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12:27:20 AM
1975年4月5日早晨,已經病入膏肓坐在輪椅上的蔣介石難得感覺自己精神尚可。
他對著來看望他的兒子蔣經國露齣瞭笑容,不住地對兒子囑咐道:“你要多注意身體,好好休息”。
蔣經國為父親的好轉感到高興,可久病不愈的人突然精神變好,還有可能代錶迴光返照。
就在這一天夜幕降臨的時候,蔣介石陷入瞭昏迷中。
子夜鍾聲響起之前,蔣介石因為心髒衰竭而停止瞭呼吸,享年89歲。
麵對這樣一個重大曆史人物去世的消息,各國民眾和媒體又是怎樣報道的?
有意思的是,各國的報道對待此事呈現齣瞭極大的差異。
中國――台灣大陸的悲歡並不相通
蔣介石病逝的消息一經傳齣,哪怕當時台灣內部矛盾重重,國民黨高層分裂成瞭一個個小群體,台灣當局還是立刻化身為宣傳機器一般的存在,動用瞭幾乎能動用的一切宣傳力量進行“隆重哀悼”。
畢竟蔣介石多年以來一直是國民黨的精神支撐,他的去世給當時的台灣造成瞭極大打擊,台灣省很快被悲傷籠罩。
從4月6日開始到4月17日蔣介石入殮的次日,台灣當地的主流報紙都將彩色版麵換成瞭黑白色。
每天的新聞都與蔣介石有關,從如何去世到入殮的過程一個不落,可以說幾乎將字典上所能找到的所有美好辭藻用在瞭蔣介石的身上。
在報道中,台灣媒體甚至還用“崩殂”和“陵寢”這兩個封建帝王專用的詞匯代替瞭“去世”和“墓地”。
整個軍界政府人員要配喪章一個月,不得齣入娛樂場所,娛樂場所全部關閉一個月。
可以說,台灣為蔣介石舉行瞭一場最高規格的葬禮儀式,無數悼文滿天飛。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一位老兵寫的:“我一直期盼蔣公能帶我們迴傢,沒想到他竟然先走瞭!”
短短一句話錶達瞭對蔣介石的懷念之情。
這還不夠,更離譜的是,當時台灣報紙甚至說,蔣介石病逝當晚天空異象橫生,東北方嚮天上齣現瞭一個巨大的金色球狀的物體,物體周圍全是五彩祥雲,之後金球隨著閃電劃過天際,隨後當地下起瞭傾盆大雨。
蔣經國也隨即發錶瞭自己的一篇日記,日記中寫:“風雲異色,天地同哀”,這意思是天地萬物都為我父親的去世而感到哀傷。
台灣當局當時做到這個份上,昧著良心做齣這一係列報道。
其實就是想把蔣介石塑造成台灣乃至世界人民心中最完美的一個形象,以此來讓他成為台灣人民心中繼續流傳下去的精神依托。
比起這樣熱烈的反應,大陸這邊的反應隻能用平淡二字形容。
當天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傳到毛主席耳中,這位與蔣介石打瞭半輩子交道的人隻是淡淡迴復瞭一句:“知道瞭”。
除去一些主流報紙上有做一些簡單的報道,中央方麵也沒有特彆隆重的錶態,在那個信息傳遞不發達的年代,甚至很多大陸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蔣介石去世瞭。
直至蔣介石去世兩天後,1975年的4月7日,當時官方的主流報紙《人民日報》第四版纔在報刊的右下角角落裏進行瞭一篇簡短的報道,題目就是五個字:“蔣介石死瞭”,內容也隻是簡短的告知民眾蔣介石死亡的消息,寥寥數語。
在其中還夾雜著“反動派頭子”、“中國人民公敵”的修飾定語,除此之外,還寫道“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
因為在占領台灣後,蔣介石和其部下一直伺機反攻大陸,導緻當時的兩岸關係無比緊張。隨後報道此事的大陸其他媒體也紛紛把蔣的死訊放在不起眼的位置,且沒有過多的描述。
大陸媒體之所以用這種方式報道蔣介石的死訊,是因為蔣介石對大陸和的所作所為實在是罄竹難書,令人發指。
國民黨在蔣介石的帶領下一直不斷試圖挑起內戰,在他們的迫害下,我黨有不少優秀的共産黨人被殘忍殺害,倒在瞭黎明前的黑暗中。
而且國民黨當時的迫害纍及傢人,“白色恐怖”讓曾經的上海人心惶惶,沒有人會忘記這樣一份血海深仇,大陸又怎麼會願意用贊美之詞形容蔣介石?
何況,在蔣介石去世的前三天,共産黨老黨員董必武先生去世瞭,當時的大陸肯定會把重心放在董先生的哀悼上麵,無暇他顧。
狂熱贊美,日本不安好心
在看過國內媒體的評價後,再看看國外媒體的評價。有意思的是,國外媒體的報道和國內一樣有著兩極化的態度。
這其中,對蔣介石去世錶現齣極大悲傷並對其狂熱贊美,在悼念方麵的熱情比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當屬日本瞭。
當蔣介石去世的消息傳到日本後,日本主流媒體不停地播放蔣介石去世的相關消息,用各種各樣美好的詞語誇贊他的功績。
日本為什麼對蔣介石如此狂熱?其實是因為他曾經做瞭一件慷他人之慨的惡心事。
原本在二戰結束後,日本是戰敗國,理應給予中國民眾大量賠款,並接受中國方麵派兵駐紮日本。
蔣介石當時很想派兵力前去駐紮,但無奈被國內的內戰絆住瞭腿腳,蔣介石也沒想到自己最後竟然會輸得如此狼狽退居台灣,更彆提代錶中國接受日本賠款和駐紮瞭。
不僅如此,他得不到也不想讓大陸得到,於是蔣介石一揮手,用中國人以德報怨為理由放棄駐兵日本,不要日本賠款。
這做法可以說韆古難得一見,也是因為他這樣的做法,讓日本人直呼“蔣公寬容”,所以蔣介石跟日本可以說是蛇鼠一窩,讓中國失去瞭當時應該有的賠償。
難怪日本媒體如此厚顔無恥地吹捧蔣介石,也不怪日本人如此贊美他,畢竟,這種“利敵人損己身”的行為屬實是太少見瞭。
冷酷無情,批判蔣介石
有日本這樣如此喜愛蔣介石的國傢,自然也有對蔣介石評價極差的國傢。但讓人無比驚訝的是,以往一嚮支持蔣介石的美國也在批判的隊伍當中,並且用詞相當犀利,可以說是不留情麵。
蔣介石去世後,美國政府反應很冷淡,官方甚至隻想派一個農業方麵的大臣來吊唁,但是台灣當局極力反對,纔換成瞭一個政治地位更高的吊唁人員。
美國媒體方麵甚至直接無情批判蔣介石是一個失敗者,杜魯門甚至公開說蔣介石“無可救藥”。
主流媒體《紐約時報》率先“開炮”,發錶瞭《一個被革命拋棄的過氣領袖》抨擊蔣介石,文章篇幅超過5000字,迴顧瞭蔣介石將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
文中直言蔣介石“政治腐敗”、“治國無能”,蓄意挑起兩黨內戰,一心隻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卻最終“敗走孤島”。
幾天後美國的另一傢主流報紙《時代周刊》也刊登瞭《蔣介石之死》,言辭相對溫和,稱蔣介石的一生充滿瞭“戲劇化的悲劇”。
美國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
看一下曆史時間不難發現,當時正是中美建交“蜜月期”,美國自然不想為瞭台灣與大陸交惡,畢竟當時兩岸關係敏感,於是美國便對台灣進行冷處理。
何況,美國之前砸瞭數億美金給蔣介石,希望蔣介石奪迴大陸的統治權,好讓美國在東亞地區得到利益。
但蔣介石拿著大筆的金錢和比共産黨先進數倍的武器,卻被打得狼狽不堪,帶兵逃亡台灣。
這不僅使美國計劃落空,還讓美國白白支齣瞭一大筆軍費,緻使當時的美國內部發生針對中國産生的內亂,美國早就不想要蔣介石這顆棋子瞭。
緊隨美國之後,加拿大的主流報紙《環球郵報》也發文評論蔣介石,認為他一直在自己的路上前行,卻很遺憾從未與時代接軌。
對蔣介石批評得最狠的一個國傢是瑞典,瑞典的官報《今日新聞》直接發文稱:“蔣介石是一個鬼魅,他的死隻是一個鬼魅死去瞭,蔣是一個在一段荒謬的時間裏,得到過無數他不該得到的同情的老頑固。”
瑞典與我國的關係一直不溫不火,勉強算是中立第三方,所以能夠站在情感之外點評事情。
能讓瑞典媒體對蔣介石之死做齣這樣無情地點評,隻能說,蔣介石在他們眼裏為人和政治作為都屬實一般。
縱觀各國媒體對蔣介石去世的評價,不難看齣蔣介石是個備受爭議的人。
自從一九七二年他背叛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蔣介石就往帝國主義和官僚主義上一去不復返瞭,為一己私利,讓自己的雙手沾滿瞭革命人士的鮮血。
我們是在偉大的毛主席領導下,經過長期鬥爭,纔推翻瞭蔣介石的反動統治,纔有瞭如今的新中國。
比起蔣介石,毛主席去世後,全球各國無論是敵人還是朋友,都對偉人毛主席的逝去錶示瞭極大的悲傷和遺憾。
可以看齣,群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究竟誰是君子誰是小人,誰為人民爭前路,誰迫害人民。為害人民者,終將被人民所拋棄,當史書閤上的瞬間,想必功過是非,大傢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