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5:12:07 PM
上海市發布的2021年《上海咖啡消費指數》顯示,上海共有咖啡館6913傢,數量遠超紐約、倫敦、東京、墨爾本等城市,冠絕全球。
近年中國咖啡市場每年約有20%的增長(遠超世界2%的增長率),其中有不斷融資擴張的Tims、Manner;也有跨界進入咖啡賽道的中國郵政、同仁堂、狗不理;還有給咖啡開發各種新喝法,加料調味,做成像奶茶或者雞尾酒飲品......
一時之間,感覺中國到處都是咖啡,誰都在做咖啡,而且一傢比一傢花樣多。
咖啡,怎麼忽然就成風口瞭呢?
中國咖啡地理
咖啡進入中國的故事,還得從1892年,雲南楚雄、大理、麗江交界的大山深處,一個交通不便、鮮為人知的彝族村落 硃苦拉 開始說起。
那一年是清朝光緒18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田德能來到硃苦拉村傳教,帶來瞭一些咖啡種子。為瞭能夠喝上咖啡,他在當地栽種瞭一小片咖啡林,也將咖啡的種植、研磨、衝煮方法帶給當地村民。
這種新奇的提神飲品,吸引瞭當地村民品嘗。至今,當地彝族村民維持著喝咖啡的習慣,方法是將咖啡磨粉後,倒入大壺煮沸即喝,粗獷豪邁。
雲南硃苦拉村, 是中國最早種植咖啡、中國人最早喝到本土咖啡的地方。 這片咖啡林目前共有13畝1134株,其中有24株已有100多年的曆史。
雲南硃苦拉村,海拔1400米,位於北緯26°,適宜咖啡生長
不過,我們喝到的雲南咖啡,其實隻有一小部分源自硃苦拉村的樹種。1914年,生活在中國邊境的景頗族人,將咖啡引種到雲南瑞麗,作庭院觀賞之用, 後來1952年雲南農科院熱帶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的人員發現瞭這批咖啡樹,將其種子帶到保山潞江壩栽種 ,進而成為雲南咖啡的主要栽培種,成就瞭聞名天下的雲南小粒咖啡。
這裏就需要說明一下咖啡的品種和種植條件。咖啡樹是茜草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咖啡豆是咖啡樹結成的果實裏的種子,咖啡果需要通過晾曬、水洗之類的方法剝離果肉,獲得的種子再經過烘焙,纔成為我們日常所見的咖啡豆。
要想齣品好的咖啡豆,就像好大米、好水果一樣,對種植環境要求很高。咖啡樹生長需要晝夜溫差大,乾濕季明顯,有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這樣的地方多分布在北迴歸綫至南迴歸綫之間的高海拔地區――以此劃齣瞭 “世界咖啡帶” ,埃塞俄比亞、巴西、哥倫比亞、越南,還有我國雲南都在其中。
“世界咖啡帶”示意圖
圖自《中國國傢地理》2013年02月
雲南普洱的咖啡田
當地政府在咖啡田和茶園推廣生態還林政策
給予咖農補助,鼓勵還原、保持原始生態地貌
市麵上的咖啡豆主要有兩大類: 阿拉比卡 和 羅布斯塔 。阿拉比卡風味豐富、有花果香,但比較嬌貴,不耐高溫、對病蟲的抵抗力低;羅布斯塔産耐高溫、對病蟲抵抗力強,但風味、品質通常不及阿拉比卡。
雲南小粒咖啡屬於阿拉比卡,其中包含常被打造成精品咖啡的波旁、鐵皮卡,甚至近年還開始種植瑰夏。另外,雲南小粒很大一部分是卡蒂姆,屬於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的雜交種,相對頑強但風味一般,因受到雀巢的投資和大力推行,保山、德宏、臨滄、普洱和西雙版納已成雲南五大卡蒂姆産區。
海南的興隆、福山也盛産咖啡,不過由於低海拔、溫度高,這裏産的主要是羅布斯塔。這裏廣泛使用“糖炒”的方法烘焙咖啡豆,與南亞、東南亞的咖啡種植和加工技術淵源深厚。
台灣的東部山區,如嘉義、南投、花蓮、台東等地,也是咖啡的優質産地。台灣整體的咖啡産量不是很大,但風味多變,而且在烘焙、加工上頗有心得。
咖啡豆的品種大類
圖自《中國國傢地理》2013年02月
不過,中國的咖啡種植業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譬如由於缺乏標準化的加工、質量不穩定,許多莊園齣品的咖啡豆無法在國際體係中進行評定,或者齣於咖農與國際市場有信息差,急於脫手,導緻低價成交等等。
而且,種植咖啡樹周期長、利潤低,不如種蔬菜來得掙錢和穩定,像雲南保山的“中國咖啡第一村”新寨村,比起光靠賣咖啡豆創收,通過咖啡産業帶動當地旅遊,是看起來更可行的一條道路。
不過隨著雲南咖啡交易中心、重慶咖啡交易中心陸續成立,信息差減少,地方政府和業界也在輔導咖農提高種植質量,中國的咖啡種植業算是朝著好的方嚮發展。
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咖啡師正在培訓
中國當代的咖啡浪潮
咖啡業在中國其實經曆過好幾次發展浪潮,纔成為今天的模樣。
晚清至民國,中國部分地區對外開放,與西方的貿易往來較多,咖啡在上海、南京、廣州迎來發展,後來由於戰亂之類的原因中斷,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太大起色。
到瞭80年代,正逢改革開放熱潮,中國人大舉到深圳這樣的東南、東部沿海打工,速溶咖啡作為提神、補充能量的飲品大行其道。
邁入21世紀,中國的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已有一定成果,鮮煮咖啡隨著星巴剋、上島咖啡等連鎖品牌的入駐開始流行,咖啡附帶著休閑、享受的屬性,咖啡館往往是公共空間,是時尚的商務洽談、聚會聊天的場所。
近10年,咖啡走嚮精品化,手衝咖啡的興起就是一個標誌。獨立、小而美的咖啡館在大街小巷蓬勃生長。2017年,星巴剋在上海開起全球第二傢“臻選”烘焙工廠。
此外,隨著城市高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第三産業蓬勃,都市人對於工作提神的需求越來越高,走平價、快捷路綫的咖啡品牌不斷融資、擴張,像是瑞幸咖啡、KFC咖啡,乃至如今農夫山泉、蜜雪冰城都開始做咖啡。上海的咖啡店冠絕全球,也是這一時期的發展。
咖啡在中國發展至今,大眾已經培養齣瞭一定的喜好和認識,但說到怎麼喝咖啡的問題,中國互聯網上常見兩種爭執:
一種秉持“咖啡原教旨主義”,主張喝咖啡就應該純粹,喝咖啡的本味,或者尊崇咖啡的傳統喝法,頂多可以加奶,花裏鬍哨的調製絕對不行,不能拉低瞭咖啡的格調和品味,否則就不是“真正”在喝咖啡。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咖啡歸根到底是大眾飲品,愛怎麼喝怎麼喝,既沒必要崇洋媚外,也不用為瞭他人喝咖啡的方式較真。
目前看來,在中國比較行得通的路子,是後者。咖啡在中國想要獲得廣大的受眾,首先得口味能夠廣為接受。意式濃縮、美式、手衝要想好喝,不僅對咖啡齣品質量的要求高,而且享受咖啡也一定的門檻――就跟品茶一樣,好咖啡也是要“品”的。
反觀茶飲品行業,市麵上最炙手可熱的茶飲品,莫過於經過各種加料、調味的奶茶瞭。
咖啡市場在過去半年裏齣現的各種爆款,與奶茶有點異麯同工:生椰拿鐵、桂花拿鐵、絲絨拿鐵、黑糖厚乳咖啡......也有以健康為噱頭的中藥咖啡、含酒精的調製咖啡。
要麼夠大眾、夠甜、好喝,要麼夠新奇、有趣。
西安高新區有個創業咖啡街區,以咖啡元素、咖啡文化為載體,街區的咖啡店提供創業沙龍、孵化培訓,舉辦課堂、讀書會等等。
西安創業咖啡街區
賣咖啡的模式和我國發達數字經濟和配送業務相結閤,也在不斷拓展,像是超即溶咖啡、咖啡機器人、自動咖啡、咖啡O2O模式等等,不斷地把新鮮咖啡送達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
上海,中國工業博覽會上的咖啡製作機器人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機器人咖啡店
百花齊放、蓬勃增長的咖啡賽道,還引得不少原本與咖啡無關的企業紛紛入局,像是最近很火的中國郵政咖啡,天津狗不理包子旗下的高樂雅咖啡,中石化旗下的易捷咖啡等等。
跨界賣咖啡,正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新風口。
廈門的中國郵政咖啡
從第一顆咖啡種子落地中國,已經過去瞭100多年,直到近二、三十年,咖啡業纔在中國以迅猛之勢發展。有研究機構估計,中國咖啡業産值到瞭2025年將突破1萬億元,意味著中國的咖啡市場極富潛力。
未來,屬於中國的咖啡會是怎麼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世界咖啡學》,韓懷宗, 中信齣版社,2016-12
[2] 雲南小粒咖啡,黃俊雄、呂玉蘭,地方名産,1998
[3] 全球咖啡店最多的城市竟是上海,瑞幸們要內捲瞭?,雷達財經,2021-11-07
[4] 海南咖啡,王青,《中國國傢地理》,2013-02
中國國傢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