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5:38:49 AM
在《隋唐演義》與《說唐演義全傳》中,有著這麼一位英雄,他名叫李元霸。傳說他是金翅大鵬轉世投胎,雖然麵如病鬼、骨瘦如柴,卻有著極大的力氣,雙手使得一對八百斤鐵錘,在隋唐好漢中無人能敵,排名第一。
縱觀隋唐的英雄好漢,能接住他三錘的隻有四位,而其中一人竟能一槍將李元霸挑翻下馬。那麼,能接住李元霸三錘的四人都是誰?第一名在武藝上又有怎樣的過人之處?
哪吒轉世,接三錘而名揚天下
《說唐》中,有一位十二歲的小將,名叫裴元慶,是隋朝大將裴仁基的三兒子,手持一對重六百斤重的八棱梅花亮銀錘,雙臂力萬斤。有傳言說他是哪吒轉世,因而勇猛善戰。
可就是這麼一位神乎其神的好漢,也隻勉強接瞭李元霸三錘,當時的情況如何,讓我們慢慢來看。當年,隋朝將領邱瑞父子大軍圍攻瓦崗寨,卻遭到朝廷猜疑,便投誠瞭瓦崗寨。
隋煬帝得知後大怒,大將軍宇文化及提議派裴仁基、裴元慶父子前去徵討瓦崗寨。麵對單雄信、秦瓊、程咬金的輪番挑戰,李元霸都隻一招就將三人擊敗。
單雄信武器被雙錘所夾,使齣吃奶的力氣也沒能脫逃,李元霸猛地一放手,單雄信跌在一旁,滿臉是血,倉皇而逃。程咬金在城上觀看,又氣又惱,連忙請秦瓊齣陣。
秦瓊不敢小瞧裴元慶,照麵就一槍刺去,裴元慶隻是一擋,秦瓊雙手虎口便被震裂。程咬金隨後親自齣戰,卻也一招敗下陣來,在眾王的掩護下纔逃迴城內。
最後,還是瓦崗寨內的軍事徐茂公用計謀將裴元慶招降,使得他為瓦崗效力,隋朝軍中竟無人能在武力上占得便宜。在四明山一戰中,裴元慶麵對天下第一的李元霸,毫無怯戰之意。
兩人不等擂鼓,見麵便打。李元霸一錘下去,裴元慶也架錘來擋,接連三錘,都是如此。裴元慶終於招架不住,轉身便走,好戰凶猛的李元霸沒有追擊。
全因他英雄惜英雄,說瞭聲“好小子,還沒人接得瞭我半錘,我不殺你,你迴去罷”,就放瞭裴元慶迴城。因為硬生生接瞭李元霸三錘而不死,裴元慶也被天下好漢所熟知,可謂是名揚天下。
雷神也不敵大鵬鳥
宇文成都是隋唐第二位好漢,他身高近一丈,手握一條四百斤重的鳳翅鎦金��,相傳是上天雷神轉世,力大無窮。
因為他驍勇善戰,又是宇文化及的兒子,隋煬帝很是器重他,封他為天寶大將軍,賜“天下第一橫勇無敵”金牌。李淵還在隋朝為官時,曾經負責修繕晉陽宮。
宇文成都隨楊廣前去檢查,正巧遇到李淵的兒子李元霸,李元霸早就對宇文成都的勇猛有所耳聞,今日一見,便要與宇文成都比試。
楊廣也想看看李元霸有多大能耐,就欣然批準瞭這場對決。因為是殿前比武,雙方都有收斂,數十迴閤後,宇文成都纔被李元霸的大錘所擊敗。
楊廣修建完運河後,齣遊江南,十八路反王把他睏在四明山。伍雲召、伍天锡、雄闊海一同挑戰宇文成都,但還是被他打敗。
但宇文成都經此一戰,用盡瞭氣力,被裴元慶輕鬆打敗,身負重傷。眼看著大勢已去,隋朝將領楊林使齣瞭陰謀詭計,將傳國玉璽作為誘餌,在揚州召開比武大會。
他們計劃讓反王自相殘殺,坐收漁翁之利,但楊林卻被羅成先行殺死,隨後宇文化及殺掉楊廣自立,宇文成都跟隨父親暫時退守。
卻不想,李元霸帶領軍隊從後方追上來。宇文成都叫苦不迭,隻得硬著頭皮迎戰,兩人擺好架勢,宇文成都先手刺嚮李元霸,卻被李元霸用錘擋開。
幾個迴閤下來,宇文成都的招式愈發狠毒,李元霸見宇文成都起瞭殺心,便將師傅的叮囑拋在腦後,隻一手將他拋起,然後將宇文成都撕成兩半。可見,宇文成都的勢力真的很強。
憨傻人卻戰平元霸,薑維後人挑落雙傑
雖然李元霸能手撕天下第二好漢,但這不代錶他是無敵的。在《興唐傳》中,天下有十三條好漢,李元霸是當時天下第一條好漢,而羅士信是當時唯一能與李元霸匹敵的人,號稱“四猛”之首。
能與李元霸平分鞦色,那麼首先就得力氣大,而且勇猛無畏。話說,在演義中秦瓊在路邊尋找失物時,偶遇放牛的羅士信,也就在這時不遠處的兩頭牛頂在一起,誰也不讓誰。
羅士信吆喝幾聲想要勸架,但不起作用,就氣衝衝地直奔兩牛之間,一手握住一頭牛的一角,往外這麼一掰,活生生將兩頭牛掀翻在地,秦瓊大吃一驚。
來到瓦崗寨後,羅士信被當做秘密武器,深受程咬金等人的尊敬,而且不到要緊關頭,瓦崗寨不會輕易派齣他,好似如今核武器的威懾力。
在四明山時,瓦崗眾好漢遇到瞭李元霸,隻好把羅士信請齣去與他交戰。這兩個武癡一般的人物,見麵便打作一團,你來我往並無高深技巧,全是靠力量比拼。
眼見著兩人逐漸力竭,不遠處殺齣一位好漢,隻一槍便將兩人挑落,這人便是薑維的後人,名喚羅鬆,能一槍就把第一好漢與“四猛”之首挑落,可見羅鬆的武藝之強。
相比於李元霸的神力,羅鬆專精於槍術,他善使一百單八路薑傢槍法,而且上陣從不披甲,便已經無人能敵。在隋唐係列中,他是羅成同父異母的兄弟,兩人都善於槍術,但羅鬆卻是能輕易打敗羅成。
對戰楊林時,因有秦瓊叮囑不傷楊林性命,羅鬆便隻用槍戳其盔甲,卻能不傷皮肉。《忠義響馬傳》中,羅鬆手握鐵槍,與李元霸纏鬥上百迴閤,李元霸“自知不敵”。
雖然接近天下無敵,可以挑翻李元霸與羅士信這兩位好漢,但是羅鬆始終處事低調。在唐朝建立後,他選擇歸隱林間,避仕不齣,最終衰老而死。
雖然《隋唐演義》以及後來的《隋唐演義全傳》在內容上很大一部分都是虛構,但卻經久不衰,直到如今仍廣為流傳,靠的是書中刻畫的英雄形象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其中的各路好漢個性鮮明,而且各個身懷絕技,書上的打鬥場景在今天看來,也讓人大呼過癮。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