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9/2022, 8:41:06 AM
如果對於當年的對越反擊戰感興趣的人,一定看過一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在某些方麵還是挺還原那場戰爭的。
都說藝術來源現實,在電影中唐國強飾演的趙濛生是高乾子弟,得知將要開戰後想盡各種辦法離開前綫部隊,後來在戰場上經過洗禮成為一名堅韌的解放軍戰士。
其實當年是有一些人動過想法,影響比較惡劣,但是大部分軍官並沒有這樣,反而是將自己兒子送上瞭前綫,其中又以54軍為最!
54軍成名已久,1953年前往抗美援朝戰場打過美國人,後來1962年又在瓦弄打過印度人,是一直作戰風格彪悍且對外全勝的鐵血之師。1979年對越反擊時,54軍歸於東綫作戰,下轄160、161、162三個師,其中軍長及兩位師長都讓兒子上瞭前綫!
54軍軍長韓懷智,抗美援朝時已是54軍130師副師長,對印反擊是54軍參謀長,基本上都是在54軍戰鬥下來的。
韓懷智的兒子韓東軍本在162師政治部工作,開戰前主動申請到前綫部隊,得到瞭其父的贊許,後編入162師炮兵團。在1979年1月,中央下達作戰預令後,韓懷智還在軍事會議後單獨交代炮兵團團長鍾聲琴,讓團長不要將自己兒子區彆對待,隻當作一個普通士兵。
戰爭開始後父子倆分彆南下,韓懷智作為軍長靠前率軍指揮,有他坐鎮54軍都極其勇猛,創下斃敵4265人,俘虜168人的戰果。
韓懷智
韓東軍跟隨162師炮兵團一直機動作戰,參加過復閤、阪豬、班占、耕蠻、廣淵等多次戰鬥,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父子倆在戰場上隻匆匆見瞭一麵,3月2日攻剋廣淵後,韓東軍隨部路經縣城與軍前指不期而遇,他在《洗禮》中記錄瞭這樣一段對話:
父親有些驚訝,沒想到會在戰場偶遇,開口便問:“仗打得怎麼樣?”我答:“沒有給您丟臉,昨天我率一個班炸毀瞭敵一個屯兵洞。”父親臉上露齣一絲微笑:“乾得不錯。”轉瞬又嚴肅道:“老子不怕死,你也要不怕死,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要敢於衝鋒陷陣!”我堅定地迴答:“是,記住瞭!”並囑咐父親也要保重身體,隨即嚮父親敬瞭個軍禮,轉身跑迴卡車,追趕部隊。
戰爭結束後父子倆都平安迴國,韓懷智1985年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003年4月去世,享年81歲。
韓東軍此後也一直在軍隊工作,後來調往解放軍防化指揮工程學院擔任副院長,2003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父子都成瞭將軍。
張誌信
160師師長張誌信,1927年齣生於山東威海,1945年參加革命,他隻有一個兒子張力,戰前不顧妻子反對,堅決把獨子送上瞭前綫。
開戰第三天,張力執行任務時不幸犧牲,年僅21歲。當時張誌信已經52歲瞭,身體也很不好,政委李兆貴得知消息後囑咐大傢不要泄露,但是張誌信看齣瞭異樣,逼迫之下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顫抖著站瞭三分鍾纔強忍悲痛繼續指揮戰鬥。
左邊是張誌信為兒子獻的花圈
一直到戰爭結束,張誌信纔第一次去陵園看望兒子,開頭說的《高山下的花環》,電影中那位喪子的雷軍長就是以張誌信為原型。
1984年張誌信退居二綫,2009年張誌信身體已經很不好瞭,但仍支撐著最後去看望瞭一次兒子,在兒子目前說道:兒啊,爸這輩子最驕傲的就是調你去前綫,最痛苦的也是調你去前綫。爸爸或許不久就要來陪你瞭,你不要怪爸爸。
最後,張誌信還艱難地給兒子敬瞭一個軍禮,2013年張誌信因病去世。
162師師長李九龍算是典型的嚴父瞭,他一直讓自己的孩子低調,不能說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1979年李九龍的兒子李曉明本該是參加高考,但他一心想要參軍為國效力。李九龍知道後沒有阻止兒子,直言:路是你自己選的,以後也自己走,我絕不會幫你。
後來李曉明在入伍登記錶上父親一欄都是空白,事後被人問起也隻說是某師後勤部的助理員,父子關係不好,不想提起。
對越反擊時李曉明從偵察兵做起,錶現非常齣色,到戰爭結束都沒人知道他父親的真實身份,等到他服役期滿,一直在等待後續命令。當時有其他的軍長、軍區司令員得知此事都錶示可以讓李曉明過去當個兵什麼的,沒想到李九龍一口拒絕。
之後當瞭四年兵的李曉明就復員瞭,被分配到濟南物資局行政科做瞭一名鍋爐工人李九龍將軍在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手中權力很大,但真正做到瞭鐵麵無私!
當然,不止是54軍的高級軍官做到瞭這樣,隻是54軍最為突齣,中國人的傢庭觀念是很深的,這些將軍們本來也可以讓兒子遠離戰場,但是他們從抗戰時期走來,更明白有國纔有傢的道理,捨小傢而為大傢,這也是新中國對外戰爭全勝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