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相當長一段曆史時期內,中國古代王朝都處於一個皇權擴張的狀態,這也就導緻瞭許多勢力在皇權爭鬥過程當中引發的流血政變事件。特彆是在隋唐時期,兄弟反目,手足相殘的例子比比皆是。
唐太宗和隱太子李建成之間明爭暗鬥,李承乾和李世民諸多兒子之間激烈的皇位爭奪,將皇權之下無親情演繹得淋灕盡緻。
同樣的,在武則天死後的一段曆史時期內,唐朝的皇室也在位最高統治者的歸屬展開激烈鬥爭,其中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分分閤閤就是最好的錶現,那麼親密無間的姑侄兩人為何會翻臉?
一:唐朝風雲,血腥的皇權
1:血染玄武門,開唐朝奪位之風
在瞭解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分分閤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唐朝初年詭異的政治風氣——血腥皇權,而這一切都要從唐太宗的玄武門兵變說起。
在唐王朝奪取瞭天下之後,唐太宗兄弟對皇位展開瞭極激烈的爭奪,據《資治通鑒》當中記載稱:"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
最終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成功奪取瞭政權。雖然李世民繼位之後勵精圖治甚至是開創瞭一個"貞觀盛世",但是他囚父殺兄的舉措被後人詬病不已,同時給後世子孫留下一個不好的典範,關於皇位展開的激烈爭奪屢見不鮮。
2:坎坷復興,紛紛擾擾的皇室糾紛
唐太宗之後的李唐王朝齣現過一個短暫的盛世,在武則天謀奪瞭李唐的政權之後,又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之後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旦繼位之後雖然有心改變混亂的朝廷局麵,但是卻沒有能力,隻能縱容妻女禍亂朝綱。
據《舊唐書》當中記載評價稱:"縱艷妻之煽黨,則棸、楀爭衡;信妖女以撓權,則彝倫失序。"在唐中宗、唐睿宗時代,李唐皇室成員對於皇位的爭奪尤為激烈,明爭暗鬥,毫無血脈親情可言。
就是在如此混亂的局麵之下武則天之女、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和野心勃勃的李隆基結成瞭聯盟,如何又為瞭權力而分裂。
二:權力之爭,紛紛擾擾的皇權爭奪
1:捍衛李唐王朝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在武則天時代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武則天多次在世人麵前說太平公主"英姿類己"。在武則天謀奪政權之後,李唐皇室處於一個極度尷尬的地位,當時不少見風使舵的大臣為瞭博得武則天的信任與好感都迫害李唐皇室。
在岌岌可危的情況之下,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堅定的站在瞭李唐皇室之一邊,捍衛李唐皇室的尊嚴。
據《資治通鑒》當中記載稱:"及誅張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韋後、安樂公主皆畏之,又與太子共誅韋氏。"太平公主的捍衛李唐皇室立場為後麵和李隆基結盟打下瞭堅實的政治基礎。
2:姑侄聯手,穩定大唐局勢
在唐中宗李旦在位期間,由於當時的皇後韋氏和其女安樂公主想要效法武則天的舊事,成為新一代的女皇。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傢的地位可謂是極其尷尬,危機四伏。
在因此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決定聯手對抗皇後韋氏,阻止她們密謀奪權的計劃。在唐中宗去世後和韋後一派人馬展開激烈的鬥爭,最終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手打敗韋氏告終。
據《新唐書》當中記載稱:"睿宗即位,主權由此震天下,加實封至萬戶,三子封王,餘皆祭酒、九卿。"到瞭這一個地步,太平公主可以說是真正的權傾天下,富有四海。
3:權力鬥爭,姑侄反目成仇
當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渡過瞭蜜月期之後,兩方之間的權力鬥爭也日益激烈,一方麵是權傾朝野、位高權重的太平公主,一方麵是初生牛犢、不甘受人擺布的太子李隆基,姑侄之間的權力鬥法也到瞭白熱化的階段。
據《資治通鑒》當中記載太平公主的權勢稱:"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與上有隙,宰相七人,五齣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在麵對咄咄逼人的太平公主,李隆基也積極的展開反擊,經過一係列的鬥爭,最終以李隆基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太平公主含恨自殺。
那麼為何原本能夠親密無間閤作的姑侄二人最後會走嚮完全對立,這背後又涉及到那些恩怨情仇、利益糾葛呢?
三: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為何從親密無間走嚮兵戎相見的地步?
1: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閤作隻是暫時的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確有過一段閤作蜜月期,但是二人之間的閤作是脆弱。首先來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在武則天時代就極其受寵愛,到瞭唐中宗時代其權勢就是更上一層樓的存在。
據《新唐書》當中記載稱:"韋後、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謀齣主下遠甚,憚之。主亦自以軋而可勝,故益橫。"而反觀當時的李隆基隻不過我是一個朝不保夕的無權無勢的王爺,距離當時的權力中心有著十萬八韆裏之遙。因此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
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閤作,也僅僅是因為太平公主是堅定的站在李唐皇室這一邊,同時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準確的來說是和相王李旦據《新唐書》當中記載稱:"玄宗將誅韋氏,主與秘計,遣子崇簡從。事定,將立相王,未有以發其端者。"
由此可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閤作是為瞭除去共同的敵人韋後,因此在唐睿宗繼位之後,大局已定的情況之下,兩個人之間的閤作關係自然也是到頭瞭,走嚮下一個階段。
2:權力之爭,姑侄關係惡化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唐睿宗繼位之後,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個人都成為瞭當時最有權勢的人。如果是這樣憑藉著兩個之間曾經的友好閤作基礎以及血緣親情,還能夠保持相安無事的狀態,可問題是兩個人偏偏都是不安分的主。
最開始太平公主對於李隆基都是不以為然,但是後麵發現李隆基繼位之後可能對自己的權勢造成極大的威脅,便開始密謀廢掉李隆基。
據《資治通鑒》當中記載稱:"公主每覘伺太子所為,縴介必聞於上,太子左右,亦往往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兩個人的梁子可以說是結下瞭。
之後,李隆基也不甘於束手就擒,也積極的團結各方可以團結的勢力,對太平公主一派進行反擊鬥爭,一來二往之下,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到瞭不可調和的地步。據《資治通鑒》記載稱:"太平公主與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為朋黨,欲以危太子"。
最後以太平公主自殺而告終。縱觀兩人之間的分分閤閤無不是因為權力利益引起的。兩個人都是對於權力具有極度渴望而且不甘心受製於人的存在,因此兩個人走嚮對立的局麵或許早已經注定的。
3太平公主過於:貪戀權勢,咄咄逼人
太平公主在為保護李唐皇室的過程當中立下汗馬功勞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存在,按照一般人的預見太平公主至少可以落得善始善終而非是被賜死這一個結局。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最終由閤作走嚮對立和太平公主不無關係。
首先在前麵的敘述可知,太平公主在一開始是看不起太子李隆基的,之後發現李隆基有纔能又想要換掉太子,來保證太平公主的權勢。
如果是這樣的話太平公主還不至於被李隆基給賜死,但是太平公主在之後當中,對於李隆基是步步緊逼,絲毫沒有顧及到血緣親情。
據《資治通鑒》當中記載稱:"太平公主聞姚元之、宋璟之謀,大怒,以讓太子。太子懼,奏元之、璟離間姑、兄,請從極法。"
由此可見,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關係的破裂更像是李隆基的自衛反擊,不甘心被太平公主給打壓的結果。
四:結語
我們在感慨盛唐的輝煌的同時,也在為唐朝的血腥皇權而感到唏噓。從李世民到李隆基,皇權之上沾染的是自傢兄弟姐妹的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不例外。
從親密無間到兵戎相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是權力之爭,其次是兩個人之間早已經是貌閤神離,沒有堅實的閤作基礎。最後太平公主的咄咄逼人加快瞭兩個人自己走嚮對立衝突。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鑒》
《新唐書》
《舊唐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