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1:15:23 AM
1933年,紅軍第四次反“
圍剿
”後,原紅三軍第八師師長
李聚奎
調任紅九師師長。2月26日,黨組織交給瞭李聚奎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帶九師直插大龍圩,動作要快,襲擊敵人師部,爭取活捉敵師長。”
接到上級任務後,李聚奎一刻沒有停歇地帶領紅九師直奔大龍圩(
xū
),部隊很快就抵達瞭距離大龍圩半公裏的前沿陣地。
圖|李聚奎
李聚奎勘察地形後,決定讓部隊呈“
一
”字擺開,以急襲戰法嚮大龍圩包抄過去。為瞭增強火力效果,李聚奎下令機槍連和步槍一齊衝鋒,直接以密集火力壓製敵人,爭取速戰速決。
40分鍾後,大龍圩一戰大獲全勝,不僅消滅瞭敵軍3000餘人,還活捉瞭敵師長
李明
,
聶榮臻
得知李聚奎大獲全勝的消息後,非常高興,激動地將李聚奎一把抱瞭起來,在原地轉瞭好幾圈,高呼著“
紅軍萬歲!紅軍萬歲!
”
在此後的戰鬥中,李聚奎率領紅九師一次又一次地給予敵人重創,在第四次反“
圍剿
”戰鬥中錶現得非常英勇,立下瞭赫赫戰功,因此李聚奎被授予瞭二級金質紅星奬章。
圖|李聚奎將軍
李聚奎將軍一生善戰,是我黨優秀的無産階級革命傢,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戰士,在1958年被授予瞭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同時,李聚奎將軍也是新中國“最後一位”被授勛的開國上將,授勛時主動讓銜,得到瞭毛主席的誇贊。
李聚奎將軍將自己的個人命運與國傢命運緊密相連,其輝煌燦爛的一生見證瞭中國近百年的風雨變遷!
1904年12月31日,湖南安化西坪村的一個農民傢庭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父母給這個孩子起名
李新喜
,來慶祝孩子的新生和喜悅。
這個時候的李傢雖然是農耕之傢,但是勤勞能乾,生活條件在當地算是很不錯的,最起碼衣食無憂。在李新喜齣生的幾年後,李傢母親又生下瞭五個孩子。
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傢中的那幾畝地喂不飽李傢的所有孩子瞭,再加上連年旱災,糧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李傢的傢境每況愈下。
圖|青年李聚奎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李傢父親咬咬牙,最終還是將李新喜送去瞭私塾。舊社會的私塾一開始教的都是
《三字經》
、
《弟子規》
一類的,李新喜整日搖頭晃腦地跟著先生誦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每當這個時候,李新喜內心都感到十分睏惑,他經常看到鄰居為瞭搶一點點的糧食和彆人大打齣手,沒有感受到生活壓力的李新喜無法理解為什麼大人會因為這麼一點事情就打架。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新喜漸漸明白瞭原因,上有天災乾旱、糧食減收,下有軍閥混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一個人飯都不吃不飽的時候,滿肚子的“
之乎者也
”就全被拋到腦後瞭。
李新喜很懂事,很小就能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在私塾學習的時候總是比彆人更用功,迴到傢裏還會幫父母乾傢務,洗衣服、喂牛、割草,李新喜都能做得很好。
圖|放牛娃老照片
可惜好景不長,厄運降臨到瞭李傢的頭上,李新喜的母親得瞭重病不能勞作,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到瞭父親的身上,就連吃飽飯都成瞭問題。
在這個時候,私塾先生也開始催促李新喜交學費,學費很便宜,隻有一鬥米,但這個時候的李傢卻連這一鬥米都拿不齣來。
最終,李新喜還是輟學瞭,他留在傢中幫父親承擔生活重擔,沒多久母親就因為病重離世瞭。
圖|私塾老照片
母親的離去對年少的李新喜打擊很大,也讓李新喜對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開始瞭反思,他看到地主傢的人穿金戴銀、吃香喝辣,整天不種地但卻可以拿走自己傢辛辛苦苦種的糧食,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就可以衣食無憂,有的人努力一輩子卻連口飯都吃不上?
懷揣著這樣的疑問,李新喜漸漸長大瞭。
李父是個勤勞踏實肯乾的人,在李傢父子的努力下,李傢逐漸好瞭起來,雖然依舊很貧窮,但總算是能吃飽飯瞭。
1926年,
葉挺獨立團
經過李新喜的傢鄉,看著風塵僕僕但是紀律嚴明的軍隊經過,李新喜內心既好奇又興奮,他決定參加軍隊,走齣大山,看看外麵的世界。
圖|葉挺獨立團
不僅李新喜有參軍的想法,同村的幾個小夥伴都商量好瞭一起參軍。
為瞭不被傢裏人發現,幾個小夥子決定起個新的名字參軍。
報名的那天,李新喜興衝衝地來到瞭招兵處,負責登記的戰士問道:
“你叫什麼名字?”
李新喜興奮地說道:
“李聚奎,聚集的聚,天奎星的奎!”
戰士聽完這個名字後滿意地點點頭,說道:
“好名字,都能將天上的星星聚集在一起瞭!”
報名成功後,李聚奎就跟著隊伍來到瞭長沙,參加瞭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工兵營。
圖|李聚奎和戰友閤影
在革命曆程中,李聚奎曾親眼看到國民黨士兵竟然將槍口對準瞭曾經並肩作戰的共産黨人,這件事也讓李聚奎下定瞭決心,跟隨著共産黨的步伐鬧革命。
1928年7月,中國革命處於低潮期,李聚奎毅然決然地參加瞭
彭德懷
領導的
平江起義
,並且加入瞭共産黨。在李聚奎參加的第一次黨小組會上,李聚奎堅定地說道:
“我這一輩子是跟定黨瞭,黨讓我乾什麼,我就乾什麼!”
李聚奎用實際行動證明瞭自己當初許下的諾言,從班長到排長、從連長到營長,李聚奎一直緊緊跟隨著彭德懷的指揮,先後參加瞭文傢市、長沙、演陂(
pí
)橋等地的戰鬥。
圖|彭德懷
1928年12月,李聚奎跟著
彭德懷
、
滕代遠
來到瞭井岡山,與
、
硃德
領導的紅四軍成功會師,硃德發錶瞭重要講話:
“當紅軍要有三條,一不要錢,二不要命,三不要傢,有這三條纔能當好紅軍。”
李聚奎一直將硃德的這句話記在心裏,他明白乾革命要做好犧牲一切的準備,隻有擁有瞭
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纔能在革命戰場上勇敢地實現自我理想!
1930年12月,時任紅一軍團第二十七團團長的李聚奎參加瞭反“圍剿”作戰,敵
張輝瓚
(
zàn
)部於12月28日嚮五門嶺發起瞭進攻。
紅三軍的兩個師潛伏在王竹嶺附近對敵人形成兩麵夾擊之勢,李聚奎則帶領二十七團從山溝裏嚮敵人發起進攻。
圖|紅軍戰士英勇作戰
戰鬥開始後,受地形條件限製,紅軍傷亡很大,二十七團和二十五團徹底混在瞭一起與敵人戰鬥,亂戰之中二十五團團長
王玉洪
負傷,政委
葉湯平
趕緊找到瞭李聚奎,說道:
“李團長,我們兩個團在一起瞭,老王(
王玉洪
)負傷瞭,你就統一指揮吧!”
李聚奎也不犯怵(
chù
),直接點點頭接過瞭二十五團的指揮權,在李聚奎的指揮下,張輝瓚部很快就被我軍擊潰,就連增援的一個團也被打得潰不成軍,我軍大獲全勝。
這是一場極其漂亮的殲滅戰,共殲敵9000餘人,活捉師長張輝瓚,第一次反“
圍剿
”戰鬥取得瞭傲人的勝利!
圖|紅軍時期的
得知前方捷報的喜形於色,直接在馬背上寫下這首
《漁傢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韆嶂暗,齊聲喚,前頭捉瞭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韆百萬,同心乾,不周山下紅旗亂。”
這首詞慶祝瞭第一次反“
圍剿
”作戰的勝利,還錶達瞭紅軍第二次迎戰的決心與勇氣。
圖|《漁傢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接下來李聚奎就接到瞭大龍圩作戰的任務,便發生瞭文章開頭的那一幕,李聚奎齣色地完成瞭任務,一次又一次地譜寫瞭奇跡。
然而,接下來紅軍的第五次反“
圍剿
”失敗卻帶給瞭紅軍巨大的打擊,為瞭保留紅軍有生力量,中央紅軍被迫實施瞭戰略轉移,開始瞭二萬五韆裏長徵。
1934年10月開始,李聚奎帶領部隊突破瞭敵人的第一道和第二道封鎖綫,部隊成功進入瞭樂昌地區。
樂昌地區地勢崎嶇,泱泱大軍隻能在深山密林、崎嶇山道上行進,行軍速度非常緩慢,此時紅軍的處境非常危險,兩側有來自湖南和廣東的敵軍,後麵是
蔣介石
的嫡係部隊,紅軍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迫,中央紅軍和中央縱隊被迫擠在瞭一起。
圖|密林中穿行的紅軍隊伍
此時的李聚奎正在粵(
yuè
)漢路東麵與敵人戰鬥,黨組織當即電令李聚奎帶領一個團為開路先鋒,保護部隊順利穿越粵漢路。
收到命令後,李聚奎率領三團撤齣瞭陣地,快速來到瞭主力部隊的前鋒,準備帶領主力部隊穿越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綫,嚮湘江挺進。
蔣介石收到情報後,在湘江兩岸部署瞭20個師的兵力,設置瞭第四道封鎖綫,誓將紅軍殲滅於湘江東岸。
圖|慘烈的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是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同時也是中央紅軍自突圍以來最慘烈、最關鍵的一戰,我軍全體指戰員與敵人展開瞭苦戰,雖然撕開瞭敵人重兵設防的封鎖綫,成功突破瞭國民黨的第四道防綫。
但同時,我軍也付齣瞭極其慘痛的代價,5軍團和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尤為慘重,34團被敵人重重包圍,絕境之下34師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用生命與血肉擋住瞭敵人的步伐,戰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34師絕大部分同誌壯烈犧牲,從此“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魚
”!
在湘江戰役的關鍵時刻,李聚奎帶領紅一師趕到瞭覺山,命令紅二團、紅三團擔任正麵阻擊任務,與敵人展開瞭激烈的戰鬥。
圖|被鮮血染紅的湘江
湘江戰役是紅軍最為慘痛的一次戰役,無數烈士英魂長眠於湘江,同時湘江慘勝也直接導緻瞭遵義會議的召開,至此以為核心的黨中央走上瞭曆史舞台。
1935年,紅軍被攔在大渡河前,蔣介石知道後興奮不已,曾撂(
liào
)下狠話要讓“
硃毛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
”
圖|石達開雕像
雖然蔣介石這句話十分囂張狂妄,但紅軍當時的處境也確實非常危險,大渡河自古以來便是“
天險
”,山高水急、易守難攻,再加上河對麵有四川軍閥
劉湘
、
劉文輝
嚴防死守,後麵有
薛嶽
、
周渾元
十萬大軍瘋狂追擊,被前後夾擊的紅軍正處於險境之中。
大渡河安順場段是最為凶險的,暗流湧動、沒有船隻根本無法過河,當年太平天國石達開就是在此地北渡未成,最終全軍覆沒。
這一次,紅一師仍舊擔任瞭先鋒任務。李聚奎帶領紅一師來到瞭大渡河附近隱蔽好後,就帶著
楊得誌
一起去山口觀察大渡河的地形,李聚奎用望遠鏡看到大渡河邊竟然有兩隻小船時激動不已,這真是“
救命的船呀
”!
圖|洶湧的大渡河
隨後李聚奎就叫來瞭一營營長
孫繼先
等人,讓眾人輪流使用望遠鏡確定小船所在的位置。李聚奎下令無論如何都要拿下這兩隻船,這是紅軍渡河的唯一希望!
當天晚上,槍響幾聲就傳來瞭捷報,這兩隻船成功被紅一師拿下,但同時,李聚奎也發起瞭愁,該如何使用這兩隻船纔能將其作用最大化,如果最後渡河失敗,那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
李聚奎想瞭很久,決定和
劉伯承
、
聶榮臻
溝通一下,最終眾人集思廣益決定:
轉移敵人的注意力,不能讓敵人加強渡口的防守,想盡一切辦法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和火力。
圖|聶榮臻
第二天天亮後,李聚奎就命人去尋找船夫,沒想到不一會兒就找來瞭二十幾名船夫,當地老百姓早就對軍閥恨之入骨瞭,得知紅軍需要船夫,一個個都來報名瞭。
萬事俱備 ,隻欠東風,李聚奎召開瞭戰前會議,進行瞭激動人心的動員和周密詳細的分工部署。
由於隻有兩隻小船,李聚奎決定組成一個渡河突擊隊,選拔一些勇士擔任先鋒任務,這個決定公開以後,戰士們紛紛踴躍報名,最終選齣瞭
熊尚林
、
羅會明
、
劉長發
、
張桂成
、
賴鞦發
、
硃祥雲
等17名勇士,負責渡河先鋒任務。
“齣發!”
李聚奎一聲令下,渡船就像離弦之箭嚮對岸衝去,為瞭掩護突擊隊員成功登岸,李聚奎命令神炮手
趙章成
的炮口對準對岸的敵人工事,展開轟炸,幾聲巨響過後,敵人的碉(
diāo
)堡被炸瞭個稀爛。
圖|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
就在這個時候,一發炮彈落在瞭渡船旁邊,掀起瞭滔天巨浪,渡船瞬間就傾斜瞭,在洶湧的波濤中顛簸,李聚奎看得心都揪起來瞭,隻能在內心默念一定要成功啊!
船上的勇士冒著槍林彈雨毫不畏懼,不顧敵人的瘋狂射擊,跳到瞭岸上,就在突擊隊成功登岸的同時,對岸村子裏突然衝齣瞭一股敵人,李聚奎大手一揮“
給我轟!
”
趙章成當即調準炮口對著這一股敵人就是兩炮,打得敵人一下子散瞭開來,給瞭突擊隊員搶占工事的機會。
兩炮過後,敵人很快又集閤瞭起來,想要趁十七勇士尚未站穩的時候發起反攻,我方的子彈、炮彈再一次對準瞭對岸的敵人。
圖|紅軍隊伍成功登岸
十七勇士在後續部隊的掩護下成功搶占瞭渡口,被稱為“
天險鬼門關
”的大渡河渡口成功被打開瞭,後續部隊順利登上對岸,強渡大渡河再一次取得瞭勝利!
十七勇士從此名震天下,但世人大多不知指揮瞭此戰役的李聚奎,建國後有人勸李聚奎將自己的這段記錄下來,講講自己在強渡大渡河裏的功勞,李聚奎卻說道:
“強渡大渡河成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所有紅軍戰士的功勞,我不能貪天之功。至於我的名字被曆史遺忘,這有什麼呀?我們紅軍不屈不撓的精神,流傳韆古,這纔是最重要的。”
後來紅四方麵軍西渡黃河,組成瞭西路軍,李聚奎親自率部沿著河西走廊轉移,結果在中途遇到瞭馬傢軍,西路軍遭到瞭重創。
圖|馬傢軍
混戰之下,李聚奎帶著幾位戰士在祁連山中躲藏,與敵人周鏇,總算是沒有被敵人抓住。但是祁連山中短衣少食,李聚奎等人更是筋疲力盡,又纍又餓的他們隻能將戰馬殺掉充飢,渴瞭就抓一把雪放在嘴裏當水喝。
就這樣一行人總算是走齣瞭祁連山,下山以後,李聚奎發現瞭不遠處有一處村莊,於是決定帶著戰士們前往村莊休養,沒想到馬傢軍早早就在村莊設下瞭埋伏,李聚奎一行人再一次與敵人發生瞭戰鬥,這次李聚奎和其餘人徹底走散瞭。
獨自一人的李聚奎感到十分沮喪,自從參加紅軍以來,都沒有陷入過如此窘境,被敵人追得像耗子一樣東躲西藏,再加上西路軍潰敗,戰士們傷亡慘重,雖然李聚奎清楚主要責任不在自己身上,但內心依舊十分難受。
心情低落的李聚奎頓感前路迷茫,他想起瞭戰友、想起瞭槍,想起瞭迎風飄揚的紅旗和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講話……
圖|毛主席發錶慷慨激昂的講話
對!隻要黨和中央還在,革命就一定還在繼續!
李聚奎決定去尋找黨中央革命根據地,身無分文的他隻能化身為乞丐,一路乞討一路尋找。那個年代的人淳樸老實,李聚奎每到一個村莊就會挨傢挨戶乞討食物,沿途百姓都會給他一些飯菜,還有一些好心人會送他整潔的衣服和一些乾糧。
就這樣,李聚奎靠著一隻乾糧袋、一根拐杖和一個指北針,成功找到瞭紅軍隊伍。當李聚奎成功與甘肅省王傢窪子的紅軍隊伍會閤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隨後李聚奎又見到瞭毛主席,看到親切的毛主席時,李聚奎終於忍不住掉下瞭眼淚,毛主席扶住李聚奎感慨萬分地說道:
“盡管敗瞭,但是你雖敗猶榮!”
圖|親切的毛主席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李聚奎擔任瞭一二九師三八六旅的參謀長,旅長是開國大將
陳賡
(
gēng
),386旅是一支英雄隊伍,在抗日戰場上屢立奇功,給予瞭日本侵略者重創。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中,李聚奎均做齣瞭突齣貢獻,立下瞭汗馬功勞。
建國以後,李聚奎齣任瞭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為人民解放軍後勤建設培養齣瞭一大批的骨乾和優秀人纔。
圖|李聚奎
1955年準備舉辦授勛大典的時候,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都充滿瞭期待,拿破侖曾說過“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雖然大傢參加革命的目的並不是為瞭授勛,但是授勛是對英雄先烈們戰績和貢獻的一種肯定。
宋任窮
和
羅榮桓
為瞭授勛,整天忙得連軸轉,我軍的優秀將領實在太多瞭,但授勛不是兒戲,我們必須從綜閤方麵來考量一個人的綜閤能力,最終評定適閤他的軍銜。
然後,就在授勛大典將要舉行的前兩個月,李聚奎突然接到國務院通知,讓他去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當時毛主席說凡被轉移到地方進行工作的同誌,一律不再參與授銜,此時李聚奎被分配到瞭工業部門,也就意味著喪失瞭評定軍銜的資格。
圖|1955年,授勛大典
說實話,李聚奎戎馬一生,怎能不期待授勛大典呢?但是接到瞭黨中央的任命後,李聚奎二話不說就捲起鋪蓋去上任瞭。
李聚奎到任後,堅決貫徹落實“
革命加拼命
”的精神,建設我國石油工業,帶領廣大乾部趕赴大西北風餐露宿、艱苦奮鬥,創建瞭剋拉瑪依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做齣瞭突齣貢獻。
1955年9月27日,授勛儀式在北京中南海舉行,授勛名單上沒有李聚奎的名字,不知道李聚奎當時是否度過瞭一個“
不眠之夜
”?
圖|55年授勛典禮
是金子早晚會發光,1958年2月,李聚奎接到上級命令再次穿上瞭戎裝,齣任瞭總後勤部政治委員,中央決定為李聚奎補授軍銜。
這個時候,就齣現瞭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李聚奎是完全夠格評大將的,但是大將隻有十個名額,領導同誌很為難,該不該加上李聚奎,這個時候李聚奎站瞭齣來說道:
“就低不就高,上將就行!”
李聚奎主動讓銜的行為得到瞭全國人民的贊賞,也得到瞭毛主席的高度誇贊,毛主席說道:
“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齣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格,古來如此!
”
圖|毛主席和李聚奎
此後,李聚奎將軍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數十年如一日,為國傢建設做齣瞭巨大貢獻。
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將軍與世長辭,在臨終前依舊念叨著當年自己的入黨介紹人
賀國中
的名字,迴想起瞭自己當年入黨宣誓的場景。
李聚奎將軍去世後,子女從將軍的遺物中整理齣一本筆記本,筆記本中的一句話感動世人:
“縱然給我更大的權力,我也絕不以權謀私!縱然給我更多的金錢,我也絕不丟掉艱苦奮鬥!縱然讓我再活80歲,我也絕不止步不前!”
謹以此文紀念李聚奎將軍,願烈士英魂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