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3:07:27 PM
央廣網北京3月10日消息(記者 牛榖月)北京時間3月9日淩晨,蘋果召開2022春季新品發布會。此次蘋果主要發布瞭多款升級版産品,包括iPhone13係列的“蒼嶺綠”配色、新款5GiPhoneSE、升級處理器規格的iPadAir以及搭載M1芯片的高端台式機MacStudio等。
而就在蘋果發布“蒼嶺綠”新配色當天,小米創始人雷軍隨即發布微博,配文稱“原野綠”,並配有一張小米12Pro的綠色手機照片。記者瞭解到,小米12和12Pro手機於2021年底在中國發布,彼時雷軍也提齣“正式對標蘋果”。對於此次兩傢綠色係産品的“撞色”,網友紛紛留言戲稱其“提前對標iPhone”。
(截圖自微博)
小米與蘋果的“對標”挑戰也反映瞭當前國産手機品牌高端機型挑戰蘋果的強勢信號。而蘋果主打“性價比”的iPhoneSE係列産品,也體現瞭其蠶食智能手機中、低端産品市場的嘗試與布局。國産手機品牌與蘋果“互抄後路”,2022年全球手機市場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局?
蘋果的“嚮下”之路:布局高、中、低端完整産品綫
在高端手機市場一騎絕塵的蘋果,一直在探索中、低端手機的突破。
3月9日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蘋果推齣新機型――第三代iPhoneSE。第三代iPhoneSE的外觀保留瞭上一代的4.7英寸顯示屏、主屏幕按鈕和觸控ID功能。但是在配置上,第三代iPhoneSE采用瞭與iPhone13同款的A15芯片,並且新增瞭5G支持。新款iPhoneSE起售價3499元,較上一代iPhoneSE上漲200元,3月18日正式發售。
(圖源自蘋果官網)
庫剋在發布會上強調:“一直以來,iPhoneSE的設計旨在容納各種先進的功能和技術,將iPhone的體驗維持在一個親民超值的價格,這對喜愛小尺寸iPhone和想要超值體驗的用戶至關重要。”
這也體現瞭近年來,蘋果手機謀求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的産品策略,意圖打造高端、中端及低端的完整産品綫。2016和2020年,蘋果分彆推齣瞭兩代iPhoneSE,均定位在3,000元價格段,意圖搶占國産安卓手機的中端市場。資料顯示,第一代iPhoneSE纍計總銷量3000萬部,2020年4月推齣的第二代iPhoneSE的纍計總銷量達2420萬部,僅次於iPhone11。iPhoneSE也的確達到瞭蘋果蠶食安卓手機市場的目的,數據顯示,第二代iPhoneSE上市後的2020年第二季度,iPhoneSE銷量占據iPhone係列比例近五分之一,其中有26%的用戶都是從安卓設備切換而來。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錶示,第三代iPhoneSE的定位主要是要彌補蘋果手機全球産品綫中、低端産品不足的問題,“從蘋果的策略角度講的話,它通過iPhone13和iPhoneSE形成瞭從高到低整體的一個覆蓋,這對蘋果全球銷售還是非常有利的。但在中國它的定價就比較‘尷尬’瞭。”付亮解釋道,作為蘋果在售係列中最為便宜的iPhone,三代iPhoneSE價格都維持在3000元至3500元,但幾大國産手機品牌在這一價位也推齣瞭自己的産品,整體來說配置都比iPhoneSE要高,屏幕、顔色及攝像頭等配置都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産品綫豐富,用戶的可選擇性要大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iPhoneSE在國內市場上在很難取得一個比較大的銷售額。所以蘋果高、中、低端的全産品鏈的布局,更多的是針對歐美市場,在中國市場並不十分有效。”付亮稱。
國産手機的“爭高”突圍:反攻蘋果,衝擊高端市場
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國內智能手機銷量連續第三個季度下降,在iPhone13係列産品提振下,蘋果超越vivo,占據23%的中國市場份額,重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榜首。
高端手機的“真香”,再次吸引各大國産手機品牌對標蘋果、三星等,加碼硬件,布局專利,搶跑摺疊屏,將高端手機作為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突破口。
例如,小米在2021年密集發布瞭多款高端産品,覆蓋3000元以上的兩代主力數字係列,以及上探品牌天花闆、售價達到近萬元的摺疊産品MIXFold。2021年底,小米12發布,提齣“正式對標蘋果”,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微博列舉這款産品相較iPhone13的優點,“手感好”“電池大”,信心十足。2022年3月初,vivo也對外透露,近期將發布首款摺疊屏旗艦機XFold,稱産品在鉸鏈核心部件有很大技術突破,産品性能全麵對標華為、三星。
最直接的價格方麵,國産手機高端機型的定價已經接近iPhone定價區間,爭奪高端市場。小米旗艦機型、OPPO旗下Find係列、榮耀Magic係列等,價格升至5000元以上。
付亮指齣,國産手機品牌的高端機型定價多在5000元至6000元這一區間,與蘋果6000元至上萬元的定價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在於國産手機品牌的溢價率和品牌價值方麵與蘋果、三星等高端手機品牌還存在一定差距,“高價位的高端手機在國內用戶中還沒有獲得相應的認可度,此外,在國産手機品牌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高溢價的定價也是不易實現的。”
而在核心技術方麵,國産手機品牌也在力爭上遊,將芯片作為必爭高地。早在2014年,小米就開發瞭手機SoC芯片,2021年,小米先後推齣ISP(圖像信號處理)芯片澎湃C1及澎湃電量計芯片。vivo在2021年9月正式公布自研影像芯片V1,OPPO在2021年12月發布首款自研影像專用NPU(神經網絡處理器)馬裏亞納X。
“到目前為止,國産手機廠商自己研發的芯片基本上都是針對性的‘邊緣芯片’,它解決的也是局部的性能的問題,比如說影像、計算等方麵的問題,有助於提高手機的整體性能。但是關鍵的操作係統芯片卻仍然是主流的高通等。”付亮指齣。
與此同時,國産手機廠商在芯片研發方麵仍在持續加大投入,OPPO在2020年宣布未來3年持續投入500億元研發費用,芯片為其中重點。2022年小米也強調,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的生死之戰,“我們會堅定不移執行高端化戰略”,堅決執行“5年1000億”的研發計劃。
StrategyAnalytics高級分析師吳怡雯對媒體錶示,國內廠商有著力爭上遊的目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方嚮是正確的,國內廠商仍處於積纍期,要積纍技術、口碑、和品牌力,需要戰略定力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