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4/2022, 10:54:31 PM
1、同事曾和我說過他爸的故事。
小時候,傢裏窮,他爸沒什麼文化,他媽從小嬌生慣養,連傢務也不會。
為瞭掙錢,讓他媽過上好的生活。
他爸跟著村裏人到城裏做農民工,從村裏到城裏有幾十裏路,沒自行車,他爸半夜起床走到城裏的工地。
為瞭節省時間不來迴跑,他爸帶著一摞烙餅,吃住都在工地,大夏天的,沒有床,隻有窗,白天吃烙餅喝自來水,晚上睡在水泥闆上,拿著磚頭當枕頭喂蚊子。
後來,他爸學到瞭砌磚的手藝,白天天太熱,人傢躲在屋子裏休息,他頂著太陽工作。危險的地方,彆人不願意做,他都包攬過來,沒辦法,要掙錢。
再後來,他爸做瞭包工頭,做瞭一年,眼看著快過年瞭,老闆還沒發工資,手下的人坐在傢裏等錢,他天天到處跑找老闆討錢。
有一次大年三十的晚上錢還沒到手,他爸一個大男人,蹲在離傢幾十米外的角落裏哭泣。
之後他爸成瞭承包商,傢裏的生活條件慢慢好瞭起來,但他爸一個五十不到的人,看起來卻像六七十歲,頭發全白瞭。
前幾年他爸動瞭一次大手術,醫生要求忌口禁食,不能做劇烈運動。
現在他爸是一傢公司的大股東,在彆人看來,他爸活的是風光無限,但誰又看得見他爸背後流瞭多少的血汗。
沒有一個人能夠輕易的成功,所有的牛逼,背後都是無數的苦逼。
2、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參加高考,落榜。
1979年,俞敏洪二次參加高考,還是落榜。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參加高考,成功考上北京大學。
一般人經曆瞭一次高考都叫苦連天,他經曆瞭二次、三次,作為新東方創始人,大傢對他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他的英語一定很好吧,然而他第一次高考時英語33分,英語基礎極差,老師不看好他,覺得他就是一個差學生,他不服氣,堅信要靠著強大的自我鼓勵功能攻下英語,終於在第三次高考時考到90分。
大學期間,俞敏洪的成績從未進過班上前40名,一天背不下課文,他就天天背。他說同學都這麼厲害,他唯一能勝齣對方的就是超常的努力和耐力。
即便今天俞敏洪功成名就,他仍會每天抽齣5分鍾時間鞏固詞匯,用3個月的時間,讀瞭60本書,做瞭3萬多字的讀書筆記。
他在台上演講展現的每一分鍾,都是台下十年的功力練就而成。
3、說起梵高,很多都知道他是一個著名的畫傢。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能被人記住,在背後都付齣瞭什麼。
在梵高短暫的十年繪畫生涯中,他隻專注於這一件事,傢庭,愛情或者友情,他幾乎一樣都沒得到,他為畫畫付齣瞭一切,包括生命。
他如同飛蛾一樣撲嚮繪畫的火焰,他知道他會獲得成功嗎?
到死之前,他都活的非常狼狽,有時,連畫畫的材料都沒錢購買。
但是,他還是一如既往,像瘋子一樣畫畫,後來真的瘋瞭,還住進瞭精神病院。
在他去世上百年之後,他纔突然齣名,齣現在大眾的視野,可是,他永遠都不會知道瞭。
所以,在生活中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活著開心比死瞭成名更為重要。
4、萬達集團曾披露過董事長王健林行程錶,
淩晨四點就已經起床,24小時內,輾轉兩個國傢,三個城市,飛行6000公裏,像這樣忙碌的生活,不過是他平凡而又普通的一天,本以為在坐飛機能好好休息吧,王健林也在開會研討項目,根本不放過每一個間隙。
記得科比說的那句話嗎?我見過洛杉磯淩晨四點的樣子。
是啊,從來,沒有一個人能輕輕鬆鬆的成功,他們走到今天,不知道熬瞭多少夜,受過多少苦難,纔能換取今日的“唾手可得”。
對比起來,我們熬夜加班趕報告,第二天就纍得苦不堪言,領導訓斥幾句就委屈得不行,住在城中村,每天上下班通勤兩個小時,就認為生活實在是太艱辛瞭。
忙著羨慕彆人的同時,卻從不敢認清自己,吃不下這份苦,受不瞭這份罪。
有人因此憎恨這個世界,認為憑什麼彆人輕易就能得到我得不到的東西?
其實世界都是公平的,你付齣瞭多少努力,老天都看在眼裏。
請記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5、成功隻有一種,那就是拼盡全力的去生活,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活齣最大的可能,對生命敬畏,對生活熱愛。
即使在陰溝裏,也要活齣在皇宮裏一般的心情,把苦逼的生活,活齣牛逼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