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看走眼放走一謀士,被曹氏三代重用,後代還齣瞭個開國元帥
劉備放走瞭一個謀士,卻被曹傢三代重用,後代還齣瞭位開國元帥
三國時期英豪輩齣,蜀國、吳國、魏國之間展開激烈的較量。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雖然與人數、兵器有著莫大的關係,但是好的謀慮也是足以左右一場戰爭的勝負。
在三國之中,有名的謀士不在少數,各方勢力的首領也都十分愛纔,其中尤以曹操為最。
他不惜花費極大的代價從世間籠絡人纔,而相比於曹操,劉備在對待人纔方麵,做的就要差上許多。
在三國時,就齣現過這樣一件事情,劉備曾經放棄瞭一位謀士,卻被曹傢三代人重用,後代還齣瞭個開國元帥。
這個人就是陳群。
01不聽勸諫,痛失良纔
劉備愛纔,在三國之中也是一段佳話。
當年關羽等人被曹操所俘,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齣,險些命喪曹營。
當趙雲帶著尚在繈褓中的劉禪迴到劉備身邊之時,劉備看著滿身是傷的趙雲,瞬間淚流不止。
情急之下雙手托起劉禪就要將他摔死,並喊道:“因為你,險些摺損我一員大將。”如果不是眾人阻攔,或許劉禪真的逃不過那一摔。
雖然有人說劉備那是在做戲、在收買人心,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他的做法的確讓許多人都對劉備更加忠心,也願意為他賣命。
當然,縱使劉備“收買人心”,那他也是分人的。
他對於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又或是諸葛亮這樣的謀臣都十分的上心,百般尊重、照顧,但是對於像陳群這樣的賢士卻是缺乏瞭應有的關注與信任。
陳群齣身於潁川的名門望族陳氏,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是齣名的大纔之人。
陳群學富五車、纔思過人,長大後便想加入一方勢力,施展所學、博得一
份不錯的仕途,於是他便加入瞭劉備營下。劉備聲名在外,聽聞有人投奔自然是夾道歡迎,而且陳群齣身名門,劉備也不好怠慢,於是給他封瞭一個彆駕的官職。
可是,他對陳群的關注,也僅限於如此瞭。
陳群曾幾次給予劉備建議,但是劉備卻現有采納,最終在徐州一事上,二人産生瞭巨大的分歧。
當年陶謙病逝,將徐州讓給瞭劉備,沒過多久袁術、呂布相繼前往徐州,不過不同的是,袁術的目的是攻打,而呂布則是假藉著投奔劉備的名義前來。
劉備欲全力抵抗袁術,陳群則說:“如若呂布乘虛而入,唯恐失瞭徐州,因此呂布不得不防”。
麵對陳群的直言進諫,劉備則當成瞭耳旁風,不僅沒有領情,還對陳群冷言相嚮。最後的結局眾所周知,劉備痛失徐州。
徐州失守後,陳群對劉備也失去瞭希望,覺得他並非明主,轉而投身到瞭曹營。
對於陳群的離開,劉備雖說挽留瞭兩句,但是仍然沒有錶現齣有多麼重視。
02效忠曹傢三代
對於陳群的加入,曹操自然是欣喜過望。
他本就是愛纔之人,雖然對待關羽、徐庶的“招攬方式”上麵有失磊落,但是作為“寜願我負天下人,莫讓天下人負我”的一代梟雄來說,隻要能夠達成目的,那麼手段都在其次。
陳群加入曹營後,曹操對其一直以禮相待,雖然封給他的官職,與他在劉備營下相差無幾,但是卻不曾對他輕視。
當然,曹操性格多疑,二人也曾發生過意見上的相駁。
當時有人給曹操介紹瞭兩個“人纔”,名為王模和周逵。
陳群對過觀察絕對此二人有纔無德,不能當以大任,就建議曹操不要對二人太過信任。
可曹操卻不以為意,認為是陳群怕二人形象他的前程,所以並沒有相信,反而還對他們二人委以重任。
結果不齣陳群所料,王模、周逵二人果然惹齣瞭大亂子,曹操這纔後悔莫及,他連忙嚮陳群賠禮道歉,悔不該當初沒聽陳群的話。
陳群聽後大為感動,覺得曹操是個製作能改的明君,所以竭力輔佐。
此後,曹操更是對陳群重視非常,將他官升數級。
曹操死後,曹丕建立瞭魏國,他也遵照曹操的指示,重用陳群。
對後世影響重大的“九品中正製”,就是陳群協助曹丕所製定的,並且還是以陳群的意見為主導的,由此也可以看齣陳群的纔華。
曹丕臨去世前,將陳群任命為瞭托孤遺老,希望他能夠盡心盡力地輔佐新帝。
陳群也沒有辜負他的希冀,直到陳群去世之前,一直在為魏國鞠躬盡瘁。
作為“三朝元老”,陳群將他畢生所學都貢獻給瞭曹操傢族,侍奉三代傢主,嘔心瀝血。
對於陳群的付齣,曹氏傢族也給予瞭他極大的肯定,到陳群去世前,他已經位居三公之一,甚至還曾有人推測,如果不是陳群死得太早,或許司馬傢族都沒機會“謀權篡位”。
03後代為開國元帥
陳群的纔華與他的齣身有著極大的關係。
正是有瞭他祖父以及父親的悉心教導,陳群纔會有那樣博學,正是有瞭那樣的教育,他纔會有著獨特的眼光與思維。
值得一提的是,陳群雖然已死,但是他的後代卻能人輩齣,南北朝時期的陳霸先也是陳群所在傢族的後裔,更讓人驚嘆的是,我國開國元帥陳毅也是陳群的後人。
陳傢的輝煌鮮有傢族能與其相比,陳群雖然不是陳氏傢族中成就最高的,但是卻是陳氏傢族中最為齣名的一個。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劉備像重視關羽一樣重視陳群,那麼三國的結局或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而喜歡“收買人心”的劉備,卻一再將有纔華的人推離自己的身邊,或許這也正是劉備會最終失敗的原因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