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9/2022, 11:05:36 PM
作者 |時秦
編輯 |張假假
流水綫上沉重的青春
在鄭州地鐵2號綫延長綫的綜閤保稅區站和恩平湖站,你會經常看到背著大包小包的新時代農民工,他們步履匆匆。雖然正值肆意妄為的年紀,但是那種桀驁不馴的秉性早已消失,有著與年齡並不相仿的憂鬱與疲纍。
鄭州航空港區綜閤保稅區街景一角
這是鄭州航空港區一個生産汽車零部件的流水綫。短短幾年時間,曾經的麥田變成瞭廠房,公路和高樓,如今航空港區已經發展成中國藍領勞動力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一片片白色廠房時不時的從車窗外掠過,間或夾雜著荒蕪的田地,靜靜聳立的高樓,這裏的大地安靜地像睡著瞭一樣。
但是一到上下班高峰期,白色廠房瞬間熱鬧起來,工人如潮水般嚮四麵八方湧來湧去,蹲守在廠區門口的招工中介不斷的掃視四周,像獵人一般在悄悄的窺尋屬於自己的獵物。
鄭州航空港區一廠區門口
工人、工廠與勞務中介 錶麵上看是單獨的三個個體,實則復雜的集閤中蘊含瞭各式各樣的寄生、共生關係。他們之間圍繞金錢、招工、貪婪、人性演繹齣來的現實版的魔幻大戰,暴露齣瞭製造業招工難、用工荒的局麵。
雖然以前對“招工難”早有所耳聞,但是圍繞“返費”、“差價”發生在新時代農民工、中介與工廠三方之間的勞務大戰還是讓我目瞪口呆。
代理離職真相幾何?
“幸虧還有工廠,不然我處境更難。”
“誰介紹你的你找誰去,與我們公司無關!”“那個人已經離職瞭!”斷斷續續的吵鬧聲中,流露齣一股狠勁兒。
旁邊不遠的街道上,一個勞務中介的店鋪門口,圍滿瞭大半圈的人,脖子都伸得很長。
我走近一看,大聲嚷嚷的是一個中年男人,此時他正對著一個女孩兒指手畫腳,胸脯劇烈的起伏,活像一個將要爆炸的氣球。
女孩兒雙手斜插在上衣口袋,臉色低沉,低頭望著腳下的地麵。
旁邊還有兩位警察,其中一個警察指著女孩兒問:“你有證據沒?有證據去法院起訴。”女孩兒默不作聲。
直覺告訴我,這又是一起因為“返費”問題引發的勞務糾紛。這種偶然下的必然,也正是鄭州混亂招工大戰下的一個縮影。
一傢勞務中介門口警察正在調解返費糾紛
聽瞭一會兒中介老闆與警察之間的交流與問話,我縷清瞭眼前一幕的人物關係。
女孩兒是附近一傢工廠的工人,眼前的中年男人正是門口這傢中介的老闆。雙方的爭執點在於2000塊錢的“差價”。當初女孩兒進廠是通過這傢勞務中介,介紹女孩兒入廠的中介業務員承諾三個多月的在職期滿後會給她10000塊錢的返費。
返費,可以理解為給流動工人閤同期滿後的額外奬勵。
是工廠根據淡旺季調控工人數量的手段。旺季用工需求大,返費隨之水漲船高;淡季時,返費下降,工人如候鳥般四散。返費經常是廠傢打給中介,再由中介代發,而中介會不會給到工人,給多少,往往成為引爆勞務大戰的導火索。
按照女孩的說法,現在女孩兒已經工作期滿,然而到手的返費隻有8000。中介老闆以業務員已經離職為說辭,不承認有2000塊錢差價這迴事。
女孩選擇報警顯然並不想就此善罷甘休。但她除瞭有聊條記錄作證,勞動閤同上並不顯示有2000塊錢返費這迴事。真相如何就成瞭雙方爭執的焦點。
直到警察調解結束,女孩兒依舊沒有任何的辯駁。圍觀人群逐漸散去,沒有得到一個閤理結果的她,雙眼猩紅,臉上充滿失望,快速離去。追瞭近百米,我纔趕上她。
當一點點聊開以後,女孩兒卸下防備,我本想邀請她去旁邊的一傢咖啡館坐坐,但女孩兒拒絕瞭。她說時間太緊,還要趕迴廠裏,從昨天下午六點到今天早上六點,自己上瞭一晚上的夜班,今天2000塊錢的差價已經消耗瞭她一天。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她還沒有睡覺,一會兒迴去稍微休息下,五點多起床還要接著上夜班。
接觸瞭以後發現原來女孩兒並不是不夠健談,她先前隻是用沉默來錶達她的反抗。
女孩兒叫玲玲,駐馬店平輿人。玲玲雖然纔24歲,但已經有近八年的流水綫經驗。前幾年玲玲都在蘇州打工,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再加限電,工廠放假成瞭傢常便飯,往往正在上班廠裏就通知下班,而且說不定哪天疫情爆發連傢都迴不瞭,玲玲這纔來到瞭鄭州。
可能會有人覺得年紀輕輕為什麼要上流水綫, 一是因為他們真的很需要掙錢,二是確實找不到更好的謀生手段。
有的人掙錢是為瞭實現夢想,但玲玲說自己的夢想就是為瞭掙更多的錢。
原來玲玲公公早些年因病去世,傢裏欠瞭很多外債。加上傢裏條件本來就不好,之後生活是難上加難。她想趕緊把欠的錢還完。
除瞭還債,玲玲也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她有兩個孩子,大的五歲,小的三歲。去年暑假孩子在動畫片裏看到牛排纏著她非要吃牛排,但她沒捨得給孩子們買,最終孩子因為吵鬧還挨瞭一頓打。玲玲想起這件事兒至今還懊惱得不能行。
"如果你覺得做流水綫工人纍,那你肯定是沒有做過日結的快遞分揀員,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那滋味至今想起來都有一種發自骨髓的戰栗。"
玲玲說幸虧有工廠,要不然自己的生存處境隻會更加艱難。
匆忙中,玲玲趕緊結束瞭這次聊天,她說自己得趕緊迴去補會兒覺,六點還要接著上夜班。
勞務中介套路韆韆萬 總有一款能收割到你
“要是招工容易,誰想坑濛拐騙”
說起鄭州的勞務工人、中介與工廠,一定繞不開沃金。沃金是航空港區成型最早最繁華的商業街,這裏的勞力生意最為火爆。大街小巷各種中介招牌店麵林立,讓人目不暇接。
夜幕下的沃金商業廣場人潮湧動
老路今年已經四十多瞭,以前在深圳做流水綫工人,現在孩子大瞭,他也不想繼續外齣,於是來到距離老傢不遠的航空港區。現在老路既是勞務中介老闆還是業務員,一邊招工,一邊攬活。
私下裏老路經常和工友們調侃, 套路韆韆萬,中介占一半。
當我嚮他問及勞務中介的慣有套路時,老路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壞笑瞭一下,這一刻我很難把眼前這個憨厚、真實的中年男人與“黑中介”聯係起來。但是老路說做中介幾乎沒有幾個不騙人的,要不然很難招來工人。
“有時候不是中介黑,也怨工人自己太貪婪。”畫風突然轉變,老路說話的底氣硬瞭很多,嗓門也變大瞭,好似是被精明的工人逼上瞭這條不歸路。
套路一,以“高返費”為誘餌,這是套路工具箱裏最常用的那一個。
在老路看來,在返費上被騙的往往是想“討巧”的小時工和派遣工。“現在招工太難瞭”是老路一直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因為招工難,為瞭招到工人,中介往往會以“高價”當誘餌,小時工35員元/小時,派遣工月薪八韆......隻有你不敢想的,沒有中介不敢說的。
“這工資算下來一個月都八九韆瞭,你彆說在河南瞭,就是去深圳、上海,一個工人工資會不會這麼高”?說到這兒,老路有點激動,也一度把蹩腳的普通話切換成瞭純粹的河南方言。
清晨剛上完夜班的一群工人正在走迴宿捨
套路二,設置離職障礙,這也是工廠尤其是一些小廠的慣用伎倆。
如果說“高返費”是明騙,那麼設置離職障礙算得上是陰招瞭。
而且套路形式多樣,少給或者不給,這些都是中介單方的耍賴。有時勞務中介還會和一些小工廠聯手騙工人。像補差價需在職,設立打卡天數,如果你中途有事請假,或違反廠規,那麼差價很難拿得到,這些都是招工前就已經設好的圈套。
“如果你做得都很好,工廠實在挑不齣一點毛病,那麼他們還可能給你調到一些不掙錢又辛苦的崗位,或讓你上夜班,總之有一百個法子可以對付你。”說到這兒老路有點不好意思,聲音也明顯降低瞭許多。
他往後縮瞭縮脖子,使勁晃瞭晃腦袋,好像如此一來能把自己行業裏的暗黑從頭上甩下來一樣。
正值上班時間,工廠外麵空無一人
套路三:故意隱瞞真實的招工條件,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韆方百計騙你進廠。
故意隱瞞或者含糊招工條件這也是勞務中介的常規套路。
進廠之前可能告訴你的是包吃住,但是吃住的錢最終還是從自己工資卡裏扣;中介說的返費、差價一般都是稅前的,至於稅點多少,一般都是中介自己說瞭算;最坑人的就是給你說的工資是轉正以後的,到地方瞭你纔知道還有實習期,實習到轉正的路上,堪比唐僧取經般坎坷......
“要是招工容易,誰也不想坑濛拐騙”,老路無奈的說......然後他拿齣香煙,點燃一支,深吸一口,空氣開始流動起來,沉默不再顯得那麼令人難堪瞭。
被轉瞭幾次手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工人、工廠與中介早已經形成瞭一種共生關係"
2016年,小劉高中輟學,身無所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進廠打螺絲,同一個動作,每天重復幾韆次。但真正打垮他的是上夜班,熬過夜的人都知道淩晨四五點時的睏意和餓意,更不用說進行枯燥的和重復性的勞動,小劉離開工廠也正是在一個夜班以後決定的。
自此他的身份由流水綫工人變成瞭勞務中介的業務員。今年已經是小劉從事勞務行業的第六年,是連接勞務公司與小中介的黃牛,對雇傭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他再熟悉不過。
綜閤保稅區的一個工人招募網點
小劉指著街邊的一個勞務中介門店對我說,像這些小的勞務中介手裏的活兒都不知道已經是轉瞭幾次手瞭。一般都是大的勞務公司從工廠承接招工任務後,再把任務分散給這些小的勞務公司,然後再從黃牛和這些勞務中介手中收購勞工。
勞工像是被不斷轉手和定價的商品,最終被送到工廠的流水綫上。
當你問他們是如何進廠的,他們隻會告訴你是誰介紹我進來瞭的。至於被轉瞭幾次手,往往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此前已經覺得工廠、中介與工人這個三方關係已足夠復雜,工廠完全可以把用中介的錢省齣來給員工漲工資,沒想到在這個復雜的關係中居然還寄生齣瞭黃牛。
小劉聽瞭我的感慨,笑齣瞭鵝叫,反而變得自信又張揚,活像霸道總裁附體。
“一聽你這話就知道你是外行瞭,工人、工廠與中介還有連接這三層關係的黃牛早已經形成瞭一種共生關係,可不是像你想象的因為信息不對稱”。
鄭州航空港區馬路上載滿貨物的貨車來來往往
因為這種臨時雇傭關係工廠不僅節省用工成本,不用給員工交社保,還可以根據淡旺季靈活調整用工量,而且不用支付裁員賠償。這種勞務外包也是2014年,國傢頒布《勞務派遣暫行規定》政策以後的用工對策。
小劉抽絲剝繭式的一點點揭露行業真相,驚得我半天說不齣話來。
小劉嘆口氣,他說有時候覺得自己的職業確實不夠光彩,在彆人眼裏他就是黑中介。可是現實情況是你實打實保價,很難招來人,給行業發展帶來的後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小劉可能想通過這種阿Q式的自慰來減少一點內心的負罪感。最後他又扔齣一個重磅炸彈, 最黑的不是勞務中介,而是各種職業院校。
這些職業院校普遍是和工廠直接閤作,往往以沒有學分不給發畢業證相要挾。美其名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則是把學生當成瞭學校賺錢的工具,把教育做成瞭生意。
而去工廠“實習”的學生工資往往很低,學校不僅可以從學生的基礎工資裏拿提成,還能獲取大量中介費,同時還能從國傢那裏獲取財政補貼。
在校學生社會閱曆淺,往往也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
小劉說以前有一個實習生被學校強製安排到東莞的一傢工廠實習,結果在操作機器的時候手不慎被捲瞭進去。工廠和學校卻像踢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誰都不肯為那個實習生支付幾萬塊錢的醫療費,最後看病的錢還是學生自己買單。
“年輕人最好還是學門技術,不要進工廠。” 最後小劉語重心長的說。我相信這是他的肺腑之言。
發不齣聲音的流水綫工人,也苦
有數據顯示,高峰時期,鄭州航空港區的藍領工人數量接近40萬, 但是這一數字並不穩定,他們會隨著工廠的淡旺季上下劇烈波動,這些提桶的“候鳥式”員工,更像是新生産資料下的佃戶,自身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這兩年,互聯網大廠加班是引起社會負麵情緒的重要來源之一,人們對加班頗有微詞,但是在工廠,大傢往往對加班求之不得。
當“996”頻頻登上熱搜,我們卻很少聽到流水綫工人的“加班”、“007”、“兩班倒”。
有選擇的人不需要太多努力,直到沒選擇為止。沒選擇的人必須一心努力,努力到有選擇為止。
身處最底層的流水綫工人,他們自己沒有發聲渠道,他們的苦,他們的難,又有誰會知道呢?
*本文人物均為化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