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2022, 2:01:02 PM
孫中山先生,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遭遇到許多睏難,碰到過許多挫摺,甚至在早年被清廷通緝,流亡海外,也不得安全。
清廷派人在倫敦綁架瞭他,準備裝進木箱子裏,秘密送迴國淩遲處死,甚至必要時,可以先行處死他,帶他的屍體迴去接受審判。
在此生死存亡之際,孫中山依舊臨危不懼,想盡辦法脫齣升天,之後更是巧施妙計,得英國友人康德黎之助,重獲自由。經此一事,孫中山因禍得福,大名響徹整個不列顛。
有意思的是,15年之後革命成功,孫中山成為民國大總統,當時誘捕綁架他的仇人主動登門求見...
起義不成,被清廷通緝逃到英國倫敦
孫中山早年學醫,成績優異,並在26歲時成為澳門的第一位華人西醫。然而,時值清朝末年,清廷腐敗,列強入侵,百姓民不聊生,他毅然拋棄自己的醫人事業,轉為“醫國”。
1894年,他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開啓瞭自己的革命生涯。一年後,他迴到中國,籌備自己人生第一次的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按照孫中山的想法,準備武裝起義奪取廣州,然後在兩廣成立一個獨立政府,並把廣州作為舉兵北進的基地。孫中山認為,晚清這時風雨飄搖,起義一旦成功,便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各地會紛紛響應,最終推翻大清王朝。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由於是第一次起義,孫中山等人沒有充足的經驗,在起義前就被叛徒泄密給瞭清政府。時任大清兩廣總督的譚鍾麟一麵調集軍隊加強廣州防衛,一麵封鎖城門,大肆搜捕起義人員。
孫中山隻能遣散起義隊伍,從廣州逃到香港,又去到日本,輾轉美國檀香山,最後落腳英國倫敦。在路上,孫中山自以為安全,曾公開照瞭一張照片,而這張相片也將引發後來的故事。
原來,此時清朝也正在通緝抓捕這位“造反頭子”,卻苦於沒有照片,不能按圖索驥抓人。得虧孫中山自己露齣馬腳,照片的復印件落入清政府密探手中,讓清廷在全世界的外交人員有機會伺機抓捕。
從這裏可以看齣,孫中山先生早期行事並不周密,無論是第一次武裝起義,還是逃亡途中拍照,都可以說明他還沒有徹底從一名醫生轉變為革命者。
不過馬上,他遭遇的生死危機,將讓他進一步成長。
清廷人員假裝老鄉,誘捕綁架孫中山
1896年10月1日,孫中山乘坐輪船抵達英國,投宿於葛蘭酒店。他每天漫步在倫敦街頭,參觀大英博物館和國會兩院,還多次去拜會在香港學醫時認識的英國籍老師康德黎。
康德黎見到孫中山很高興,好意提醒:“滿清公使館與我傢同在波德蘭街區,你來往時要小心!”孫中山卻並不在意,因為按照英國法律,清政府的人無權在英國抓捕他。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一片黑網,正悄悄嚮他罩來。
早在孫中山來英國前,清政府駐華盛頓公使楊儒便已通知駐英公使龔照璦,要他秘密跟蹤孫中山。而龔照璦不僅雇傭司賴特偵探社的偵探就牢牢跟蹤,還製定瞭周密的“誘捕”計劃。
1896年10月11日上午,孫中山像往常一樣前往康德黎傢。走在路中,遇到瞭一位自稱是廣州人的老鄉。這名老鄉叫鄧廷鏗,與他相談甚歡,並熱烈邀請他去傢裏做客。
俗話說得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孫中山因此放鬆瞭警惕,不知不覺就被鄧廷鏗帶到瞭波德蘭區49號大門。
這時,門裏又走齣兩名中國人。開始還挺熱情,卻突然“熱情”過瞭火。兩人一人夾一邊,把孫中山架進瞭屋內。結果一進屋,大門就關閉鎖住瞭。
孫中山這時意味到情況不妙,卻也插翅難逃。他被帶上瞭一個有著鐵柵欄的三樓,一名白鬍子英國紳士走瞭齣來對他說:
“你好,孫文。對於你來說,這裏就是中國,你現在就是在中國。”
而這位英國紳士,正是清朝駐英公使館參贊馬卡尼。他想告訴孫中山,此時他雖然人在英國,但是現在在清政府的控製下,沒人能救得瞭他。
後來,誘捕他的罪魁禍首,清廷使館翻譯鄧廷鏗與孫中山談話:
孫中山迴答:
“為什麼生死攸關?這裏是英國,不是中國,你們要怎麼處置我?按照國際法,你們必須要把抓我的事情先告訴英國政府,我看英國政府不會同意的吧?”
鄧廷鏗得意道:
“我們不會請示英政府的。事情早就辦妥瞭,船都雇好瞭,到時候把你嘴封住,身體捆住,運到船上,直發香港,然後再移交到廣州,就可以審判用刑瞭。”
最後,鄧廷鏗莞爾一笑,補充道:“如果我們不能把活生生的你運走,就會在這裏殺死你,把你的屍體塗上防腐劑運迴去處決。因為這裏就是中國。”
當時,清廷怕夜長夢多,連固定班次的輪船都不願意等,花瞭7000英鎊雇傭瞭一艘私船,還準備瞭一個大木箱,計劃把孫中山僞裝成一個“瘋子”,裝在木箱裏運迴國內,淩遲處死。
英國波德蘭區
巧施妙計傳消息,事件曝光終獲救
落到如此境地,孫中山也並沒有灰心放棄。他先是用硬幣裹著給康德黎的紙條,從小窗口扔到街上,企望有好心人拾到能傳給康德黎。結果卻被使館的僕人撿到,窗戶被封死。
後來他又多次“攻關”給他送飯的兩名英國僕人,結果這兩位僕人牢牢記住瞭主人的話:不論孫文給你多少錢,你都可以收下;但是他給你任何一張紙片,你都必須直接上交。
錢他倆是拿瞭,信也是交給瞭大使館。眼看孫中山在劫難逃,其中一位給他送飯的英國僕人柯爾給他帶來瞭希望。
有一天,科爾好奇地問孫中山:“你是什麼人?”
孫中山眼珠一轉,認真迴道:“我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想謀求改革中國,而中國皇帝仇恨基督教,所以要把我抓起來殺瞭。我這種情況,英國人都會同情的。”
是的,這就是孫中山的“妙計”:利用英國人對耶穌基督的虔誠信仰,請求科爾這名基督徒“拯救一個人的生命”,不要忍心看著同為天父之子的自己被異教徒殺害。
這次,柯爾相信瞭孫中山,他願意幫忙帶信給孫中山的朋友們,拯救這位可憐的朋友。他偷偷把孫中山的求救信帶瞭齣去,交給瞭康德黎博士,信上寫著:
我在上周日被兩個中國人強行綁架到瞭中國使館,我被監禁在這裏,並將在一兩天後乘特彆雇傭的船被押往中國,我肯定會被斬首。唉!我大難臨頭瞭!
康德黎知道真相後大吃一驚,和孫中山另一個好友孟生博士到倫敦警察廳報案。警察廳的探長認為事情太大,得上報領導,就拖瞭下來。
兩人覺得不能就此坐以待斃,德黎決定把真相公之於眾,利用輿論的力量拯救孫中山。然而,當他把事件告知《泰晤士報》後,竟被英國外交部攔瞭下來。
後來,兩人又前往老貝利街的倫敦刑事法院,指控清公使館違反《人身保護法》。但法官萊特認為指控的理由不充分,未予受理。
10月23日下午4時30分,被囚禁瞭12天,暴瘦28磅的孫中山走齣清廷駐英公使館。使館外,人山人海,熱情的英國民眾呼喊著孫中山的名字。
與此同時,公使館也收到瞭清政府從國內發來的電報,電報上寫道:不惜一切代價將孫中山押送迴國!
天佑中華,如果孫中山晚走一步,可能真被就地處決,屍體運迴中國審判。那麼,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曆史都將被改寫。
事實證明,清政府當時的決定非常有“遠見”。15年後的10月10日,隨著武昌起義的一聲炮響,大清帝國土崩瓦解。而孫中山,也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而這時,當年在倫敦誘捕綁架他的仇人鄧廷鏗主動找上門來,請求孫中山的原諒。周圍的人都勸孫中山處死他,孫中山卻不以為忤,反而寬誠相待,後又派人護送其齣總統府,以免遭到身邊知情人的攻擊。
愛國報人鄧警亞記載:中山謂琴齋(即鄧廷鏗)過去行為雖不可赦,然亦受當時公使龔照瑗主使,尚非齣自本心,且此案揭露之後,英國朝野反感,騰播全球,在我本人雖略受摺磨,而於本黨則有利無害,權衡得失,可置勿論。
如此心胸器量,方見孫中山先生的寬仁大度。
葉子說
我小時候學曆史課本,孫中山被尊為“國父”,一直很崇敬他。可後來長大,看瞭不少他的風流軼事,又感覺人物形象崩塌。
年歲日長,如今再迴頭看他,倒是又有一番看法。孫中山先生的確是個俗人,有些情感糾葛是人之常情;但他更是個偉人,他為瞭中國未來投身革命,一生遭遇瞭許多生死危機卻不改其誌。
更何況,他從來不置私産,死後留給宋慶齡的的遺物,除瞭衣物和書籍,就隻有一套愛國華僑送給他的房子。
革命這兩個字,說著簡單,實則重過韆斤,是真正要拋頭顱、灑熱血,為理想付齣一切。
孫中山先生,他做到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