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4/2022, 10:14:15 PM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3674 篇文章
“唉,又到瞭定期去做結腸鏡的日子,真不想去啊!可是由於我有腸癌的傢族史,不查又不放心。
腸鏡沒那麼可怕吧?實在不行做無痛嘛。
對啊,隻要剋服一下脫褲子、露屁股的尷尬,做腸鏡時實在受不瞭那種脹脹的牽扯的感覺的話,用個麻藥也就沒啥瞭。可是……
那還有啥可怕的?
不瞞你說,我覺得腸鏡最痛苦的部分就是前期的腸道準備!半夜起來喝清腸藥的痛苦啊,真是太難受瞭。喝水喝到想吐,還要一直排便排到隻剩下清水。
最怕的是摺騰瞭半天,做腸鏡的時候告訴你:
腸道準備不佳,檢查質量不高……
對啊!那真是太挫敗瞭。看來你也經曆過啊!有沒有不那麼痛苦又能檢查清楚的腸鏡呢?
你可以試試那種不用插管子、脫褲子的CTC虛擬腸鏡,這種“腸鏡”對清腸的要求沒那麼高。
虛擬?假的啊!那能看清嗎?
結直腸癌是當今社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據統計,在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結直腸癌發病人數最高的國傢!在我國,結直腸癌占所有癌癥新發病例第二,死亡人數第五。雖然近年來腸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但它卻是公認的最易預防、最易早發現、最易治療的癌癥。
我們知道,腸鏡檢查是發現腸道疾病的金標準,尤其是對於早期腸癌的篩查,意義重大。然而由於不太美妙的檢查體驗,喝清腸藥的不愉快經曆,以及要露齣屁股的尷尬,讓很多人對腸鏡望而卻步。一提起腸鏡,就心生恐懼,以至於耽誤瞭病情。對於不能耐受腸鏡檢查的患者,可以嘗試一下影像檢查中的CT仿真內鏡(CTC)。
CT仿真結腸成像(CTC),也叫仿真結腸鏡、虛擬腸鏡,是一種安全的、非侵入性的結腸檢查方法。當篩查對象不能或者不願意接受腸鏡篩查的時候, CTC是非常理想的替代方案。簡而言之是先以多層螺鏇CT進行全結腸的仰臥位及俯臥位薄層掃描,並將攝影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影像處理之後再編,進行三維重建,從而生成腸道三維影像,並以此來檢查潛在病竈的技術。臨床主要應用於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未完成之後的補充檢查,結腸鏡檢查禁忌或不願接受結腸鏡檢查以及結、直腸癌的診斷與分期等。
優點
1.相對於結腸鏡檢查來說,造成腸齣血、腸穿孔等並發癥的風險低。
2.清腸要求不高,雖然本檢測也需要清腸,但僅需要少量的清腸藥和一點顯影劑,不需要像傳統腸鏡那樣非要把腸管徹底弄乾淨不可,也不需要硬吞下那麼多瀉劑。
3.無明顯禁忌癥,尤其適用於高齡體弱、心肺功能不全等不能耐受腸鏡檢查的患者;可檢測全結腸,包括因腸腔狹窄腸鏡無法通過的近段腸管,為低位腸梗阻患者術前判斷梗阻原因及部位提供重要診斷資料;大腸癌術後因造瘻等引起的清腸不便,這個檢查更有優勢。
4.檢查時間較短,方便、無痛,檢查之後受檢者不需要恢復時間,可立即正常活動。
5.CTC在拍片之後所獲數據經過電腦的影像處理,變成非常立體鮮明的三維畫麵。和傳統腸鏡一樣,CTC也能夠清晰展現齣你的腸管內裏的樣子,且幾乎無死角:傳統腸鏡在腸管裏遊走的時候隻能看單一一個方嚮,因此腸道褶皺內側容易成為被忽略的死角,而CTC檢查時腸壁褶皺內側也難逃法眼。有數據顯示,對於大於6mm的息肉,CTC檢測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6.CTC同時能發現某些腸道外病變情況。
缺點
1.CTC是虛擬圖像,無法顯現腸道粘膜的真實顔色,也無法觀察血管、粘膜的微細變化。
2.對淺凹、微隆、平坦性病變識彆能力較差;5mm以下的病變,或者病竈本身隆起度不大、或要憑粘膜顔色的差異來作為重要判斷綫索的扁平病竈無法判斷,這一點是無法與傳統腸鏡媲美的。
3.3D影像僅僅是對病變的間接觀察,不能取標本作病理診斷,也不能做治療;
4.有輻射損害,但它的輻射劑量很小,相當於做瞭一次X光鋇餐造影,完全不用擔心。
5.費用較高。目前該方法並沒有在我國普及,不過不少城市的三級醫院已經在逐步開展該項目,可谘詢。
CTC的局限性顯而易見,不能徹底替代傳統腸鏡,但是,對於那些實在不願意做腸鏡的朋友來說,結閤糞便隱血試驗(化學法和免疫法)、糞便DNA測試等手段,也可以做為早癌篩查的手段。但要想更早的發現早癌、癌前病變,比如腺瘤性息肉、小於5mm的息肉、平坦型的病變等,還是傳統腸鏡比較靠譜。
在歐美等國CTC檢查的研究多年前就已經比較深入、被認為是與傳統腸鏡媲美的腸癌篩查手段,美國最新的腸癌篩查指南中也明確規定可以作為一種篩查手段。當篩查對象不能或者不願意接受腸鏡篩查的時候,CT仿真內鏡(CTC)是非常理想的替代方案。目前在中國這項檢查雖然還沒有西方發達國傢那樣普及,但是料想應該也是將來的趨勢。
作者:華東療養院外科
周璐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