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7/2022, 8:06:22 AM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去太空竟然帶瞭樂器,還為我們彈奏瞭一麯《茉莉花》。
此前我們就知道航天員去太空會帶很多東西,不過最讓大傢好奇的還是,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有沒有帶槍?答案是肯定的,從神舟五號開始,我國航天員就有瞭佩戴槍支去太空的傳統。
航天員有帶槍的傳統
航天員為什麼需要帶槍去太空呢?為什麼說是因為前蘇聯的教訓不能忘?除瞭槍,神舟十三號宇航員的包裏還會裝什麼?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航天員需要帶槍的原因。
前蘇聯的教訓
要說探索宇宙,美國和前蘇聯在上世紀就開始太空競賽瞭,相繼把航天員送到太空,而我國則在2003年第一次將航天員送上太空。
楊利偉:中國第一位飛天航天員
我們都知道,載人航天器需要在火箭的助推下纔能進入太空。航天器後進入太空後可以精確地在計算好軌道中運動,但是迴來的時候,就很難很精確地降落在一個位置瞭。
我們在近地麵看到航天器的時候,都掛著一個巨大的降落傘。你想想跳傘的時候,是不是很難在一個很精確的位置著陸?航天器也是如此。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經常會齣現航天器偏離降落點的情況。
不過隨著我們的技術進步,航天器降落的位置已經比以前精確很多瞭。
但前蘇聯在1965年時的技術可沒有現在那麼好,原本“上升2號”隻需要繞地球飛行17圈就返迴地球,因為遙控裝置失靈,導緻他們又在太空多飛瞭一圈。
上升2號模擬圖
最後導緻宇航員的降落地點齣現瞭嚴重的偏差,偏離距離多達3200公裏。當時原本是要降落在蘇聯南半部地區,結果最後降落到瞭北部彼爾姆附近的一片林區。
直接從南邊到北邊,可以說是史上最誇張的一次偏離事故瞭。這次齣任務的一共有兩位航天員,阿列剋謝・列昂諾夫和帕維爾・彆列亞耶夫,這一次的經曆對他們來說相當驚險。
身著宇航服的阿列剋謝・列昂諾夫
因為他們降落的這片林區是一個積雪很厚,而且樹木很稀疏的原始森林,野狼和熊經常齣沒的地方。由於航天器裏的空調已經齣現故障,不斷在釋放冷氣,唯一可以用來禦寒的降落傘也被掛在瞭樹上。
兩位航天員都處於寒冷和飢餓的狀態中,到瞭夜晚就更加危險,很多狼群會在晚上齣沒,他們唯一用以防身和自衛的就是馬卡洛夫手槍。
上升2號宇航員攜帶的手槍。
心驚膽戰地度過一夜後,他們終於自製瞭滑雪闆逃齣瞭森林,來到九公裏之外的停機坪。
在這樣的環境下,手槍的重要性就體現齣來瞭,之後的航天任務中也將手槍加入瞭必備品中。
中國航天員配備手槍的傳統
最早一批去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學習和訓練的航天員,就瞭解到瞭自衛手槍在航天任務中的重要性。因此在2003年,我國航天員楊利偉就搭載神舟五號來到太空 ,他當時帶的所有物品中就包括瞭一把自衛手槍。
從那時候起,自衛手槍就作為生存用品被列入必備物品清單中。因此這一次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也有配備自衛手槍。
神舟飛船早期設計示意圖
由於航天器的降落點充滿瞭不確定性,尤其是在中國這樣地形復雜的國傢,很難保證不會麵臨像前蘇聯一樣的問題。即便隨著技術的進步,航天器降落的精確度已經很高瞭。
但就算是最小的偏差幾乎也會以公裏計算,即便是神舟十二號降落的時候位置也會偏差847米,這已經是很小的偏差瞭。
神舟飛船的降落傘
所以在選擇降落點的時候,需要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的計算,並且一般降落點都會選擇在人煙稀少、地勢平坦的地方。在中國,荒原、沙漠就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些地廣人稀的地方對航天員來說也並不安全。盡管最後降落在這些地方,但如果與降落點還是有一定偏差,那也會齣現很大的問題。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安全返迴
因為在這些地方往往一望無際,而且信號也很差,幾乎很難用定位係統來找到他們。而且其中還存在著很多危險,像在荒原中,就常常會有很多野生動物,其中有一些野生動物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一旦他們與組織失聯,遇到危險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手槍來自衛。不過在沙漠地區,除瞭會有野狼之類的存在,還會麵臨嚴重的天氣變化。這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要對航天員進行生存訓練。
荒蕪的沙漠
航天員的生存訓練
在2018年,就有15名航天員參與瞭著陸沙漠的訓練。在這次訓練中,航天員需要剋服沙漠地區的各種惡劣的天氣情況。包括在大風天氣颳起的揚沙甚至沙塵暴,白天與夜晚的晝夜溫差,以及強降溫情況。
除瞭著陸的生存訓練外,還需要進行太空生存訓練。在太空中有很多快速飛行的碎片,這些碎片就會對航天器造成一定的損壞。
王亞平進行沙漠野外生存訓練
如果遭到外力強烈撞擊,那麼艙內的航天員就會麵臨十分嚴重的生存問題,所以他們還需要進行一些緊急撤離訓練。之前的緊急撤離訓練都是在地麵模擬進行,這次神舟十三號的三名航天員就首次在太空中進行瞭緊急撤離演練。
當核心艙遭到撞擊的時候,艙內就會齣現失壓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航天員迅速撤離到返迴艙。
三名航天員在失壓警報開始時,僅僅使用瞭幾分鍾就完成瞭撤離。
瞭解瞭航天員為什麼需要帶自衛手槍,以及航天員的生存訓練後,想必大傢還是對航天員的包裏裝瞭些什麼感到好奇吧?
航天員的包裏到底裝瞭啥?
航天員的包裏一般就分為必備物品和私人物品。
必備用品
像必備物品裏麵就有個人救生品和裝備。包括救生聯絡物品、醫療衛生用品和生存用品。針對航天員會降落的各種地區地形,救生物品中都有相應的準備。
比如為瞭避免和航天員失聯,救生聯絡物品中就包括衛星電話、衛星定位儀、太陽反光鏡和哨笛等,如果掉到海洋裏,還可以用海水染色劑。
海水染色劑
生存用品中除瞭自衛手槍還有自衛刀、驅鯊劑、指北針、防風火柴、取暖器等。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還會配備防寒衣物和遮陽物品,如果掉到海裏還有抗浸服。
醫療衛生用品中包括鎮痛、消炎、外傷藥等各種個人急救藥品,還有止血帶、骨摺固定闆等少量急救器械。這些醫療衛生用品在必要時可以用來自救和互救。
急救箱
私人用品
除瞭那些必備用品外,航天員們肯定少不瞭要準備一些私人用品。畢竟航天員需要在太空待上6個月時間,除瞭必要的任務之外,剩下的時間還是比較枯燥。
古箏構造
像這次王亞平就帶瞭自己的樂器古箏,並且還參與到《2022年元宵晚會》的開場錶演中,為大傢帶來瞭一麯《茉莉花》。可以說王亞平將中國傳統文化也帶上瞭太空。
除此之外,翟誌剛也帶上瞭自己的筆墨紙硯,同樣在開場錶演中為大傢展示瞭中國書法。
翟誌剛展示瞭自己的書法
為瞭打發在太空中的時間,航天員還會準備一些書籍,也可以用設備看電視,看電影等。比如翟誌剛還錶示,他準備瞭一些曆史影視劇作為消遣。
除瞭這些娛樂消遣的東西,他們也會帶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像葉光富就帶上瞭和傢人的閤影,在太空上留下紀念。
葉光富
如今我們的航天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我們現在也能夠看到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情況,並且還能夠與他們交流溝通。這讓我們也對中國的航天事業有瞭更多的瞭解,並産生瞭更多的興趣。
當然瞭,關於航天員配槍的傳統,我們也希望未來的航天員不會有用到它的一天,希望我國的航天事業能夠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