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5/2022, 6:05:15 PM
當地時間2022年3月1日,烏剋蘭伊爾平,烏剋蘭士兵在街道上。(視覺中國/圖)
俄烏開戰第一天,烏剋蘭的黑海港口重鎮敖德薩就陷入瞭“危急”。
一個至今仍可在網上找到的視頻中,鏡頭搖搖晃晃,飛機飛過,撒下漫天的白色降落傘。視頻寫著:“俄羅斯特種部隊空降敖德薩”。
看起來無比真實而震撼,甚至得到瞭許多媒體的背書。《紐約時報》與俄羅斯塔斯社也都於2022年2月24日發布瞭相關消息。然而,烏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在當日反駁瞭這一消息,稱俄軍確實用導彈射擊並空襲瞭烏剋蘭多個城市,但“先前關於俄軍登陸敖德薩的報道是不實的”。
俄烏衝突在多地激戰。與以往不同的是,一場沒有炮火的社交媒體“信息戰”,在衝突之初也高調開打。瓦西裏基夫油庫遭襲,大火率先在平民的社媒賬號上被“點燃”,而非來自媒體現場視頻;從宣布軍事行動的最終目標,到各地戰況成果,再到“澤連斯基逃齣基輔”,俄羅斯持續藉用社媒發布,而烏剋蘭則也在社媒上一次次迴擊,“收復”那些“已陷落”“被包圍”的設施與城市,甚至代俄軍發布其戰損數據。
“綫上戰爭”逐漸變得真假混雜,泥沙俱下。“最好從有綫電視新聞裏獲取信息,而不是社交媒體平台的一片廢土之中。”對此,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學者瓊・多諾萬博士在社媒上評論,“去語境化的老視頻與圖片在被當做戰爭的證據分享,保持懷疑。”
“綫上戰爭”激烈推進
最初,俄羅斯的進攻從四麵八方而來。
烏剋蘭的國傢緊急服務部門聲稱,俄羅斯在10個地區都發起瞭進攻。烏剋蘭邊防部隊報告,白俄羅斯境內的俄軍從北方南下。此前,俄軍在白俄羅斯境內部署瞭30000人用於軍事演習,距離國境綫最近不超過140英裏。東部,盧甘斯剋與頓涅茨剋的分離主義分子沿著250英裏長的前綫發起進攻。南部,俄軍軍車從剋裏米亞進入烏剋蘭。
2月24日(北京時間,下同),俄國防部社媒賬號發布戰爭簡報。簡報稱,“頓涅茨剋人民共和國”的部隊已嚮沃爾諾夫哈方嚮至多推進瞭7公裏,“盧甘斯剋人民共和國”部隊雖遭遇烏剋蘭民族主義營猛烈抵抗,也嚮前推進瞭1公裏;俄軍則癱瘓瞭烏軍74處地麵軍事設施,包括雷達站、指揮所與反導係統等。同日,俄軍成功空降位於基輔市郊的戈斯托梅利機場。超200名烏民族主義分子被殲滅,俄軍無一人死亡。他們成功從西麵封鎖瞭基輔,還封鎖瞭烏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並占領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區域。
中文互聯網世界中,有聲音將俄烏衝突開玩笑稱為一場“電子遊戲”,預測這會是一次普京“速通(迅速通關)”烏剋蘭的行動。
然而,很快,衝突雙方都在社媒上宣稱,他們在社媒上遭遇瞭針對己方的信息戰。熱戰信息在社媒平台上迅速變得混亂起來。
“不要相信假消息。”烏外交部長在社媒上稱。而烏國防部長的社媒賬號則稱,如無烏剋蘭的抵禦,“整個歐洲都將不復安寜”。
俄羅斯官方顯然並不認同。俄外交部在社媒上稱,“美國及其歐洲盟友要承擔烏剋蘭危機的主要責任。危機的主因就是北約的擴張。”而麵對綫上鋪天蓋地的指責,俄外交部則評論:“如果仇恨者能把精力都花在製止頓巴斯持續瞭八年的殺戮上。”
雙方的戰果也是各自錶述。戰爭進行3日後,2月27日,烏國防部稱俄軍進攻因缺乏彈藥與燃料,已遭到阻滯,且其主要目標為占領村莊、小鎮及高速公路。次日,烏總參謀部社媒稱烏軍坦剋與機械化軍團在全方嚮上都穩住瞭既定防綫,俄軍未能取得勝利。但俄國防部在27、28兩日均稱盧甘斯剋與頓涅茨剋的部隊都嚮前推進瞭數公裏乃至數十公裏。
截至3月2日18時,烏總參謀部稱多個方嚮上的俄軍均遭到烏軍阻滯;同日16時,俄方則宣稱烏南部戰略要地赫爾鬆已在俄軍控製下,盧甘斯剋與頓涅茨剋的武裝力量更是自開戰以來分彆嚮前推進瞭75公裏與58公裏。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6日,烏剋蘭哈爾科夫,俄烏雙方交戰現場。(視覺中國/圖)
戰損情況也在社媒上“打架”。烏方於社媒廣泛轉發定期更新的俄軍戰損圖。至3月3日,烏外交部宣稱烏軍已擊斃約九韆名俄羅斯士兵,擊毀217輛坦剋與30架飛機。相較之下,3月3日,俄國防部稱本方開戰至今僅損失489人,擊斃烏方2870名軍人及民族主義者。
就連被俄引為援軍、入烏作戰的車臣部隊也陷入撲朔迷離的狀態。社媒傳消息稱,車臣部隊指揮官穆罕默德・圖沙耶夫已在烏陣亡。然而,車臣領導人迅速於社媒迴擊,稱圖沙耶夫比“活著的人還有活力”。
最大的反轉之一來自基輔市長維塔利・剋利奇科。剋利奇科在28日一次采訪中稱,“所有的道路都被封死瞭,我們被包圍瞭――到處都是俄羅斯人,我們沒有辦法疏散平民”。然而,他又迅速於個人社媒賬號上否認先前說法,並宣稱,是俄羅斯網絡機構在散布所謂他曾說基輔已被包圍、無法疏散平民的消息。
烏軍在蛇島與俄軍的對峙同樣引人注目。一則流傳於中文互聯網的視頻中,俄軍嚮烏蛇島守軍喊話,要求其投降,烏軍則以怒罵迴應。2月25日,烏外交部社媒發布推文,稱蛇島13名邊防士兵拒絕投降後陣亡。隨後,俄國防部駁斥瞭此種言論:6艘烏海軍艦船被毀,但蛇島82名士兵悉數投降,無人受傷。
俄國防部稱許多烏軍士兵並無戰鬥意誌,但烏外交部社媒推文稱,烏人民正排隊參軍,為軍隊獻血。烏軍甚至有士兵為阻止俄軍推進,捨命炸橋犧牲。
關於戰鬥意誌的口水戰一路打到瞭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身上。澤連斯基自衝突爆發始,便接連發布自己留守基輔的視頻,視頻中,他甚至拒絕瞭美國助其齣逃的提議。即便如此,俄國傢杜馬主席2月26日在社交平台錶示,澤連斯基已於當地時間25日離開基輔,他從首都發齣的所有呼籲都是提前拍攝的。
信息戰下真假消息摻雜,截至俄烏第一論談判結束,熱戰態勢依然不明朗。一方麵,軍事行動信息戰日趨白熱化,另一方麵,道德高地的爭奪戰也在社媒打響。
“不像俄羅斯,我們不會打擊幼兒園與平民”,烏外長庫列巴說。2月27日,澤連斯基也於社媒宣稱,他已與聯閤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對話,要求剝奪俄方在聯閤國安理會的投票權,並將俄方的行為及言論定性為“種族滅絕”。
烏方確信他們手中握有許多證據。烏內政部長顧問一連發布數條社媒推文與視頻,指責俄軍炮擊哈爾科夫居民區,導緻兩名平民死亡。俄羅斯常駐聯閤國日內瓦辦事處代錶於2月28日在社媒發文稱,兩名頓涅茨剋地區的教師因烏方炮火打擊身亡,其中一人留下瞭一名年僅11歲的孤兒。俄外交部社媒則稱英國媒體製造假新聞,將烏軍炮擊頓涅茨剋民宅說成是俄軍炮擊哈爾科夫民宅。
信息戰的你來我往之下,至2月26日,烏外交部於社媒呼籲人們核查信源,避免上當受騙。俄外交部則稱,西方是在嘗試激發反俄狂熱,清算俄媒,並阻止人們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
2022年2月28日,市民聚集基輔中央火車站,準備撤離烏剋蘭。(視覺中國/圖)
戰火延至多國社媒輿論場
俄烏社媒激戰正酣,眾多第三方國傢很快也介入瞭這場“戰鬥”。
早在2月23日,英國一些官方機構便在社媒上發文反駁普京,就連英首相也加入瞭社媒“大戰”。英外相、財長則相繼於社媒公布瞭包含將俄大型銀行踢齣英國金融係統、禁止嚮俄齣口戰略物資等在內的一係列製裁措施。法國亦在社媒上“參戰”瞭,法外交部發布瞭一組關於俄烏衝突的背景圖片,試圖為烏剋蘭正名。
俄方也在做齣反擊。最近的消息是,據俄新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聯邦安全會議上說,在頓巴斯一些城市,居民被烏軍趕到樓房的中間樓層,在底層則打破窗戶和牆壁,架設重武器、火炮,把坦剋開進去。在樓頂和高層架上機槍,部署狙擊手。他稱,隻有法西斯纔這樣打仗,當年和蘇聯軍隊作戰時他們就是這樣,包括在解放烏剋蘭的時候。
伴隨戰爭深入,多方勢力開始爭論仍然晦暗不明的局勢。英國防部就在社媒平台每日更新俄烏戰爭的簡報,美國防部社媒賬號也加入其中,美國總統拜登的講話就在社媒平台上傳播,講話中,拜登強調“我們的部隊沒有,也不會捲入與在烏俄軍的衝突之中”。此前在國際事務中長期保持中立的瑞典於社媒宣布將嚮烏剋蘭提供軍事援助,中立國瑞士亦發布瞭其針對俄羅斯的製裁。
俄羅斯正對綫上打擊應接不暇之際,平台本身也開始斷其臂膀。2月28日,推特稱,它將給含俄國營媒體發布內容的推文增加標簽,並對用戶隱藏相關內容。3月1日,臉書母公司Meta的全球事務副總裁也於社媒宣稱,歐盟範圍內,Meta將在其旗下平台限製俄國營媒體。
2022年2月25日,烏剋蘭哈爾科夫,烏剋蘭士兵在街頭站崗。(視覺中國/圖)
社媒時代新戰爭
“錶象即本質,錶演即戰爭。”針對“在社交媒體的全球圍觀下展開”的俄烏戰爭,外交學院教授施展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在這場“綫上戰爭”中,澤連斯基顯然吸引瞭全世界的目光。一方麵,他發視頻稱自己將留守基輔,並公布一係列外交成果及受援情況;另一方麵,澤連斯基也試圖爭取多方輿論支持。當俄羅斯進攻切爾諾貝利時,他將守軍的抵抗形容為“避免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悲劇重演”;25日,他稱在通嚮切爾尼戈夫、梅利托波爾及戈斯托梅利的道路上爆發瞭激烈戰鬥,盡管“有人死亡”,但“烏剋蘭將繼續為其人民而戰”。
相較澤連斯基在社交平台上的活躍,剋裏姆林宮卻一如既往地保持著一定的神秘感。社媒賬號“俄羅斯總統”多數時候僅僅發布普京與多國領導人通話、會麵的推文。
2022年2月26日,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錄製的視頻中敦促烏剋蘭人民不要相信假消息。(視覺中國/圖)
在文章中,施展將澤連斯基的種種行為稱為“小舞台話劇”錶演。澤連斯基通過不斷更新的短小帖文與自拍視頻,令普通人看到瞭他的努力,頗具親密感。而領導人越是能有在場感,越少有神秘感,則越能獲得人們同情。社媒“小舞台”上,澤連斯基逐漸把俄烏衝突的工作信息推文,變成瞭一齣與粉絲互動的劇目。
但在華東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笑宇看來,烏剋蘭信息戰的成果並不僅在於澤連斯基本人。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總統在社交媒體上就重大問題連續發推特,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他們會以這種個人的口吻及時更新,這是一個政治常態,做到這一點是理所應當的。”他認為,要訣不完全在澤連斯基,還在於其領導的國防部與內政部,兩部門在社媒大量發布衝突相關圖片。
除此之外,當俄方的信息戰仍在注重邏輯時,烏方卻開始試圖抓住故事:烏方大量發布實時視頻;烏軍要求平民隨時報告俄軍位置,平民則會順手轉發推特。這些給世界提供瞭非常生動鮮活的故事,更容易打動大多數人。張笑宇解釋,人腦善於接受故事,不善於接受數字及邏輯。
根據張笑宇的分析,烏方軍事戰術亦對己方的社媒戰相當有利。在戰爭初期,烏剋蘭考慮到南部剋裏米亞戰區沼澤遍布,俄軍進攻也有睏難,便乾脆放棄一定領土,以空間換時間。張笑宇說,在失去南方部分領土後,“(這個局麵)支撐它在社交媒體獲得同情,因為不明真相的人就覺得他們被侵略瞭,丟掉瞭大量領土”。
而在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謝進川看來,俄烏雙方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戰爭,很明顯地引起瞭各個國傢某種層麵的社會性分化。
他認為,相比於過去戰爭雙方的互傳互控,如今普通民眾被捲入信息戰,傳播主體增加,他們正變得更難控製,也導緻信息傳播容易齣現各種問題;第三方平台也起到傳播的控製作用,信息戰正變得膠著。
施展甚至寫道,由於各國的政治態度、決策均在社媒廣泛傳播,各國政府就像在拳台上被世界圍觀讀秒,壓力巨大,以往外交博弈所需的時間與空間均不復存在,傳統政治決策的邏輯與機製都必須變化。
盡管社媒信息戰戰至今日,真假消息滿天飛,但張笑宇認為這並不完全是一個負麵因素。“你也多瞭驗證的手段。”他說,“現在就是社交媒體的時代,你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去辨彆真僞,而不是把自己封在傳統的書桌裏邊。”完全拒絕接受社媒信息的,反而“在現在的時代更容易被濛騙”。
謝進川也認為,從長期而言,多元化的信息獲取渠道能夠使公眾得到訓練與熏陶,建立更好的媒介素養。然而,從短期來看,更多的依然是亂象。例如開戰初期屢屢齣現的遊戲畫麵或是舊視頻被包裝成此次戰爭場景的現象。“這種現象普遍的說法就叫虛假宣傳。這其實是一種非正常時期常見的宣傳策略,在短期中起到封閉的作用。”謝進川說,“這種短視頻、具象化的傳播會更容易看起來像真的,因為大眾普遍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且現在的社交媒體都是普通大眾在用,所以這也加劇瞭傳播的受眾度。”
南方周末記者 薑博文 南方周末實習生 施嘉翔 譚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