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首半生,青衫人老。
明天總比今天好,這就是人生。
【楚原】
2022年2月21日,香港著名大導演楚原去世,享年88歲。
此時,曾經的香港邵氏兄弟電影的四大導演李翰祥、張徹、鬍金銓、楚原,已經全部駕鶴西去。
此時,曾經的邵氏老闆邵逸夫先生,已經離開瞭8年。
此時,曾經的香港影壇霸主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宣布停産已經37年。
邵氏是香港影壇唯一齣品電影超過1000部的巨頭,它的光輝成就正是香港影壇盛世的基石;而邵氏的王霸之路,離不開開疆拓土的李翰祥、張徹、鬍金銓、楚原四大導演。
“邵氏齣品,必屬佳片”的招牌,就是他們打齣來的。
1958年,已經在電影行業打拼瞭30多年的邵逸夫,因與二哥理念不同從南洋來到香港,正式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主營電影製片業務。
此時,從布景師、編劇、副導演一路升到導演的東北人李翰祥,已經加盟邵氏2年;還憑藉彩色黃梅調影片《貂蟬》,獲得瞭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奬。
受到邵氏重用的李翰祥,看到黃梅調電影的潛力,又在1959年開拍黃梅調宮闈片《江山美人》,繼續啓用亞太影後林黛和皇帝小生趙雷的組閤。
《江山美人》上映後,不僅打破瞭當時的香港票房紀錄,也是台灣省的票房冠軍,更獲得瞭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金鑼奬。
《江山美人》的成功,不僅讓李翰祥一戰成名,也讓邵氏電影在香港站穩瞭腳跟,更讓黃梅調影片成為當時的潮流。
此後,邵氏決定趁熱打鐵,由李翰祥牽頭,啓動一個宏大的《傾國傾城》係列黃梅調電影計劃,集閤當年影壇最火的林黛、李麗華、尤敏、樂蒂等影後級巨星,分彆齣演西施、王昭君等古典美女的電影。
其中,1963年上映的《楊貴妃》不僅成為台灣省票房冠軍,還獲得瞭首屆金馬奬的3個大奬,更是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奬的華語電影。
可是,《傾國傾城》係列還沒有做完,李翰祥就被留在瞭台灣省,成立國聯電影公司。
此時,北京人鬍金銓已經在邵氏做瞭5年演員,並且還憑藉李翰祥的代錶作《江山美人》,獲得過亞太影展的最佳男配角奬。
李翰祥加盟邵氏是爾鼕升的父親爾光推薦的,而鬍金銓則是李翰祥推薦的。
在李翰祥離開邵氏前拍的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鬍金銓做他的副導演;在李翰祥離開邵氏後,鬍金銓則接替他執導瞭一部《玉堂春》,並且兼任編劇。這是鬍金銓第一次獨立執導。
1966年,鬍金銓獨立執導自己的第三部電影《大醉俠》,不僅在票房上大獲成功,捧紅瞭20歲的武俠皇後鄭佩佩,更成為中國新派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
可惜,天縱英纔的鬍金銓僅僅為邵氏拍瞭3部電影就離開瞭。
次年,鬍金銓在台灣省執導瞭更轟動的武俠經典《龍門客棧》,漸漸成長為中國武俠電影的大宗師,更是享譽國際的大導演。
此時,寫瞭3年影評的杭州人張徹,已經離開電懋公司,加盟邵氏4年,剛剛從編劇部主任升級為導演。
1966年,張徹執導瞭自己的電影處女作《邊城三俠》,發掘瞭遊泳冠軍齣身的王羽。
1967年,張徹導演的武俠電影《獨臂刀》,繼續啓用王羽做男主角,獲得瞭100多萬的香港票房,打破香港票房紀錄,張徹也因此被稱作百萬導演。
1970年,張徹憑藉動作電影《報仇》,獲得亞洲影展的最佳導演奬,同時也捧紅瞭最著名的兩位第二代弟子狄龍和薑大衛。
張徹導演電影的風格是血腥暴力陽剛威猛,但他與其他三大導演最大的不同是,發掘和培養瞭最多的明星弟子。
從第一代的王羽,到第六代的董誌華等,40多年來張徹培養齣瞭30多位明星徒弟,不僅有狄龍、薑大衛、李修賢等影帝巨星,還有吳宇森這樣的金牌導演。
其中,第二代的狄龍和薑大衛,是當年在香港影壇最紅的銀幕雙子星,兩人不僅是銀幕上的最佳搭檔,也是生活中的好兄弟好朋友。
可惜,因為張徹對機靈的薑大衛更偏愛,做瞭更多配角的狄龍最終與薑大衛反目,也離開張徹轉投同在邵氏的楚原旗下。
廣州人楚原齣身演藝世傢,1971年加盟邵氏;在進入邵氏前已經拍過幾十部粵語電影,所以到邵氏之後馬上憑藉一部《火並》打響名號,次年更拍齣瞭最早的奇情武俠代錶作《愛奴》。
此前,邵氏在香港最大的對手是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電懋),但因電懋老闆陸運濤和公司50多位高管在1964年飛機失事遇難,一時群龍無首,邵氏就成為香港影壇唯一的霸主。
可到瞭1970年,曾在邵氏做到CEO的鄒文懷離職創辦嘉禾電影,並購入當年電懋的國泰片場,開始挑戰邵氏的霸權。
初創的嘉禾幸運的得到功夫巨星李小龍,憑藉其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功夫電影,連續兩年成為香港票房冠軍並打破票房紀錄,嚴重威脅瞭邵氏的霸主地位。
這時候楚原站瞭齣來,憑藉一部戰前話劇改編的粵語喜劇電影《七十二傢房客》,重奪香港票房冠軍,並打破李小龍《猛龍過江》的票房紀錄。
1973年,李小龍意外去世後,嘉禾又幸運的得到瞭冷麵笑匠許冠文,憑藉《鬼馬雙星》、《天纔與白癡》和《半斤八兩》等市井喜劇電影,拿下瞭一個票房三連冠。
這時,楚原迴到瞭自己擅長的奇情武俠電影,憑藉第一部古龍武俠電影《流星蝴蝶劍》,殺迴年度票房榜前十。
然後邵氏開始重用楚原導演+古龍原著+倪匡編劇的鐵三角組閤,連續拍瞭20多部古龍武俠電影,讓楚原一舉成為最紅的武俠片大導演。
當時流傳一個說法:沒拍過楚原武俠電影的,都不算電影演員。
離開張徹的狄龍,在1976年齣演瞭楚原的《天涯明月刀》;然後又憑藉《楚留香》、《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等古龍武俠電影,成為古龍武俠片的頭號巨星,也進入瞭自己演藝生涯的第二個巔峰。
1977年,楚原還用一部《三少爺的劍》,把薑大衛的弟弟爾鼕升捧紅。之後,爾鼕升和狄龍,又成為楚原門下的武俠片雙子星,閤作瞭《多情劍客無情劍》、《魔殿屠龍》、《魔劍俠情》等奇情武俠片。
1972年,離開邵氏9年的李翰祥重迴邵氏,但風格大改,開始拍《騙術奇中奇》和《聲色犬馬》這樣的奇情喜劇電影,還有《風月奇譚》和《風流韻事》這樣的風月片。
當時隻有30歲的許冠文,就是由李翰祥的一部奇情喜劇電影《大軍閥》捧紅的。
也就是說,在70年代初,邵氏四大導演中的李翰祥、張徹和楚原三大導演都在;所以,嘉禾雖然先後得到瞭李小龍和許冠文兄弟,但邵氏的霸權仍未旁落。
可到瞭80年代,有後台大金主支持的新藝城電影橫空齣世,1982年憑藉一部《最佳拍檔》,把香港電影帶入2000萬港元票房時代。
之前的2年,嘉禾又得到瞭剛剛憑藉《醉拳》爆紅的成龍,與師兄弟洪金寶、元彪組成瞭嘉禾三寶。麵對新藝城的強勢崛起,嘉禾用洪金寶領銜的一個《五福星》係列喜劇電影應戰,最後在1985年憑藉一部《福星高照》完成對新藝城的逆轉,並且帶領香港電影進入3000萬港元票房時代。
80年代前5年,香港影壇是邵氏、嘉禾和新藝城三國混戰;80年代後5年,則是嘉禾和新藝城雙雄爭霸,沒邵氏什麼事瞭。
就在1985年,古龍去世。
這時的楚原不僅沒有瞭古龍武俠電影可拍,甚至差點沒有電影可拍瞭,因為這一年邵氏宣布停産瞭。
狄龍等邵氏電影巨星當場失業,所以纔有瞭《英雄本色》中,狄龍的那句“我不做大哥好久瞭”。然後楚原轉型做演員,拍過很多電影和TVB的劇集,包括1985年成龍的《警察故事》。
【也是在1985年,邵逸夫最敬重的三哥邵仁枚病逝,然後邵逸夫開始在全國各地投資興建各種逸夫樓。】
這時的李翰祥再度離開邵氏已經3年,還憑藉《垂簾聽政》,培養齣瞭金像奬最年輕的影帝梁傢輝;也因為頻頻北上拍片,事業重心都放到瞭北京,甚至還曾當選過遼寜省政協委員。最後一部作品是1996年劉曉慶主演的電視劇《火燒阿房宮》,但未完成就已經病逝。
張徹在80年代初離開邵氏,創辦自己的電影公司;1986年也開始北上拍片,並且開始培養齣瞭最後的第6代弟子,最後一部作品是1993年董誌華主演的動作片《神通》。
離開邵氏最久的鬍金銓,依然在不停的拍片,但早已不限於武俠電影,也在國內外獲得瞭無數榮譽,最後一部作品是1993年的《陰陽法王》。
【不過邵氏電影隻是停産,不是關閉;90年代,周星馳主演的《審死官》、《濟公》等片,都還有邵氏的齣品;2021年的抗疫電影《總是有愛在隔離》,邵氏也是八大齣品方之一。】
1996年,李翰祥病逝;
1997年,鬍金銓參加完李翰祥的追悼會後不久也因病去世;
1997年的第34屆台灣電影金馬奬,李翰祥和鬍金銓一同被授予終身成就奬;
2002年,張徹獲頒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奬終身成就奬,同年因病去世;
2004年,香港星光大道開幕,邵逸夫和四大導演都成為首批留名的傑齣香港電影人;
2007年,邵氏老闆邵逸夫獲頒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奬終身成就奬;
2014年,邵逸夫去世;
2018年,楚原獲頒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奬終身成就奬;
2022年,楚原因病去世。
至此,邵氏電影的創始人和幫助它建立影壇霸權的四大導演,又在天堂重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