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11:23:20 AM
俄烏戰爭一個月,各方大動作不斷。
其實,從戰略目標的達成來說,一個月或兩個月的節點日,開戰半年、一周年的日子,本質上都沒有特彆大的意義,但是在民眾心理、媒體盤點上,是一個值得說道的時間點。
傷亡數字大有講究
首先是俄羅斯國防部先聲奪人,由第一副總參謀長魯茨科伊(Sergey Rudskoy)上將親自宣布,“第一階段軍事行動”總體上已經完成。烏軍遭受“嚴重損失”、頓巴斯大部分領土已經“解放”,俄軍接下來的目標則是“ 完全解放頓巴斯 ”。
魯茨科伊還宣布,俄軍在行動的第一個月共有 1351人陣亡、3825人受傷 ,烏方1.4萬人喪生、1.6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已達烏剋蘭部隊總數的11.5%。烏剋蘭軍隊的彈藥、燃料與糧食補給幾乎完全停止。
頓巴斯的情況,魯茨科伊宣稱頓涅茨剋54%的麵積,和盧甘斯剋93%的麵積已經被完全掌控,目前頓涅茨剋的部隊仍在繼續西進,目標是馬裏烏波爾。
俄方通報的信息量非常大。
首先是一個月內第二次通報傷亡人數,這在交戰還沒結束前,都是敏感的,關鍵是講給俄羅斯國內民眾聽的,長久不報數字會引起更大猜測,效果反而更不好。分兩次報,數字分階段增長,民眾心理預期接受度相對更高。
俄軍在上一次公布數字是在3月2日,也就是特彆軍事行動一周後,當時通報數字是俄軍 498人陣亡,1597人受傷 。烏方超過2870人死亡,3700多人受傷。
從第二周到一個月,俄軍陣亡人數 增加瞭859人,受傷人數增加2228名 。如果數字真實的話, 俄軍在第一周內的陣亡人數占到整月的36.9%,受傷人數占到整月的41.8% 。
可以看齣,第一個禮拜的傷亡數,都超過瞭整個月的三分之一還多,後四個星期的數字比例得到控製,並沒有隨著戰事的推進,傷亡加速擴大。
也意味著,第一階段,重創烏軍,烏剋蘭空軍與防空武力幾乎全毀,烏海軍已不復存在,再加上控製頓巴斯大部分區域,俄軍付齣的代價基本可以數字化呈現,也預示著,在接下來的目標,也就是“完全解放頓巴斯”,俄軍傷亡比例還將繼續得到控製。
為什麼這麼判斷?
從解除烏武裝角度看,俄軍使用相對高端的武器,這部分不是俄軍傷亡的主要來源。
相反,頓巴斯地區撤離平民、安排通道走廊,清剿“新納粹分子”是更有風險的任務,甚至傳齣有俄軍高級軍官在任務中被狙殺。
從哈爾科夫到近期伊久姆的爭奪,俄軍在 對北頓巴斯“收緊口袋” ,下一步:包餃子。
接下來,俄軍 收網 過程中,第二個月的戰況大概率不會像前一個月那麼膠著,將會是 殲滅戰 形態,堅決將 “兩去”目標 執行到底。
迴顧過去一個月,烏方的存在感刷得非常強,俄方則是相對更加務實的軍事推進,是普京意誌的體現,看起來攻擊四麵開花,實際上重點攻擊少數點位,有主攻有佯攻, 並不是真正的全麵攻擊,要的是癱瘓,“兩去”,不是毀滅烏剋蘭 。
拜登督戰
美方不會看不明白俄軍戰略意圖,這解釋瞭拜登為什麼要親赴歐洲:督戰北約。
他在衝突前沿地區和軍人一起 吃匹薩、抱難民小孩 ,這些都在標準動作範圍內,並不具有實質性影響。
作秀的高潮部分在波蘭,他進入美軍駐紮的熱舒夫基地,這裏離烏剋蘭邊境80公裏,他說,“無法越過邊境,去看一眼烏剋蘭的實際狀況”。
其實,拜登越不越邊境,本質上沒有區彆,該講不該講的話都已經齣口,“我經常直接和誠實地告訴你們,俄羅斯人民,如果你們能聽見,你們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告訴你們真相,俄羅斯人民,你們不須背負這場戰爭,普京可以且必須結束這場戰爭,美國人民會與你同在。我們將會擁有一個迥然不同的未來,植根於民主和原則、希望與光明的更美好未來”。
拜登還說:“ 看在老天爺的份上,不能讓這個人繼續掌權 ”。
白宮事後緊急解釋,拜登此言並非要改變俄羅斯政權或討論普京在俄國內的權力,而是指普京無權在鄰國行使權力。
俄總統辦公室發言人佩斯科夫說,俄總統人選並非由拜登決定,而是由俄羅斯人民選舉産生。
拜登試圖在烏剋蘭和俄羅斯國內 開闢兩個戰場 ,“我們不會在幾天或幾個月內打贏這場仗”,敦促西方民主國傢“下定決心長期作戰”。
而長期作戰的資本之一,是要歐洲盡快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世界必須加快過渡到可再生能源,結束任何國傢能源需求都受製於人的日子”。
當今世界已經從過去的陣營對立,變成瞭全球性的能源、經濟互賴。這是一個環球同此涼熱的地球,即便隔著大西洋,拜登沒有作壁上觀的資本 。
美國口口聲聲所謂盟國“維持絕對、完全、徹底的團結”,但在無法找到俄能源替代的時候,也不能製裁俄羅斯能源齣口,否則瘋漲的油價會讓全世界開車最多的美國人超有感覺,進而質疑拜登的政策。
他老人傢最大的顧慮也是半個地球之外的戰火,讓選民額外買單。
俄羅斯人吃準的,也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