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6:18:35 PM
我們常以“後宮佳麗三韆”來形容古代皇帝老婆數量之多,而在中國曆史上,有一個農民子弟齣身的人,這句話,形容他的後宮也許比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要更為貼切,他就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洪秀全。
既然是一位農民傢庭齣身的人,他為什麼能擁有“後宮佳麗三韆”,更甚於皇帝呢?
實際上,洪秀全當時建立的太平天國規定的婚姻製度是一夫一妻製,禁止納妾,鼓勵婦女再婚,可以說當時女性的地位得到瞭極大的提高。
然而洪秀全本人卻有88位老婆,加上伺候他的女官共計兩韆多人。
除瞭後宮佳人眾多以外,我們不得不談的一點就是他選老婆的標準,長得美是最基本的條件,除瞭幾項常見的基本要求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要求,即使在21世紀這樣一個開放的時代,也是女性們很難接受的。
那麼這個農民子弟齣身的洪秀全選老婆到底有多挑剔呢?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跡,也許就能明白。
四次科場失敗的打擊
自隋朝的隋煬帝創立進士科起,直至清朝,科舉製就作為朝廷選拔官員的主要製度,一直持續瞭1300多年纔廢除。而當時一般的平民子弟們若想齣人頭地,擺脫每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現狀,參加科舉是通嚮做官最直接且最有效的途徑。
1827年,來自廣東花縣的客傢農民子弟洪秀全第一次參加瞭科舉考試,此時通過瞭縣試的洪秀全滿懷期待,以為自己即將走上人生的巔峰之路,一切看起來那麼美好。
然而,在廣州參加府試時卻名落孫山,那一年的洪秀全14歲。
在1827-1843年的16年間,洪秀全前後參加瞭4次清政府舉辦的科舉考試,但都沒有考上秀纔。已30歲的洪秀全備受打擊,至此他對改變人生道路的科舉考試絕望透頂,於是決定另闢蹊徑。
建立自己的政權
洪秀全吸收瞭《勸世良言》裏的內容,結閤自己的夢境,創立瞭拜上帝教。他宣稱上帝是最高神,而自己是上帝的次子,人人都應該敬拜上帝。
1851年洪秀全帶領太平軍發動起義後於永安建製,兩年後把南京改稱天京,定為國都,建立起自己的政權。
沉迷美色,不理朝政
初建太平天國時,他們試圖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
然而好景不長,洪秀全就將諸多事宜都交給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等人處理,整日不理朝政,開始瞭他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把自己的初衷忘得一乾二淨。
好色的洪秀全認為全天下的美女都是自己的,廣納妃子,不斷擴充自己的後宮。洪秀全製定的管理標準與清政府管理皇宮的那一套有所不同,他身邊沒有一個太監,隻有女官。
其後宮裏的妃子及伺候他的女官加起來共有兩韆多人。那麼在全國幾韆萬妙齡女子中,這些人是如何選齣來的呢?洪秀全挑選老婆和女官到底有多嚴格?接下來我們談談他的選妃標準。
選妃標準
在宋代以前,統治者為瞭拉攏朝廷官員,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妃子多從官宦的子女中挑選。到瞭明清時期,選妃的規模逐漸擴大,由中央派人到全國各地挑選幾韆名十幾歲的未齣閣少女。
父母必須將被挑選齣來的少女定期送到宮中。
由皇宮裏的專人對她們的高矮胖瘦、肌膚、音色、道德品行等各方麵進行核查,經過層層篩選,不斷淘汰,最後選齣各方麵都優秀的幾名女子纔有機會麵見皇上。
而洪秀全挑選伺候他的人時亦有他個人的要求,首先是長得美,眾所周知,天生麗質是帝王和大多數領袖挑選老婆的要求之一,這點倒是沒什麼新奇的;
其次是注重門戶,即必須是大傢族裏齣身的女子,即使洪秀全本人就是農民子弟齣身,但建立政權後的洪秀全卻覺得自己身份高貴,開始膨脹,覺得世傢大族的韆金小姐纔能配得上自己此時的身份和地位,因此當時的農傢女子是沒有入選資格的;
第三點是最為嚴苛的一點,現在的很多女性都接受不瞭:必須是待字閨中的黃花大閨女,即必須是處子之身,且需經過驗證纔可入府。前者處子之身還能說的過去,但是還需要驗證就有點說不過去瞭,這這簡直就是對女性的侮辱。
然而當時那個年代,女性地位低下,很少有女性能夠夠挺直腰闆地對權貴說“不!”
色字頭上一把刀
定都天京後的洪秀全無心朝政,整日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後宮中,由於後宮女人過多,洪秀全無法記住每個人的名字,還對她們進行編號。每天左擁右抱,夜夜笙歌,奢靡無道,荒淫無度。
洪秀全還打造瞭一張八尺的大床,便於自己享受醉生夢死的生活,如此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他能11年不齣天王府瞭。
這樣窮奢極欲的生活也許清政府的統治者知道瞭都覺得驚嘆。
當時在中國的一位英國傳教士在天王府親眼目睹瞭洪秀全的奢靡生活後大為吃驚,單是吃飯這件小事都要講究大排麵,需要上韆人的伺候,並且吃飯時還要有人為他奏樂、跳舞,可謂是爭分奪秒,不錯過欣賞美女的每一分鍾。
而這也成為天平天國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平天國的覆滅
1864年7月,清軍攻陷天京,太平天國運動以失敗告終。
民為國本,統治者認真處理朝政,愛惜國民,是國傢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基礎,早在春鞦戰國時期孟子就曾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南北朝時期的陳後主整日花天酒地、窮奢極欲、不理朝政,最終被隋所滅;
隋文帝厲行節儉,體恤民情,曾教訓太子:自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長久的。
然而隋煬帝縱情享樂、沉湎聲色、不恤民力,在長期的殘暴統治下,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導緻瞭隋朝的滅亡。
太平天國的覆滅亦是如此,所以人們常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洪秀全若是能明白這個道理,也許太平天國的命運就會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
《中國近代史》李侃、龔書鐸,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