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卡塔爾並非生來就富裕,在90年代石油危機的時候,這個國傢差點破產。在中東和阿拉伯其他國傢拼命挖石油的時候,卡塔爾默默下注天然氣。沒想到30年後,一躍成為中東首富。
當地時間11月20日,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正式開幕。因為卡塔爾炎熱的夏季,這是世界盃首次在北半球的鼕季舉行。
這幾天,中國球迷被卡塔爾的「豪氣」震驚到瞭。
據悉,卡塔爾自2010年獲得舉辦權以來,已纍計花去2290億美元(約閤人民幣1.63萬億元),超過以往任何一屆,此前7屆世界盃的投入總和也纔400多億美元。
今年世界盃成本是過往七屆總和的五倍。當以往世界盃最多停留在百億美元投入時,卡塔爾豪擲韆億,不僅新建體育場、機場、酒店、地鐵等,還花瞭450億美金,將沙漠中的一個叫盧塞爾(Lusail)的村子直接建成全國第二大城市。
都說卡塔爾是個「富得流油」的國傢,其實,準確一點說,這是一個「富得冒氣」的國傢。卡塔爾的崛起和钜額財富,主要還是依靠天然氣,特別是在全球鬧「氣荒」的當下,卡塔爾更是狠賺瞭一把。
2021年的時候,卡塔爾人均GDP約為6.1276萬美元,位列全球第八;但到2022年,按照美國知名金融類雜誌《環球金融》的統計,卡塔爾人均GDP將超過10萬美元,成為全球第四富,也將成為中東最富有國傢。
原因主要是因為卡塔爾是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儲備國,僅次於俄羅斯和伊朗。而齣口也一直處於前三,和美國、澳洲並駕齊驅。俄烏衝突爆發後,卡塔爾悶聲發財,成為歐盟液化天然氣(LNG)最大齣口國。
截至今年上半年,卡塔爾的油氣收入直接暴增三分之二,高達320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卡塔爾的齣口收入已超過1000億美元(約閤人民幣7200億元),創下2014年以來最高。
要知道,卡塔爾的人口號稱265萬,但持有卡塔爾國籍的公民不過30多萬,約佔11%。是北京天通苑小區人口的一半,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小縣城。
當然,卡塔爾並非生來就富裕,在90年代石油危機的時候,這個國傢差點破產。在中東和阿拉伯其他國傢拼命挖石油的時候,卡塔爾默默下注天然氣。沒想到30年後,一躍成為中東首富。
這一切,都跟卡塔爾背後「能源帝國」國有天然氣巨頭——卡塔爾能源(Qatar Energy)這傢公司密切相關。
01 從破產到國際擴張
卡塔爾,坐落在波斯灣西南海岸,毗鄰沙特阿拉伯,相當於一個半島國傢,除瞭和沙特接壤之外,其它的國土都是挨著海洋。
近現代的卡塔爾,一直是英國的保護國和殖民地,直到1971年9月纔宣佈獨立。
獨立不久,1974年,卡塔爾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 成立,這是一傢國有石油公司,負責經營卡塔爾地區所有油氣活動,包括勘探、生產、煉油、運輸和儲存。
2021年10月,卡塔爾石油公司更名為卡塔爾能源公司,推進能源轉型進程。
就是這傢卡塔爾能源公司,成為卡塔爾經濟和國傢財富的「集大成者」,也是這次世界盃的頂級贊助商。
卡塔爾已在這次世界盃的基礎設施上投入至少2000億美元。其中65億美元用於場館和設施建設,大部分資金來自於卡塔爾能源公司的液化天然氣齣口收入。
但剛開始,和大多海灣國傢一樣,卡塔爾能源專注石油開發,即便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田——北方氣田(North Field)在當時已經被發現,但卡塔爾還是把重心押在石油開採上。
好景不長,1990年代初,油價暴跌,沉溺在石油夢想裏的卡塔爾能源被一擊即碎,公司負債纍纍,瀕臨破產。加上當時的海灣戰爭,以及卡塔爾國內政局的動盪,那時的卡塔爾,也是一個「屌絲」國傢。後來經過經濟、社會和民主改革,卡塔爾政局逐漸穩定,並專注於油氣開發,經濟逐漸開始恢復。這時北方氣田終於被人記起,卡塔爾領導當局決定孤注一擲,押寶天然氣。
這個決定在當時無疑被認為是一場豪賭,因為賺不到錢,願意共同赴險的國傢寥寥無幾。當時,英國石油公司還在1992年撤齣瞭這個項目,認為它不會產生足夠的迴報。
五年後,卡塔爾啟用瞭它的第一個液化天然氣齣口設施——與埃剋森美孚、道達爾能源、三井和丸紅閤作——並在2006年超過瞭印尼,成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齣口國。
2005年,卡塔爾又暫停瞭北方氣田的新開發,實施為期十二年的禁令。同時,它專注於成為世界上最可靠的能源供應商之一,幾乎從未錯過嚮客戶運輸液化天然氣的機會。
直到2017年,卡塔爾能源幾乎完成瞭國內所有現有項目的開發。卡塔爾當局又下瞭一個大賭注,就在一些國傢政要談論如何將化石燃料拋在後麵的時候,卡塔爾似乎聞到瞭全球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氣息,又取消瞭北方氣田的暫停令,並宣佈瞭巨大的擴張計劃。
此舉引發瞭一場多年來最大的國際石油公司爭相閤作,並進行令人垂涎的擴張行為。作為這一過程的一部分,包括殼牌和道達爾在內的能源巨頭,邀請卡塔爾能源公司加入他們在世界其他地區的項目,從而幫助該公司進行國際擴張。
對於海灣地區的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來說,國際擴張是不尋常的。雖然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和阿布紮比國傢石油公司已經在國外投資瞭能源部門的項目,但他們都沒有追求國際上遊的機會,而是專注於最大限度地提高國內產量。
卡塔爾能源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建立瞭一個龐大的勘探組閤,包括在巴西、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灣、圭亞那、蘇裏南、納米比亞、埃及、安哥拉和南非的項目的股份。同時,卡塔爾能源公司跟殼牌、埃剋森美孚、康菲石油、道達爾公司和埃尼公司都在北部油田簽署瞭新的協議,這將有助於提高卡塔爾國內液化天然氣的生產能力,從每年7700萬噸提高到2027年的1.26億噸。
這一係列的舉措,也讓卡塔爾坐上瞭全球天然氣齣口國的第一把交椅。雖然偶爾被美國和澳洲超越,但隨著未來的擴產計劃,有望奪迴第一位置。
02 歐洲氣荒的救命稻草
作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和排名前三的液化天然氣齣口國,卡塔爾被歐洲多國視作緩解「氣荒」的救命稻草。
美國能源訊息署(EIA) 報告顯示,2021年,美國、卡塔爾和俄羅斯三國閤計嚮歐洲提供近70%的液化天然氣,其中卡塔爾排名第二,佔歐洲全年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的24%,美國位列第一,佔比26%,俄羅斯第三,佔比20%。
2022年,俄烏衝突引發歐洲能源危機,迫使歐洲重新思考其能源政策及進口流嚮。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買傢們積極尋求替代品,將目光投嚮卡塔爾。
標普全球大宗商品數據顯示,卡塔爾在4月擊敗美國和澳洲,重奪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LNG)齣口國桂冠,並在5月繼續保持領先。而在3月,卡塔爾的齣口量落後於上述兩國。
卡塔爾正在雄心勃勃地推進史上最大液化天然氣工程——北油氣田擴建項目,以鞏固自身齣口地位,並逐步取代俄氣佔領部分歐洲市場。
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國傢在全球尋找天然氣,卡塔爾當然是主要供應商。
6月12日至21日,卡塔爾能源公司密集與多傢國際能源巨頭簽署協議,共同開發北油氣田擴建項目的第一階段重頭戲:計劃建設四條液化生產線(總計3260萬噸/年)、耗資287.5億美元的北油氣田東部項目(NFE),預計2025年底前開始生產。該項目的第二階段北油氣田南部項目(NFS)包含另外兩條液化生產線。
全部投產後,到2027年,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總產能將從目前的7700萬噸/年提高到1.26億噸/年。此外,從2025年起,卡塔爾能源公司還將與艾剋森美孚建立名為Golden Pass的閤作夥伴關係,每年再生產1600萬噸液化天然氣。
當地時間11月19日,卡塔爾國傢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益於天然氣、石油以及相關化工產品齣口的強勁增長,卡塔爾今年第三季度齣口總額達到1388億卡塔爾裏亞爾(約閤2720億元人民幣),進口總額315億裏亞爾(約閤617億元人民幣),貿易順差1073億裏亞爾(約閤210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85%。
今年9月,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問卡塔爾,尋求卡塔爾嚮歐洲齣口更多的天然氣。隨後,德國、法國能源巨頭接連與卡塔爾簽署閤作協議。
9月24日,卡塔爾與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簽署瞭關於增產液化天然氣的閤同,道達爾能源公司將對卡塔爾北方氣田南擴項目投資約15億美元。
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是為瞭解決閤同中的期限與價格分歧,在9月25日親自到訪卡塔爾,再度商議天然氣齣口問題。
中國也是卡塔爾天然氣的大買傢。就在北京時間11月21日,中國能源巨頭中國石化也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瞭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氣(LNG)長期購銷協議,卡塔爾能源公司將每年嚮中石化供應400萬噸LNG。
該協議是雙方就卡塔爾北方氣田擴能項目開展一體化閤作的重要部分。此次協議是中石化與卡塔爾能源公司簽署的第二個LNG長期購銷協議,也是卡塔爾北方氣田擴能項目的第一個LNG長期購銷協議。
03 天然氣被當成是終極燃料
麵對全球碳中和行動和共識,石油和煤炭被認為是骯髒能源,被很多投資者唯恐避之不及,那麼,作為化石能源之一的天然氣,會不會被淘汰?
卡塔爾似乎目前還沒有把這個當迴事,卡塔爾能源公司也沒有設定淨零排放目標。
卡塔爾在這次世界盃上,為瞭實現首屆碳中和世界盃目標,跟中國企業閤作,建設瞭一些光伏發電,但對整個國傢來說,相對其他中東石油國傢,卡塔爾的能源轉型似乎沒有那麼緊迫,甚至認為天然氣比石油要更清潔。
卡塔爾能源部長兼國傢石油天然氣集團首席執行官薩阿德-卡比認為,天然氣在燃燒時會排放一些二氧化碳,但相比石油和煤炭,要少得多,應該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核心。
"我同意走綠色路線,但我總是說,天然氣不是過渡燃料,它是一種終極燃料。如果你看一下世界上的基本電力負荷,它要麼是天然氣,要麼是那些接受並能負擔得起的核電。其餘的將是一些燃料油和大量的可再生能源。」 卡比錶示。
本文獲授權轉載,為《環球零碳》公眾號的第425篇原創內容,不代錶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