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在《新冠疫情的「三個沒想到」》一文中 曾提到新冠肺炎從爆發至今的「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中國在早期可以很快穩控疫情 三問中國防疫 - 趣味新聞網


在《新冠疫情的「三個沒想到」》一文中 曾提到新冠肺炎從爆發至今的「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中國在早期可以很快穩控疫情 三問中國防疫


發表日期 2022-04-25T20:00:22+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在《新冠疫情的「三個沒想到」》一文中,曾提到新冠肺炎從爆發至今的「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中國在早期可以很快穩控疫情,沒想到擁有先進醫療條件和 .....


    

在《 新冠疫情的「三個沒想到」 》一文中,曾提到新冠肺炎從爆發至今的「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中國在早期可以很快穩控疫情,沒想到擁有先進醫療條件和資源的歐美等發達國傢會造成百萬人死亡,沒想到作為抗疫優等生的中國會在疫情下半場遭遇巨大挑戰和輿論攻訐。

具體到第三個沒想到,也即「沒想到作為抗疫優等生的中國會在疫情下半場遭遇巨大挑戰和輿論攻訐」,時下仍然處在疫情防控關鍵期的上海,令外界有瞭更多且具體的「沒想到」:沒想到此輪疫情之前一直作為精準防疫模範城市的上海會到今天這個地步,沒想到綜閤能力一直遙遙領先的上海治理能力會如此拉垮,沒想到買菜難、看病難、物資配送問題在疫情的第三個年頭仍然是巨大的問題,沒想到不斷積纍的民怨民憤正在重演武漢早期的情形……

每一個「沒想到」的背後,既有著事前人們對於中國防疫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也有著事後人們對問題反覆上演卻得不到有效解決的無奈與憤怒。不能用個別極端個案來蓋棺論定上海整體的防疫局麵,但也不要低估每一起事件背後暴露齣來的問題以及不斷積纍的民怨,就目前上海和中國整體的態勢而言,至少有三個關鍵問題,有關部門必須直麵:

首先,為何一邊是官方明確要求的「各級醫療機構不停診」,一邊卻是上海本地市民的求醫無門?

4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相關負責人明確要求上海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原則上不停診,尤其是急診、發熱門診這些重點科室必須全力保障開放,其中尤其提到「在患者就診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以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為理由來拒絕推諉,延誤治療。」要求發齣至今,社交媒體上依然有不少人曝光求醫無門的慘狀,尤其是一些急需要救治的病患,依然被阻擋在醫院門外。

2022年4月18日,上海社區市民接受新冠核酸檢測。(視覺中國)

在抖音平台傳播的一則短視頻中,一位母親心痛地訴說著自己女兒胸口的一個硬塊得不到醫治的絕望。視頻顯示,4月22日淩晨兩點,在上海同仁醫院的發熱門診,八歲的女兒裹著毯子在露天等待核酸檢測報告,為的是看一下胸口的一個硬塊。等待一個通宵後,當天中午等來的結果卻是「什麼病都看不瞭」,「這個孩子身上有病得不到治療就從酒店一直踢齣來」,經過幾番轉院和摺騰,該母親憤怒控訴道,「如果這個孩子有病死瞭怎麼辦」,「還有人管嗎?」視頻畫麵中,醫生們無奈掉轉頭。

不是隻有新冠病毒纔是病,纔會導緻死亡,其他方麵的醫療救治必須及時恢復,而且比「明確要求」更重要的是落實。從西安到吉林,再到上海,不該發生的悲劇已經太多,為何還無法得到根本改善?

其次,「動態清零」總方針之下,亦要求精準防疫,所以各地動輒頂格處理的過度防疫,是不是也是一種懶政惰政?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各地因防疫不力落馬的官員不計其數,從早期荒腔走闆的武漢,到一筆筆糊塗賬之下封城的西安,再到今次的吉林、深圳,每一次的局部疫情爆發,必然有當地官員因防疫不力落馬。這樣的嚴厲問責是必要的,所謂「一將無能、拖纍三軍」,這樣的嚴厲問責不僅在初期的武漢起到瞭扭轉防疫局麵的效果,並在後續的局部疫情爆發中發揮瞭威懾作用。

但反者道之動,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嚴厲問責製的初衷是打消官員的消極懈怠、不作為,為瞭保證民眾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積極作為,並在不同階段因應局勢進行更精準的防疫,可在過去兩年多的抗疫實踐之後,卻走嚮瞭另一個極端。在不少地方官員看來,頂格應對疫情至少不會因「防疫不力」而被問責,而精準防疫需要時間,更考驗治理現代化,多數地方官員已經無暇他顧,先用頂格防疫手段證明自己在做事情,故而每每有本土確診病例,第一反應便是封區乃至封城。

基於此,雖然中央接連警告要杜絕層層加碼和一刀切,但還是屢禁不絕,由此造成的悲劇還是不斷髮生。要知道,過度防疫亦是一種懶政惰政,因為固守老辦法也是另一種「躺平」。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各地不斷有官員因防疫不力落馬,卻鮮有人因「過度防疫」、「防疫不精準」而被問責。 (AP)

最後,「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並不是兩種非此即彼、相互對立的防疫路徑,中國官方在強調「動態清零」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給「中國式」共存路線留下討論的空間,而不是一禁瞭之、一封瞭之?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官方加大瞭宣傳「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力度,以期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同心抗疫,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與此同時,官方亦不由分說將「與病毒共存」作為反麵教材,且將一些權威醫學專傢有關「中國式共存」路線的探討一禁瞭之、一封瞭之。要知道,「與病毒共存」和「動態清零」從來就不是對立的,迴看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很難說人類真的消滅瞭病毒,或者「清零」瞭病毒,多數情況下隻是病毒的暫時離場,終究還是一種「共存態」。具體到今次的防疫,在「與病毒共存」前,隻不過因為中國具備「動態清零」的主觀願望和客觀條件,所以可以做的比其他國傢更多罷瞭。

基於此,中國在「動態清零」的同時,亦需要給探討中國式共存路線留下空間,這樣的探討,並不是要「躺平」,而是從長遠計。2月28日,中國國傢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傢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傢曾光在個人微博上發布兩韆餘字長文,詳細解析瞭「與病毒共存」與「動態清零」兩種對策,並坦言中國的「動態清零」不會永遠不變,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閤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但很快,該條微博即被刪除。

另外,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另一位研究者4月6日發錶在《國傢科學評論》上的英文文章《關於中國在即將到來的COVID-19時代重新開放的戰略》,因提到「中國需要重新開放,以使社會經濟發展正常化,並適應全球的重新開放。長遠來看,長期的動態清零是不可能實現的」而被全網消音。諸如此類的做法,隻會加大社會層麵對於防疫路線之爭的想象,也會強化「講政治」壓倒「講科學」的擔憂。

目前,誰也不知道上海疫情還要多久纔能迎來拐點,放眼整個中國,人們也不知道「動態清零」政策還要堅持多久、還能堅持多久。不過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上海民眾以及圍觀上海疫情的人們的忍耐已經逼近極限。4月22日,一則《四月之聲》的短視頻遭遇刪除後,以各種形式在各個平台傳播,這是武漢疫情之際《發哨子的人》之後又一起輿情事件。上海民眾的情緒需要一個齣口,中國民眾需要一個對於疫情基於科學說明的預期與信心。對執政者來說,紓解民眾的情緒,給予民眾以信心與預期,挑戰絲毫不遜色於防疫本身,事實上,這也是精準防疫的一部分。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行政有效、治理無效? 上海疫情失控的根源在哪

行政有效、治理無效? 上海疫情失控的根源在哪

    在上海新冠疫情(COVID-19)防治期間,儘管上海政府展現齣瞭一定的行政能力和組織能力,但在基層的治理效果卻不理想,一方麵基層治理人員因持久高負荷運轉而陷入疲勞戰,另一方麵基層治理引發瞭諸多爭議,陷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復旦大學政治學者林尚立所說的「行政有效,治理無效」的局麵,而這種睏境也基本上是中國行政治理模式的睏境,值得深入反思。 上海疫情防控政策從最初的3月份錶示不封城,到後來的局部封城,再到現在的全域靜態管理,一路走來防控強度不斷升級,兩韆多萬的上海市民都在配閤政府的防控,現在.......


北京觀察|中共二十大及中南海裡的會談室

北京觀察|中共二十大及中南海裡的會談室

    中共官方媒體近日密集報道各地方與各中央部委機關選舉二十大代錶的消息。比如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在4月21日至22日的中共廣西代錶選舉會議上全票當選二十大代錶。 那麼,在中共五年一屆的官員更替過程中,如何篩選齣中央領導機構人選?正在推進各項前期事項流程的中共二十大,相關訊息作為敏感訊息並未被披露。參考此前的換屆流程,或可窺豹一斑。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期間,中共採用的是會議推薦方式來確定中央層麵的官員人選。中共十八大後的中共反腐風暴披露的案件訊息顯示,已經落馬的中共中央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中辦.......


「台獨頑固分子」的統派叔父 傢族歧路摺射齣的台灣命運

「台獨頑固分子」的統派叔父 傢族歧路摺射齣的台灣命運

    颱灣著名統派大老、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吳澍培4月24日病逝颱北,享耆壽90歲。中共中央颱辦、國颱辦於4月28日對此錶示哀悼,讚譽吳澍培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並強調「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行為與那些數典忘祖的『颱獨』分子形成鮮明對照」。 事實上,外界鮮為人知的是,吳澍培胞弟吳澧培乃颱獨大老,曾在海外創立阿扁之友會,現為蔡英文政府總統府資政。其大哥吳溫培之子吳釗燮為現任颱灣外交部長,被大陸國颱辦公開點名為「颱獨頑固分子」;而吳釗燮之子吳迪曾任民進黨駐美副代錶,也擔任過美國颱獨團體「颱灣人公共事務會.......


三個中國輿論熱點 看「信心比黃金重要」正從想像走嚮現實

三個中國輿論熱點 看「信心比黃金重要」正從想像走嚮現實

    過去一段時間,有幾起熱點事件,看似彼此無直接關聯,但都在以某種直接有力的方式解釋著一個老生常談的命題:對今天的中國來說,信心為什麼比黃金更重要? 第一起事件是北京疫情初期的搶購物資潮。4月24日北京爆發新一輪疫情伊始,北京民眾很快開始囤貨與搶購物資,以至一度齣現不少商超貨架空空、網店騎手無法配送的緊張局麵,各大商超不得不採取臨時延長營業時間的舉措,以緩解物資搶購潮。雖然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在4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已經明確告訴人們「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供應充足,交易正常」,但因有上海的前車.......


近三年僅錄得一宗新冠確診 內地的這片淨土緣何「獨善其身」?

近三年僅錄得一宗新冠確診 內地的這片淨土緣何「獨善其身」?

    內地本輪疫情來勢洶洶,自4月以來已新增逾55萬宗本土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有這樣一個省份麵積是香港的1000多倍,邊境線更是長達近4000公裏,不僅未受本輪疫情波及,就連疫情發生至今近3年的時間內亦僅錄得1宗確診,可謂幾乎「零疫情」。那麼,這片淨土是哪裡?答案就是西藏。西藏是全中國最後一個「失守」、首個「清零」的省份,它又是如何在疫情大爆發時「獨善其身」?《香港01》將以此文為您進行梳理。 2020年,西藏首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為當地醫護寫下感謝信。(網易新聞) 全國最後一個「.......


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鈎、自我封閉嗎?

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鈎、自我封閉嗎?

    我們這是怎麼瞭?麵對中國防疫過程中上演的一幕幕魔幻現實主義場景,很多人都在追問這樣一個問題。與此問題相關的另一個擔憂與疑慮是: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鈎、自我封閉嗎? 之所以有此擔憂和疑慮,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第三個年頭,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傢和地區在新變種奧密剋戎的襲擾下,不得不「與病毒共存」之際,作為疫情上半場防疫優等生的中國,基於「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始終如一在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不惜一切代價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於染疫者,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




美國5架黑鷹直升機要價180億新台幣 台空軍嫌太貴棄買

新聞觀察-十八大前夕政治維穩 言論緊縮已然上場

美股收市|通脹高企 道指先升逾300點後倒插87點 納指跌0.3%

上海疫情|僱主被隔離 安徽保姆方艙醫院齣來後狼狽住電話亭5日

文總齣席香港四城論壇 府:嚮對岸釋齣善意

港媒:習近平或於10月中旬視察深圳


前一篇新聞
畢馬威調查︰27%企業高管人員去年曾跳槽 五分一獲加薪逾30%
后一篇新聞
澳門內港火燒連環船 多次傳齣爆炸聲 濃煙直衝半空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