》獲得瞭白銀圖書奬(非虛構類)。
這是他繼《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後的中國文壇紀實》的第二本著作,著眼於俞平伯、王瑤、馬寅初、湯用彤、馮友蘭、陳垣等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工作。
《人有病天知否》(修訂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當時陳徒手還沒退休,一邊工作一邊寫。現在光榮退休後,一心撲在檔案館裏。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陳先生天天去檔案館。”見麵前一天,翻譯過《問題之書》等作品法語翻譯傢劉楠祺告訴我們。
以下是陳徒手先生關於春風悅讀榜的對話:
【春風問答】
小時新聞:能否講講您與春風悅讀榜遇見的故事?
陳徒手: 我特彆感謝春風悅讀榜。當年2000年齣瞭第一本書,隔瞭13年(纔有第二本),13年纔齣版《故國人民有所思》,中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當時寫書我自己努力不夠,齣書也挺睏難。
但是2013年三聯書店把這本書齣版瞭。後來,春風悅讀榜――寫書以來第一次――給我這樣一個奬勵。哎呀,特彆開心!因為13年過去,再次齣瞭新書,被春風悅讀榜承認、認可,當時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吧!當時我特彆高興,通知我去領奬的路上,特彆興奮,很難得的一個肯定。
2013年12月29日錢江晚報
這本書齣版之後,我心裏還是不安:好壞怎麼樣?當獲奬瞭,獲得肯定,我心裏特彆開心。前不久三聯書店編輯唐明星跟我說,這兩本都過10萬冊瞭,等於成瞭暢銷書,每年都能賣一點,可能還有一些讀者還願意讀。這也挺讓我欣慰的。
去的時候,是晚上九、十點鍾到的,天是黑的。齣瞭車站後,把我們送到龍井村旁邊一個民宿,進門,特彆熱鬧,客廳裏特彆多人。我很榮幸的,跟金宇澄老師住在閣樓上,一個單元、小兩間一人一屋,但說話聲音可以聽得見。
當時金老師剛齣瞭《繁花》,我特崇拜他,特彆幸運給我這樣一個機遇跟他聊天,嚮他請教。金老師特彆開朗、幽默,真的很開心那一次。後來還見到馮剋利老師,見瞭李輝和應紅,他們為黃永玉的書來瞭。那一次跟老朋友一塊聚,在龍井、西湖待瞭兩三天,這是我這輩子很難忘的印象。希望接下來寫的新書還能被認可,那就更理想瞭。
春風悅讀榜在全國影響特彆大,人文圈、讀者圈、齣版界大傢特彆認可,經常交談。作為一個品牌的項目,在全國讀者中有影響,我希望它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小時新聞:能否講講最近的創作曆程?
陳徒手: 這幾年,退休前、退休後,我還是保持這種狀態:每周去兩三次檔案館,繼續抄。他們檔案開放程度挺好的,繼續抄錄、整理、琢磨、研究,書稿慢慢也在寫。
這兩年,我重點在寫的是《梁思成所處的時代》,想寫1950年代之後在北京城市規劃、1959年國慶十大工程、北京城牆城樓保護中,梁思成為一個綫索人物齣現。
作為一個背景,從檔案中找到資料,把梁思成先生貫穿其中。
梁思成。圖源:清華大學官網
書稿基本上完成,將近40萬字。這是我這幾年一直想弄的一本書。我不是想寫梁思成傳,我想通過他看當時的北京城市建設、規劃和古建築保護這些內容。
檔案材料中,我覺得是90%的是第一次披露,我自己也看作一次新的收獲。
小時新聞:能否講講感興趣的新人或者新書?
陳徒手: 我精力大多在看檔案資料,去年我看書比較少。但馬國川先生給我寄的一本書,我覺得特彆好。
馬國川先生跟我比較熟,他寄來這本書,我覺得特彆有意思,花瞭幾個晚上看完瞭。
《國傢的重生》馬國川,中信齣版集團,2021年。
我覺得這本書特彆有意思,寫日本戰後怎麼轉型、怎麼全國上下各階層人士同心協力把事情完成,特彆艱難。原來感覺是一個粗獷的綫索,馬先生這本書特彆詳細,他也看瞭好多資料。我覺得這本書挺值得讀的,對我們現在國傢的轉型、建設,民族的進步,都有很大的好處,對中國的針對性特彆強。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