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6:28:29 PM
作者:Ada
物聯網智庫 原創
導讀
近年來,榖歌、微軟、英特爾、亞馬遜等巨頭時常將「環境計算」掛在嘴邊,人們也開始期待這個“老夥計”究竟能夠帶來哪些“新創意”?
盤點近幾年的全球智能傢居市場,消費者開始追求更加輕量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服務;産業端則是在不遺餘力地推進全屋智能,以場景化體驗徵服用戶。然而,品牌壁壘、産品同質化嚴重、互聯互通性不足等痛點卻十分頑固,難以根治。
目前,盡管智能傢居行業整體仍處於增長期,但以全屋智能為終點的産業升級卻始終發展的不溫不火。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尋找智能傢居的新齣路,以期打破現有的僵持局麵,推動智能傢居、全屋智能邁入更加具象的智能階段。
「環境計算」重齣江湖
日前,亞馬遜設備和服務高級副總裁 Dave Limp與英國《金融時報》的Dave Lee圍繞智能傢居領域的熱議話題展開瞭一次深入對話,其中便提到瞭一項“熟悉又陌生”的“新”概念――環境計算。
之所以將其稱為“熟悉又陌生”的“新”概念,是因為早在2019年前後,榖歌、微軟、英特爾便相繼公布瞭基於環境計算的種種布局,但市場上對於這一概念的理解與認證尚不明確、未形成共識,更是鮮有産品實現瞭規模化應用。
在2019榖歌製造大會上,時任 榖歌設備與服務高級副總裁的Rick Osterloh 公布瞭榖歌的新使命、新願景:“讓你的設備和服務與AI一起協作,在你需要的任何時候過來幫助你,在你不需要的時候自動隱身。”隨後,其還撰寫博客解釋瞭榖歌推齣的“環境計算”概念――在你的一天中,設備會消失在背景中,人工智能和軟件則將一起工作來幫助你。
隨後,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 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錶示,真正的環境計算是讓你感受不到任何設備、任何計算,它通過眼、耳、鼻、舌、身五官來感知信息、交互信息,或許到更高階段時,信息的呈現不是通過設備而是通過光。當然,它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迭代的。
同時,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 也曾錶示,“環境計算是英特爾的中長期研究計劃,也就是3~5年時間的研究計劃。目前美國的團隊已經做瞭一段時間,現在已經開始進行現場實驗瞭,主要特色是用環境裏部署的多種傳感器來感知人的活動和與物體的交互,然後進行語意理解,再通過與環境融閤的投影方式跟參與者互動。”
雖然三者之間並沒有統一的口徑,但卻不約而同的透露齣瞭幾個相同的關鍵信息――感受不到環境與計算、與環境融閤的交互。
圖源:智東西
當時間來到2022年, 亞馬遜 也提齣瞭自己對於環境計算的“定義”,並將其更加具象的帶到瞭智能傢居領域,Dave Limp介紹道,環境計算是人們與技術交互的另一種方式,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不需要看說明書、教學視頻等去學習如何使用這項技術,隻要你站在旁邊就可以與它産生交互。它還有一個特點是,不用的時候就消失瞭。
同時,Dave Limp也明確瞭環境計算並不是簡單的語音控製。近年來,亞馬遜一直在弱化用戶與其語音虛擬助手Alexa之間的交互。他錶示,亞馬遜每個月都會進行數億次智能傢居操作,但其中超過 1/4 的操作是 Echo 在用戶指令下達前完成的,用戶沒有做任何事情,不用說“開燈”或“開門”、“設置恒溫器”等,這些指令就會自動觸發。
總結來看 ,亞馬遜麵嚮智能傢居領域提齣的環境計算是通過數據分析、計算使智能終端主動預測用戶需求並完成相應操作,從而減少人機交互,降低智能設備的存在感,提升用戶體驗。換言之,環境計算可以提供一種真正“潤物細無聲”的智能化服務,而這不僅與榖歌、英特爾、微軟的主張異麯同工,更是與全屋智能領域頻頻提及的“主動智能”、“無感服務”息息相關。
「環境計算」開闢智能傢居新齣路?
誠然,所謂的無感化智能服務或主動智能早已不是新鮮概念瞭。隨著傳感器的品類與性能日益強大,以及AI、大數據技術不斷升級,環境感知、動作感知都變得更加清晰準確,加之智能場景的使用頻次節節攀升,無命令的主動服務已經成為現實,並且隨著用戶數據的積纍變得更加精準。
那麼,再一次進入大眾視野的環境計算又能夠為智能傢居帶來哪些新價值呢?
對此,物聯網智庫也采訪瞭國內智能傢居企業,其中,清潔機器人領軍企業 石頭科技 的工程師錶示,環境計算是一個復閤概念,融閤瞭AI、物聯網、語義理解、大數據、多模態交互等技術,對於智能傢居而言,環境計算的應用主要會豐富多模態交互體驗,通過各種感知設備的聯動,更好理解不同環境中、不同用戶的需求,減少用戶通過手動操控、語音控製等方式控製設備的頻率,而無感交互體驗則是環境計算在toC領域落地的一個重要方嚮。
同時,他也錶示,AI、物聯網、語義理解、大數據、多模態交互等都是環境計算的分支領域,石頭科技其中均有布局,並在産品中實現瞭相關的功能落地。
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環境計算,但各自對於概念的定義仍有不同的理解,其可能會在宣傳、推廣時介紹“某某功能未來會是環境計算的一部分”,但鮮有人講“已經實現瞭環境計算”,這也從側麵顯示瞭 「環境計算」的産業應用仍需要中長期的規劃與研究 。正如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韋青所言,環境計算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迭代。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迭代也是不斷掃清障礙的過程,顯然,環境計算仍徘徊在用戶體驗外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其麵前橫亙瞭技術與場景應用層麵的不同挑戰。
對此,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 認為:“環境計算的挑戰在於,一是從多模態的感知到形成對用戶個性化的理解。二是怎樣把交互內容跟沉浸式技術形式很好地結閤起來。”
而針對宋繼強提齣的“從多模態感知到形成對用戶個性化的理解”, 韋青 則認為其中的難點是建模。他錶示:“當我們利用傳感器收集瞭大量的數據,我們如何將這些數據進行建模,形成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而這其中很關鍵的挑戰在於,目前我們的建模能力還很弱、還不夠高效、不夠全麵,還是單點的。而圖計算是破解這一難點重要突破方嚮。”其所提齣的圖計算是將數據按照圖的方式建模,可以獲得以往用扁平化的視角很難得到的結果。
綜閤兩位大佬的觀點來看,環境計算的落地需要剋服的是理解需求與沉浸式交互。首先,多模態感知帶來的數據形態更加復雜,如何利用聲音、位置、體態、圖像等不同元素拼湊齣準確、立體的個性化用戶畫像至關重要;其次,當智能傢居理解瞭用戶需求之後,如何為其提供更加平滑、沉浸的體驗纔是終極目標。
寫在最後
當榖歌、微軟、英特爾、亞馬遜等巨頭時常將「環境計算」掛在嘴邊,人們也開始期待這個“老夥計”究竟能夠帶來哪些“新創意”。尤其是在智能傢居領域,隨著AI感知、多模態交互、主動智能等環境計算分支領域日益成熟,相信環境計算的落地自然水到渠成。
參考資料:
1.《榖歌、英特爾、微軟都掛在嘴邊的“環境計算”是噱頭還是新風口?》,中國電子報
2.《做齣最失敗的手機、最成功的智能音箱後 亞馬遜透露下一個硬件野心》,智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