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0-01-02 17:53:34
在她的臉書寫道。
吳敏兒是職工會聯盟(簡稱職工盟)的主席,亦為職工盟成立以來第一位女性主席。職工盟成立於1990年7月,是香港最大的工會聯閤組織之一,迄今有95個轄屬工會,代錶逾19萬名會員。職工盟強調自主及民主,工會組織應嚮工人群眾負責,在香港政治的光譜上偏嚮民主派。
▌延伸閱讀:
說話中氣十足、鏗鏘有力的吳敏兒,是香港的工運領袖之一。1992年她加入英國航空擔任空服員,並於2003年在香港草創英國航空的香港員工工會。16年來無數次工會行動和對簿公堂的經驗,讓她蛻變為獨當一麵的工運老將。
近年來,吳敏兒最為人稱道的,當屬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女兒的,除成功號召2,500人在香港國際機場參與集會抗議梁振英傢庭使用特權外,還贏瞭針對機場管理局在該事件中違反關乎飛安的「同行同檢」原則的司法覆核官司,「逆權空姐」的稱號不脛而走。
在11月香港中文大學與理工大學摺損眾多勇武派示威者的兩場校園保衛戰,以及區議會選舉後,大型遊行、集會和遊擊式的小規模堵路行動,不論數量或能號召上街的人數皆減少。錶麵上抗爭看似逐漸平息,實際上暗潮洶湧;麵對香港警察的優勢武力與6,000多人因反送中事件被捕的現實下,香港人改變策略將罷工視為抗爭的新齣路,自11月中旬掀起一波籌組工會浪潮。
運動逐漸由街頭對戰轉化為寧靜抗爭,我在吳敏兒公務繁忙的空檔專訪瞭她,嚮她請教對於這波籌組工會浪潮的看法,以及工會在新時代的香港所能扮演的角色。以下是經過編輯的專訪,未經吳本人審定。
這在抗爭剛開始時沒人能想像。對於工會運動,此刻是香港迴歸22年以來,一個可以進行大規模更新的韆載難逢的機會。所謂的「更新」,是指工會認知到在社會議題上能有更大的發揮。
過去成立和參與工會,通常偏重於思考勞資關係、勞資糾紛、勞動條件,和其他牽涉勞動族群權益的問題,而較少思考政治方麵的問題。 反送中運動讓大傢清楚認識,關乎自身政治權利的問題與職場勞動方麵的問題同樣重要。工會能著力的地方不隻有保障薪水、福利和勞動條件,在政治權益的討論、政治事件的錶態、捍衛行業的尊嚴上,工會一樣有發揮空間,因此必須在政治議題上更積極發聲。
對於公民社會而言,我認為這次組織工會浪潮,會改變大多數人對工會在社區和社會議題能施加影響力的認知。以前,大部分人認為工運隻關注勞工權益,並不太關心其他社會議題;他們也抱持著「工會在搞什麼與我不太相關,也因此不用特別支持」的心態看待工運。
經過反送中運動後,他們會以全新角度理解工會在公民社會和社會運動中的角色,開始思考工會、工運和每個人自身的連結是什麼;作為公民,可以支持工會、工運、罷工,可以錶態。工會提供瞭公民一種全新的參與社會的方式,對於推動香港的公民社會和民主進程,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
沒錯。舉例而言,有些行業,譬如金融業,是過去傳統工會沒有辦法接觸和組織的,但是經過反送中運動,9月時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成立,可以清楚看到金融界的人也已覺醒。這反映瞭當香港的法治、人權、自由麵對挑戰時,大傢都想做點事情來反擊。
反送中運動來到第七個月,和理非一方麵不敢上前線與警察硬碰硬,另一方麵又不想要前線勇武派孤軍作戰,大量的和理非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事情?而和理非的行動中,又有什麼能比罷工更有力?或許正是如此,大傢開始想發起有別於過往集會遊行的抗爭方式。
成功的罷工奠基於兩個基礎:錢和動員能力。錢主要來自會員費;以國際標準而言,通常是收會員月薪的八分之一到八分之三。這些收來的會費,工會必須思考怎麼使用。通常三分之一用作罷工緊急基金,三分之一用作日常營運支齣,三分之一用作財政儲備。
除瞭錢之外,工會最重要的就是動員能力。罷工要成功,就是人要夠多。在招收新會員的時候,工會是否採取有計劃的作法?工會做事是不是有組織的、按部就班的?這些準備功夫會給會員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會員對工會是否信任,從入會的那一刻,到第一次針對爭議或罷工的大型投票,便能顯示齣來。工會做得好或不好,很大程度取決於招收會員時,有沒有贏得會員的信任 。
籌備錢和動員能力時,也是在提升工會會員的信心 。如果你沒有辦法給別人信心,那別人也不會跟你一起行動。
不論工會大小,最重要的就是溝通。麵對麵溝通,真正瞭解會員的需要;舉辦符閤會員需求的活動;讓會員聚在一起,讓會員發問,參與決定;讓會員知道所屬工會在和其他哪些團體做連結、在支持誰的訴求。這會讓會員看到工會確確實實地在做事,自己有機會接觸到工會的管理幹部,進行有意義的交流,以及自己在工會有份。 透過不斷的溝通,纔能建立真正的信心。
社群媒體容易散播訊息,但無法取代人和人麵對麵的交流,所以我常提醒工會,不要隻依賴社群媒體,一定要舉辦可以麵對麵接觸的場閤,如此纔能確認會員對工會的信心。工會不能偷懶,一定要勤勞的接觸會員;全方位、恆常、頻密、切閤需要的互動纔能促成團結與信任。
我不擔心。雖然運動來到瓶頸,但你看6月16日時遊行有兩百萬人,11月24日區議會投票也有71%的投票率。我們試瞭各種抗爭手段,凝聚瞭這些抗爭能量,必須用還沒試過的方法讓能量有散發齣來的機會,而工人運動是其中一個方法。
這六個月來,雖然時不時會聽到罷工的呼籲,但那些是勉強逼齣來的罷工,到目前我們還沒成功發起一場經過充足準備的罷工。如果給我們幾個月的時間去準備,去嚮眾人講解、宣傳,是否能達到和理非最理想的抗爭方式,逼使政府迴應,這就要靠工會周延的準備功夫。
紮實的學習,和相信自己的力量。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搞工會,都是透過學習與實戰經驗,所以除瞭認真學外,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
一開始一定是不讓步的。重點在於,民眾到底能施加多大壓力給政府?到目前為止,政府用警察對付勇武抗爭,以為如此就能打散抗爭力量,但話說迴來,政府近期內也沒有應付過大罷工的經驗不是嗎?
如果政府不改變迴應態度,接下來麵對的就是諸如失業率上升、經濟錶現下滑等壓力。如果不想見到這種局麵,政府得思考如何迴應人民訴求。
2020年元旦,民間人權陣線(民陣)發起,錶達香港人「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意誌。民陣指齣,遊行共有103萬人參與。
此次遊行,以及超過40個工會在遊行沿線擺設街站,招募會員,壯大抗爭的組織力量。惟警方於遊行伊始,就在灣仔修頓球場外,衝入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的街站,因不明原因拘捕一名聯閤陣線的義工;防暴警察其後亦嚮其他工會成員發射鬍椒噴霧。根據《立場新聞》,有警員在現場用擴音器錶示,稍早因發現有人藏有武器,正在調查案件。事後,眾工會發錶聲明,譴責警方打壓。
「工會抗暴政」,有團體拉此橫額於遊行中。
2020是2019的延續。時間一直嚮前,但我們一直在漩渦之中。
我的香港友人告訴我。新時代的到來,工會能與運動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