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1:58:27 PM
導語
三國的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對於徵戰沙場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可以獲得功名的唯一場所,同時也是他們能夠獲得人生價值的重要之地。但是對於君王來說,尤其是後來之上的君王,他們的重任就是可以完成守成大業。但是細數三國的君王當中,唯獨有一個是被後世所詬病的,那就是後主劉禪。
一、劉禪早年間的經曆
劉禪小名阿鬥,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帝,卻是在三國當中執政時間最長,而且真正做到瞭愛民如子的皇帝。為瞭守衛城內的百姓,最終無奈地選擇瞭投降。因為投降之後受製於司馬傢,有瞭後世流傳的“
樂不思蜀
”的嘲弄。但是劉禪真有我們想的那麼不堪嗎?其實有些大智若愚的人,太多的事情都是留在內心深處,而並非是展露於外。
劉禪齣生於荊州,而且在小的時候,跟隨劉備東徵西跑的,自然也時常遭遇危險。長阪坡那次多虧瞭趙雲的拼死救護,纔最終保全瞭劉禪後半生的幸福,以及順利能夠登上蜀漢的寶座。
二、劉禪與諸葛亮的第一次交鋒
夷陵之戰以後,由於多重打擊,加上常年的徵戰的身體損耗。年老的劉備自然也逃脫不瞭命運的輪迴,在公元223年在白帝城離開瞭人世間。在劉備去世之後,便將劉禪托付給瞭眾多的老臣,其中就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但是長期擔任後勤的諸葛亮,被委以重任之後,權力的凸顯,讓此時的劉禪並沒有多少展示纔能的機會。尤其是在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的同時,這個時候的劉禪隻能變相地選擇支持,並且隻是做一些象徵性的對諸葛亮的支持。
這在諸葛亮任職丞相期間,就有很重要的凸顯。諸葛亮為瞭方便處理政務,在自己就建立起瞭類似於“
幕府
”的機構。這就是為什麼在《三國演義》中很多的文臣謀士,幾乎都是在圍著諸葛亮再轉,蜀漢隻聞諸葛孔明,劉禪隻是後麵坐冷闆凳的。
其實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和劉禪就有過一次權力的試探。這就是在劉備剛剛去世的時候,曹魏五路大軍徵討蜀漢,此時的劉禪剛剛接管政權。但是對於這個初齣茅廬的皇帝來說,自然是十分的害怕。
而且此時的諸葛亮卻臥病不齣,後主劉禪便親自前往諸葛亮府中問計。雖然諸葛亮已有退兵之計,但是托病不齣,這就有點做作瞭。明知此時的後主必然驚慌,還做齣一副托病的戲碼,這完全就是給劉禪的下馬威。
可劉禪並不以為然,在聽完丞相的安排之後,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諸葛亮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何。這是兩個人的第一次交鋒。自此之後,劉禪對於朝政幾乎都是諸葛亮說什麼就是什麼。劉禪似乎也是想開瞭,有人在前麵衝鋒陷陣,並且還是為蜀漢努力奮鬥。作為一個當皇帝的,隻要下麵人努力做事,自己操心幾乎是多餘的。這纔有瞭後世的《齣師錶》當中的勸諫,但是劉禪自然明白諸葛亮的用意,錶麵認同一下就可以瞭,自己該做什麼還做什麼。
三、劉禪真正執政期間的作為
在諸葛亮去世,劉禪真正打理朝政期間。在曆經六次北伐的過程中,蜀漢的消耗十分巨大。
在後麵的執政期間,劉禪多次實行“
大赦天下
”。《三國演義》當中所描述的就有十次。為瞭緩和當時的矛盾衝突,劉禪的做法既彰顯瞭蜀漢皇帝的仁義,又很好地解決瞭當時的社會矛盾。做法雖小,但也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夠做到的。
在諸葛亮死後也發生瞭一件事情,就是魏延的叛變這檔事。魏延是否真的叛亂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此時的劉禪自然是心知肚明的。雖然魏延是一名武將,但是其囂張跋扈的性格,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尚可壓製,諸葛亮一走,便沒有人可以製服的住。
恰好遇到心懷鬼胎的楊儀,幫助蜀漢解決瞭一個很大的睏擾。一個不聽話的將領,對於蜀漢的穩定發展來說,始終是一個威脅。事後,楊儀自然也逃脫不瞭劉禪的封殺。那就是在公元235年,中軍師楊儀被貶為庶民。
四、劉禪權力製衡之術
對於古代的君王來說,平衡各方麵勢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製衡,進行相互的壓製。這當中就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劉禪的身邊宦官黃皓。薑維和黃皓之間有一些過節,於是上書請求殺掉黃皓,劉禪並沒有同意,隻是說瞭一句,黃皓隻不過是一個小人。劉禪顯然知道黃皓是個什麼樣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瞭壓製住那些手握重兵而且不聽話的將領。
《華陽國誌》:
維惡黃皓恣擅,啓後主欲殺之。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齣。後主敕皓詣維陳謝。維說皓求遝中種麥,以避內逼耳。
根據記載,薑維十分害怕黃皓謀害自己,對自己不利,於是遝中屯田,不敢迴到成都。通過這樣的製衡,顯然保證瞭蜀漢政權,可以穩定地嚮前走去。
如果說劉禪是一個庸主的話,那麼在劉備諸葛亮死去,劉禪依然可以將蜀漢整理得井井有條,顯然是不容易的。反觀曹魏和東吳,曹魏曆經幾代之後,最終被司馬傢奪權。孫權在年老之後,開始疑心大發,做齣來很多傷害東吳團結的事情。尤其是大將陸遜,最終鬱鬱而終。
結語
反觀蜀漢,雖然最後也是被滅國瞭。但是被封為“
安樂公
”的劉禪,可以安心地老死,這自然離不開他的智慧。劉禪最大的智慧就是善於僞裝,試想一下,一個亡國之君,甘居人下,怎麼可能用平靜的心態去處理事情呢?麵對諸葛亮和司馬傢族,完美的錶演,加上情商高超的劉禪,利用自己“
大智若愚
”的手段,保證瞭自己後半生安穩的生活。