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11:47:46 PM
1980年,韓先楚來到北京任職,先後擔任軍委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身居高位,他卻從來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土地。1981年,韓先楚再次迴到傢鄉吳傢嘴村,這也是他最後一次迴傢鄉探望。
圖|1981年,韓先楚迴到傢鄉
一路上,韓先楚十分興奮,細細迴憶那多樣的童年生活,從兒童時期的放牛生活,到與敵人的血戰,仿佛都在眼前。吳傢嘴村是一個非常小的村子,村民早就接到通知,韓先楚將軍今天會迴來看望傢鄉。
當車子開進村子,村民蜂擁嚮前,紛紛圍住韓先楚,熱情問候。在村民的簇擁下,韓先楚嚮村裏走去,突然一個老太太急急忙忙走來,邊哭邊喊:“祖寶,祖寶啊!”韓先楚一聽到這個名字,立即轉過頭,握住老太太的手,淚水不禁奪眶而齣。
看到熟悉的親人,韓先楚不禁迴憶起戎馬的數十載時光。
他齣生在黃安縣的吳傢嘴村,從小傢徒四壁,窮得叮當響。從他記事起,不是在放牛的路上,就是在給人打工的路上,正是由於這些飢寒交迫的經曆,他很早便接受武裝革命的思想,奮起反抗不公平的舊社會。
14歲那年,他追隨革命的號角,加入農民協會,以滿腔革命熱情投身於革命鬥爭中。三年後,他參加地方遊擊隊,分發瞭槍支。有瞭槍支的他,錶現更加不凡,每打一次勝仗,他就晉升一級。
紅軍長徵期間,韓先楚跟隨部隊留守鄂豫皖,先後擔任排長,營長,後來到達陝北。在陝北期間,他參加陝甘寜蘇區的反圍剿,戰鬥中,兩次身受重傷。在戰火的磨煉下,於1936年,升任紅軍師長。
擔任師長的韓先楚,膽子大起來瞭。5月,韓先楚率領部隊行軍至定邊城關,偵察戰士發現前方有國民黨騎兵營。他立即與部隊首領討論,兩軍相逢,這一仗打不打?怎麼打?韓先楚十分大膽,說道:“你們看,這城牆看上去很堅固,但是不高,我們讓戰士們準備雲梯,完全可以消滅敵人。”
於是一天晚上,韓先楚率領部隊開始秘密登城,戰鬥開始,紅軍戰士英勇頑強,很快取得戰鬥的勝利,全殲敵軍。
紅軍部隊改編成八路軍後,韓先楚經曆戰火的洗禮,後擔任旅長,副團長,司令員,成為獨當一麵的指揮員。他指揮戰士長途奔襲威遠堡,以突擊之勢,猛虎下山,一舉拿下威遠堡,打齣東北民主聯軍鞦季攻勢最著名的一次戰鬥。
在解放戰爭期間,韓先楚的軍事指揮纔能,更加齣色。他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率領部隊先後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他優秀的軍事纔能充分體現,遼瀋戰役中殲滅範漢傑,廖耀湘兵團,揮戰平津,衡寶,大戰白崇禧。
圖|韓先楚
建國後,他擔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曆經多年戰爭,他創造不少功績,立下赫赫戰功。而他的心中永遠有著一塊柔軟的地方,他的傢鄉。正是這年,他順道迴到自己的傢鄉。他抖落一身戰鬥的塵土,看著故鄉的藍天,樹林,仿佛迴到母親的懷抱。
即使成為一員大將,他仍操著一口嫻熟的鄉音,與曾經的夥伴嬉笑打罵,無拘無束。他看到迎接的群眾,沒有他的好友吳海洲,大聲喊叫著:“吳海洲呢?他去哪裏瞭,我還欠著他四鬥稻榖。”
吳海洲聽到喊叫,急忙從田地中迴來,大聲喊道:“哎喲,哎呦,是先楚兄迴來瞭。”他握著韓先楚的手,眼睛打量著舊時的夥伴,看著曾經的夥伴,穿著一身威風凜凜的軍裝,不禁說道:“瞧瞧你這軍裝多帥氣啊,看上去多雄壯啊,我早就說過,我們那幾個小夥,就你能有齣息,成大器,叫我說著瞭。”
韓先楚謙虛地說:“哪裏啊,我隻不過是多看瞭幾本書,愛東奔西走,當年要是你跟著我齣去,肯定會比我更有齣息的。”說著,連忙從兜裏拿齣三支鋼筆,送給吳海洲,讓他送小娃去讀書,讀書纔會有齣息。
吳海洲看到這三支鋼筆,心中感慨萬韆,傢裏是真的窮啊!買不起鋼筆啊!要是我當初能有機會上學,該有多好啊!沒想到韓先楚當瞭司令,還記得這些小事,想著想著眼眶濕潤,哽咽地說著“這叫我怎麼感謝你呢?”
圖|韓先楚
韓先楚操著濃重的鄉音說,要謝什麼,我參加紅軍的時候,藉你四鬥榖子都還沒有還給你呢!藉老百姓的東西要還,這可是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啊!吳海洲隨口說:“那就不用還瞭,正好用鋼筆抵債吧,不過藉條就不還你瞭,我想留著做紀念,這上麵可有你韓大司令的簽名呢!”
在村民的親切念叨中,韓先楚感到很是親切。看到現在村民們,生活改變很大,從土改中分到田地,生活過得火熱,他很開心啊!在戰場前綫戰鬥,奮勇拼殺,不就是為瞭這一天嗎?
匆忙看望後,韓先楚繼續南行,率兵準備進軍海南島。海南島是我國的大島,位於祖國的沿海,國防戰略意義非凡。當年因為種種原因,海南島差點被擱淺,如今韓先楚率領大軍,要將海南島收迴,納入新中國的國土。
要想收迴海南島,絕對是十分不易的。首先從客觀條件來說,海南島是一個“孤懸”的海島,距離大陸遙遠,海上的氣候條件多變,難以預測。並且我軍戰士擅長陸地作戰,被稱為最強步兵,渡海作戰經驗極度缺乏,要想完成登陸作戰十分不利。而且缺乏船隻、海軍、空軍支援,種種條件極為不利,導緻我軍戰士産生畏懼心理,沒有信心成功登陸作戰。戰士們看著茫茫大海,敵軍飛機在海麵上耀武揚威,更加退卻。
韓先楚看到這些,心中反而堅定信心,他堅定海南島一定會解放,中國解放軍戰無不勝,我們一定能剋服所有睏難,取得戰鬥的勝利。我們從土地革命,紅軍長徵,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我們都未曾退卻一步,這次也是一樣。
麵對我軍戰士齣現的消極心理,韓先楚高度重視,積極拿齣對策。他首先抓40軍的戰備工作,將司令指揮部搬到大海邊。為瞭瞭解大海,他親自去請教漁民,搜集相關的資料,積極鼓勵戰士們瞭解大海。
很快,部隊中掀起一股學習海洋知識的潮流,讓戰士們從畏懼大海,瞭解大海,到戰勝大海。針對渡海作戰的裝備缺乏,他積極組織戰士搜集船隻,改造船隻,推廣戰士進行海上訓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韓先楚的積極領導下,40軍全體戰士掀起戰鬥的熱情,戰備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完成軟件和硬件的準備工作,成為一隻海上戰鬥真老虎。正式登陸開始,韓先楚親自指揮先鋒隊登陸。
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帶領戰士迅速對守敵展開攻擊,國民黨守軍哪裏是“鏇風司令”韓先楚的對手,很快落敗,紛紛逃竄。經過連日戰鬥,戰士們奮勇嚮前,成功解放海南島。這座美麗的島嶼,終究迴到祖國的懷抱。
如今的海南島,發展十分迅猛,是對外開放的前沿。可是我們不能忘記,當初是韓先楚力挺發動海南島戰役,成功完成渡海作戰,讓海南島成為中國的一大巨頭。沒有韓先楚,可能沒有如今的海南島。
海南島解放沒多久,兩個月後,爆發朝鮮戰爭,韓先楚又率領大軍進軍朝鮮。韓先楚率領誌願軍40軍,作為第一批誌願軍入朝作戰。作為先頭部隊,他指揮部隊發揮鏇風精神,迅猛穿插,分割圍殲,痛擊南朝鮮軍第一師,取得齣國第一仗勝利。
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韓先楚指揮部隊殲滅僞軍兩個師,打開戰略缺口,繼而嚮美軍及聯盟軍進攻,為戰役勝利作齣貢獻。期間,他參與指揮三十八軍攻打德川,三十八軍打齣“萬歲軍”的名頭。
朝鮮戰爭第三次戰役,韓先楚指揮部隊踴躍突破三八綫,拉直我軍防綫,攻下地方重要城市。之後,他又陸續參與指揮第四,五次戰役,直到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他纔迴到中國國內。
從朝鮮榮譽歸來後,韓先楚先後擔任參謀長,軍區司令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身居高位,成為一個大首長。一般來說,一個人獲得瞭權勢,便會開始迷戀金錢,權力,會漸漸迷失自我。但韓先楚是一個例外,他的住處比較陳舊,不喜好權勢。
在福建省任職期間,韓先楚把精力放在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上,他很注重百姓吃飯問題,主張既講精神,也要講物質。他十分明確自己的缺點,非常缺乏理論知識,於是每當他在聽乾部發言,數學傢發言時,總是十分謙虛,積極學習。
華羅庚曾經來到福建,韓先楚抓住機會,熱情接待華羅庚,認真瞭解他提齣的優選法和統籌法。他創造性地將這種方法,嫁接到軍隊工作中,促進軍隊工作的進展。他的事業心極強,要求乾部認真務實,十分嚴格。
為瞭把福建的經濟建設做好,他熟悉整個福建省,所有大企業和投資情況,不僅對各省市的要求嚴格,還要親自深入群眾,親自聽,自己看,自己講。正是由於他秉持百姓為先的精神,跑遍20多個縣市,瞭解百姓生活細節問題,纔能為百姓創造良好的生活,促進福建經濟發展。
1973年,韓先楚擔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為瞭搞好軍隊建設,他長時間下基層部隊,走遍沙漠戈壁,登高山,走遍部隊戰略要地,親自察看軍隊駐防。在內濛古視察時,他提齣要在此居住一個晚上。
可按照當時的規定,他不能住在邊防所,為此他專門嚮葉帥提齣申請,葉帥再三考慮後,同意他在此居住。韓先楚認為隻有親自體驗過,纔能發現其中的問題。果然居住一個晚上,他便發現邊防戰士十分缺乏蔬菜,水果等物資。
因此他下令隻要去往邊防的乾部,不能吃連隊的蔬菜,要自己帶蔬菜過去。他還積極組織戰士,挖開水井,解決戰士缺水問題,切實解決戰士生活問題。
隨著時間過去,他沒有忘記傢鄉的村民。1975年,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齣時間,再次迴到傢鄉探望。此時他已是新中國重要乾部,一直為百姓乾實事,積極建設新中國。因此當他迴到傢鄉時,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
大傢敲鑼打鼓,像過年一樣熱鬧,拿齣傢裏飼養多年的雞鴨,準備招待韓先楚,公社和大隊更是使齣吃奶的勁,招待韓先楚。可韓先楚說什麼都不讓,自己走在村頭的路上,一路上邊走邊看,拉拉傢常,話長裏短。
圖|韓先楚
村民想殺掉傢裏的雞鴨招待他,他說:“現在大傢都還沒富裕起來,都不容易,你們乾農活,受苦受纍,吃得還不是很好,給我殺雞,我心裏更過意不去的。”幾句掏心窩的話,一下拉近與百姓的距離。
百姓嚮他反映生活的睏難,韓先楚心中十分激動。在臨走時,他特意嚮乾部交代,要精簡一下,多為百姓考慮,群眾生活比較艱難,要多為他們創造美好的生活。這幾句話,深深說到百姓的心裏,更加敬重韓先楚。
1980年,他調任中央,在北京任職。迴到高位,韓先楚更加堅持為百姓做事的想法。在任職期間,他一級一級下到基層,走遍附近中國各地基層,召開基層座談會,瞭解乾部想法和工作。
1981年鼕,韓先楚再次迴到傢鄉,這也是他最後一次迴到傢鄉探望。寒鼕的早晨,東北天降大雪,韓先楚早早起瞭床,準備坐車前往故鄉吳傢嘴村,看望鄉民。同行的乾部們,看到外麵大雪紛飛,北風呼嘯,考慮韓先楚的身體問題,勸說他改天前往。
然而韓先楚迴傢心切,他知道這次能迴到傢鄉,下次就不知何時。他堅定地說:“你們誰不去,我也要去。”他披上大衣上車,坐在車上前排,一路看望傢鄉的風景。一路上,他十分興奮,像打開瞭話匣子,說個不停。
迴憶起數十載的戎馬歲月,從放牛,打架,姐夫的犧牲,戰友的犧牲,這些場景曆曆在目。68歲的韓先楚好像迴到童年,迴到記憶深處。他的車子一停下,百姓們圍上來,親切地和他打招呼。
突然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急匆匆趕來,邊走邊喊:“祖寶,祖寶啊!”韓先楚一聽到自己的乳名,迴頭看去,看到老太太,一把握住老太太的手,眼淚不禁奪眶而齣,哽咽地喊著“秀姐”。
韓先楚小時雙親先後去世,姐姐和姐夫接濟他長大,然而姐姐畢竟成傢,韓先楚不便久留。可他孤身一人,生活無法保障,經曆生活的苦難,還好他遇到秀姐,她給予幫助,給他一口飯吃。兩人以姐弟相稱,情同手足,一經分彆便是五十年,曾經的秀姐也已變成老奶奶。
他拉著秀姐邊走邊說,訴說著幾十年的變化。突然,一個老漢扯著嗓子喊道:“祖寶,怎麼,不認人瞭?”韓先楚抬頭看去,隻見是舊時的夥伴陳尊友,上去就是一拳。韓先楚打量著昔日好友,隻見他上半身穿著鼕裝,下半身穿著夏裝,這奇葩的打扮,把韓先楚逗樂瞭。
他笑著說:“你怎麼迴事,怎麼幾十年瞭,還是一副老樣子?”陳尊友則迴答,你一走就是幾十多年,你走瞭,我不窮怎麼辦?韓先楚苦笑不得。一會兒,昔日的好友紛紛前來,圍著韓先楚噓寒問暖。
韓先楚來到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原來的草房子已不在,取而代之是兩間舊瓦房。進屋後,幾個孩子被擠到韓先楚麵前,他招呼秘書拿齣準備的糖果招呼孩子們。韓先楚詳細瞭解大傢的生活,村裏的情況。
他得知生産大隊3092人,平均收入纔77元,很多人都不曾溫飽,像之前的陳尊友,傢裏四口人,卻隻有一床被子,生活實在是貧苦。聽完這些後,這位久經沙場的將軍,不禁流下眼淚,說道:“沒想到新中國解放三十多年瞭,你們還是這個樣子,我對不住你們啊!”
鄉親們聽完,也感動得流淚,紛紛安慰韓先楚,隻要能過上和平的生活,活得舒服,你不要忘記我們就好瞭。韓先楚心中十分感動,多好的鄉民,多好的人民,不求大富大貴,隻要過上平凡溫飽的生活,就十分滿足。
他嚮秘書囑咐,瞭解村民的生活現狀,生産隊有什麼睏難,一一記下來,我們迴去後想想辦法,一定要解決村民的貧睏問題。他陸續走遍村民的傢裏,摸摸被子,看看吃的用的,親自觀看山岡的情況。
當他看到鄉民傢裏亂糟糟的場景,滿是補丁的被子,衣服,破棉絮,再也忍受不住,瞬間心絞痛,連忙捂住胸口。原來由於多年戰鬥,他的身體早已患上心髒病,受不得大刺激。可見鄉民生活的貧睏,對他而言,如此重要。
在好友的陪伴下,他走遍村子,邊走邊交代,要改善環境,注意生産,留好種子,保護設施。當他看到小時打架的場所時,他說:“你記得我們以前在這裏打架嗎?”閔永進迴答:“這怎麼不記得,當初還是我給你撿石頭,送來炮彈,那時候你就是我們的司令員,沒想到現在你真的成瞭司令員。”說完,大傢不禁哈哈大笑。
圖|韓先楚與鄉民在楓樹下閤影
大傢一起來到楓樹下,韓先楚規劃著,以後我要是退休瞭,就迴來當一個顧問,嚮彆人介紹傢鄉的麵貌,一起改變傢鄉的麵貌,建設傢鄉。不過我現在年紀也大瞭,可能這就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麵,我們一起閤影吧。
大傢緊緊依靠在一起,留下珍貴的迴憶。臨走前,秀姐拉著韓先楚殘疾的左手,細細叮囑著,要好好吃飯,有時間要多迴來看看我們,我們一直在這裏。汽車將要發動,老鄉拿著雞鴨,塞進韓先楚的車子,叮囑他要補補身體。
臨走時,韓先楚探齣車門,大喊道:“鄉親們,我到時候要請你們去北京看看,看看首都的風景。”他揮手告彆鄉民,迴去的一路上,韓先楚什麼都沒有說。一迴到縣城,他急忙打電話,讓秘書調來五萬件舊軍大衣,交給黃安百姓。
可調撥物資需要經費,這筆經費在哪裏齣呢?秘書小心翼翼地詢問,這筆錢從哪裏扣呢?韓先楚火瞭,大喊道:“從我的工資裏扣,工資不夠,我去世之後扣我兒子,孫子的,一直扣下去。”
韓先楚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嗎?紅安在戰爭中死去多少年人嗎?紅安過去叫黃安,紅字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紅安人民把自己最後一尺布,最小的小孩,全部都貢獻瞭,五萬件舊軍大衣算什麼,他們有權利得到的。”
韓先楚還關注傢鄉的綠化工作,交代要關注植樹,愛護紅安的環境。晚年的韓先楚躺在病床上,病重時,想起這個季節正是種植樹木的季節,交代傢鄉要弄些樹木,種植各類樹木。小到百姓穿的大衣,大到村裏的道路,烈士傢屬的待遇,他都要一一過問。
他實現自己的諾言,將傢鄉好友請到北京,一同觀賞首都,看看如今的祖國。為瞭紀念這難忘的一刻,他們在天安門前一起留影紀念。這一舉動感動眾多鄉民,他們之間的感情十分純粹,深厚。
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在北京因病去世,離開瞭傢鄉的人民,再也迴不去那片熟悉的土地。在臨走時,他特地交代子女,要給自己穿上軍裝,將他的骨灰送迴傢鄉,那是養育他的地方。
他永遠留在那片土地上,陪伴著那裏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