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11:04:11 AM
公元1643年,清朝雄纔大略的開國皇帝皇太極病重,他自建立清朝以來,可謂發揚光大瞭努爾哈赤的事業。
他對內改革政治,對外開疆拓土,使滿清呈現齣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但年僅五十二歲,便一病不起。他深深地知道,滿清的基業還不穩固。
在外部,明朝依然十分強大;在內部,皇太子雖然早已冊立,但諸王之間仍然爭權奪利,互相傾軋。因此,在安排後事方麵,皇太極十分重視。
莊妃長得十分美麗,而且精明強乾,很有見識,皇太極在許多方麵都得助於她,因而在安排後事上對她甚為倚重。
皇太極在自己不起之時,叫來瞭莊妃,握著她的手氣喘籲籲地說:“我今年五十二歲,即使死瞭,也不為天亡,隻恨未得統一中原,不能與愛妃共享天下,不免遺恨。我死之後,福臨可以即位,但他年幼無知,不能親理政事,隻好由諸親王攝政瞭。”
於是,皇太極把幾個親王叫到病床之前。
皇太極把哈朗和多爾袞找來,對他二人說:“我已病入膏肓,就要與二王訣彆瞭,所擔心的是皇太子福臨剛剛六歲,不能理政,一旦即位,還望二王能顧念本族血親,好好輔佐他。”
哈朗和多爾袞聽瞭,連忙跪在地下,對天發誓道:“如背聖諭,皇天不容。”
皇太極又指著哈朗說:“他們母子二人,全仗二王,二王不得食言。”就這樣,皇太極“托孤”於哈朗和多爾袞二親王。
公元1643年9月20日,皇太極病死於瀋陽清寜宮。雖然皇太極臨終前已有瞭安排,但圍繞皇位繼承問題還是鬧瞭一場不小的風波。
少數少壯派貝勒想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因為豪格年齡較大,在青年貝勒中有一定的影響;
代善之孫阿達禮(多爾袞之侄)和其叔碩托親王想立多爾袞,按當時的情況來看,多爾袞一派力量較為強大一些,尤其是多爾袞本人,既軍權在握,又驍勇善戰,在軍隊中頗有威望,性格也剛毅果斷,所以纔有一些人想擁立他。
但多爾袞考慮到自己若登皇位怕會引起內亂,尤其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一派的力量更是難以製服,所以,
他還是決定立福臨為帝。
其實多爾袞立福臨為帝的用心大傢是看得很清楚的,福臨年僅六歲,即位後必然由多爾袞攝政。多爾袞就會一步步地剪除異己,控製局麵,在適當的時機再登皇位,因此,一些親王不願意同多爾袞閤作,阿濟格就稱病不齣,撒手不管。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穩住人心。於是,他以謀逆罪殺瞭要擁立自己的阿達禮,
以證明自己並不想篡位。
他這一舉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瞭收攏人心的作用,阿濟格也齣來視事瞭,錶麵上的局勢又穩定瞭下來。
福臨即位,是為順治皇帝
。嫡母和生母吉特氏俱被尊為
皇太後
。
多爾袞攝政,被尊為皇父。
莊妃心裏也十分明白,孤兒寡母秉政,若無人盡心輔佐,必然權位不保,所以對多爾袞就加意籠絡。
在順治即位後不久,多爾袞親自告發並主持審理瞭阿達禮、碩托叔侄的謀逆案件,殺瞭阿達禮,並罪及其妻子,以錶明自己的心跡,
這使得莊妃極為感激,從此對多爾袞更加信賴。
多爾袞也可謂“兢兢業業”,凡事無論大小都一概稟告莊妃,莊妃也讓多爾袞隨便齣入宮廷,便宜行事,不必事事奏告,也不必多避嫌疑。於是,多爾袞隨意齣入宮禁,有時甚至留宿宮中。
多爾袞其人據說長得一錶人纔,十分精乾秀拔,但卻是一位好色之徒,莊妃也正值盛年,時間一久,
便有瞭苟且之事
,宮廷內外便有瞭一些閑言碎語,連顧命大臣濟爾哈朗也說三道四。
多爾袞知道以後,告訴瞭莊妃,讓她擬瞭一道聖旨,派濟爾哈朗前去攻打山海關,把他遠遠地支派瞭齣去。
莊妃是個十分精明的人,關於她和多爾袞的苟且之事,到底是齣於多爾袞的逼迫,還是莊妃自願趨獻,或是二者皆有,已無法用史實來證明。
其實,這種事,就是放在今天,也難以說清。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楚,多爾袞
嗜色如命
,莊妃既年輕美麗,又聰慧能乾,多爾袞想漁獵其色,恐怕是可想而知的事。
多爾袞的好色無恥,還可以用另一件事來證明。
一次,多爾袞在莊妃那裏見到瞭一位十分美麗的婦人,與莊妃之美不相上下,十分眼攙。迴去一打聽,纔知道原來是皇太極的長子、肅王豪格的福晉。
從此,多爾袞又迷上瞭這位福晉,後來終使肅王豪格死於獄中,多爾袞把豪格的福晉納為自己的妃子。
但不久又生厭棄,迷上瞭朝鮮的兩位公主,把豪格的福晉冷落在一邊,任她撒撥使性,隻是避居不理。
從這件事看來,多爾袞對莊妃主動發起進攻,應當是可以想見的在這種情形之下,莊妃的態度如何呢?
以莊妃之精明,她不會不考慮到苟且之事對她的身份地位尤其是聲譽所帶來的影響,但如果拒絕瞭多爾袞,恐怕帶來的問題就更大瞭。
莊妃十分清楚,多爾袞不是一個具有雄纔大略的人,
其好色如命
更是他性格上的極大缺陷,如果施以溫柔之計,也許會很容易地籠住其心,利用他去控製住權力,順治的呈位和自己的太後之位就會較為穩固,而且會一天天地穩固起來。
也許莊妃就是齣於這種考慮,纔同多爾袞有瞭“和親”之舉。
當然,以莊妃之盛年,以多爾袞之儀錶和熱情,也並非沒有因此而苟且的可能,但總的看來,這隻是一個次要的原因或根本就不是原因。
在中國曆史上,女皇武則天和其女兒太平公主以及其他許多的皇後公主曾經多養麵首,但基本上沒有與權臣發生什麼情感糾葛,根本原因就在於她們的權力已很穩固,不需要再施“美人計” 來穩住統治地位瞭。
她們甚至要遠遠地躲開權臣,以免自己的私生活以及其他什麼秘密為權臣所竊、被他們拿到把柄來攻擊自己。
由此可見,莊妃與多爾袞的關係,其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齣於維護權力的需要。 多爾袞在後來的日子裏建立瞭赫赫的軍功,尤其在招降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 擊敗李自成的軍隊上更顯突齣。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陷瞭北京城後,沒收瞭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傢産,也搶走瞭他的愛妾
陳圓圓。
吳三桂知道後,十分憤怒,拒不投降李自成,大詩人吳梅村在《圓圓麯》中寫道:“全傢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慟哭六軍皆綺素, 衝冠一怒為紅顔”。
吳三桂跑到多爾袞的軍中,剪發宣誓,正式做瞭滿清軍隊的馬前卒。這時,李自成的軍隊也來到山海關前的一片石,列陣於山、海之間,準備與吳三桂決戰,多爾袞讓吳三桂打頭陣,自己立馬觀看。
吳三桂親自上陣,與李自成的軍隊打瞭十多個迴閤,被裹在瞭軍中。正在這時,一陣狂風忽起,多爾袞眼見吳三桂要失敗,便催動數萬鐵騎從兩側衝來。
李自成大驚,他根本沒有想到滿清軍隊會參戰,慌瞭手腳,走下指揮台,先行撤退。李自成的軍隊大敗,在吳三桂的指引下,滿清軍隊正式入關,定都北京。
順治
是滿族人入關以後的第一個皇帝。入關以後,
多爾袞的權力更大瞭
。在攻打農民起義軍和消滅明朝留下來的各股勢力的反復徵戰中,多爾袞也顯示瞭很強的指揮能力。
他調兵遣將,攻下明朝的一個個城池,隊伍逐漸嚮南推進。這時,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已死在獄中,多爾袞就成天與豪格的福晉朝歡暮聚,鬼混在一起。豪格的福晉雖是他的侄媳,多爾袞卻思想解放得很,一點也不顧忌,一時間輿論大嘩。
曆來“和親”,皆是以女嫁人,莊妃無女可嫁,即使有女可嫁也無濟於事,那麼,莊妃隻好親身委之瞭。以皇太後之尊而下嫁大臣,個中功過委麯,又怎樣評說呢?
對於維持朝廷的穩定和順治帝位的穩固,莊妃的做法不能說沒有作用。她抓準瞭多爾袞的特點,自始至終把他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最後,多爾袞還是因縱欲過度而死亡,說明莊妃對多爾袞的認識極有眼光。以此法來製此人,可謂深得其道。
多爾袞死後,順治已長大,權力也不再集中在某個大臣手中,清朝的統治集團 就穩固瞭。多爾袞始終沒有篡權,這也是清朝能夠統一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皇太後下嫁多爾袞,雖清史不載,但史實如此,無可諱言。以滿清風俗,本不足為怪,因此也不必諱言。我們所要看到的是,維護權力的辦法實在太多、太奇妙、太豐富瞭。在這些辦法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中國傳統觀念的這樣一個側麵,權力高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