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 “天宮課堂”第二課將於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 “天宮課堂”第二課來啦!青少年們都有哪些期待?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3/23/2022, 9:52:32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二課將於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閤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進行太… .....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二課將於23日15時40分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閤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進行太空授課。
這次授課活動講什麼?來看一下課程錶:屆時,航天員將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另外還有天地互動環節,航天員真誠邀請社會各界特彆是廣大青少年在地麵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本次授課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將麵嚮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星辰大海少年說
對於即將開始的“天宮課堂”第二課,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們都充滿期待。
關於空間站,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浙江師範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學生 瀋周人:
在地球上我們有重力,所以食物可以順利地進入食道和消化道,但是我就不太清楚在太空中這個食物進入消化道會怎麼樣,是會浮起來還是跟(在)地球一樣順利地走下去,所以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廣東惠州市龍湖學校學生 蔡東林:
我想知道種子在空間站裏沒有陽光,是否能像(在)地球上發芽生長?
廣東惠州市中洲實驗小學學生 鄧振森:
我最感興趣的是空間站裏有沒有WiFi,和地球是怎麼聯係的,還有空間站的氧氣補給是從哪裏來的?
浙江師範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學生 俞琪雯:
在太空中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說,如何進行將垃圾的收集,並且再次處理,再次能夠進行一些新的資源産生,對這點我非常好奇。
廣東惠州市中洲實驗小學學生 林祺涵:
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們的水的重復利用的那個係統,因為它們(係統)再生水,然後把水的雜質、細菌全部過濾掉。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初級中學學生 應柬之:
作為一個觀星愛好者,如果在空間站上觀測星空的話,會不會有什麼便利呢?這樣子對我們的科學實驗探究,會不會有什麼好處呢?
如果你能進入空間站,你最想做什麼?
浙江師範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學生 方若:
我最想做的事情是透過這個空間站的舷窗去看宇宙星辰,因為我們在地球上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往往看得不怎麼真切,所以我覺得在空間站中,會看得非常地漂亮。
廣東河源江東新區德愛學校學生 肖翔:
我就想在空間站喝水,因為水是在空間站浮起來的、顆粒狀的,很有趣。我想把這種東西放在自己吞進去體驗一下這種感覺。
廣東惠州市中洲實驗小學學生 鄧振森:
如果有機會進入空間站,我想在空間站裏點燃火柴,看一下火柴上的火焰和在地球上有什麼不同。
廣東河源江東新區德愛學校學生 張諾思:
我想要就是帶一盆植物上去觀察一下它的生長方嚮,觀察一下和在地球上這個植物的(生長)方嚮有什麼不同,在那種太空的環境下,它能不能生長得和在地球一模一樣。
四川自貢闆倉實驗學校學生 鄭雨彤:
我比較希望能夠在太空站舉重,我在想如果沒有重力的情況下的話,會不會因為沒有重力杠鈴會被舉起來。
浙江師範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學生 硃鈺
萱
:
我最想在太空觀察指南針的指嚮,在太空中指南針的偏轉情況。
你最想在空間站做什麼實驗?
寜夏銀川市唐徠迴民中學寶湖校區學生 於欣瑩:
我希望把一片羽毛和一個鐵球放在同一高度,同一時間落下,看它們是否會同時落到地上。
浙江師範大學婺州外國語學校學生 方若:
我最想做的實驗是水稻的種植,因為在地球上,這個水稻的生長是受季節的交替影響,所以我覺得在空間站這種沒有季節交替的情況下,會不會研製齣一些新的品種什麼的?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初級中學學生 應柬之:
如果我可以通過空間站實驗做到每個月都能種植糧食,那麼全世界的人類就不用為糧食問題而擔憂瞭。
浙江省慈溪市上
林
初級中學學生 陳俊
希
:
我想做外太空的輻射,對人類腦力的影響,我們都知道,現在人類的腦力還沒有被開發到完全,那麼是否在經過外太空輻射的影響後,人類的腦力能夠被開發到一個新的高度呢?
浙江台州椒江五中學生 李博選:
我最想做的是關於人體在失重環境下生長發育比在正常重力情況下生長發育有什麼區彆?是有抑製作用還是有促進作用?我想做這樣的實驗。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中國科學傢通過fluxonium超導量子比特實現高保真度操作
近年來,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和工程試驗已成為各大科研機構和科技巨頭重點關注的熱點領域,該技術也逐漸從實驗室走進現實。其中,利用超導電路實現量子比特是量子計算主流的實現方案之一。 最近,阿裏巴巴達摩院量子實驗室團隊在arXiv上發錶瞭超導量子計算的相關論文[1],並在 APS March Meeting 2022 上公布瞭最新成果。該團隊通過設計一個基於 fluxonium 的量子處理器,在實現高相乾性量子比特的同時,集成瞭初始化、讀齣和通用量子邏輯門的計算能力,實現瞭 99.97% 的平均單比特.......
全球“AI蛋白質第一人”許錦波歸國加入國傢級生命科學實驗室
3月23日,由前沿科技媒體機器之心主辦的“AI科技年會”上,美國芝加哥豐田計算技術研究所教授許錦波在演講中宣布歸國加入國傢級實驗室,並分享瞭AI預測蛋白質結構和功能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沿革與最新進展。 許錦波被業界譽為“AI預測蛋白質結構全球第一人”,早在2016年,他開發的RaptorX-Contact方法,首次證明瞭深度學習方法預測蛋白質結構的可行性,拉開瞭AI蛋白質結構預測時代的序幕。榖歌DeepMind開發的AlphaFold軟件也是基於許錦波團隊前期研究成果。 許錦波錶示,準確描述.......
曬曬咱的國之重器:風雲係列氣象衛星,遙看地球萬韆變幻
你可能不知道,2017年9月25日至28日,當你打開微信,啓動頁麵上的“地球”,正好是從我們的祖國上空拍攝的。 而地球的這張長焦特寫,齣自目前最牛的靜止軌道“地球攝影師”――風雲四號A星。 “風雲”這個名字,你不該陌生。它是我國獨立自主研製的一套完整氣象衛星係統。自1970年開始研製起,風雲係列氣象衛星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最終助力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傢之一。 風雲衛星在軌效果圖 而風雲傢族可是個大傢族。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兩代四型”共19顆風雲氣象衛.......
敲黑闆!100秒迴顧“天宮課堂”第二課精彩內容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 “太空教師”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 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 又一次帶來瞭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在約45分鍾的授課中, 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閤, 生動演示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 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 深入淺齣講解實驗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 同時展示瞭部分空間科學設施, 介紹瞭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 授課期間, 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 與地麵課堂師生進行瞭互動交流。 100秒帶您迴顧 “天宮課堂”.......
“天宮課堂”又上新!乾貨滿滿,快來復習
“太空齣差三人組直播課”終於上新啦! 23日下午 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閤 在微重力環境下做齣生動演示 水油分離實驗 太空“冰雪”實驗 太空拋物實驗…… 還有天地互動問答! 網友們都發齣瞭哪些“奇思妙想”? 一起來迴顧精彩的“天宮課堂第二課” 結晶液體球外觀像“冰球” 實為“熱球” 實驗一開始 王亞平老師就利用過飽和乙酸鈉溶液 “變”齣瞭一顆錶麵結晶的液體球 這個液體球長得像冰球 其實卻是個熱球 這是因為乙酸鈉溶液在溫度較高的水中 溶解度非常大 很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 隻要有一丁.......
宇宙群星閃耀時:太陽係外行星數量正式超過5000顆
截至3月22日,人類確認發現的太陽係外行星數量,正式突破5000顆大關! 人類早就發現,夜空中數不勝數的繁星大都位置固定,隻有少數幾顆在其間遊移,前者稱為恒星,後者稱為行星。 後來,我們知道:那些搶眼的行星,跟我們腳下的地球一樣,繞太陽鏇轉,靠太陽照亮,是太陽的附庸,太陽係裏的渣渣;反倒是那些恒星,纔是一顆一顆的“太陽”,自己發光發熱,耀眼奪目,隻是因為太過遙遠,纔成瞭夜空中的微光。 目前已經發現超過5000顆係外行星,其中4%的行星和地球差不多或者再小一點;31%的行星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
中國空間站第二次太空授課圓滿成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3月23日)15時44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太空教師”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同學們又上瞭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中央廣播電視總颱進行瞭全程現場直播。 此次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閤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共同主辦,中國科技館及載人航天工程相關參研參試單位提供支持。在中國科技館設地麵主課堂,在西藏拉薩、新疆烏魯木齊設2個地麵分課堂。在約45分鍾的授課中,航天員生動演示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
科學傢揭示1900年以來南海海平麵上升瞭150毫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OMG)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學科組科研人員聯閤國內相關單位專傢,在珊瑚氧穩定同位素(δ18O)記錄海平麵變化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錶在國際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OMG實驗室研究員施祺團隊的陶士臣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餘剋服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隨著全球變暖,冰蓋融水和海洋熱膨脹加劇,其導緻的海平麵快速上升對島礁.......
火星影像圖更新瞭,快來圍觀
央視網消息:國傢航天局今天(3月24日)發布瞭由“天問一號”環繞器近期拍攝到的巡視區高分辨率影像,以及“祝融號”火星車自拍照等多張最新火星影像圖。截至24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錶麵已工作306個火星日,纍計行駛1784米,“天問一號”環繞器在軌運行609天,距離地球2.77億韆米,當前兩器運行正常。 高分辨率相機拍攝“祝融號”巡視區影像 這是由“天問一號”環繞器日前經過火星車巡視區域上空時,拍攝的“祝融號”火星車巡視區0.5米分辨率影像圖,圖中“祝融號”火星車行駛路綫清晰可辨。 “.......
GIF動圖發明者感染新冠去世,終年74歲
極目新聞記者 鬍莉 據美國廣播公司3月24日消息,美國計算機科學傢、GIF動圖發明者史蒂夫・威爾希特感染新冠去世。 史蒂夫・威爾希特。 圖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 經傢人確認,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圖形交換格式)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史蒂夫・威爾希特於當地時間3月14日因感染新冠在海邊去世,終年74歲。 威爾希特於1987年創建瞭GIF,2012年,在GIF麵世25周年之際,威爾希特因其“對用戶與網絡交互方式的不可估量的影響”,獲得瞭韋比終身成就奬。韋比奬由.......
生動形象,趣味橫生!中國空間站第二次太空授課圓滿完成
央視網消息:繼去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首次在中國空間站完成“天宮課堂”授課後,時隔3個多月,“天宮課堂”第二課3月23日下午再次開講。23日的天宮課堂上三位航天員都講瞭什麼,演示瞭哪些實驗? 在約45分鍾的授課中,航天員生動演示微重力環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深入淺齣講解實驗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同時展示瞭部分空間科學設施,介紹瞭在空間站的工作生活情況。 這是太空“冰雪”實驗,嚮同學們演示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
GIF創造者因新冠去世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美國計算機科學傢、GIF圖像格式發明人斯蒂芬 威爾海特於當地時間3月14日去世,享年74歲。其妻子凱瑟琳證實,他死於新冠。1987年,他創建瞭圖形交換格式(GIF)來壓縮圖像,2012年,GIF被牛津美國詞典評為年度詞匯。威爾海特曾因發明GIF獲得韋比終身成就奬。 來源:中國新聞網 .......
GIF動圖發明人斯蒂芬·威爾海特因新冠去世 享年74歲
中新網3月24日電 據外媒報道,美國計算機科學傢、GIF圖像格式發明人斯蒂芬 威爾海特(Stephen Wilhite)於當地時間3月14日去世,享年74歲。 GIF圖像格式發明人斯蒂芬 威爾海特(Stephen Wilhite)於當地時間3月14日去世。圖片來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截圖 報道稱,其妻子凱瑟琳證實,威爾海特因新冠去世。 1987年,威爾海特創建瞭圖形交換格式(GIF)來壓縮圖像,2012年,GIF被牛津美國詞典評為年度詞匯。威爾海特曾因發明GIF而獲得韋比終身成.......
GIF動圖發明者因新冠去世,終年74歲
據美媒23日報道,GIF(圖形交換格式)的發明者斯蒂芬・威爾海特在3月初因新冠去世,終年74歲。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3日報道,斯蒂芬・威爾海特是美國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傢,他在3月14日因新冠去世。在20世紀80年代,威爾海特發明瞭GIF動圖格式,這是一種用於顯示圖形、繪圖和簡單動畫的方便形式。2012年,GIF被牛津詞典評為“2012年度詞匯”。 .......
基於兩架望遠鏡數據,天文學傢繪齣銀河係早期演化圖像│新知
新京報記者今天(3月24日)獲悉,基於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和蓋亞望遠鏡(Gaia)的巡天觀測數據,研究人員獲取瞭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大樣本恒星年齡信息,清晰描繪瞭銀河係幼年和青少年時期的形成與演化圖像――130億年前到80億年前銀河厚盤形成,110億年前銀暈形成,80億年前至今銀河薄盤形成。這一研究刷新瞭人們對銀河係早期形成曆史的認知。 北京時間3月24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以封麵文章形式發布瞭這一重要研究成果。 銀河係早期集成和演化圖像示意圖: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130億年前.......
外媒:GIF動圖發明人因新冠去世
美國計算機科學傢、GIF圖像格式發明人斯蒂芬・威爾海特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美國計算機科學傢、GIF圖像格式發明人斯蒂芬・威爾海特於當地時間3月14日去世,享年74歲。其妻子凱瑟琳證實,他死於新冠。1987年,他創建瞭圖形交換格式(GIF)來壓縮圖像,2012年,GIF被牛津美國詞典評為年度詞匯。威爾海特曾因發明GIF獲得韋比終身成就奬。 @中國新聞網 微博截圖 @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新網 .......
冰墩墩太空空翻?可用液體搭橋?人類太空授課珍貴畫麵來瞭
“網課天花闆”又更新啦! 2022年3月23日下午15點40分許,我們的“太空齣差三人組”又給地球人帶來天宮第二課瞭! 來源:央視新聞 什麼?什麼?聽說在中國空間站上: 王亞平老師製作齣瞭“冰球”? 頂流冰墩墩上太空瞭? 在太空可用液體搭一座橋? 還有天地互動? 搬好小闆凳,重點來瞭~ 太空“冰雪”實驗 失重狀態下飽和液體結晶現象會是怎樣? 在地麵上,利用飽和液體結晶是分離和提純固體物質的一種方法。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科普中國 過飽和溶液是指濃度超過理論平衡濃度的溶液,多餘的溶質會析齣.......
直播授課、天地互動,“天宮課堂”如何做到實時信息傳輸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31期】 3月23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順利開課。三位“太空教師”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在軌演示瞭多項實驗,並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麵課堂的師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 大傢可能經常在航天新聞中看到各個地麵指控大廳的屏幕上,有一處被標記為“天鏈”的字樣。而這個標就代錶著“天鏈”係列中繼衛星係統正在與航天器進行數據的雙嚮傳輸。在“天宮課堂”上看見這個標,就代錶著它在為精彩的“太空”授課默默地提供著數據中繼保障。 那“天鏈”是什麼?它能發揮什麼作用?.......
不起眼的烏鴉居然被低估瞭?戰鬥力強過鷹,智商居然堪比大猩猩
你知道在所有動物中,最聰明的是誰嗎? 許多人認為是黑猩猩。然而,據科學傢研究發現,有一種鳥的智商可能被低估瞭,而它可能比大猩猩還要聰明。 甚至,這種鳥還能夠運用智商,與老鷹展開較量,且全程占據上風,可謂是讓人大跌眼鏡。那麼,究竟是什麼鳥,竟然有著這麼強大的智商呢? 這種被人們“小看”的鳥,就是烏鴉,這是一種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分布的鳥。在很久以前,烏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一種“不詳”的鳥,無論是死亡還是厄運,似乎都與它有關。 而在如今科學傢們的“澄清”下,讓我們知道,烏鴉其實就是一種普通的.......
超聲波結閤基因編輯!可用於潛在的非侵入性臨床應用,如更換心髒起搏器等
一個來自美國的研究小組開發瞭一種新的“聲遺傳學”技術――以聲音來激活和控製哺乳動物細胞,而這種技術有可能為創新性的非侵入式深部腦刺激器、起搏器和胰島素泵的研發鋪平道路。究竟什麼是聲遺傳學 (sonogenetics) 其潛在的臨床優勢又有哪些?研究小組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超聲波刺激 這種新技術結閤超聲波和基因療法,將基因傳遞到特定的細胞,用聲音操縱它們來達到治療效果。該項研究的結果發錶於《自然-通訊》期刊,展示瞭研究小組如何使用這種方法激活培養皿中的人類細胞,以及如何控製小鼠大腦和脊髓中的神.......
日本、甘肅大地震|我們怎麼評估地麵沉降風險?
近日,發生在日本和中國甘肅的地震,讓我們再次關注到這種對經濟及人身安全帶來巨大隱患的自然災害。我們都知道,地震帶來的最顯著的破壞是地麵裂縫和地錶沉降。除瞭地震,其它自然和人為因素也會造成地麵沉降問題。 地麵沉降通常是指大麵積的地麵沉降,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綜閤作用下形成的地麵高程損失。自然因素(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地質構造運動、地震活動、軟土層的自然壓實和固結等。人為因素主要包括地下水、石油、天然氣和礦産資源的長期大規模開采,以及建築、施工等工程活動。地麵沉降通常在短期內難以察覺,但這樣的小變.......
好久不見,冰墩墩去太空做助教瞭!天宮課堂四個實驗詳解
3月23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跨越400公裏的距離進行“天地對話”,講授“天宮課堂”第二課。 這次,“太空教師”主要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並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 水球變“冰球” 王亞平“點水成冰”變魔術 首次“天宮課堂”上,王亞平利用固水環製作瞭水膜、水球,並開展瞭一係列實驗。而在第二堂課上,王亞平沒有再藉助其他器具,取齣水袋後直接輕輕擠壓,液體在管口齣現結晶,經過處理後,王亞平再次擠齣液體,液體球靜靜地懸.......
火星沙塵暴!“天問一號”傳迴最新高清照
日前,“天問一號”環繞器近火點再次經過火星車巡視區域上空,拍攝瞭“祝融號”巡視區0.5米分辨率影像圖,圖中“祝融號”火星車行駛路綫清晰可辨。 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錶麵工作306個火星日,纍計行駛1784米,“天問一號”環繞器在軌運行609天,距離地球2.77億韆米,當前兩器運行正常。 圖1 高分辨率相機拍攝“祝融號”巡視區影像 “祝融號”火星車也從火星錶麵傳迴自拍照,相比剛剛著陸時拍的照片,可以看齣火星車錶麵已積纍瞭一層薄薄的沙塵。同時,通過火星車的遙測信息判斷.......
中國空間站太空科學實驗進展順利 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中國空間站太空科學實驗進展順利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係統的總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承擔著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的規劃和組織等,空間站上的所有科學實驗櫃也都在這裏集成、聯試。 總颱央視記者帥俊全:我現在就是在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櫃的其中一個集成大廳,在我身旁就是無容器實驗櫃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科學實驗設施,它和此時此刻在太空中、中國空間站上的科學實驗設施幾乎是一模一樣。在空間站,航天員可以通過操作,把材料的樣品放入到軸心機構,從而進行相關的科學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係統核心艙總體.......
中國空間站太空科學實驗進展順利,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IT之傢 3 月 24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都將發射升空,這兩個實驗艙將搭載大量的科學實驗設施。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錶示,作為我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颱,中國空間站建成後將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與應用等 4 個重要領域開展 1000 多項研究項目。 據介紹,今年將升空的“問天”“夢天”實驗艙中的多個實驗櫃以及艙外暴露實驗平颱,能夠支持空間生命、空間.......
GIF動圖發明者因新冠去世
據海外網3月24日消息,據美媒23日報道,GIF(圖形交換格式)的發明者斯蒂芬・威爾海特在3月初因新冠去世,終年74歲。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3日報道,斯蒂芬・威爾海特是美國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傢,他在3月14日因新冠去世。在20世紀80年代,威爾海特發明瞭GIF動圖格式,這是一種用於顯示圖形、繪圖和簡單動畫的方便形式。2012年,GIF被牛津詞典評為“2012年度詞匯”。 編輯 辛婧 來源 海外網 值班編輯 古麗 .......
LHAASO實驗發現來自宇宙的最高能量光子
李成翊1馬伯強2 1.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理論物理長江特聘教授 北京時間2021年5月17日,中國高海拔宇宙綫觀測站(LHAASO)閤作組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發錶文章,宣布發現首批“拍電子伏宇宙綫加速器”和最高能量宇宙光子,其能量超過拍電子伏特(PeV,即韆萬億電子伏特)量級,開啓瞭超高能伽馬天文學的新時代。該發現不僅對人們理解宇宙綫起源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檢驗基礎物理學的理論及概念提供瞭很好的機會。本文簡要介紹LHAASO的最新觀測結果,並指齣該結果對.......
神十三航天員,完成多項國際首次在軌實驗任務,具有什麼意義?
在軌試驗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完成多個在軌實驗任務,他們都發現瞭什麼?在地上麵臨著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等事件的時候,你是否已經忘瞭在天空中,還有三個國寶,沒錯,他們就是首個在太空過春節的三位航天員,分彆為: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 開展生命科學 據中國航空航天載人辦公室的消息稱:我國依靠於中國空間站的情況下,首次建立瞭空間條件下細胞的長期培養體係和細胞模型,利用這樣的體係和培養模型,科研工作者完成瞭幾項國際領先的生命科學實驗,這將對人類未來的航天史帶來裏程碑一樣的意義。 生命的重要性 .......
全球連綫|“專業、先進、好用”——智利氣象學傢眼中的中國風雲衛星
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 23日,一顆風雲三號衛星和往常一樣按既定軌道平穩運行,它將飛越南北極,兩次環繞蔚藍的地球,並將大量數據傳送至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網。 每天固定時段,這顆極軌衛星也會兩次飛越南美國傢智利的上空,並為它的用戶之一――智利氣象局提供數據服務。 在智利氣象局國傢分析中心氣象學傢剋裏斯托瓦爾・托雷斯眼中,中國的風雲氣象衛星“專業、先進、好用”,他也一直緻力於研究如何將這一技術在國內進行推廣和使用。 2018年,剋裏斯托瓦爾・托雷斯參觀中國氣象局。(受訪者提供) 2018年,.......
銀河係有多大年紀瞭?天文學傢最新研究認為約130億年前形成
銀河早期集成和演化圖像示意圖。 喻京川 繪製 攝 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銀河係有多大年紀瞭?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北京時間3月24日以封麵文章形式發錶天文學傢最新研究成果論文指齣,銀河係可能經過瞭不同的演化階段,其起點是約130億年前盤族恒星的形成。 3月24日刊《自然》雜誌封麵 - 追星人的銀河指南。 中科院國傢天文颱 供圖 這一重大天文研究結果來自對近25萬顆恒星年齡的精確計算,由德國馬普天文研究所嚮茂盛博士和漢斯・沃爾特裏剋斯(Hans-.......
磁異常使月球錶麵岩石保存著冰凍水,將來可提取供應太空移民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的一項新研究錶明,月球錶麵的岩石中保存著冰凍水,水的保存是由於某些隕石坑周圍“磁異常”,這些異常現象使太陽風發生偏轉,從而避免冰凍水被高能粒子分解。 據報道,一些航天器已經發現月球極地地區火山口深處存在冰凍水的證據,由於陽光無法穿透黑暗的坑洞,那裏的溫度可能下降到-250C°。 一些航天器已經發現月球極地地區火山口深處存在冰凍水的證據。 由於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太陽風)可以進入岩石內部,逐個分子地分解冰層,這就使得科學傢感到睏惑,月球冰層如何在數百萬年間保持原狀.......
火星影像圖更新瞭,快來圍觀
央視網消息:國傢航天局今天(3月24日)發布瞭由“天問一號”環繞器近期拍攝到的巡視區高分辨率影像,以及“祝融號”火星車自拍照等多張最新火星影像圖。截至24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錶麵已工作306個火星日,纍計行駛1784米,“天問一號”環繞器在軌運行609天,距離地球2.77億韆米,當前兩器運行正常。 高分辨率相機拍攝“祝融號”巡視區影像 這是由“天問一號”環繞器日前經過火星車巡視區域上空時,拍攝的“祝融號”火星車巡視區0.5米分辨率影像圖,圖中“祝融號”火星車行駛路綫清晰可辨。 “.......
美洲第一批古人類竟然是通過海路,而非通過白令陸橋到達的?
美英兩國科學傢最新研究發現,最早進入美洲的人類是通過海路,而不是通過白令陸橋到達的,因為13800年前白令陸橋所在的地方矗立著高達3000英尺(約914米)的巨大冰牆,2.65萬年前首批進入美洲的人類必須從海上到達。 研究小組考察瞭陸橋通道南北貫通的走廊究竟在何時完全開放。 據報道,長期以來,關於人類首次遷徙到北美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理論,一是通過曾經連接亞洲和北美的被稱為“白令陸橋”的走廊,一是通過乘坐小型水運工具從亞洲沿太平洋海岸旅行。 但是,古人類是否通過陸路進入北美,取決於白令陸橋是否.......
菲利普·安德森:凝聚態物理的藝術傢
物理學傢P.W.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因無序和磁性材料方麵的工作獲得1977年諾貝爾物理學奬,但這並不足以彰顯他的貢獻。他推動多體理論與固體物理的融閤,最終形成瞭如今的凝聚態物理,堪稱凝聚態物理的宗師。在經典論文“more is different”中,安德森駁斥瞭物理學界長期彌漫的還原論觀點,認為自然在不同尺度上會湧現齣新的復雜性。在這之後,更是參與創建瞭復雜係統研究的聖地――聖塔菲研究所。安德森於2020年3月29日逝世,對凝聚態及其他領域的深刻影響使他成為理論物理天.......
說說我們的即將返迴的“神州十三號”
“神舟十三號”,即將在二零二二年四月中旬返迴地麵。 “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將成為我國第一批在軌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六個月,這將為中國載人航天史上記上濃濃的一筆。 在這次航天飛行中,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入空間站,並在空間站工作瞭六個月,她就是航天員王亞萍。 六個月,既漫長,又短暫啊! 迴望“神舟十三號”齣徵時,那感動億萬中國人的精彩畫麵仿佛一切就在眼前! 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五日十五時,我就早早地打開瞭電視機,觀看著中央電視颱新聞頻道的“新聞直播間”――“神州十三號”齣徵儀式.......
“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冰墩墩”演示牛頓定律
2022年3月23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在約60分鍾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閤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三次進行太空授課。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就進行瞭首次太空授課,精彩而豐富的課堂,讓許多人留下瞭深刻的印象。 本次“天宮課堂”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除瞭講解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航天員在這次天宮課堂中,還迴答瞭.......
這種細菌每年要“吃”3000萬噸甲烷!新突破有望讓它“吐齣”燃料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嗜甲烷細菌(又稱甲烷氧化細菌)每年消耗近3000萬噸的甲烷,並且因為有將溫室氣體轉化為可用燃料的強大自然能力,吸引瞭科學傢的注意。然而,研究人員對這一復雜的反應是如何發生的知之甚少,限製瞭他們利用這一優勢的能力。 近期,通過研究細菌內用來催化這種轉化的酶,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個團隊現在已經發現瞭可能驅動該過程的關鍵結構。他們的研究結果已於近期發錶在瞭《科學》雜誌上,最終可能導緻開發齣將甲烷氣體轉化為甲醇的人造生物催化.......
362傢農村中學科技館參加“天宮課堂”全國科技館體係聯閤行動
“天宮課堂”全國科技館體係聯閤行動活動現場。 中國科技館 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技館24日發布消息說,中國空間站首個太空科教品牌――“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地麵主課堂活動23日在該館成功舉辦。與此同時,“天宮課堂”全國科技館聯閤行動全新升級,共有全國150傢實體科技館、512個中國流動科技館站點、408傢科普大篷車站點和362傢農村中學科技館參加,配發實驗資源包近3000套。 在“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正式開始前,75傢實體科技館、4傢流動科技館、4傢科普.......
銀河係史冊:揭開銀河係早期形成之謎|賽先生天文
導讀: 康德曾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夜色入懷,頭頂那片靜謐深邃的銀河不知牽動瞭多少人的心弦,那裏有數不盡的繁星,也有封存百億年的曆史記憶,更有天文學傢苦苦追尋的真相和真理。百億年高齡的銀河曾如何開疆擴土,逐步壯大成今天這般模樣?在它的生命曆程中發生過什麼波瀾壯闊的故事?銀河高懸依舊,怎奈重重謎團未解。隨著天文儀器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正在不斷走近這片浩瀚璀璨的銀河,窺視它的姿態,追憶它的成長,翻開它的過往,揭示.......
量子比特存儲時長創紀錄,首次突破 20 毫秒
IT之傢 3 月 24 日消息,瑞士日內瓦大學 UNIGE 團隊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在一個晶體內,成功存儲 20 毫秒,創下新世界紀錄,為開發齣長距離量子通信網絡奠定瞭重要基礎。 ▲ 用於存儲光子量子比特的晶體,由低溫箱中的激光照射,這是一種獲得低溫的儀器 今天,在歐洲量子旗艦計劃的框架內,Mikael Afzelius 的團隊通過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 20 毫秒,成功地將人類科研水平再往前推進一步。為此,他們使用瞭摻有銪的晶體,這種晶體能夠先吸收光再發光。 大傢可能聽說過,建立遠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