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1:29:31 AM
長安在曆史上改名為西安,是讓當下的西安人非常不爽快的一件事。
如果現在城市的名字依然叫長安的話,彆的不說,隻需要這個名字,就不知道能吸引國內外多少遊客。
因為長安作為古都是世界級的,位列世界四大古都(意大利羅馬、希臘雅典、埃及開羅、中國西安)之一。
西安鳥瞰圖
當然瞭,現代西安人雖然很不爽,但是也沒有辦法。
因為古人並不明白“旅遊經濟”是什麼東西。
古人在給一座城市取名字的時候,更多的還是立足於政治考量。
“長安”這個名字最早是劉邦改的。
劉邦建國後,把都城建在那裏,其實也是很費腦筋的。項羽為瞭衣錦還鄉,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為一個短命的政權。
劉邦當然不會跟著項羽學,不會把都城建到沛縣或者偏僻的漢中去。
當時最好的選擇,肯定是在秦朝的都城鹹陽。
畢竟鹹陽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不僅有“百二秦川”提供豐富的齣産,還有函榖關這樣險峻的關隘拱衛。
當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始終打不進關來,就是因為有這麼一個險要的地勢。
但是,定都鹹陽劉邦也不踏實。
一來,秦朝是一個短命王朝,似乎並不是很吉利。
二來,項羽到鹹陽的時候,放瞭一把火,把鹹陽燒得差不多瞭。
最終,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把都城定在離鹹陽不是很遠的長安。
那裏原先就有一個長安鄉,劉邦就把這個名字作為都城的名字,“長治久安”,不重蹈秦朝的覆轍。
劉邦沒想到,雖然他建立的漢朝並沒有韆鞦萬代延續下去。
但是,這個長安都城卻一直留瞭下來,成為後世王朝在選擇都城的時候的第一選擇。
雖然曆史上先後在長安建立的那些皇城,都不存在瞭,但是後世又不斷地復建
。到瞭隋唐時期,長安迎來瞭它最輝煌的時代。
長安在唐末及五代的時候,多次遭到焚毀。
後來宋朝建立,本來趙匡胤也有想法要在長安建都的,當然他也提齣過要在洛陽建都。
但是,由於當時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北方。再加上生態環境的破壞,糧食齣産地,主要來自於江南和四川。
因此,以趙光義為首的皇親權貴,貪圖享樂,最終並沒有遷都到長安,
而是把都城建在瞭開封。
元朝建立後,由於元朝是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因此,他們定都的地點,肯定就不會是中原王朝最習慣的長安。
而是既有北方特色,又有南方特色的燕京(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既然已經確定燕京(大都)作為他們的都城,就要弱化長安作為漢人王都的意義。
因此,當時忽必烈把他的第三子封為安西王,鎮守在長安一代,並在原先長安城焚毀的地方,修建安西王府,改稱安西國。
這個“安西”,顯然就是把長安作為元朝西邊來加以安定的意思,而不再具有政治上的中心地位。
不過,後來又發生瞭安西王造反的事情。顯然,元朝想讓通過藩王來安定西邊,並沒有起到作用。
於是,元朝統治者在在平定瞭安西王之亂後,就把安西國給撤瞭,改為奉元路。
這個“奉元”,就包含瞭維護元朝中央集權的意思。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硃元璋在平定南方以後,派徐達等將領北伐。
徐達攻下奉元路後,硃元璋把奉元路改為西安府,“西安”的名字就這樣齣現瞭。
“西安”和“安西”看起來是同一個意思。不過,側重點不同。
“安西”是一個動作,“西安”是一個結果。
硃元璋改這個名字,似乎要高明一些,他需要的是大明帝國西邊安定這個結果,不需要那個過程。
雖然他把他的次子硃�景纔旁謖飫錁頭�,但有這個結果,也就不會重蹈前人覆轍瞭。
也就在明朝,西安還有機會改迴“長安”的。
當時硃元璋想遷都西安,專門安排太子硃標前往考察,並對西安城進行修繕。
如果這個動議最終能夠成行,那麼,“西安”這個名字,肯定是會重新恢復成長安的。
京城的地方自然是中央,而不是西邊,叫“西安”顯然是不恰當的。
可惜的是,硃標從西安城迴到南京後,很快就生病去世瞭,這讓硃元璋非常傷心,因此,遷都的想法,也就打消瞭。
後來硃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硃允�桑�並遷都到燕京,並把燕京改為北京後,北京自然就成瞭全國的中心。
此後,西安隻在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的時候,短暫地作為首都,後來就沒有再成為國都,當然也就沒有再改迴原來的名字“長安”瞭。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曆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