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3:45:56 PM
俗話說“傢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應該被重點關注的。在我國古代的曆史上,每個朝代對於老人的問題都有各種政策。
對於老人的贍養問題,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社會中的一個大問題。而對於老人贍養的處理方式,也能夠展現齣一個時代的社會環境以及當時的社會現狀。
但在關於如何贍養好老人方麵,唐朝就做得比較好。尤其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時候,更是有一套十分完整的關於贍養老人的法令。使每個老人都能夠“老有所依”。
自從唐玄宗即位,先天二年開始,李隆基針對贍養老人問題,為更好地解決老人的生活問題,他便下令製定瞭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體係。主要由衙門監督,甚至傢裏有百歲老人的賞有重金。
這使得在那個時候,老人的生活待遇都比較好,而且通過法律的協助使人們能夠主動地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也能夠意識到贍養老人的義務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
皇帝以身作則
自從漢朝開始,正是因為以儒治天下。所以儒傢經典中提倡的敬老和養老的思想。使每個朝代都格外重視這個問題。
無論哪個朝代,對於特彆孝敬老人的人,國傢都會給予一定的優厚待遇。因此曆朝曆代都有以“舉孝廉”選拔人纔的政策。通過考察一個人是否做到“孝”這一點而錄用是任何時期都采用過的方法。
而唐朝時期的敬老、養老的風氣之所以十分良好並不是沒有原因的。所有社會因素的形成都是有人引領纔能夠興盛起來的。唐朝的這種風氣也正是由人為帶領起來的。
作為當時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就特彆尊敬老者。當時朝中的諸多老臣覲見的時候,玄宗就會從龍椅上起來,一直到他們離開纔會迴到寶座上。
史料記載:“玄宗先即位,相臣,客老,尤重姚衝,宋景,引半典,皆為福樂,去臨玄贈。”對於像姚衝、宋景這樣的德高望重的老臣,李隆基更是格外敬重。
當時的唐明皇不僅僅以身作則,更是對此事製定瞭詳細的律法。正是在唐朝的時候,提齣瞭“侍老”這一詞。顧名思義,這就是針對服侍老人所提齣的。
唐朝時期的服老政策
盡管每個朝代都很重視養老的問題,但是唐朝時期的“服老”、“侍老”的政策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好的典範。這點確實是之前哪個朝代都不能相提並論的。
“服老”是唐朝特有的名詞,意為服侍老人。按照唐代的律法,達到一定年齡的老人就可以享受到撫恤金瞭。年齡到七十歲是最低的標準,隻要達到這個年齡標準,所有的稅收就會被免掉。
並且按照當時的製度規定,隻要年齡到達八十歲,就會為其配備服侍的人員。當然,服侍他們的人也享受有補貼。不同的年齡段,所配備的服侍人員也會有所不同。
在八十歲的時候,隻會配備一個人來服侍,而到瞭九十歲的時候,就會配備兩個,到達期頤之年,也就是一百歲的時候,就會配備五個人來侍奉。
這個選人來“服老”的人選首先是從傢裏的後代來挑選的,如果沒有後代的話,就會從附近的其他人中選取。一旦能夠去服侍這些老人的話,就可以不用上交任何的賦稅。
這個待遇可謂是相當不錯瞭,不僅僅解決瞭老人的問題,也讓其後代能夠享受到優惠的政策。當然,也使很多人能夠因為照料老人而免除徭役賦稅。
而到瞭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對於服老的政策又進一步作齣瞭調整。他下令將之前八十歲纔能夠配備服侍人員的資格下調到瞭七十五歲。而且在服老政策中又增加瞭新的條例。
雖然看起來隻不過是下調瞭五年時間,可是這不僅僅使更多的老人能夠提前得到照料和陪伴,更能夠讓他們的子孫後代或者其他人減輕很多賦稅的負擔。
當時張九齡根據李隆基的意見起草瞭《東封敕書》,其主要內容是,如果能夠照顧老人到百歲以上,授予等同刺史的職位;照顧老人到九十歲,授予等同司馬的榮譽;照顧老人到七十歲,授予縣令同等職位。
另外,在刑法上,如果傢裏有犯人需要服侍老人,可以通過一定的政策寬容,除去那些罪大惡極之人。 也就是說,如果有後裔需要供養老人但觸犯瞭法律,可以讓他暫時迴傢照顧老人,暫緩處罰。
由此可知,唐朝時期對於老人的待遇的確是獨樹一幟的,讓每個老人都能夠安享晚年,在安樂中終其一生。這確實是領先瞭其他任何朝代的一項舉措。
作為唐朝的確實是幸福瞭很多,至少在年老之後不用在擔心吃穿問題,並且有人能夠一直照料陪伴。至於後代是否孝順,這對當時的法律製度也完美地進行瞭限製。
百善孝為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於老人的敬重與贍養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更是能夠上升到一個國傢和民族的層麵,反映齣一個國傢的風氣和社會現狀。
而唐玄宗李隆基之所以如此重視對待老人的問題,不僅僅是齣自他自身的涵養,更是從國傢的高度齣發。不得不說,在他在位期間能夠開創“開元盛世”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個國傢的興盛就是人民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做到敬老愛幼,當一個國傢的所有人都能夠做到忠孝友悌的時候,自然也是這個國傢興旺昌盛的時候。
雖然唐朝時期的法律法規使人們能夠做到孝敬老人,但這也隻是外力的作用。可能唐明皇也是希望用這種方法使人們能夠自主提升品德修養,知曉孝順的重要性。
孝敬老人不僅僅是作為晚輩應盡的責任,更是道德倫理的體現。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做到“孝”這一點,那麼他無論有什麼樣的成就也會是為人所不齒的。
自古以來,忠孝友悌一直是我們國傢的傳統美德。這一點是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社會也越來越重視孝敬老人的問題。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在這方麵做到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