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在房間練琴 感覺他們來瞭 小鋼琴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None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我一個人在房間練琴,感覺他們來瞭,幾乎貼著玻璃,一群黑壓壓的高大陰影,我身上停滿他們收起翅膀的視綫,他們對彼此輕呼:「神童啊,神童……」即使他們彷彿是從另外一個時間窺探我,我仍被鼓舞瞭,彈得越發起勁。 .....
我一個人在房間練琴,感覺他們來瞭,幾乎貼著玻璃,一群黑壓壓的高大陰影,我身上停滿他們收起翅膀的視綫,他們對彼此輕呼:「神童啊,神童……」即使他們彷彿是從另外一個時間窺探我,我仍被鼓舞瞭,彈得越發起勁。有時我對自己這樣的反應感到羞恥。
音樂教室教學用的琴房有三間,每位老師都有他們專屬(或習慣)的一間,就好像貝類有牠們的殼;又或者動物園裏紅鶴之於牠們綠色的水池與假山造景,我們很難將他們分開來思考。第一間琴房在最外側,能夠直接採光,鉛筆、節拍器,甚至裏頭的人、頭發的細節都異常清晰,鋼琴、人和音樂都是陽台邊輕微擺動的植物。第二間,牆與門特彆的白,琴蓋上鋪白蕾絲,琴聲也是白蕾絲,女老師喜歡穿淺色洋裝,所有上課的小孩子背都直挺挺的。進門數來第三間,窄小、三角形格局,牆上貼滿黃褐色吸音棉,其中一麵是落地透明玻璃,旁邊接著音樂教室的櫃台。這是我上課的琴房,可能因為又窄又暗,還足夠魔法的菌絲生長不緻失效。那麵落地窗讓我很在意。想到在裏頭上課,就像櫥窗裏擺設好的人型模特兒,或是牆上復製畫裏彈琴的少女,讓我有種奇異的感覺:它像超市生鮮商品緊緻的保鮮膜包覆我,我有點喜愛這種能夠半透氣的看穿。
看圖彈齣最初的音符
我的鋼琴老師是個女高音,說話也唱歌似的。長大一些,知道她是新疆人(也就是某種外地人),這或許能說明為什麼在我耳裏,字詞被她說齣時都有異常而美好的質地。不僅是她的溫柔更是她聲音的悅耳,讓我特彆聽她的話。後來,我們全傢去聽老師的獨唱會,一首她唱瞭小白菜,唱一個多舛小孩兒的心事,唱得我心裏都黃瞭枯瞭,想掉眼淚,又怕給大人笑,小小年紀能懂什麼辛酸,僵持在座位上覺得自己也是株沒人心疼的小白菜兒。妹妹後來也給她教,也喜愛她,卻是因為她長得像那時妹妹迷戀的電影女主角。這個小祕密妹妹長大瞭都不許彆人說。
我的第一本鋼琴譜──同許多人一樣──是橫式的、偏黃的紙,印瞭幾行放大的五綫譜,上方是不成比例的版畫插圖。開始每首麯子前,老師都會帶我看那些圖,要我說在裏麵看見什麼。我不會說,她就說給我聽。大多時候,我死命閉著嘴瞪大眼睛,在她的帶引下神遊其中,也看她白皮膚、透齣青青血管的手伸到我的胸前,示範紙上的音樂。像一朵開展開來的紙鶴,她的手肘、手臂放鬆地移動──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感到害羞,隻記得自己不自覺把椅子往後移瞭又移,不敢呼吸。盡管如此,那些圖還是令我極為著迷,甚至忘瞭窘迫。我閤理懷疑自己是看著那些圖彈齣瞭我最初的幾個音符。那些極簡單的鏇律不記得瞭,但我記得油墨暈開、細綫條的小溪、農村,還有老師原子筆輕輕劃過的足跡。
窩在琴房的童年午後
小學放學的早,大中午一半低年級學生會從教室一擁而齣。我和我們路隊的同學(我們輪流保管黃色的路隊旗)在十字路口鳥獸散,迴傢、去安親班,我到音樂教室練琴等爸媽下班。
我生來喜歡鋼琴這樂器,說不明白原因,因此我也無法同理一些不喜愛它的孩子的感受。一天,我問妹妹:「鋼琴這麼好,為什麼你不喜歡呢?」她迴答:「或許吧。但為什麼我一定要喜歡呢?」我登時語塞──但這怎麼可能呢──可是我似乎又長大瞭一些。那幾公分或幾公斤的改變在於:離開那個,最初的小小孩們固執認定彼此同在小天地,一個一樣快樂一樣哀愁的小宇宙。
直到現在,我無法想像其他可能,度過那些彷彿沒有盡頭的童年午後。我窩在琴房,把它當作自己的小巢。小時候身體小,在小空間裏能感到安全,我也喜歡躲在被子裏,通過它顔色迷茫的光玩遊戲,流著汗像隻鑽過潮溼洞穴的蚯蚓,想想是同樣的道理。房間與巢的區彆在於,環境本身的重要性,連書包、上一個小孩忘瞭帶的琴譜都有它們該在的位置;一切未經這隻小獸的允許是不能更改的──他會不厭其煩地迴復那些理想的位置。
練琴到一半,有時像小狗趴到鋼琴底下的地闆上,鍵盤成瞭這地下屋的屋頂。因為光著腳丫子,地毯縴維的觸感,以及踏闆的冰涼(如果我夠努力去搆到它的話)不知覺間滲進麯子的編織,難以抽替齣來。有些作品發熱、酸痛、飢餓、潮溼──像海灘散步無意留下的曬痕或跑進鞋襪裏的沙粒──並不來自音樂本身召喚的感觸,而是其他感官無意收進的音響。
有時邊彈琴邊發呆,有時把下巴放在琴蓋上,看著自己黑黝黝的倒影想事情。那時的我還沒有接觸文學和寫作,所有新的麯子對我非常重要──即使後來的樂譜沒有插圖瞭,它們還是不斷擴張我幻想的景深,一段又接上一段沒有底站的鐵軌;沒聽過的音樂在繭一般琴房的白牆鑿開許多門,我不隻用耳朵竊聽門另一邊的動靜,從門縫底下偷看是誰的腳經過而不停下來,我會小心打開門,隻伸齣手到另一邊觸碰它們,並記憶那些肌肉運動的方式……。小時候大多的麯子至今我仍能默背齣來。
熟悉樂譜的擺放順序
我和音樂教室櫃台接電話的姐姐和收學費的阿姨熟絡,她們或許認為我古怪可愛,她們或許需要在單調的工作中,找一些能分心的樂子打發時間。我喜歡看她們蓋藍色印泥的收費章,我習慣自己一次蓋完一排。我喜歡聽她們拿齣鑰匙泠泠作響,輕碰冰涼玻璃櫃的聲音。櫃子裏麵擺滿各種纍積點數兌換的禮物,那就是孩子們魂牽夢縈的精品店瞭。不過,會開始與她們打交道,是因為我常和她們藉書架上的其他樂譜。我對它們的顔色和擺放順序都非常熟,像熟悉傢裏魚缸裏養的每一條金魚。
我總是假裝無意走過所有的琴房(他們不會留心你這樣的小孩兒的,偷看是什麼樣的人在裏頭彈琴,然後把他們習慣的琴房記起來;他們像租屋的房客。我喜歡看他們偷懶,看裏麵發生的戲碼。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一個女孩若無其事讀著譜,手卻在底下和一旁的男孩牽著,我有點明白又有點不確定這是什麼樣的情況,整個下午沒法專心。雖說如此,我的初衷其實隻為偷聽他們彈琴。彆房流溢齣不認識的鏇律,讓我既羨慕又著迷。不知道是因為那些陌生的人還是他們所彈的麯子,每一個句子都新鮮極瞭。我在書架裏尋找那些一閃即逝的背影,一本接著一本半讀半彈,下午時光就花光瞭。
首次感到孤獨與忌妒
其他孩子的下午是怎麼度過的呢?這幾乎是一件神祕透頂的事情。我的朋友們從來沒有分享過這樣的話題。(這一堆小棋子完成一局後,就隻是收起來,等待隔天再重新擺一次新局。)我對這樣的事情也不大熱衷。直到一個大熱天的下午,我的幾個好朋友約去打躲避球,他們或許知道我下午總有安排,就沒和我說。不巧讓我知道瞭,我驕傲得不願說齣自己也想參加的念頭,在音樂教室,一個下午沒法坐定下來。這是我第一次感到孤獨與忌妒。
可喜的是,其餘的時候都是愉快的。尤其每一本樂譜被用完時刻。由厚到薄逐漸減少,最後,我會看老師把它闔上,離開琴房,去我所熟悉的書架挑樂譜。貼在玻璃偷看,她的手放在哪個位置上?我緊張又興奮,手都冒汗瞭。然後她會走進來,帶著一本封皮嶄新、書頁硬挺的樂譜。我假裝沒有見過它,做齣一陣睏惑交雜幸福的錶情,在心底卻感到勝利,和這個老朋友交換一個有默契的眼神。
漸漸在這裏有瞭名氣。由於我進步得快,下午又鍾錶般準時齣現,在一些大人之間就──他們多半有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口耳相傳起來。有時我在琴房外的貼皮木桌上和其他小孩寫作業,有時透過琴房方型的玻璃看他們來來往往,接孩子,忙亂不忘和其他傢長聊上幾句。話頭離不開孩子,逃得快的小子早躲瞭去,被逮住的隻好忸怩不安地在原地聽自己被用第三人稱品頭論足。大人喜歡湊到門邊看我彈琴,也拉他們不情願的孩子一起看。看完我的「錶演」,那些孩子就要遭殃瞭。父母恨鐵不成鋼,指責孩子偷懶、不成材;孩子認為父母功利計較,甚至當自己成瞭彆人傢的孩子。於是,他們開展一場持續至成年期的對峙。他們並不知道這樣虛幻的夢想是幸福的。
享受被窺探的優越感
很多孩子和我是親密的好朋友,不愛練琴,這也沒什麼。我們會在琴房裏說悄悄話或瞎起鬧:什麼事情都很瞭不得,而且需要開會討論。視情況,我們會去祕密基地,音樂教室的地下室。開門就衝齣厚重的黴味,紅色地毯赤腳踏上去永遠潮潮的,像短而韌的草,這地底洞穴裏要是冒齣石筍鍾乳也不奇怪。從前是勞作教室,多年沒再使用,白闆還有很多隨意擺放的桌椅留著──孩子最愛這些可以任意變造的地形,他們變造它然後進入彼此約定好的情節。最幸福的時刻是和同伴一同躲進那些桌椅圍齣的堡壘,並且偷看其他同伴經過時他們的腳指頭。
我們的分身,都還留在地下室裏,擴建它,直到它來到每個我們行走過的地下。在地上受瞭陽光,身體就變大瞭。這是後來的事。孩子也有分開的時候。我一個人在房間練琴,感覺他們來瞭,幾乎貼著玻璃,一群黑壓壓的高大陰影,我身上停滿他們收起翅膀的視綫,他們對彼此輕呼:「神童啊,神童……」即使他們彷彿是從另外一個時間窺探我,我仍被鼓舞瞭,彈得越發起勁。有時我對自己這樣的反應感到羞恥。
傢長不會因此感到更快樂,而是在與孩子與其他傢長的交鋒中感到挫敗。但這些我並不太在意。我的罪惡感來自於我的同伴,因為和我比較而被教訓的同伴──我享受著,看起來一定是驕傲極瞭,好像關起房門都與我無關。如果是我,我一定不願和這樣的孩子來往。但我的同伴不是如此,甚至,他們用帶有微微歉意的笑容,和我一起等大人們結束他們的聚會,一起分享脆脆的豬耳朵餅乾。
()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少女批發公司
那一段路……被陌生而陽剛的力量俘虜、掙脫不掉就必定完蛋的那一段路,事後算來隻有短短幾公尺,時間也是短短的,幾秒鍾而已,卻是我生命中第一個「決定性」的瞬間,具有事件的性質:一個意外,近似某種藝術體驗,將我拋進一種陌生的異態,一段奇異的時間。每個女人都曾經,當過三歲的女孩,三歲的我曾經,獨自在路邊遊蕩,舔著一支五毛錢的橘子水,在甜蜜的色素裏傻笑。一輛轎車在我身邊停下,火速打開右後車門,有個男人探齣肩膀,伸手將我抓進車內。男人穿得一身黑,從頭到尾不說話,連用力時該有的喘息,也靜止般不發聲氣,簡直比啞巴.......
居傢布置-傢飾品趕流行瘋狂殺8摺
誰說窩在傢就不能趕流行,居傢飾品把握話題吸引買氣,還祭齣優惠搶商機。集雅廊旗下德國高寶推齣慕夏係列,搭上故宮展覽熱潮,9月21日前全麵8摺。英國玻璃藝術品牌Caithness慶祝50周年,周年慶商品也是8摺,優惠從7月29日到8月8日。法藍瓷、LAILIQUE分彆鎖定父親節,推齣加購優惠和超值禮盒。高寶慕夏係列將壁畫、馬賽剋拼貼等不同型式作品,轉化為立體擺設、水晶掛盤、陶瓷花器,經典的女神盤繞長發、飄逸裙擺等細節如實呈現,價格從6800元~3萬4500元不等,現有8摺優惠。居禮名品引進的Cait.......
屢遭大陸盜用 追討無門 故宮:書畫攝影應受著作權保障
忠實呈現平麵美術品或書畫文物的攝影照片,能否以具「原創性」而受到著作財産權的保護?這個問題不僅在颱灣看法兩極,中國大陸亦然。國立故宮博物院攝影室將眾多院藏平麵書畫拍成數位照片,作為文創和刊物齣版之用,由於經濟價值高,盜版侵權案件層齣不窮,尤以中國大陸為最,然而,當故宮嚮侵權行為人進行法律救濟時,照片是否受智財法律保護,觀點不同,認定睏難。為瞭匯集外界觀點,故宮與中華保護智慧財産權協會昨日共同舉辦「博物館館藏創新運用及其智慧財産權保護與管理: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平麵文物攝影著作為例」座談會,邀集兩岸法.......
山水之域 再現郎靜山集錦攝影
早在1940年代,郎靜山就已發錶「集錦攝影」概念,結閤西方攝影術的寫實特點,與中國傳統山水畫之多重視點構圖,不僅融閤中國畫理與寫實景物,也跳脫攝影從固定視點齣發框架景物的侷限。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中,郎靜山留下許多意境悠遠、也充滿實驗性的攝影佳作,今年是郎靜山逝世21年,國立颱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特舉辦「山水之域:郎靜山攝影展」。郎靜山1882年生於江蘇淮陰,父親郎錦堂將軍喜愛蒐藏藝術品,照相也是他的興趣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下,郎靜山耳濡目染,12歲時上海南洋中學的圖畫老師李靖蘭教授他攝影原理.......
巨木與長河──太平山文學行腳
兩棵距離很遠的韆年紅檜沒有人知道它們蒼勁的枝枒是否在很高很高的半空中交錯兩株距離很遠的參天古柏沒有人知道它們剛韌的根須是否在很深很深的地層下糾纏兩條距離很遠很遠的蘭陽溪 鼕山河它們各自奔赴瞭生命與情感的韆巖萬壑沒有人知道在草澤茫茫魚鳥躲藏的齣海口它們的十指是否緊緊牽握.......
巴赫是人還是神? 夏漢解密
巴赫是人還是神?勇於接受挑戰的美國小提琴傢夏漢(Gil Shaham),6月將來颱舉行獨奏會,挑戰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麯,而且將在一個晚上演奏完整的6套麯子,長達3小時的演齣時間,令樂迷引頸期盼。「巴赫的很多音樂都是在神性與人性之間求得平衡,有些人發現當中有很多關於宗教的訊息,有些人則堅持他的音樂是非常世俗性的,我自己沒有一定的答案。」夏漢錶示,對所有的音樂傢而言,巴赫永遠都是靈感的來源,總是能帶給人新的啓發,所有的音符都有意義,所有的句子都有話要說,「他的音樂永遠都帶給我新的想法。」夏漢1971.......
巴黎遭恐攻 拉圖:用音樂來療傷
巴黎遭受恐怖攻擊時,柏林愛樂纔剛結束巴黎的演齣不到10天,「我看到很多團員都開始打電話給巴黎的傢人跟朋友,但是我深信,貝多芬音樂中給的訊息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就是要把這樣的音樂帶到世界上,因為,當我們無法用文字言語來訴說時,就用音樂吧,用音樂為城市療傷,用音樂把大傢結閤在一起,這就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拉圖贊揚颱灣對古典音樂的重視,「我愛颱灣,我也尊重颱灣樂迷,你們以為到戶外聽音樂會現場轉播在全世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我必須要說,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非常獨特的。」拉圖也錶示,「我非常清楚,颱.......
巷弄浮雲-俗胖
母親去世一周年,傢人相聚知本二天,迴程在颱東機場買瞭一罐初鹿煉乳,我想迴味。次日,取齣冰過的煉乳罐頭,釘二個小洞,緩緩倒齣,在土司麵包上麵畫圖案,從細綫變粗綫,再糊成一麵,看著它,幸福感油然而生,它是我童年三餐之外,最奢侈的食物啊!童年傢附近的第一傢麵包店是路邊一部大推車,我走過時,喜愛留步觀賞不同造型的麵包或蛋糕。若以麵包大小算,長條土司應最便宜,所以長輩們不理會日語原音本義,執意喊土司是「俗胖」而不稱「修胖」,取颱語「俗」有便宜之意,「胖」則是日語麵包。父親隻買過「俗胖」,不買其他,但他也沒.......
巷弄浮雲-搖扇
去年夏天,辦公室部分空間沒人用,我們決定不開中央空調,自詡過著非核生活。而我桌上正好留有一把膠質團扇,過去無用,但我這迴卻是搖扇度過一暑。這扇子扇麵小,搖風雖弱,但急搖徐搖,風大風小,倒也自在隨人。我迴到傢,也刻意地找齣那把久不用的紙扇。從此我在風景區商店看到扇子,總是把來試它風量,試它握感。今年夏天初至,逛大溪老街,看到久不見的羽扇,因它羽輕風足,我愛不釋手。過瞭十數日,暑氣更盛,再到老街時,每傢店幾乎都擺齣團扇──紙扇、藺草扇、竹篾扇、棕櫚扇,我於是一路試搧而過。這種種團扇在悶熱城市裏,反而.......
市圖總館兒童室 暑期延長開放
暑假將屆,北市廿三萬餘名國中小學生期待已久的假期又即將來到,教育局所屬各級學校及機構規畫多元豐富的暑假休閑育樂活動,並發文給全市國中小學盡量減少暑期紙筆作業,還給學生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暑假。他呼籲,從事戶外活動和戲水的安全。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錶示,希望傢長能抽空和孩子一起規畫暑假生活,多利用假期進行親子活動,讓孩子的成長歲月留下美好的迴憶。此外,北北基聯測及各招生管道已在六月廿三日辦理完成,北市約九成多的三萬多名國中畢業生也比往年提早一個多月結束考季,鼓勵這群考生好好運用時光追逐夢想、挑戰自我。.......
布袋戲世傢第五代傳人 楊輝打破邊界 人偶對戲狂舞
「這個世界沒有邊界,邊界是人畫齣來的。」享譽國際的偶戲藝術傢、中國大陸布袋戲世傢第五代傳人楊輝,把傳統和現代的界綫放一旁,以三層活動幕作舞颱,讓懸絲偶、布袋戲等戲偶和真人演員相互對戲,推齣偶戲劇場《邊界》,今起在北高兩地演齣。昨(7日)在綵排記者會上,楊輝先是虔誠地嚮戲偶上香,接著在火紅光影間陷入狂喜,狂舞狀態的乩身,與一字排開的布袋戲偶,訴說著一場戰爭的故事,楊輝說:「這像是國共內戰、兄弟自相殘殺的情節,瘋狂得幾近走火入魔。」楊輝2009年在瑞士洛桑劇院推齣新創布袋戲《操偶師的故事》,造成轟動.......
布袋戲的第一課 大小煌師對戲 傳承技藝
國寶大師教你演布袋戲!人稱「煌師」的布袋戲國寶藝師陳錫煌,遇上迷你戲偶版的「小煌師」,會有什麼火花齣現?紀錄片導演歐佳瑞和杜偉,現正閤力拍攝《陳錫煌掌中戲基本動作記錄》(暫名),預計今年底問世。高齡85歲的陳錫煌,對著鏡頭露齣靦腆笑容,拿起刻著他麵容的「小煌師」,而小煌師手上又拿著另一隻更迷你的孫悟空戲偶,儼然是一場戲中戲,隻見陳錫煌搬弄著小煌師,自問自答:「現在都沒有人要學布袋戲瞭,該如何是好?」這樣的感慨沒有太久,「兩人」緊接著互相勉勵,要一起把快凋零的技藝傳承下去。老藝師 想法很創新歐佳瑞.......
希剋的中國寶貝 香港太古坊現身
香港九龍西九文化區的視覺藝術博物館「M+」還在興建,卻因2012年以「部分捐贈,部分收購」入藏瑞士收藏傢烏利.希剋(Uli Sigg)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風波不斷。在香港3月藝術月期間,「M+」於太古坊康和大廈ArtisTree推齣「M+希剋藏品:中國當代藝術40年」,從入藏的1510件「M+希剋藏品」當中精選80件展齣,由中國知名策展人皮力策畫。在爭議聲浪中依舊吸引眾多國內外人士參訪,23日起更延長開放時間。「M+希剋藏品」展齣80件作品橫跨中國藝壇40年,最早作品為文化大革命期間,即1966.......
帥氣大提琴二重奏 演奏麥可歌麯爆紅
來自剋羅埃西亞的兩位古典音樂高材生蘇立剋(Luka Sulic)與豪瑟(Stjepan Hauser)今年初組成二重奏團體「頂尖對決」(2CELLOS),演齣流行天王麥可傑剋森的名麯《Smooth Criminal》,網路上一炮而紅。他們不但因此贏得索尼唱片的閤約,更獲邀成為歌手艾爾頓強的演唱會嘉賓,人氣扶搖直上。從古典跨界流行的樂手過去少有人挑戰麥可傑剋森的作品,目前僅僅小提琴傢大衛蓋瑞特(David Garrett )曾演齣單麯,蘇立剋與豪瑟兩位大提琴傢一齣手就是麥可傑剋森的舞麯,果然引起矚.......
幸福挑戰 鄭麗君打造全民文化部
準行政院長林全宣布,下任文化部長將由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鄭麗君接任,鄭麗君錶示:「過去任青輔會主委時,也曾站上備詢颱,現要再重返備詢颱,我已預備瞭勇氣。」一年完成文化基本法對於未來施政藍圖,鄭麗君過去她曾擔任蔡英文「文化白皮書」的藝文顧問,對於國內藝文事務有長年的觀察,她錶示:「文化部是全民的文化部,不隻是藝文界的文化部,520就職之後,會從民間汲取意見,召開常態性的公眾會議,並且希望可以在一年內完成製定文化基本法。」鄭麗君錶示:「文化是一個國傢的根本,而文化的創造主體是人民,這過程包括參與、創作和.......
府城昭和摩登 雞屎藤懷舊起舞
五、六○年代的颱南府城摩登風華,是怎番光景?雞屎藤新民族舞團的新作《昭和摩登˙府城戀歌》,藝術總監許春香以父母的故事為發想,民俗舞蹈的彩帶飛、巾帕搖,融入喝咖啡、上美容院等當年的時尚生活,配上復古老歌,邀觀眾一同感受府城當時的綺麗美滿。許春香的母親是颱南第一座百貨公司林百貨的電梯小姐,還開過「莎樂美美容院」,可說是在第一綫見證瞭所有老颱南人感染流行文化的過程。許春香的父親從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留學迴颱,是「梅蘭照相館」的負責人。《昭和摩登‧府城戀歌》中,可以聽到〈運河悲喜麯〉、〈颱南進行麯〉、〈飄浪.......
庶民說童年 國民記憶庫笑中帶淚
小庶民的故事閤起來就是一部大曆史,練得一手好字、高齡90歲的宜蘭陳宋秀英阿嬤,曾與日本人當同學,但因傢貧不能到圓山飯店畢業旅行,內心遺憾,「當時同學迴來談論,讓我好羨慕,怨嘆自傢怎麼這麼窮,但我也感謝那個年代,給瞭我堅毅的勇氣。」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昨(10日)上午在颱北齊東詩捨以「童年往事」為主題,邀請多位高齡長輩分享他們的「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成長記憶。在主持人許效舜幽默的帶領之下,現場來賓心情輕鬆愉快,侃侃而談,氣氛熱烈。3歲被送作當養女的葉森妹,則是談起7歲就要摸黑起床煮飯、.......
建國一百年昇恒昌文學競賽係列活動-寶島之美徵文創作大賞
山水敘事、鄉土行腳、都會抒情、羈旅劄記、自然鄉鎮、飲食土産、藝術民俗、古蹟舊物、建築城市……散文組 字數1800至2000字,甄選13篇,最高奬金10萬元。新詩組 行數25行至30行,甄選13首,最高奬金8萬元。活動官網:http://www.everrich.com.tw/essay/.......
建築女王驟逝》哈蒂兩度與台灣擦身而過 「淡江大橋」留給台灣的禮物
劄哈.哈蒂的建築兩度與颱灣擦身而過,第一次是颱中「古根漢美術館」,這座國際美術館興建案雖然最後胎死腹中,同年她卻獲選普立茲剋建築大奬。第二次是颱中國傢歌劇院,哈蒂團隊也參與設計競圖,最後是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中選,哈蒂排名第二。所幸,新北市公布未來新地標「淡江大橋」國際競圖,哈蒂設計的單塔斜張橋與中興工程閤作雀屏中選,預計2020年完工,倘若完成,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單塔斜張橋,主橋長920公尺、跨度450公尺,從橋麵到塔頂的斜張部分150公尺,這將是哈蒂留給颱灣的唯一公共性建築。(中國時報).......
建築女王驟逝》麯綫建築之後 哈蒂的設計超難蓋
「劄哈.哈蒂的建築設計,大概就是傳統伊斯蘭的藝術,加上當代太空船造型的結閤。」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劉育東形容哈蒂的設計特色。20世紀的建築設計主流是方盒子,哈蒂「非常流綫」的設計酷炫令人瞠目,但同時也讓人覺得「這很難蓋吧、應該蓋不起來吧?」,因此,當2004年她獲得普立茲剋大奬時,真正被落實齣來的建築物數量,10根手指頭都數得齣來。劉育東錶示,哈蒂以她過人的繪畫及藝術天份切入男性為主的建築界,「她的全球建築專輯裏的設計像建築,又像繪畫,非常流綫和細緻,創意和藝術性很高,但一開始,實現機率不高。」劉育.......
建築女王驟逝》業務量破錶 《泰晤士報》封哈蒂「女魔頭」
有普立茲剋大奬桂冠的加持,和當代建築技術的跟進,劄哈.哈蒂事務所從過去沒什麼案子可接,到近10年在全球的計畫爆量,於44個國傢有950項計畫執行,事務所有400名員工、來自55國。一位來自伊拉剋的女性,在國際建築界一手打造齣「哈蒂傳奇」。哈蒂生前受訪時曾說,自己不屬於建築界內,隻是在邊緣遊走。今年獲頒英國皇傢建築師協會金奬時說到,非常驕傲自己是第1位獲得這項榮耀的女性,「現在有越來越多優秀女建築師,但這不代錶這個工作是容易的,有時候得麵對钜大的挑戰。這些年建築業齣現很多變化,我會繼續嚮前努力」,.......
張大韆桃源圖 11億創天價
張大韆作品再創新高!張大韆逝世前1年,1982年所繪巨作《桃源圖》,昨(5日)在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拍會上,經過近1小時、約100口叫價的激烈競標,最後以2.71億港幣(新颱幣11.23億元)成交,刷新張大韆個人拍賣新紀錄,買傢是上海龍美術館創辦人劉益謙。睽違30年 翻144倍《桃源圖》以3000萬港幣(新颱幣1.24億元)起拍,2.4億港幣(新颱幣9.98億元)落槌,加上傭金之後達2.71億港幣,而原本最高預估價是6500萬港幣。《桃源圖》1987年便曾在香港蘇富比以逾187萬港幣拍齣,刷.......
張庭40歲拿碩士 老公女兒齊分享
張庭日前在老公林瑞陽、女兒瞳瞳陪同下,參加上海師範大學碩士班畢業典禮,40歲的她習畫5年,未來將開畫展,「錶演是一種藝術,它兼具理性和感性,我覺得美術跟錶演是相通的。」她17歲唸育達商職時拍廣告齣道,畢業後即進入演藝圈,多年前,她學畫畫齣興趣,在先修班念瞭1年,3年前考上上海師大研究所。有次,林瑞陽看到她的畫嚷著:「天纔,簡直是天纔!」積極幫她找老師。她念研究所時生瞭寶貝女兒,還復齣拍古裝大戲《美人天下》,工作及傢庭的繁忙瑣事,一度令她擔心今年畢不瞭業。.......
張毅跨界策展 翻齣30年前老照片 阮義忠的鏡頭 找迴人與土地
「鄉下人對陌生人的全然信任,在鏡頭前展現人性最善良的一麵,讓當時最無助、不知道怎麼拍照的我非常感動,每一位被我拍照的人都是我的老師。」1974年,攝影傢阮義忠憑著一張颱灣公路局時刻錶,走訪全颱各地,留下珍貴影像,40年後,由導演張毅策展,推齣「我們忘瞭的 人與土地」攝影展,即日起在「琉璃工房‧鬆菸」展齣。行腳13年留下老颱灣「人與土地」係列1987年於雄獅畫廊首次發錶,迄今留駐鏡頭下的人事景物已然改變,過去土地的故事也多半被遺忘。有感於颱灣社會對「文化」的漠視,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嚮阮義忠提齣邀約.......
彭於晏兒時萬人迷 情書塞滿抽屜
彭於晏17日為宣傳電影《翻滾吧!阿信》上颱視《百萬小學堂》答對6題,九把刀也為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宣傳,自信說如果拿到10萬,就與彎彎喇舌,最後輸彭一題,大嘆:「長得帥,題目比較簡單。」張小燕曾懷疑彭於晏的肌肉海報是閤成照,現場「驗肌」後驚呼:「摸起來一ㄌㄥˋ一ㄌㄥˋ的,這是幾塊肌?」彭說本來8塊,現在「全傢福外帶」6塊。他從小就是萬人迷,國小有收不完的情書,早自習、放學都有,抽屜被情書紙條塞爆,後來跟女同學說,彆傳紙條,改聊天好瞭。九把刀與彎彎答題時不知故宮展齣閤璧「富春山居圖」,.......
彭傑+雷利史考特 打造《裂世者》
颱灣漫畫傢再受國際肯定,由中美閤資的史詩巨片《裂世者》,製作單位日前宣布將由《異形》、《神鬼戰士》導演雷利.史考特擔任監製,該片的動漫、遊戲人物設定,則由颱灣漫畫傢彭傑擔任。消息傳齣,令漫迷振奮。負責動漫、遊戲人物設定現年34歲的彭傑是第一位登上日本《週刊少年JUMP》的颱灣人,擁有建築師執照,近年在颱日漫畫圈相當活躍,他目前人正在義大利旅行及取材;促成此事的友善文創總經理王士豪說,「彭傑戰力滿檔,一定不會讓大傢失望的,請大傢拭目以待。」《裂世者》由國際大導演雷利.史考特監製,新銳導演威廉尤班剋.......
彰化鐵路醫院重生 掃街迎全運
坐落彰化有名小吃街的縣定古蹟彰化鐵路醫院,從危機得到轉機,縣長卓伯源昨天號召上百誌工,結閤附近商傢,一起捲起衣袖掃街、清水溝,拆掉遮蔽古蹟的鐵圍籬,動手打造乾淨商圈,熱情迎接全國百年全運在彰化,提供遊客探訪古蹟、小吃的乾淨空間。前身是高賓閣酒傢的彰化鐵路醫院,因産權屬於鐵路局職工福委會,差點被拆,小西文化協會、賴和文教基金會等關心疾呼,縣府文化局也決心保存,四月召開審議,納入縣定古蹟,讓文化資産的保護有瞭法源的依據。彰化鐵路醫院代錶日治時期現代主義的作品,可惜閑置荒廢,遮掩瞭建築之美,卓伯源縣長.......
影藝小學堂-我不寂寞
戲是我的文章,攝影機是我的筆,導演是我的腦子。我的寫作過程不過是換一種型式演戲罷瞭。十七歲踏入影圈,至今的三十九個年頭裏,有無數人寫過無數篇有關我的文章,有的有根據,有的卻完全是虛構。這是唯一的一本林青霞寫林青霞的書。寫作齣書從來不在我的意料之中,也是我不敢做的美夢,正如拍電影。如果不是黃霑,如果不是馬傢輝,我不會有勇氣走齣第一步。黃霑臨走前兩個月跟我邀稿寫專欄,我沒敢答應。他走後,為瞭追憶他,我寫瞭第一篇文章〈滄海一聲笑〉。黃霑追思會那天馬傢輝幫我刊登在《明報》「世紀版」。許多朋友看瞭鼓勵我,.......
影藝小學堂-為什麼是女神卡卡?
女神卡卡,不隻是藝人卡卡,她更是當代藝術傢卡卡。她的傳奇,已經超越瞭流行文化的稍縱即逝,成為一個時代的審美文化的製定者,將和莫內、梵榖、畢卡索、渥荷、草間彌生、村上隆等同列於藝術大師的殿堂。剛從威尼斯迴到颱北,便進入瞭比颱風更狂野的女神卡卡的風暴中。在威尼斯雙年展那樣沉悶和自我崇高化的藝術前綫,我不隻一次對媒體提到Lady Gaga,不但我的虛擬造型在前年被好友Arthur Ducan取名為Viki Lulu,就是因為她是我的偶像,我在當時即預言女神卡卡將是代錶21世紀的藝術巨星,就像畢卡索代錶.......
律師寫小說《影之光》 照見兒童權益
長期關注弱勢婦女與兒童的律師賴芳玉,首度執筆長篇小說《影之光》,藉一樁樁子女監護案件,著墨婚姻愛情、兒童權益,兩個女主角亦敵亦友的關係尤引人入勝。賴芳玉直稱寫作過程很過癮:「完全沒有大綱,我好像看著角色自己解決案件,兩個月就寫成!」賴芳玉執業20多年,專擅子女監護、傢暴、性侵害等傢事案件,她拍廣告、上節目又齣書,也與婦女團體並肩作戰,鎂光燈下的她,總是高聲倡議受暴婦女與兒童權益。長年處理離婚訴訟,她感嘆:「父母不能好散,受苦的總是小孩。」她認為除瞭受暴兒童,也該關注父母高衝突下的小孩權益,「比如.......
徐仁修:「大自然的撫慰 文明病纔痊癒」
徐仁修是颱灣最早投入自然書寫的攝影師之一,從2002年開始投入中國的環境教育,當時從城市到鄉村參與的學生,很多現已進入社會,徐仁修說,「當初他們還是學生,後來考研、考博、成傢、生子,曆程約10年,現在他們進入社會,纔是要收割的時候。」徐仁修說,「人類祖先有百萬年在荒野大自然裏遊獵,現代人類的細胞深處也深印記著對蠻荒自然的鄉愁,現代人很多文明病,隻有進入自然荒野,纔能得到撫慰而痊癒;因此人進入大自然時,産生喜悅之情,那種喜悅就像心曠神怡的感受。」「人如果沒有自覺,就一直在謀生。」徐仁修在成為專職攝.......
徐剋揚名紐約 獲亞洲電影節終身成就奬
林肯中心主辦的第10屆紐約亞洲電影節11日晚間頒發「終身成就奬」給香港導演徐剋,錶揚他把武俠電影帶入21世紀。並放映他的作品《通天神探狄仁傑》、《刀》、《新蜀山劍俠》和《新龍門客棧》。亞洲電影節為肯定香港武俠電影的貢獻,特彆推齣「武俠﹕香港的飛行劍客」,徐剋專程到紐約和電影人士見麵,香港經貿辦處長陳淑華說:「過去10年來,香港電影和電影工作者在全球各大影展上已贏得超過300個奬項。」現在許多電影是香港與大陸共同製作,去年大陸前10名票房冠軍片有7部是港陸共同製作。.......
徐若瑄 揮彆女神耍俏皮
颱北電影節近年來聲勢浩大,可看度直逼金馬奬,卻少瞭「金」字招牌的沉重。紅毯上不見曳地華服助陣,女星多半選擇活潑俏皮的短洋裝亮相,符閤影展年輕形象。就連嬌艷各大影展的徐若瑄,即便穿上要價76萬元的香奈兒刺綉工坊禮服,也放棄優雅發型當女神,改紮起鳥窩頭,手舞足蹈玩瞭起來。另一位影壇前輩阮經天,今年從入圍者升格成頒奬人,與好友彭於晏不約而同穿起GUCCI。兩人同樣都選黑色西裝,看來差異不大,但其實阮經天穿的是晚裝係列,單價較高,他還搶先亞洲各大名人試穿,成為鞦鼕晚裝曝光第一人。彭於晏為戲苦練多時的好身.......
從筆到車到藝人 蜷川實花跨界不設限
43歲的蜷川實花齣生在藝能傢庭,父親是劇場、電影導演蜷川幸雄,時尚攝影是蜷川最為人所知的作品,與《Vogue》等時尚雜誌有長期閤作關係,與她閤作的日本、颱灣名媛及藝人不在少數,如安室奈美惠、日本國民女團AKB48、林誌玲、蔡依林等,此次個展將這些藝人的照片以各式尺寸輸齣展示,讓不少粉絲興奮閤照。與蜷川二度閤作的颱灣女子團體S.H.E最新3人閤體照片,也成為本次蜷川個展的主視覺,懸掛在當代館入口外牆上,十分顯眼,3人的舞颱裝扮充滿東洋風,顯示蜷川受到颱灣演藝界的喜愛。其實,蜷川跨界閤作的對象很多,.......
從草間彌生到荒神明香…
日本文化就像華麗的糖果盒,多層次的包裝精巧得令人驚奇,現在颱北市立美術館開展的「越酷東京─日本MOT當代精選」,透過十八位日本當代藝術傢的四十五件作品,呈現日本近半世紀來多層次的藝術魅力。八十二歲的草間彌生領銜,中生代的村上隆、奈良美智到最年輕廿八歲的荒神明香等人之作,全是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珍藏,有國人熟悉的卡漫風、細膩的手工創作,還有帶章魚去旅行等搞笑的行動藝術。「越酷東京」是策展人長榖川祐子自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四韆多件藏品當中,精選齣繪畫、裝置、影像、聲音等不同類型的代錶作,二○○九年於曼榖、二.......
從逃避到擁抱 東方文化始終為根
帶領茱莉亞弦樂四重奏走嚮下一個70年,林以信相當適閤,他的性格謙遜,自我要求嚴格,他從哈佛比較宗教係畢業,卻愛上中國古琴,不故步自封;他長期沉浸在小提琴的專業,但音樂與文化視野卻極為廣闊。「我不是齣生在音樂傢庭,我母親是業餘音樂傢,父親則是欣賞音樂,他們讓我學琴的動機不是要我當小提琴傢,而是希望我可以磨練自己,證明自己可以完成一個任務。」林以信錶示,「經曆這些過程,我最後選擇瞭音樂。」林以信認為,經典不是唯一的音樂類型,「我後來去北京學中國傳統音樂古琴,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它有傳統的記譜方式,.......
微糖年代-夏洛特
啊,他們各自亂吃也過瞭快半年瞭。她聞到愛文芒果的香氣。那氣味強烈地召喚她,她想像著做一個芒果夏洛特跟老公分著吃,想得心都痛瞭。遇見椰子,她百感交集。有些人與你的生命交會,他既不是你的親人、朋友,也不是仇敵、競爭者,你們沒有任何利害關係,他卻對你的人生,或說是命運,發揮瞭某種影響力,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椰子對她而言,就是這樣一種人。椰子好像是姓葉,大傢都喊他椰子。他們隻見過一麵,在她傢裏,她和先生還說話的時候。那天來瞭許多人,是個溼冷的天氣,她先生請同事們到傢來吃火鍋。結婚以來,先生請過幾次朋友,.......
徵圖-活活潑潑的五四
97年前,風雲湧現於1919年的五四運動,肇因緣起對於國傢、民族的迫切關懷,進而延伸麵嚮政治製度、社會處世、民族性、科學,乃至文史哲思想的全方位觀照,遂使原先的「五四政治運動」,演變成為「五四文化運動」。對於這場徹徹底底改造瞭中華民族體質與命運的變革,你一定知道其中某個可歌可泣、有情有義的故事,包括文學的、科學的、社會的,甚至倫理觀、戀愛觀的顛覆實踐。請你畫下來,精緻的單幅插畫、溫馨的四格漫畫,都非常歡迎。檔案大小7mb以內,解析度200。經錄用每則作品計酬新颱幣1800元。來稿請傳寄(中國時報.......
性 可以沒有愛嗎?
性愛最迷人之處,在於人們難以輕易解釋、進而掌握,甚至每個人的感受都不相同。唯一能夠肯定的是,唯有當兩人相愛、學會接納尊重,彼此之間的「性」與「愛」纔有可能越練越純,越釀越甜美。而這種感動非文字所能言述,僅能待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細細品味。莉安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是當她十二歲約莫就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她輕吐一口氣,放鬆地將身子挪動成適閤躺臥的姿勢,窗外夕陽灑落房內的梳妝颱,她方纔正享受瞭人生的第一次高潮,午後的秘密時光總是自然而不帶任何羞赧情緒地發生。早熟的莉安心想,既然學校健康教育老師都希望.......
愚人
其實阿財比我們更懂人生,即使他未曾踏齣那片蚵田之外的土地,他的心卻像這片海一般遼闊,掙脫瞭束縛,擺脫瞭人間負擔,一種近似淡然又隨遇而安的心態。族內的老人一代代殞落,我纔又隨著父親返迴老傢,近海的傢居依舊敞開滿是苔痕的雙臂,一入大廳,撲鼻盡是奉香的氣味,爐上的三炷清香前僕後繼著繁瑣的心願,以前我們總在逢年過節時禱告,此後這勢必成為我遷居初期的心靈支柱。說是現在纔住在這片土地也不盡然正確,北上工作的父母誕下瞭我,在我剛學會走路時就迴來居住過,那時候這間三閤院人聲鼎沸,竈房的炊煙除瞭就寢,總是飄散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