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針對日前校內連儂牆遭兩名陸生撕毀 中時專欄:李念祖》撕毀連儂牆的憲法習題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019-10-10T20:30:53+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報導,針對日前校內連儂牆遭兩名陸生撕毀,某大學多名港生到闆橋分局提告陸生毀損與妨害自由。港生認為,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他人言論自由,兩名陸生應公開道歉。這是香港反送中衝突在台灣校園裏的一則縮影,撕毀 .....
報導,針對日前校內連儂牆遭兩名陸生撕毀,某大學多名港生到闆橋分局提告陸生毀損與妨害自由。港生認為,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他人言論自由,兩名陸生應公開道歉。
這是香港反送中衝突在台灣校園裏的一則縮影,撕毀他人於連儂牆張貼的不同意見,當然不該。現在的問題則是發動刑事製裁強迫公開道歉,是在伸張還是貶損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最常齣現在討論憲法觀念的場閤;意思是政府有憲法義務尊重人民傳遞資訊及錶達意見的自由與權利。但新聞裏學生主張的言論自由並沒有政府侵犯憲法言論自由的問題。撕毀連儂牆的是學生,不是政府。
如果非要找齣此中有憲法上的言論自由,那也要等到公權力齣麵乾預時纔會齣現。可以問的是,公然撕毀連儂牆,是象徵性言論嗎?如果答案為是,政府追究撕毀紙牆的刑事責任纔會齣現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是否受到限製的問題。此中可能還因罪名的不同而有差異。
如果公權力是追究妨害自由的刑事責任,想要處罰撕毀連儂牆的象徵性言論,會有憲法上言論自由(用撕毀紙牆錶達意見)的問題;如果直接把撕牆陸生看成對岸政府的代理人,那是以國傢安全為由製裁象徵性言論瞭。執法者帶著政治色彩,製裁言論「不法」,也有憲法上言論自由的問題!
如果公權力不問撕牆所欲錶達的意見為何,而隻問是否侵犯他人的財産,追究毀損行為(紙牆是紙牆主人的財物)的刑事責任,比較像是無意乾涉言論自由。但涉及的財物價值輕微,發動刑罰製裁還有小題大作的問題。
主張言論自由受到侵害,要求撕牆的學生道歉,性質上是針對民事侵權行為尋求救濟,是在主張《民法》上的言論自由,不是憲法上的言論自由。民事是私人間的關係,不涉及政府。
主張《民法》上的言論自由,卻提齣刑事追訴,則是要拉政府加入戰局,民事變成刑事。說是以刑逼民不免沉重;說是民刑不分,或許更貼切一些。
民刑不分,是德治社會傳統的特色,「齣禮入刑」觀念的産物。禮是主政者負責管理的道德秩序,人們覺得社會秩序遭到破壞,請求政府齣麵乾預以重建社會秩序,也同時完成瞭彌補自身損害的權利主張。對於連儂牆被毀的被害人而言,自覺受傷的部分當然不隻是紙張的財務損失,而是類似嘴被摀住的抑鬱;其眼中的陸生或許就是大陸政府的化身。未察覺的是,在台灣,不該假設陸生等於政府。
那麼要求道歉,又是怎麼一迴事?陳新民大法官曾經這樣解釋,「衷心認錯式的道歉」,是一個極少數「道德邁入法律」的門徑,是「國民普遍法感情」的反映,是「知恥近乎勇」的道德教化。原來,要求道歉,幾乎是德治社會的自然反射動作。
許宗力大法官也曾經解釋,強迫公開道歉「具有心理上、精神上與道德上的公開懲罰功能,使加害人受到類似遊街示眾的屈辱,嚴重打擊其人格尊嚴。」唯心主義的誅心之舉,不能伸揚言論自由。
憲法言論自由是法治國傢的語言,是要國傢公權力讓齣公共議論的空間。把憲法言論自由轉換成《刑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卻是發動公權力逼迫對方道歉,拖著公權力介入公共議論的道德場域維持秩序,期待公權力發揮強迫「知恥」的道德教化作用,同時滿足打擊對方道德人格的復仇衝動。用言論自由的名義提齣刑事告訴,背後其實是傳統社會的潛規則意識:「不道歉賠禮,國傢就該用刑!」這並不是好主意。
說到此,想起瞭連儂(John Lennon)在1968年披頭四〈革命之歌〉中的歌詞:「你說要革命,是的,我們都想改變世界/你說要進化,是的,我們都想改變世界/但你說到要破壞,知道嗎,可不要把我算上」。
連儂的一句名言於此恰成注腳,「我們的身上都有個希特勒,但我們也都懂得關愛與和平,為什麼不能給和平一次機會?」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律所教授)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中時專欄:李念祖》教育,到今天還是國傢壟斷的權力?
大法官上月末做瞭一則影響重大的解釋(釋字第784號解釋)。其中說齣的道理,影響重大;沒有說的部分也是一樣。這則解釋有兩個聲請人,都是高中學生。一位因被記過,一位因補考成績被打摺扣,皆錶不服而提起行政訴訟並且一路聲請大法官解釋。此案所涉的既有解釋有二。先是民國84年間,遇到公立大專學生挑戰學校的退學決定,做成釋字第382號解釋,率先打破使用特彆權力關係理解學校與學生關係的司法舊例,以為「公立學校係各級政府依法令設置實施教育之機構,具有機關之地位」,而私立學校,在實施教育之權限範圍內,是法律「授與行.......
中時專欄:林建甫》學貸免息,讓國傢齣一臂之力
齣國交換學生及青年在學貸款利息是否由政府補貼的政策,成為總統大選以來,年輕人最關心的一項議題。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投資報酬率,國傢要增加國力,給年輕人增加人力資本,財政補貼是可以考慮的。若是栽培到好的人纔,日後幫助國傢進步,造福社會,這是具有「外部性」的結果,之前的投資更是值得。教育是自古以來窮人翻身的不二法門。古代苦讀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中舉人上進士這是讀書人翻身的機會。一直到20年前的颱灣,三級貧戶能夠進入社會的高層,人纔垂直嚮上流動最重要的方法仍是教育。現代社會行行齣狀元,隻要努力.......
中時專欄:林建甫》負笈海外攻博士,沒學位路更寬
又到瞭申請美國研究所的旺季。每年這個時候,總是會有學生來請我幫他們寫推薦信。這不是什麼大不瞭的事情,對於學生要齣國留學,我都是基於鼓勵的態度,因此往往都是來者不拒。但我一定會跟學生談幾個問題,要他們有心理準備,再展開研究所的學習之旅。首先,研究所跟大學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大學的學習對象主要是教科書上的知識,這些大都是發展得很完備的基礎知識,把它讀懂,考試就可以得到高分。然而到瞭研究所的學習,就不見得有教科書,因為很多知識可能還在發展的階段,並沒有定論。因此不能隻是讀懂,而是要能思辨、批評,常常也必.......
中時專欄:林祖嘉》ECFA對台灣不隻是ECFA
最近有些人擔心2010年兩岸簽署的《兩岸經濟閤作架構協議》(ECFA)10年協商期間即將到期,ECFA可能會因此而被中止,但是其實不用擔心,因為10年期隻是WTO建議每個自由貿易協議(FTA)完成協商的期間,如果沒有完成,WTO並沒有硬性規定就一定要中止,這還是要看簽署雙方的意願。也就是說,隻要雙方不去主動中止,兩岸早收清單的降稅規定仍然是有效的。不過,ECFA中的第16條的確是有中止條款,而且隻要單方麵通知對方,就可以達到中止的目的。所以,如果任何一方發動,都是可以隨時中止ECFA的。最近也有.......
中時專欄:林祖嘉》善用數位科技 推動産業升級
近年以來,數位科技技術進步非常快速,不但齣現許多新的産業,而且使得原有的産業和許多企業麵對産業轉型和升級的重大壓力。比方說,AI、5G、物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等等相關的數位科技技術的齣現,因而齣現的産業和應用更是無所不在,例如自駕車、無人機、人臉辨識、聲音辨識、虛擬貨幣、數位貨幣、遠距醫療和精準醫療等等。而這些數位科技一方麵可能因為技術層次較高,另一方麵因投資資金較多,使得有能力發展或利用這些技術的廠商都是規模較大的,同時因為可能技術獨占而産生的市場規模與巨大利益,而使得未來企業會變得大者恆大,.......
中時專欄:林祖嘉》蔡總統經濟成績單還不如馬總統
蔡英文總統就任已經近3年半,我們已經可以初步評估其在任期間的總體經濟執政錶現,尤其是總統大選在即,很多理性的經濟選民應該會有興趣,從幾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包括經濟成長率、所得分配、失業率與重大經濟政策等,來客觀評析蔡總統的經濟成績單。首先在經濟成長率方麵,蔡總統從民國105年上任到今年共4年執政期間的平均年成長率為2.42%,低於馬英九總統8年期間的平均2.83%,更無法與李登輝總統和陳水扁總統時代的經濟成長率相比擬。過去4年由於兩岸關係惡化,加上民進黨政府急就章廢核的政策影響下,造成國人對未來信.......
中時專欄:林榖芳》沉重的亡國感,廉價的芒果乾
颱灣真是個「奇蹟」之島,「亡國感」竟已成為時髦之物!許多年輕人就像配掛潮物般,不時將它掛在嘴邊,更由此鄙視起那些仍無「亡國感」的中老年人。「亡國感」這「感」字用得好。戲劇與人生有「悲劇感」一詞,談的是主人翁覺得天地獨獨對他不仁。對這感覺各人的反應不同,固然有因此而悲憤堅忍者,但更多時候,主人翁卻就以這感覺為自己的「不幸」找到情緒的齣口。自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反而封閉瞭認知客觀環境以及與他人溝通的可能。颱灣目前「流行」的亡國感就是如此。配掛此潮物的人自詡對颱灣處境能有自覺,也能為此發聲,但事實.......
中時專欄:林榖芳》這個封殺人民機會的政府
大陸最近提齣對颱26條的新措施,果不其然,一推齣即遭民進黨政府以統戰伎倆之名,由府、院、黨齊聲堅拒,這反應雖說在意料之內,但政府若隻能如此以一招應百招,那讓阿貓阿狗來當總統或行政院長,又與現在會有什麼差彆?一味悍拒,就不須費神去看這26條的具體內容;而真看內容,哪地方可能産生正麵效應,哪地方可能産生負麵效果,你就得盤算,就得有底,政府能如此,不管是順勢而為還逆勢操作,也就守住瞭自己該有的,為人民創造更多機會的角色。說機會,就拿其中的文創與動漫來說吧!文創是20年來的世界潮流,近幾年,廣義的文創産.......
中時專欄:洪奇昌》北京保留選後兩岸關係迴鏇空間
今年10月中共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並沒有把颱灣問題放在優先議程,會後公布的文件中也沒有對大選前的颱灣採取更強硬的姿態。北京似乎認識到民進黨繼續執政的可能性,並保留選後兩岸關係迴鏇的空間;而實際上北京當局也是在為自己保留戰略空間。從10月31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會後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第12條「堅持和完善「一國兩製」製度體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觀之,該條提到:「在確保國傢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颱灣.......
中時專欄:洪奇昌》就業市場要讓基層青年感受到溫暖
主計總處公布2018年未滿35歲青年平均年所得達54.37萬元,換算平均月薪為4.5萬元,創曆史新高。官方統計似乎反映齣近年景氣復甦,青年就業情況有所改善,但平均年所得54萬元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平均月薪在4萬元以下。對執政黨而言,如何改善這批職場後段班青年的「薪情」,不僅涉及大選選情,更攸關中國大陸對颱灣的政治影響力。市場競爭嚮來殘酷,有得意者也有失意人。從勞動部公布的平均月薪族群分類,最有機會搭上颱商迴流以及産業升級政策列車的族群其實是有限的。勞動部公布畢業5年左右的社會新鮮人薪資水準在不含紅利.......
中時專欄:潘華生》炸到自己的政治黑手
去年2月,香港青年陳同佳在颱殺瞭女友後逃迴香港。颱灣方麵士林地檢署發齣對陳嫌的通緝令,並同步發函法務部轉請大陸委員會嚮港府請求遣送犯嫌至颱。由於港、颱兩地沒有引渡協議,香港警方隻能控告陳嫌在返港後盜用女友財物所犯下的涉嫌盜竊及處理贓物罪,無法引渡陳嫌到颱接受殺人棄屍罪的調查。香港保安局為此嚮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修訂現有條例,令港府可與沒有簽訂引渡協議的地方(如颱灣)進行重大刑事個案的閤作,以防堵漏洞。《逃犯條例》後來被媒體被簡化為《送中條例》,究其源頭就是將陳嫌「送迴中華民國颱灣」進行應有的司法.......
中時專欄:潘華生》英國非常規領導人的崛起
英國戰後最重要的一次選舉將於12月12日提前舉行,將選齣代錶最新民意的國會來解決幾個影響深遠的議題,諸如脫歐等涉及國傢未來及左右路綫選擇的問題。過去3年的脫歐僵局導緻英國的分裂與僵持齣現瞭長期化的傾嚮,為瞭要解決此一重大的國傢與社會所麵臨的危機,使得看似強而有力的新首相強森得以脫穎而齣,以絕對的優勢得到黨內同誌的支持而上颱。雙方領導此次大選的政治領袖都是直球對決型的非典型領導人。保守黨首相強森從脫歐公投開始,就是鼓動民粹脫歐的領導人物。他新上任之初採強硬無協議脫歐立場,甚至想暫停議而不決的國會逕.......
中時專欄:石齊平》中美世紀大博弈的終局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警告,美中若無法解決貿易戰,雙方將走嚮武裝衝突,其後果將比上世紀的一、二戰更嚴重;美國前財長保爾生更悲觀,說即使雙方達成瞭貿易協議,中美關係也可能變得更糟。在此之前,季辛吉還說過,中美關係迴不去瞭,再也迴不到以前的時候瞭。「以前的時候」應是指季辛吉參與並開創當代中美關係一路走過來的歲月。迴首前塵,自1972年中美簽定第1個(上海)公報以來,彈指間,近半個世紀過去瞭。整個過程可概分為6個階段:一、戀愛期,從1972上海公報到1979建交公報;二、蜜月期,從建交開始到1991年蘇聯.......
中時專欄:鬍海鷗》從蘇格拉底的死說起
楊絳先生翻譯的《斐多》反映瞭古希臘的哲學傢對人的靈魂的終極關懷,而我們今天關心的恰恰主要是物質和利益,這已衍生齣太多的社會弊端,製約瞭我們進入現代文明的發展軌道,我們非常需要用他們的思想來滌蕩我們的靈魂。蘇格拉底的從容赴死,最能摺射我們價值觀誤入的迷途。蘇格拉底經常批評雅典統治階層的腐敗,包括一些最高領導人,結果在他70歲的時候,他被雅典統治者荒謬地以「不敬神」和「腐蝕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他的學生和朋友們為他安排瞭可靠的逃跑計畫,卻被他堅決拒絕。他認為,盡管加給他的罪名純屬誣陷,但他既是雅典的.......
中時專欄:鬍海鷗》政治正確用於價值判斷,後患無窮
網傳DNA雙螺鏇體發現者之一,90歲的James Watson最近被剝奪最後一個榮譽。他說我也希望人類平等,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筆者並非人類學傢,原本沒有資格置喙這類話題,隻是多年來看到太多講政治之弊端,實在忍不住要對此發錶一些感慨。剝奪James Watson榮譽頭銜無非是因為他政治不正確,違背瞭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則。但這樣的剝奪既荒謬又蠻橫,因為他的榮譽頭銜來自他的學術研究,與政治無關,可以剝奪他的隻能是他研究的錯誤和破綻,而不是所謂政治的正確與否。如果能找到他貶低黑人的研究錯誤,剝奪就言之成理.......
中時專欄:鬍海鷗》香港動盪,真是因為經濟沒搞好?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分析評價香港曆屆特首的施政舉措,結論是經濟沒有搞好,青年人看不到希望,於是釀成瞭鬧事。這樣的推演符閤我們一貫的宣傳,但卻不符閤現代社會的基本邏輯。要組織起看不到希望群體,就必須給予希望,而不是給予與之無關的一國兩製或者民主自由,就像要發動挨餓的人,要給予食物,而不是高雅藝術,否則他們一定哈哈大笑,一哄而散。所以用經濟不佳判斷鬧事原因,是鬍亂開藥,加劇而不是緩解社會衝突。以中國的近代史為例,當時中共的口號是打土豪、分田地,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他們對土地有天然感情,這樣的口號滿.......
中時專欄:範疇》中國的兩個「根本兩難」
多年來思考中國問題,固然隨著中國的國內形勢、國際處境的起起伏伏而有所看法上的變化,但是其中有兩個看法卻是從未改變過的,我稱之為兩個「根本兩難」。進入正題之前,略作提醒。「根本兩難」這個用語是極其邏輯嚴謹的。所謂「根本」,在邏輯上指的是必要元素,也就是倘若缺少瞭這個元素作為起點,接下來一切的分析和推論都是無效的;所謂「兩難」,指的是無論兩個選項之間選擇哪一個,都會産生不可承受之重。多年來,對中國事態的評論,無論在其國內還是在國際,無論是正麵解讀還是負麵批判,書籍部分可謂汗牛充棟,文章及影音部分就更.......
中時專欄:範疇》分裂美國?冷眼看美中文明衝突
今天的美國是個50個自治獨立州的聯邦體製,由一部大憲法統領,由9位最高法官判定其內涵。這相當於50個自治獨立州通過彼此之間的契約,同意將部分權力讓渡給大憲法,然而各州還是有自己的州憲法。美國沒有「中央政府」,也沒有「地方政府」,美國隻有由各州一人一票選舉齣來的代錶經過二次投票選齣的「聯邦政府」。固然聯邦機關在各州都有代錶人和辦事處,但是除瞭大憲法所涵蓋的範圍,這些聯邦機關都受到各獨立州憲法的限製。更彆忘瞭一點,50個獨立州都有自己的武力─州軍和州警。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崇尚個人意誌的人,你有50個.......
中時專欄:趙春山》以「同理心」建構兩岸新關係
離總統大選已近倒數計時,雖然爭取連任的蔡英文民調高,挑戰大位的韓國瑜人氣旺,但一般認為,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還是看誰能爭取到中間選民的支持。相對於藍綠兩大陣營,這群沉默的多數選前不會輕易錶態,投票時則都經過較多的理性思量,這就是蔡、韓在穩住各自的基本盤後,政治態度都齣現往中間靠攏的跡象。例如,在對外政策方麵,我看不齣兩位總統參選人有何重大差異;在大陸政策方麵,兩者其實也是大同小異。換言之,麵對颱灣當前的處境,雙方都把生存和發展視為戰略目標,未來涉及外交和大陸政策的辯論,應該是環繞在戰術而非戰.......
中時專欄:趙春山》另眼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演成今天的「反送中」運動,不僅齣乎習近平的預料,恐怕亦是發明「一國兩製」的鄧小平所始料未及。眾所皆知,「一國兩製」當初是專為颱灣量身訂做的兩岸統一模式。「一國」明指北京中央,颱灣在「兩製」下淪為特區地位,即使因此享有高於其他地方政府的「特權」,但也無人願意降格以求。港澳與颱灣不同,能在主權移轉後與颱灣並列同屬兩製,應得助於它們被賦予的示範作用,即鄧小平所提:「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50年不變」等方針。然而,「客觀形勢的變化,非個人的主觀意誌所能轉移」。就香.......
中時專欄:趙春山》處理香港問題,習近平無讓步空間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11月27日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2日錶示,中共決定自即日起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的申請,並對美國「國傢民主基金會」等5個非政府組織實施製裁。中共的反應較預期來得迅速和強硬,因為川普雖簽署法案,但尚未付諸行動,何況外界普遍認為,依據美國憲法賦予總統的外交權限,川普實施法案時,還是擁有許多轉圜的空間,但北京顯然決定採先製行動,不讓對手有機可乘。中共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早在美國國會醞釀通過這項法案時,中共官方就已多次警告,這是「乾預內政」的行為,而.......
中時專欄:鬱慕明》報告蔡總統,國安絆腳石是您!
國民黨爆發「不分區之亂」,新黨謹守分際,不介入他黨傢務事。然而民進黨公然點名要國民黨的葉毓蘭、吳斯懷退選,更指新黨不分區提名的邱毅、王炳忠是所謂「國安絆腳石」,國民黨竟有不少人拿香跟拜、隨綠起舞,我必須正麵迴應,以正視聽。我們要問:民進黨所謂「國安」絆腳石,這個「國」究竟是哪個國?說是中華民國,那中華民國主權難道不是涵蓋颱灣和大陸?蔡英文擅自變更國憲,把涵蓋兩岸的中華民國變成「中華民國颱灣」,把108年的中華民國變成70年,這就是齣賣主權的叛國行為,豈還有臉做賊喊抓賊,汙衊我們這些捍衛憲法的愛國.......
中時專欄:鬱慕明》庶民翻轉台灣 全在一念之間
剛過去的光復節,當然是意義重大的日子。多少仁人誌士從光復颱灣、保衛颱灣到建設颱灣,奉獻青春血淚,纔有今天颱灣談統論獨的資本。但民進黨多年以來,早將光復節扭麯為日本所謂的「終戰」,更令人意外的是,連國民黨立委都在問:怎麼國民黨對光復節竟也一片靜悄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國民黨從李登輝開始就從堡壘內部瓦解堡壘,中心思想早已潰堤,縱使仍有許多忠貞愛黨的黨員,但上位者自我否定,以緻兩位蔣總統留下的曆史資産在他們心裏都成瞭負債,更彆說是談統色變,時時刻刻與「中國」保持距離。但就個人接觸,廣大藍營的支持者並.......
中時專欄:陳國祥》翻轉台灣命運的一次保命型大選
韓國瑜、蔡英文兩位總統參選人都是能力高強而可呼風喚雨的一時之選,他們之間的角逐與攻防精彩絕倫,時時激盪智慧光芒。兩人競爭的態勢應是伯仲之間、不分軒輊,端看選戰期間相互攻防效應與外在情勢變化而定。一路飽受汙衊、栽贓與惡意攻擊的韓國瑜,於9月8日在新北市三重舉辦一場成功的造勢大會,參與人數創新紀錄,讓他一掃「換瑜」陰霾,聲勢扶搖直上。從民調榖底翻身的蔡英文好整以暇,接受對手對她連任的挑戰。韓國瑜並非傳統的國民黨人,具有濃厚的庶民色彩,既不必完全承擔國民黨的包袱,又很接地氣,可在庶民群眾中間超越藍綠界.......
中時專欄:陳國祥》蔡英文聯美反中,利己害台
2020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選情不斷升高,與颱灣實質關係密切的美國與中國大陸,或許基於拉攏人心的考量,近期分彆推齣「惠颱」政策或法案,使得兩大強權是否介入颱灣大選的議題更受關注。美國參議院上月29日通過「颱北法案」,要求行政部門採取積極行動支持颱灣強化與印太地區及全球各國的正式外交關係與非正式夥伴關係。過瞭幾天,大陸國颱辦與發改委宣布推齣對颱《26條措施》,主要內容針對颱商與颱灣民眾提供「準國民待遇」的便利與優惠。對於美國國會的友颱措施,民進黨政府錶示歡迎;對於大陸的「惠颱」措施,總統府立即.......
中時專欄:黃介正》2020美中台大兵棋台
我國總統大選邁入最後3個月的激烈鏖戰,國人在興奮、焦慮夾雜的政治氛圍中,緊追、關注國內選情消息,卻不可忽視此次選舉和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連動,更會影響國傢未來4年的安危榮枯。我們4年前選舉總統時,美中颱3個雙邊關係中,沒有川普因素。美中關係至今演變成長期霸權競爭,雖有長達10年以上的逐步演進的背景曆程,川普齣任美國總統,恰逢兩強競爭關係之「水到渠成」,復以其特立獨行之決策風格,似成為美國決定齣手遏製北京挑戰霸權之「意外的戰略傢」。上次我們投票選總統時,美國還在力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經.......
中時專欄:黃介正》「嗆中」爽一下也好?
敢齣嘴罵北京,就是愛颱灣,我喜歡。奪我邦交罵,打壓賽事罵,軍機越綫罵,惠颱措施罵,香港修例罵,烏龍間諜罵。「嗆聲」就是夠辣,就是顧主權,華府拍拍手搬椅子,北京握握拳等揭幕。關瞭燈想想,幾秒鍾激情過後,遮掩瞭心中的不安嗎?身為大學教授,我的客戶都是年輕族群,每每在課堂上講述國際及兩岸關係,看到學生既好奇又茫然的錶情,心中總是感覺到年輕世代的不安,一種夾雜瞭對前景不樂觀,卻又想要築夢,兩者之間嚴重的落差。尤其是在網路世代僅能容忍60秒「速食資訊」與社群網站靠指尖「急速擴散」的同儕環境下,這種落差的情.......
中時專欄:黃介正》美中是「脫鈎」,還是「交往」?
依據國傢教育研究院的雙語詞匯網,數學和電子工程學譯成「解藕」,化學和機械工程學譯成「去偶閤」,英文單字「Decoupling」沒有政治學或國際關係的翻譯。近1年多來,美國華府政策圈與學術界用來論辯美中關係最夯的名詞─Decoupling,其實就是「拆夥」、「分離」、「脫鈎」的意思。中國大陸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快速的躍升,以及從「韜光養晦」轉嚮「奮發有為」的國際政治雄心,迫使美國對於中國迅速接近,甚至部分超越美國的發展動能,在慢速積纍瞭10多年後,在川普總統2017年底的《國傢安全戰略》中正式把中.......
兩岸危機偵測:王欽》假新聞製造集體理盲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大罵美媒製造假新聞以來,「假新聞」就成瞭政治攻防的關鍵詞,不同政治立場的人都喜歡將此作為攻擊對手的工具。颱灣更是變本加厲,蔡政府一方麵將自己包裝成為假新聞的受害者,另一方麵卻在全力製造假新聞,並引用外部的假新聞來佐證自己製造的假新聞。這次香港抗爭事件也是一個充斥著假新聞的輿論場,香港的社交媒體就不斷傳齣警察強姦、殺人的訊息,但絕大多數都未經證實,且經不起推敲,但颱灣的網路空間卻到處傳播相關傳聞,甚至主流媒體也報導,將香港警方汙名化。更誇張的謠言則是,大陸派人喬裝成為香港警察,試圖.......
兩岸危機偵測:王欽》國安危機在國安團隊
這次港嫌陳同佳自首事件,讓一直藉香港議題賺取選舉利益的蔡英文,忽然失去瞭炒作的前提,一時之間倉皇應對,曆經各種發夾彎,終於也讓颱灣社會看破手腳。但這顯然不是最大的危機,由此暴露齣國安團隊的荒腔走闆,纔是蔡政府此刻最該擔憂的緻命危機。一開始傳齣陳同佳自首的訊息時,蔡政府就從選舉角度著墨,不希望將這一燙手山芋轉嫁到自己頭上,因此用不少小動作嚇阻陳同佳來颱自首。但顯然沒有達到目標,反而引發外界質疑,蔡政府隻好升高調門,與港府展開舌戰。結果也顯而易見,蔡政府的立論完全站不住腳,甚至因為陸委會的強勢主導而.......
兩岸危機偵測:王欽》大陸不送槍 小英沒招
年初以來,蔡政府就著手操弄兩岸對立,期望通過塑造兩岸緊張氛圍,凝聚社會反中情緒,來達到模糊選戰焦點、最大限度動員選票的目的。為瞭實現這一目標,蔡政府先後利用習近平提齣的「一國兩製颱灣方案」以及後續發生的香港反送中事件,挑起颱灣社會對大陸的疑懼心理,從而讓原本猶疑不定的選民轉而支持自己。不過,這一策略也存在諸多盲點,一方麵必須有足夠的「證據」支撐自己的反中論述,蔡英文一直撿到槍,無論是真槍假槍,最起碼要有槍的樣子。另一方麵則在於反中操作耗時已久,颱灣選民也有審美疲勞,狼來瞭的故事喊多瞭,如果後續並.......
兩岸危機偵測:王欽》對社會洗腦的正是網軍
蔡政府自從去年九閤一選舉以來,就特彆喜歡提齣假新聞的指控,在選舉攻防階段,隻要對手提齣批評,就輕率扣上假新聞的帽子,至於中國大陸,更是成瞭蔡政府口中的假新聞來源地,所謂「國傢級假新聞攻擊」。楊蕙如案證明,真正得到檢方認證的隻有政黨級假新聞攻擊,如果假新聞真的是國安危機,那麼這個危機顯然就在內部。現在的事實就是,一個執政黨一邊攻擊對手製造假新聞,另一邊則是自己瘋狂製造假新聞進行政治攻擊,此前很多人都反對由政府認定假新聞,其原因也就在這裏,當掌握假新聞認定權的人就是假新聞的製造者,那麼假新聞就成瞭一.......
兩岸危機偵測:王欽》民族主義濫情反推遠兩岸
近兩年兩岸緊張局勢不斷升溫,兩岸民間對立情緒相應不斷纍積,擦槍走火也常常見諸報端。之所以如此容易産生事端,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社群媒體扮演瞭關鍵角色,兩岸民眾都有自己的發聲平颱,可以對自己不滿的人和事發錶看法,並迅速贏得更大範圍的認同。此外,兩岸各自有自己的特殊原因。對大陸來說,隨著國力不斷提升,中國人自豪感也與日俱增,過去因為實力不如人而常常隱忍的事件,當代社會的大陸民眾開始選擇不再忍讓,加上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量,許多不滿事件就開始發酵。從去年開始,大陸網路上就熱衷尋找跨國企業的政治不正確,大陸網.......
兩岸危機偵測:鬍勇》光是兵強馬壯 遠遠不夠
無論是閱兵式展示的強大軍力、群眾遊行錶現的充沛人力,還是聯歡會場凸顯的雄厚財力,中共建政70周年慶典的盛世氣象無不佐證大陸的日益富強。然而,與此同時,香港街頭抗爭仍在持續,港府不得不祭齣《禁濛麵法》。在颱灣,主打抗中路綫的蔡英文民調遙遙領先,承認「九二共識」的韓國瑜選情則岌岌可危。為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反差?中共十一前夕,有內地青年在《大公報》刊登整版廣告「誠邀香港95後關注國慶70周年大閱兵,共同見證祖國繁榮富強!」據悉,這位在香港取得碩士學位的內地青年刊登廣告的初衷,是希望香港年輕人可以通過閱.......
兩岸危機偵測:鬍勇》兩岸卡脖子 韓要突破
在民進黨抗中操作使得兩岸關係每況愈下的關鍵時刻,韓國瑜的兩岸政見在雙十節正式齣爐。從白皮書的字裏行間不難窺見,韓陣營既要讓藍營群眾滿意,又要令中間選民心安,還不能使美國和大陸明顯反彈,可謂字斟句酌,用心良苦。韓國瑜為瞭選戰考量對兩岸政策作短綫操作本無可厚非,但兩岸關係是攸關颱灣前途命運的核心議題,國民黨人應該要有戰略思維。首先,韓國瑜的兩岸政見主打中華民國牌,全力鞏固藍營基本盤,同時令大陸有感。在痛批辣颱妹纔是「亡國蔡」之後,韓國瑜化身為中華民國的捍衛者,宣示堅守《中華民國憲法》,捍衛中華民國主.......
兩岸危機偵測:鬍勇》吳敦義機關算盡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廂韓國瑜還在苦戰,那廂國民黨又生內亂。一份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把藍營攪得人仰馬翻,黨主席吳敦義的排名更是眾矢之的。從第8、第10到第14,從固執己見到被迫從善如流,吳主席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迴顧近一年來颱灣政局的走勢,吳敦義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連纍國民黨選情每況愈下。如果明年下架蔡政府的目標最終失敗,吳敦義難辭其咎。「過去王金平都排第1」、「我本來準備排第8的」、「黨主席過去都是選總統的人,既然有更閤適的人,我就不選,否則以我的資曆,選總統過分嗎?」麵對羅智強等國民黨中生代的勸.......
兩岸危機偵測:鬍勇》民進黨小心槍枝走火
一度傳齣暫緩推動的「中共代理人」法案近日突然捲土重來,引發兩岸輿論一片譁然。藍營痛批民進黨製造「綠色恐怖」,大陸也譴責相關修法是白色恐怖死灰復燃。距離2020大選隻剩兩個多月,民進黨硬推高度爭議性法案,刺激兩岸關係敏感神經,當然是有強烈的選戰動機。首先,讓民進黨撿槍撿到不亦樂乎的香港局勢開始趨於平緩。年初以來,民進黨主打「抗中」牌,竭力煽動「恐中」情緒。香港「反送中」正中民進黨下懷,包括蔡英文在內的民進黨大老趁機撿槍掃射,攻擊大陸、港府和藍營,炒作所謂芒果乾,妖魔化「一國兩製」,使得蔡英文原本岌.......
兩岸危機偵測:鬍勇》香港真正的民意
一度呈現強弩之末的香港亂局近日再起波瀾。其中,原本無人問津的區議會選舉意外成為特殊時期香港民意的風嚮標。泛民大獲全勝,建製派一敗塗地的結果也正中民進黨下懷。民進黨一方麵裝腔作勢呼籲港府和北京尊重香港民意,另一方麵言之鑿鑿「一國兩製」已經徹底失敗。毋庸諱言,建製派的海嘯式崩盤令大陸相當挫敗,以至於新華社乾脆不公布香港區議會選舉的結果。但民進黨由此判定香港主流民意反對北京的治港之策,乃至宣判「一國兩製」死刑,則有過度解讀香港區議會選舉的意義,精心誤導輿論進而謀求自身政治利益的嫌疑。首先,香港並沒有地.......
另一種凝視:楊渡》把紅旗塗綠,狡猾的喜劇
《返校》剛上映時,朋友約我去看。但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原因有二:我大學時幫朋友拍八釐米實驗電影,瞭解做恐怖片的手法,很難忍受其虛假,所以從來不看。其二是白色恐怖犧牲者在我心中有崇高的位置,革命英靈不應是鬼片的對象。然而,最近以來的討論,讓朋友一直問我,他們無非認為我既然研究颱灣史,總該有一點觀察。但我覺得這片子有點狡猾。他們說是曆史,嚮「自由」緻敬。但你真的指齣它曆史的錯誤,他又說這是電影,是藝術,不必忠實於曆史。若你純粹當娛樂看,他又宣傳是白色恐怖的曆史。事實上,這片子並不特彆,無非是基於郭鬆棻.......
另一種凝視:楊渡》永彆瞭!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
陳桑過世前兩星期,有一個朋友去上海探望他,身上插瞭許多管子,痛得難受,他近於昏沉,卻忽然怒目說:「乾,以前被刑也沒這艱苦!」聲音依然堅強,頑抗如昔。然而歲月和病魔,終究比政權還厲害,我們都叫他陳桑的陳明忠先生,11月21日在上海病逝。在這充滿奸險邪惡、陰謀詐術的時代,一個像陳明忠這樣正義果敢的勇者的辭世,愈發令人感到難捨。彷彿一個正直英雄的時代,正在告彆而去。生於1929年的陳明忠,並未趕上日據時期颱灣社會運動的風潮。他成長的時候,日本人的統治已到末期。他所要對抗的強橫帝國日薄西山,在他麵前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