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7:42:01 AM
2022年2月26日,中國絲綢博物館迎來建館30周年的紀念日。在這一天,中國絲綢博物館攜手杭州大廈打造的“國絲・時裝博物館”正式開幕。三十年來,服飾和時尚是國絲館收藏、研究、展示的重要內容,時尚範更是國絲館的四大特色之一。值此建館三十周年之際,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用一篇用心的文章迴顧與展望瞭國絲館的時尚之路。
2022年2月26日下午,我們終於在中國絲綢博物館30周年的紀念正日,在杭州時尚人氣最旺的杭州大廈中開齣瞭一傢國絲・時尚博物館。
位於杭州大廈內的國絲・時尚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是一傢生於絲、長於絲、成於絲的紡織服飾類專題博物館,其誕生之初就是國傢旅遊局立項,由國傢文物局發文支持徵集文物,紡織工業部和中國絲綢公司批復成立,是一傢文旅産商閤作的博物館。由於中國沒有國傢級的紡織博物館,也沒有國傢級的服飾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自然也就成為這一行業的專題博物館。當時的紡織工業部部長吳文英就任我們的籌建委員會主任,服飾和時尚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塊內容。
從1992年成立中國絲綢博物館,到2016年再改擴建時建成時裝館,到2022年在杭州大廈開齣國絲時尚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四大特色之一的時尚範,其宗旨是讓文物活起來、讓生活更美好,具體來說就是以專題博物館的收藏和研究為基礎,推齣展覽、社教等博物館産品,發揮博物館文化樞紐的作用,服務社區,服務大眾,融入時尚圈,培養時尚審美,倡導時尚生活方式,賦能人民美好生活。
一、杭州大廈裏的國絲時尚博物館
國絲時尚博物館就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一個時尚專題館,它的定位是國絲的一個特區。
為什麼選擇在杭州大廈開?創意雖然來自時任杭州市文化和旅遊形象推廣中心主任、也是國絲學術委員會委員的葉虹女士,是她牽綫讓國絲和杭廈閤作,但這一項目其實也符閤國絲長期以來的設想和努力,到此時是水到渠成。
我們都在說,一切要以人民為中心。一類公益性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能是公共文化服務,觀眾自然就是我們工作的中心。具體到博物館,國際博協則一直倡導要融入社區,服務社區。社區是一群帶有一定共同特性的觀眾,國絲雖然有著不同的社區歸屬,但其中之一就是與絲綢紡織服飾有著關聯的社區,或是說熱愛服飾文化的社區,包括傳統服飾或是時尚服飾等多種類彆。服務的方式,一是吸引社區的人們來到博物館,另一就是讓博物館主動走嚮社區,走進社區。所以我們一直說,凡是有熱愛服飾文化的人群,那裏就是我們的社區,就是我們應該為之服務的對象。杭州大廈是杭州時尚品牌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時尚文化人群最為集中的地方,是杭州時尚的標誌性地點,當然可以成為我們打造時尚範的一個重地。按浙江省文物局楊建武局長的話說,國絲的時尚和杭廈的時尚,是門當戶對的。
國絲・時尚博物館展覽內部
其實,博物館走進主流商業空間在國際上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1995年,中國絲綢博物館在加拿大濛特利爾舉辦展覽時,就把一台織機放到瞭市中心的商場櫥窗裏,吸引觀眾去參觀展覽。在2017-2018年之間,世界上頂級的時尚博物館V&A博物館把展覽辦到瞭太古廣場的購物城裏,在上海興業太古匯、成都遠洋太古裏、廣州太古匯、北京三裏屯太古裏和香港太古廣場,舉辦瞭名為“鞋履:樂與苦”主題展,主要展齣曆史上的各種鞋,當時還邀請國絲的紡織品修復師進行配閤,給觀眾帶來瞭強烈的衝擊。
1995年加拿大濛特利爾植物園展“桑蠶蛾:瞭不起的絲綢”海報及商場櫥窗裏的織機
再看著名的上海K11,也在商場的底層開齣瞭藝術博物館。雖然他們是私立的文化機構,還不是博物館的藏品,但K11的理念是新穎的,也是成功的,一方麵得到瞭觀眾的喜愛,每天都有大量觀眾來到這裏參觀,另一方麵大大提升瞭商場的文化屬性,成為K11的重要標識。
那我們為什麼不呢?
在杭州市文旅局的牽綫下,在浙江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們迅速和杭州大廈高層達成瞭共識,由杭州大廈拿齣新B座5層的500多平方米的兩個空間,引入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闆塊內容,在這裏舉辦國絲時尚博物館。而國絲則將其當作是自己的一個小型分館,設立瞭中外時裝、國絲之窗和時尚教室三個區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每年舉辦四個時裝展覽,四個圖片展覽,每周推齣不少於一期以互動為主的時尚課程。開幕時推齣的首期展覽是“時尚的輪廓”,是一個西方時裝簡史的展覽,有80餘件套自18-20世紀的中外時裝藏品參展。同時還有“錦地開光:國絲30年展覽係列海報展”。在時尚教室裏,我們將和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聯手推齣首月4次課程:時尚的秘密、Dior的腰與褶、女神氣質、高跟鞋的前生今世等講座以及銀飾手工等體驗課程。
國絲・時尚博物館裏的時尚教室
2022年2月27日,國絲時尚教室內進行手工體驗
二、國絲的時尚之路
其實,我們一直想成為中國的時尚博物館,這個夢,已經做瞭很多年。當然不是改名,而是讓人們知道,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中國的時尚博物館。為瞭這個目標,我們走過瞭幾個階段:先是從時尚收藏做起,再到時尚展覽,再到時尚藝術展,再到國際時尚展。
其實我們剛開始建館的時候,就開始徵集現代名優絲綢産品,但大多都是作為原料的生絲和白坯,品質雖好,藝術性不強。過瞭大約10年之後,我們開始做瞭幾個體現近現代服飾的展覽。
1、近現代織品和服裝展
第一個展覽是2004年推齣的“時尚百年:20世紀中國服裝藝術迴顧展”,展覽由“皇朝背影”(1900-1912年)、“繽紛世象”(1912-1949年)、“紅旗飄飄”(1949-1976年)和“狂歡季節”(1976-2000年)四個部分組成,迴顧1900―2000年這百年間中國的流行時尚變遷,展示中國百年服飾藝術的演變。此外,相關時期的流行音樂、電影、交通工具、書籍等時尚實物也作為背景同時得到反映。第二個展覽是2009年推齣的“革命與浪漫:1957-1978年中國絲綢設計迴顧展”。當時我館剛好收藏瞭一批當時江浙滬生産的絲綢樣本,還得到瞭當時絲綢試樣廠裏一批絲綢設計師的手稿,於是我們策劃瞭這個展覽。整個展覽著力錶現瞭1957年至1978年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尤其是江浙滬地區)絲綢紋樣設計的發展曆程,展示紅色與美是怎麼樣在絲綢設計上進行結閤的。
時尚百年:20世紀中國服裝藝術迴顧展(2004)
革命與浪漫:1957-1978年中國絲綢設計迴顧展(2009)
2、時尚迴顧展
對於資源和藏品比較緊缺的博物館來說,是很難獲取大量考古性文物的,所以我們要拓寬思路,從收集絲綢拓寬到收集所有的紡織品。我查看瞭世界各大博物館裏的紡織跟時裝類部門,發現大傢都非常關注現代闆塊,而且沒有絲綢這樣的材質局限,所以展覽纔能越做越好。受到這個啓發,我們認為可以從收藏開始,每年打造一個類似於“年度時尚”的主題展,通過一個展覽梳理一段曆史,並且將其打造成一個品牌性的平台,能夠讓企業、設計師得到展示和交流,最後與中國絲綢博物館建立友好閤作關係。
也是在2009年,我們開始較為係統地謀劃時尚收藏和展覽。最後決定從2011年起,每年都舉辦一個時尚迴顧展,前麵五期邀請浙江理工大學馮薈組成團隊負責策展,每個展覽都有主題,比如說2012年的“穿越”主題,目的是尋找中國傳統跟當下之間的關係;還有2013年的“新生”主題與2014年的“築夢”主題,“築夢”其實與我館的改擴建相關。2016年,G20峰會在杭州召開,國絲也完成瞭改擴建,在9月重新開放,所以當年的主題就成瞭“化蝶”。這個係列展覽一直做到現在,在2020年第10個展覽時,我們給的主題是“雲薈”,把10年來所徵集的時尚收藏精選瞭進行展覽,取的是雲集薈萃之意。2021年是時尚迴顧展的新一個10年的開始,我們推齣瞭“時尚+”係列,首個展覽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吳海燕教授領銜,主題是“時間的藝術:當刺綉穿越時尚”。
發現Fashion:2011年度時尚迴顧展
雲薈:2020年度時尚迴顧展
時間的藝術:當刺綉穿越時尚
3、時尚藝術展
在策劃這些主題展覽的過程中,我們遇到瞭一個問題:當展品門類要求比較全麵時,很難做到每一個門類都是精品。時裝類博物館的活動策劃一般有兩個方嚮:一是精品類;另一是百科全書類。在推齣時尚迴顧展的同時,我們麵對的設計師錶達齣不完全相同的願望,我們覺得不能單純聚焦在服飾的社會變遷上,也要反映時裝藝術的變遷。於是我們聯閤瞭時尚傳媒集團和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閤主辦一個反映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時尚藝術的大展。因為2012至2013年間剛好是中國絲綢博物館、時尚傳媒集團和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走過的第20個年頭,所以這個展覽也是為瞭慶祝各自的20周年。我們邀請瞭深圳藝術職業學院劉君教授擔任策展人,題目定為“時代映像:中國時裝藝術(1992―2012)”,分為“源起”“交融”“構築”三大闆塊,展示瞭20年中國時裝設計的藝術成就,代錶和反映瞭當代中國時裝設計的整體水平,宣傳中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設計”的轉型和實力,這實際上也是對中國當代時裝在全球背景下發展20年的一次迴顧。
時代映像:中國時裝藝術(1992―2012)
4、國際時尚
除瞭中國的時裝之外,我們同樣也關注國際上其他的時尚文化,多方收集資料和藏品。從2010年到2015年,我們收集瞭大量的中國時裝和西方時裝,西方時裝達四萬件之多,中國織品和時裝也快有兩萬件。2016年,新建成的時裝館條件大大改善,有臨展廳和多功能廳,可以舉辦較為大型的國際時尚展覽,成為一個國際化的時裝類博物館。
於是,我們在新的基本陳列中設置瞭“從田園到城市:西方400年時裝展”,2017年推齣瞭“榮歸錦上:1700年以來的法國絲綢”“綻放:蕾絲的前世今生”、2018推齣瞭“瞭不起的時代:20世紀20年代的時尚”,2019年推齣瞭“一衣帶水:韓國傳統紡織品與服飾展”(與韓國傳統文化大學閤作)和“迪奧的迪奧Dior by Dior(1947-1957)”(與加拿大皇傢安大略博物館閤作),2020年推齣瞭“巴黎世傢:型風塑尚”(與英國V&A博物館閤作)和“燕爾柔白:19-20世紀西方婚紗展”,2021年則推齣瞭“衣尚自然:服飾的美和責任”大展。
榮歸錦上:1700年以來的法國絲綢,2017
迪奧的迪奧Dior by Dior(1947-1957),2019
衣尚自然:服飾的美和責任,2021
三、麵嚮世界的時尚博物館
我們的時尚博物館,當然是要麵嚮公眾、麵嚮未來、麵嚮世界的時尚博物館。時尚從來不是一個國傢獨立發生的事情,它是全球化的一個側麵。早在1920年代,中國雖然有著自己的海派旗袍,但大上海的時尚已和巴黎和倫敦的時尚開始同步。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時裝部就是世界博物館中的佼佼者,洛杉磯郡立博物館、皇傢安大略博物館、日本京都KCI,倫敦的V&A以及巴黎時裝博物館等都有著極為強大的時裝部或本身就時裝博物館。
在這其中,英國的V&A可以算是其中的引領者,也是我們做時尚博物館的一個可以對標的標杆。曆年來,我們和V&A進行瞭大量的閤作。早期的閤作雖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但這主要是關於敦煌絲綢研究的。2013年7月,我們已經收藏瞭大量西方時裝,所以我就和周�D前去V&A學習紡織品和時裝的保護修復。2014年4月,我自己又特彆再去V&A的時裝庫房參觀考察學習,為我們建設西方時裝收藏做好庫房準備。到2014年12月,我們又派齣瞭張國偉和徐姍禾倆人前去V&A,再學習瞭兩個月,其中涉及西方時裝的各個方麵,包括分類、定名、登錄、係統、存放、管理等,因為這和中國服裝文物的管理和研究,可以說就是兩個體係,必須重新學習。
2014年4月,趙豐及V&A人員閤照
2014年12月,趙豐、張國偉、徐姍禾等閤照
等到我館新館啓用後,國絲的時尚範特色就更加明確瞭。於是我們進一步推動這一方麵的工作。2016年10月,我們邀請瞭V&A技術部主任Sandra Smith來我館講座,指導用粘膠劑進行西方時裝修復。同時我們積極洽談時裝展覽的引進,終於在2019年談成引進巴黎世傢大展“型風塑尚”,但展覽剛好遇到新冠疫情,直到2020年鞦天纔得以實施。2021年,我們又和V&A在深圳相遇並進行閤作,深圳的設計互聯引進瞭“源於自然的時尚”,我們則被應邀請策劃瞭一個平行展“衣從萬物:中國今昔時尚”。
巴黎世傢:型風塑尚,2020
衣從萬物:中國今昔時尚,2021,深圳
與此同時,我們也積極地深入到中國博協和國際博協的服裝專委會的活動中來。早在2010年,國絲就積極參與在中國舉辦的國際博協大會,並邀請與會的服裝專委會代錶考察瞭國絲,此後又多次拜訪專委會主席丹麥羅森堡的Katia Johnson。在2019年國際博協京都大會上,我參加瞭ICOM-Costume並在會上作瞭發言,介紹瞭中國絲綢博物館時尚方麵的行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服裝和時尚類博物館進行互動,特彆是和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法國等。
國際博協服裝專委會成員閤照,2019,京都
2021年,國絲正式成為中國博協服裝專委會主任單位之後,我們一方麵聯閤國內同類博物館100傢推進各項工作,並把服裝專委會擴大到所有設計類的博物館,稱為服裝與設計博物館專委會,基本可以涵蓋時尚類博物館,另一方麵也更為積極地代錶中國同行,與國際博協的服裝專委會上開展對話。目前國際博協服裝專委會現任主席、法國凡爾賽宮的Corinne Thepaut-Cabasset女士已嚮我們錶達瞭在杭州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年會的意嚮。
四、麵嚮社會的時尚影響力
2016年10月,國際博物館高級彆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開幕,國傢主席發來賀信並指齣: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麵具有特殊作用。這是習總書記對博物館的定位,那麼對於國絲來說,我們要成為一個體係完整的紡織服飾類專題博物館,這其中肯定不隻是紡織服飾的古代文物,而應該包括近代、現代和當代,要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為紡織服飾行業做好相關工作。所以國絲也根據這個定位建立瞭新的理事會並重新修訂瞭章程,確定瞭以中國絲綢為核心的紡織服飾文化遺産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承和創新。
從田園到城市:西方時尚400年,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
在2016年中國絲綢博物館新館啓用之前,我曾經接受過一個媒體采訪,題目叫“指嚮時尚影響力”,討論博物館在時尚圈裏麵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我覺得中國絲綢博物館應該是一個時尚的收藏者,一個時尚的殿堂和時尚的啓迪處,還有對公眾進行審美教育的場所,就是讓觀眾理解什麼服裝是好的,什麼服裝是不好的,最後就是對於服裝文化的繼承跟創新,所以我們就提齣瞭“時尚範”和“時尚影響力”這個概念。
我們博物館的願景是打造成一座時尚的博物館,這個其實也是南京博物院龔良院長對我提齣的要求,他評審我們的方案時說,你們博物館應該做成中國最時尚的博物館,當然中國最時尚的博物館,不隻是收藏時尚,本身這個館也要做得比較時尚。所以我們館裏麵也有一些活動是比較時尚的,比如說在湖麵上走秀,推齣瞭“國絲之夜”;我們給杭州市提供夜生活的場地,這個本身就是比較時尚的;還有一個比較時尚的錦廓咖啡,引入瞭曉風書屋;設計瞭很多時尚展品,用的是我們博物館的圖案;我們在晚上舉辦多場“絲路之夜”時尚活動,有“阿拉伯之夜”“波斯之夜”“法蘭西之夜”“意大利之夜”等。這是博物館的“時尚範”的概念。浙江省博物館陳水華館長也說,“時尚範”其實就是與時俱進,每個博物館都應該有這樣的概念。
當時,國絲的“時尚範”還包括本身專題就是與時尚相關,所以還應該有“時尚影響力”。國絲應該是一個“時裝殿堂”,是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時尚最為神聖的地點,它是一個教學基地。我覺得所有學習服裝、學習紡織設計的人,一生當中或者求學當中,必須要來一趟國絲。在服裝類學校教程裏麵,西方時裝是必修課,而中國服裝不是,因為我們現在服裝設計和工程的主要理論和技術來源於於西方,然後不同地方再加上自己的文化元素。目前國內沒有一傢博物館能夠提供這樣的收藏讓學生來學習,但國絲就可以。所以我們也在傳承方麵設計瞭很多教學活動,創建瞭女紅傳習館,其中最高的層次是女紅研習班,是一個以成人設計師為主參與的課程,學習的內容都可以運用到他們的設計中去。通過這些學習,為設計師提供信息、工藝和設計的元素,産生“時尚影響力”。
從田園到城市:西方時尚400年,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
當然,“時尚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影響廣大消費者。我們的時尚展覽、時尚教室、時尚活動,最終要賦能美好生活,賦能城市品質,就必須真正地融入整個時尚圈。作為中國頂級的時尚博物館,我們在時尚圈裏的定位就是經典時尚作品的收藏者、時尚史論的研究者、時尚文化的展示地,從而為時尚設計師和生産廠傢提供基礎教育、設計素材和靈感啓示、為時尚消費者提供文化知識和提升審美品味、最後達到倡導時尚生活方式和賦能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標。這就是一個時尚類專題博物館在時尚圈裏的定位和作用。
來源:中國絲綢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