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9:46:56 PM
手機行業競爭白熱化,樹立目標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小米正在迎接更大的挑戰
文 | 趙莎莎
編輯 | 王立峰
根據IDC的數據,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齣現反彈,同比增長5.7%, 達13.5億部。小米集團立誌三年內拿下全球銷量第一,縮小其與國際巨頭間的差距。
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齣貨量達1.9億台,同比增長29.8%,雖然全球排名較上年沒有變化,仍為第三,但市占率顯著提升至14.1%。
然而,手機行業競爭白熱化,樹立目標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小米正在迎接更大的挑戰。
圖錶 1: 2021年全球廠商智能手機齣貨量及市占率
數據來源:IDC
讓數據安撫下情緒
3月22日,小米集團(1810.HK)發布2021年業績。截至2021年末,小米共實現營業收入3283億元,同比提升33.5%;經調整淨利潤220億元,同比提升約69.5%。 從季度來看,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56億元,環比提升10%,同比增長21.4%;經調整淨利潤44.7億元,環比下降13.5%,同比增長39.6%。
根據IDC全球手機季度追蹤數據, 2021年第三季度,受上遊核心零部件供應短缺影響,小米智能手機全球齣貨量曾從高位迴落至約4430萬台,同比下降4.6%。而同期,榮耀手機的銷量重返中國市場第三,在全球市場,蘋果憑藉iPhone13的熱賣重迴第二。
毛利率雖然在季度之間有所波動,但主要得益於手機銷售結構高端化,公司全年毛利率同比提升。 按年來看,2021年,小米集團的毛利率水平達到17.7%較2020年的14.9%上升2.8個百分點。
圖錶 2:小米集團毛利率季度變化(2019-2021)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讀數一幟
分區域來看,近三年,公司境外收入規模持續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全球化經營成為小米集團的重要戰略與經營特點。2021年,公司境外市場收入達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收入占比為49.8%。
圖錶 3:小米集團境外收入規模(2019-2021)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讀數一幟
鐵瞭心要走高端化
據中關村在綫ZDC數據調研中心顯示,2021年消費者對於3000-4000元、4000-5000及5000元以上手機機型關注度明顯提升。尤其是3000-4000元價位段,占比達到瞭19.85%,同比增長41.68%。
高端機型的銷量對手機品牌而言,關乎其在全球市場中的品牌形象和産品溢價能力。2021年,高端化成為瞭中國手機品牌的共同選擇。同年8月,雷軍曾在個人年度演講上稱小米手機要在三年內,也就是2024年,拿下全球銷量第一,國産高端手機市場第一。
小米2021年年報披露,公司3000元以上高端手機的整體銷量為2400萬台,較2020年的1000萬台增長瞭1.4倍。按齣貨量計算,小米的高端智能手機占比由2020年的約7%增長至2021年的約13%。
2021年,小米全年智能手機收入達2089億元,同比增長37.2%,營收占比持續提升至63.5%。由於高端機型占比提升,推升瞭小米手機的平均單價,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率由2020年末的8.7%提升到瞭2021年末的11.9%,毛利貢獻度達到42.74%。
圖錶 4:小米集團分業務毛利貢獻度
(2019-2021)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讀數一幟
2021年12月,小米在中國大陸推齣瞭Xiaomi 12係列高端手機,根據第三方數據,2022年1月,Xiaomi 12和Xiaomi 12 Pro發售後首月,閤計齣貨量遠超所有搭載全新一代驍龍8移動平台處理器的其他智能手機品牌的齣貨量總和。其中Xiaomi 12 Pro搭載瞭小米自研充電芯片澎湃P1和「萬物追焦」算法,發售後成為京東、天貓平台4,000元或以上安卓手機2022年1月份的銷量冠軍。
不過,從全球範圍來看,高端市場上的較量形勢依然嚴峻。
從圖錶5中,不難看齣國際巨頭蘋果的高端市場地位牢固。雖然蘋果Pro機型的平均售價遠高於1000美元,但齣貨量基本上超過瞭2000萬台。蘋果手機2021年的總齣貨量為2.35億台,其中39%是平均售價超過1000美元的機型。
圖錶 5:2021年全球銷量最多的十大智能手機品牌
一切還需硬科技打底
無論高端手機,還是智能生活傢電,乃至未來的小米汽車,硬核技術纔是公司生命力的堅實保障。小米為此在研發投入上持續加碼。
2021年,小米研發支齣達132億元,同比增長42.3%。而財報預期未來五年,集團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平均每年200億元。
圖錶 6:小米集團季度研發費用(2019-2021)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讀數一幟
事實上,自2014年開始,小米便開始自研澎湃芯片。2017年和2021年,先後發布澎湃S1和澎湃C1。
與此同時,小米也加快瞭在芯片領域的投資布局,而這其中必然包含瞭戰略協同的目的。2021年以來,小米集團、小米長江産業基金及順為資本等參與投資的芯片公司數量已經超過20傢,涉及AI芯片研發、顯示驅動芯片、射頻及高端模擬芯片、傳感器芯片、功率器件研發等方麵。
但由於技術積纍不足,産品品質問題也時常成為“米粉”的睏擾。
雖然小米12已經麵世,但有關小米11的質量問題,在市場上仍不絕於耳。有媒體報道稱,“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一個月內關於小米11質量問題投訴已近百條,包括但不限於WiFi問題、黑屏、相機失靈、莫名卡頓等等。”
作者為《財經》雜誌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