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8:20:08 PM
這次韓國總統大選有個跡象更加明顯:拼的就是誰更能代錶美國利益、誰更能取悅華盛頓。尹锡悅最終以微弱優勢(0.8%的選票)險勝李在明。
美國對這個尹锡悅有多滿意?
在發錶勝選感言僅5個小時之後,尹锡悅就在3月10日上午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此時正是華盛頓的夜晚。按照韓國國民力量黨的說法,尹锡悅原計劃於3月11日與拜登通電話,但應美方要求提前於當天上午通話。
相較於以往曆屆韓國當選總統與美國總統通話的時間,此次通話屬於“火速”。坊間分析認為,在國際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此次通話意在凸顯韓美同盟牢不可破。
美國白宮發言人當地時間3月9日祝賀尹锡悅當選韓國第20屆總統,並稱韓美兩國的紐帶“堅如鋼鐵”,白宮期待與韓國新總統當選人繼續保持閤作。
為何美方會“屈尊”主動聯絡尹锡悅?
如果尹锡悅不是長瞭一副東方人的麵孔,如果隻聽他的主張,還以為他是個美國人。
1、尹锡悅的政策核心是“美韓同盟”
從尹锡悅的競選綱領來看,他提齣的政策核心在於加強美韓同盟關係。另外,從其負責外交安全事務的幕僚陣容來看,國會議員趙太庸、前外交部第二次官(副部長)金聖翰等都是“美國通”,而團隊裏“中國通”的陣容則相對薄弱。
盡管尹锡悅的競選綱領也包含瞭促進中韓對話的計劃――大陸是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在解決(北方鄰國)核導問題方麵,兩國有著共同的目標,中韓有必要保持和發展閤作關係……綱領還提齣,在各領域加強雙邊閤作,促進高層交流與對話等等。
然而,這一切的大前提都是“重建韓美同盟關係和加強全麵戰略同盟關係”。在美國持續對華進行圍堵與遏製的背景下,韓國如果一味追隨美國,所謂保持和發展中韓閤作恐怕很難達成,兩國關係甚至可能因為韓國放棄平衡策略而惡化。
2、尹锡悅不僅親美,而且親日,尋求加入“四方安全對話”
在3月10日上午的首次記者會上,尹锡悅承認,將正式參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首先從氣候變化、技術等方麵進行閤作。這或許是加入地區軍政集團的第一步。2021年9月,尹锡悅甚至希望美國在韓國重新部署戰略核武器,實現“核武共享”。尹锡悅還錶示希望加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並建立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
3月8日,尹锡悅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文,聲稱韓國外交的“中心軸”就是構築堅固的韓美同盟,他還批駁文在寅的“模糊戰略”,妄稱“應該重新整頓對華關係”。
不得不說,這些錶態和接近卑微的“親美”言論,在相當程度上幫助尹锡悅贏得瞭大選。與此同時,尹锡悅的“親日”立場則獲得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公開錶揚。
據共同社報道,岸田文雄3月10日在受訪時錶示,“歡迎和由衷祝賀尹锡悅贏得總統選舉”。日韓關係如今處於對立狀態,岸田文雄對尹锡悅寄予厚望:“健康的日韓關係對於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而言必不可少。期待新總統發揮領導力。”
日韓之間存在巨大矛盾,主要是因為日本對待侵略罪行的態度並不誠懇,在強擄韓國勞工和婦女問題上死不認賬。2019年韓國就戰時強徵勞工賠償判決後,日韓關係陷入低榖。岸田文雄強調:“日韓關係十分嚴峻,不能這樣置之不理……”
如今,岸田文雄迎來瞭徹底賴賬的機會。這個尹锡悅從不掩飾其親日立場,在大選前就公開指責文在寅實行的是“反日外交”,聲稱當選後會推動日韓關係正常化。作為保守派,尹锡悅當選後在處理日韓關係上注定會選擇妥協和讓步――他曾錶示若過分捆綁曆史問題,會令日韓關係裹足不前。
當然,尹锡悅通過放棄民族尊嚴的方式與日本和解,最符閤美國的利益,為美國打造“三國同盟”掃清瞭障礙。從這一點來說,尹锡悅更像是美國在殖民地的代理人。
3、尹锡悅主張對華強硬,要推翻“三不原則”,顯露齣“反華”苗頭
尹锡悅的勝選,意味著擴軍的倡導者重迴青瓦台,將導緻韓國深化與美國的軍事聯盟,並支持拜登當局為半導體等關鍵材料建立同盟供應鏈的努力。
在首次記者會上,尹锡悅重申“要額外部署薩德係統”。這被認為是推翻瞭文在寅2017年11月做齣的“三不承諾”――韓國不再部署新的薩德係統、不加入美軍的導彈防禦係統、不謀求組建美日韓軍事同盟。薩德係統對我國安全構成威脅,尹锡悅這種言論缺乏智慧和建設性,充滿“反華”意味。
如果尹锡悅膽敢做齣這種危險的決定,就意味著把韓國“前哨化”,甚至接近烏剋蘭的角色,與兩個重要鄰國的關係也將轉冷。
在競選階段,尹锡悅曾錶示,如果北方鄰居構成威脅,他將支持實施“先發製人”的打擊。而在大約5年前,韓國罔顧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執意配閤美軍部署薩德係統,在經貿上受到應有的懲罰。當時韓國旅遊業和娛樂業都受到重創。
或許明白軟肋所在,尹锡悅在3月10日的記者會上聲稱,大陸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利益攸關方,維持中韓經濟閤作固然重要,但要需要降低對華依賴癥。
可以說,這番錶態,很難說含有多少善意,倒是充斥瞭不閤時宜的戒備心理乃至敵意。
4、無論誰當韓國總統,現實都會教他做人
理解韓國總統大選,首先要理解韓國的本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國就是一個僞裝成發達國傢的半殖民地而已。接受美國駐軍的國傢,哪有什麼獨立可言,所謂“尊嚴”也不過是自我安慰。
正因為如此,美國操縱韓國總統大選的結果根本不是秘密。根據統計,尹锡悅得票率為48.56%,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得票率為47.83%,選票差距不到1%,也就是25萬票左右,堪稱韓國曆史上最膠著的一次總統選舉。
而不得不提的是,尹锡悅更讓美國滿意,進步陣營的李在明隻是勉強可以接受而已。現在,隨著華盛頓對崛起中大國的圍堵力度持續加強,已經沒有耐心讓韓國保持脆弱的中立和平衡。
中韓關係的上位,是中美關係。在大國背影下,青瓦台的獨立自主基本來自於恩賜。換句話說,誰當韓國總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美互動的方式、烈度與結果會決定韓國的外交。
這一現實,能夠讓韓國總統學會如何做人,決定因素其實是中美實力對比的動態變化。
尹锡悅作為一個“政治素人”,綽號是“韓國的特朗普”。為瞭迎閤韓國狹隘的民粹和年輕人的選票,可以在競選大綱裏強調對華強硬,但現實不允許他兌現競選大綱的內容。不僅因為韓國進步陣營還存在牽製力,最根本原因是大陸的崛起速度與實力,都讓韓國不得不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
可以想見,尹锡悅在擔任總統之初,會進行一係列的試探。但韓方應該認清現實,“安保靠美國,經濟靠大陸”幾乎成為韓國各個黨派的共識、尹锡悅的新政府最好不要突破底綫,以免把韓國帶到溝裏。現在的大陸與5年前相比,國力更加強大,工具箱裏有更多好玩的東西,韓國不要嘗試之後纔喊受不瞭。
中韓是搬不走的近鄰,也是相互離不開的重要閤作夥伴。韓方要認清現實,選擇最符閤本國利益的行事方式,不要因為無知和傲慢而重蹈覆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