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5/2022, 9:07:09 PM
去年,榖歌在I/O 2021大會上宣布,目前Android係統的活躍設備數已經達到30億台,這意味著Android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一操作係統。但是榖歌對此並不滿足,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裏,榖歌一直都在開發一個可跨平台運行的全新操作係統――Fuchsia OS,希望以此取代Android、Chrome OS等現有係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榖歌在去年正式麵嚮市場推齣瞭Fuchsia OS,但是卻一直沒有廠商願意推齣搭載Fuchsia OS的智能設備,這也使得用戶始終沒有機會體驗到這款被榖歌稱為“革命性”的智能操作係統。不僅如此,在推廣遇冷後,核心研發人員的齣走更是為這個係統的發展前景濛上瞭一層陰影。
近日,榖歌Fuchsia OS項目工程總監Chris McKillop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已經正式離職榖歌,並發文錶示“在工作10年之後,我離開瞭榖歌。Fuchsia團隊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團隊之一,我期待他們在未來能有更大的作為,是時候進行我的下一次冒險瞭。”隨後,Fuchsia團隊也在社交媒體上確認瞭Chris McKillop離職的消息。
根據小雷瞭解,Chris McKillop是一位知名的係統開發工程師,在加入榖歌之前曾在蘋果公司開發過初代iPhone OS係統,後來加入Palm公司,成為瞭開發webOS的初創團隊成員之一。在加入榖歌後,除瞭主導Fuchsia OS的開發,他還幫助榖歌組建瞭 Flutter 團隊,並參與瞭初代Android TV OS的開發工作。
作為榖歌Fuchsia OS項目的負責人兼工程總監,Chris McKillop的離職,讓Fuchsia OS的發展充滿瞭不確定性。 在他離去之後,Fuchsia OS項目究竟能否繼續進行下去,似乎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替代Android的操作係統
作為一套由榖歌完全自研的全新操作係統,Fuchsia OS自誕生以來便受到瞭無數數碼愛好者的關注。
根據相關資料,Fuchsia OS最早是在2016年8月亮相於榖歌代碼庫和GitHub的。當時榖歌將這段神秘代碼放在瞭全球最知名的開源代碼托管平台上麵,但是卻沒有對愛好者們的發現做齣任何解釋,隻有部分開發人員能從代碼裏麵的蛛絲馬跡中確認這是一係列和係統研發相關的代碼。
不過,榖歌的高冷並沒有保持多久。在次年舉行的I/O 2017大會上,榖歌正式宣布瞭Fuchsia OS的到來。時任榖歌副總裁Dave Burke錶示,“Fuchsia是一個非常酷炫的早期實驗項目,我認為最有趣的點在於Fuchsia直接開源,每個人都可以查看成果並做齣評論。與其他早期項目一樣,Fuchsia也會不斷發展變化。”
同年,榖歌為安卓用戶提供瞭一個Fuchsia OS係統的UI Demo進行交互體驗,這也是目前市麵上消費者唯一能夠真實接觸到的Fuchsia OS體驗。為此,小雷特地翻遍瞭國內外網站,這纔在自己的手機上裝上瞭這個大小隻有16MB的Demo應用,讓各位得以一睹Fuchsia OS的實際體驗。
如圖所示,Fuchsia OS的主界麵和市麵上現存的iOS/安卓係統都截然不同,整個係統主界麵的設計十分簡潔。主界麵的中心有一個登錄用戶的頭像,點開頭像即可看到時間、日期、網絡、Wi-Fi、音量調節、亮度調節、飛行模式、靜音模式、自動鏇轉等設置,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狀態欄。
從主界麵上劃,就能進入到Fuchsia OS的應用/後台界麵。在這裏,大量的後台應用/安裝應用會像卡片那樣堆疊起來,用戶可以隨意點開程序進行操作,至於“返迴桌麵”這樣的操作則是由點按應用界麵下方的“小白點”完成,另外長按該按鈕還會呼齣快捷設置界麵。
用原生安卓的朋友都知道,榖歌有一個消息推送功能叫“Google Now”。如圖所示,在Fuchsia OS上也依然存在“Google Now”,不過並非在主頁左滑呼齣,而是直接放在瞭畫麵下方。不僅如此,用戶可以在輸入欄裏麵鍵入自己的需求,讓係統給齣相應的搜索/應用建議。
總的來看,盡管看上去稍顯稚嫩,但是Fuchsia OS在2017年就已經有瞭可用的雛形,發展速度絕對令人驚訝。奇怪的是,在隨後數年時間裏,我們卻幾乎沒有再看到過Fuchsia OS的相關消息,整個係統就像是被榖歌擱置瞭一般。
直到2020年,榖歌再次推動宣傳,Fuchsia纔迴到瞭我們的視野中。次年5月,榖歌終於嚮市場推齣瞭Fuchsia OS,並且為初代Nest Hub智能顯示器提供瞭係統更新,整個係統的麵貌及發展方嚮變得愈發清晰。如果沒有發生這次離職事件的話,Fuchsia OS的前景顯然是光明的。
設備大一統的夢想
你可能會有疑問,已經擁有安卓以及Chrome OS兩大係統的榖歌,為什麼還要這麼大費周章地去研發一個全新的操作係統?
想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瞭解Fuchsia OS有什麼特殊之處。不同於安卓和Chrome,Fuchsia OS並不基於Linux Kernel,而是基於一個由榖歌自己研發的微內核Zircon開發的。不僅如此,這套操作係統還丟掉瞭GPL通用公共許可證,應用全部需要按照BSD-3條款、MIT和Apache 2.0進行授權。
個人認為,采用自研微內核的好處主要有兩點。首先是輕量化,Zircon微內核來自LK嵌入式微內核,盡管為瞭適配Fuchsia係統的目標現在已經改變得離原始的LK內核非常遠瞭,但是一些數據結構還是和LK內核高度相似,例如內核組件極少、係統內核和功能組件相互獨立等。
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如今的安卓係統已經存下瞭很多不良設計,高達上億行的代碼讓榖歌很難再去重構係統。利用Zircon微內核重新研發係統,不僅可以從初期架構上就直接避免Android曾經踩過的坑,而且更小的係統內核也使其變得更加精簡靈活,易於修改。
從現有消息來看,Fuchsia是榖歌試圖將整個榖歌生態係統統一到單一操作係統下的嘗試。因為足夠輕量化的緣故,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不僅會看到Fuchsia運行在智能手機、智能音箱和筆記本電腦上,甚至可能會看到它運行在各種智能手錶、智能路由器、嵌入式設備上麵。
其次是模塊化,Fuchsia OS的設計充分考慮瞭現代應用的發展趨勢,其核心獨立於硬件規格,將每個應用中的功能分割成多個構建塊或“功能包”,讓製造商能夠根據設備選擇Fuchsia的功能,讓同一個應用可以運行在所有的設備上,從手機平闆到音箱手錶再到電視冰箱,不需要像安卓這樣為瞭手機和平闆進行針對性設計。
(Fuchsia OS中的模塊化,來源: 9to5Google)
Fuchsia的模塊化框架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整個係統的應用/組件甚至驅動程序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動態更新甚至動態刪除。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安卓係統一貫以來的碎片化問題,還能確保在係統更新後就不會齣現應用不兼容的情況,對於榖歌所提倡的統一體驗至關重要。
看到上麵這些描述,不知道你是否會有種熟悉的感覺?沒錯,正是華為推齣的鴻濛係統。從設計上看,Fuchsia OS與鴻濛可謂是異麯同工,同樣的微內核,同樣的模塊化設計。不同之處在於,受到製裁影響,華為得以全力發展鴻濛生態。直到華為生態初現規模,榖歌的Nest Hub纔通過升級用上瞭Fuchsia OS,雙方的發展進度已經不在一個等級瞭。
在設備大一統的道路上,華為顯然走得更快一些。
Fuchsia OS,前途未蔔
有趣的是,對海外互聯網大廠而言,研發模塊化設計的自研係統似乎並不罕見。早在榖歌之前,微軟就曾經做過一次模塊化係統方麵的全新嘗試:Midori OS項目。該係統基於雲計算服務,主打功能是“獨立於軟件的進程”,目標是顯著減少本地應用軟件之間,以及軟件和硬件平台之間的依存度,以此提高應用軟件的兼容性。
聽上去很美好,可遺憾的是,微軟在2015年宣布解散瞭當時的Midori OS項目組。除瞭當時Windows根深蒂固,用戶不易接受以外,Windows團隊的不配閤,以及移植全部Windows功能代價不可接受等因素,使得這個概念超前的係統最終沒能走到台前。
問題來瞭,時隔數年以後,同樣主打模塊化設計的Fuchsia OS前景又如何呢?個人認為,這個項目短時間內並不會被榖歌放棄。對於榖歌而言,Fuchsia OS就是一個“完全自研”的安卓係統,基於一顆全新的、榖歌自主研發的內核,運行在全新的、榖歌自主研發的SDK之上,使用的是全新的、榖歌自主研發的編程語言,可以盡可能快地運行榖歌的Material Design界麵。
榖歌可以放棄Linux和GPL,甚至可以放棄Java,以此來確保自己對於Fuchsia OS完全的控製權。總而言之,不管是從榖歌的體量來看,還是從係統本身代錶的意義來看,Fuchsia OS都不可能被輕易放棄。
然而,官方支持是一迴事,用戶能否接受纔是Fuchsia OS所麵臨的最大的難題。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用戶的使用習慣是最難改變的。正因為用戶對安卓係統粘性過高,Fuchsia OS的推廣進度一直非常緩慢,目前也隻是推送到瞭榖歌的一些智能音箱上,而且幾乎沒為用戶帶來太多可感知的變化。
作為行業巨頭,榖歌當然可以說服開發商在Flutter中編寫應用軟件,但是比起全力推廣Fuchsia OS,榖歌似乎還是傾嚮於穩紮穩打,在發展安卓的同時繼續推進係統的研發。
正因如此,對於Fuchsia OS來說,全麵取代安卓係統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管是成韆上萬基於安卓係統的軟硬件開發者,還有數億名使用安卓設備的忠實消費者,想要一朝全麵進行替換取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榖歌嚮華為學習,循序漸進地淡化掉安卓係統來強調Fuchsia OS的存在,但考慮到安卓的商業價值和必要性,這一切顯然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